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王昆义:巴黎恐攻,各国恐难跟法国协同作战

(2015-11-17 11:29:43) 下一个

      中评社台北11月18日电(评论员 王昆义)从冷战以来,最被恐怖份子列为首要攻击目标者,美国排名第一,法国排名第二。冷战结束以后,由于第二次车臣战争,在普京的指挥之下,曾经斩杀了10万名车臣战士,导致有10万个“黑寡妇”出现,俄国也开始被列为特定恐怖份子攻击的对象。

      先来看为何美、法会被国际恐怖份子列为首要的攻击的对象呢?主要是1983年10月23日,一位自杀性的卡车司机在未经同意之下,满载一卡车的炸药闯入贝鲁特机场边的一栋建筑物,经引爆之后杀害240位驻在贝鲁特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稍后,另一名卡车司机也满载一卡车的炸药,撞上法国和平部队临时驻扎的公寓引爆,结果导致58名法国士兵丧生。

      这两件恶意的恐怖爆炸,改变了美国对恐怖主义的认知,当时的美国雷根总统开始把恐怖攻击提升为战争行为,并采取“擒贼先擒王”的战略,只要一查到有支助恐怖主义的国家,一定会派兵攻击该国。

      1986年4月14日华府的晚上7点,美国派遣了32架喷射轰炸机远赴北非突袭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经过一夜的轰炸,的黎波里的民众竟然不知道他们的国土已经遭到美国战机的轰炸,因为美军只轰炸的黎波里的军事基地,而不烂战无辜的百姓。

      利比亚遭到美军的轰炸以后,许多原先跟恐怖份子维持良好关系的国家,很快就切断跟恐怖团体的关系。这才有宾拉登后来集结原有的“独狼恐怖份子”到“基地”受训的源由。

      由于“基地”有宾拉登的支助,以致于恐怖份子在2001年有能力发动“911事件”震惊全球,当时美国总统小布什就宣示“这是21世纪的第一场战争”,也就是小布什接受雷根政府视恐怖攻击为战争行为的认知。

      而2015年11月13发生在巴黎的分散式恐怖攻击,如果我们来算恐怖份子制造大型恐怖攻击的周期,从1986年雷根发动对利比亚的轰炸,到“911事件”的发生,大致是15年,而从2001年911事件再到2015年的法国遭到恐怖袭击,也大致是15年。

      而法国首都巴黎遭到恐怖份子的连番袭击,这是头一次,但是这一次既不能说是“法国版的911事件”,也不能说是法国倒楣,法国人也许因为太浪漫了,所以无从想像巴黎也会有遭到恐怖暴力袭击的一天,如果他们能回顾1983年在贝鲁特和平部队遭到袭击的经验,应该不会相信法国是个安全的国家。

      为了颜面,也为了报复,法国总统欧兰德在恐怖事件发生后两天,也就是11月15日派出10架战斗机“大规模轰炸”圣战组织伊斯兰国在叙利亚的地盘。但是轰炸有效吗?肯定没有的。因此,欧兰德特别在土耳其举办的G20高峰会中,提出全球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在接连的APEC马尼拉高峰会中也提出同样的诉求。

      问题是各国会愿意协同法国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吗?可能性也不大,2003年美国要攻打伊拉克之前,法国是站在反对的立场,而今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外交兴趣,似乎已经转移到东亚的南海主权争议方面,如果要美国再派兵进入伊拉克攻击伊斯兰国(IS),必然又会变成一场持久战,奥巴马的任期仅剩下一年,他把美军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出,已经是功劳一件,如果再派遣特种部队进入伊拉克或是叙利亚战场,那他撤军的意义,不就毁于一旦吗?

      当然,这也并非是每个国家自扫门前雪,就可以维护自己的国家安全,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只要发生一件大型的恐怖攻击,对这些由人民选出来的总统和首相,他们还是要顾及百姓的观感,做得好,不见的有掌声,做不好可能会有下台的危机,所以谁愿意去下赌注呢?

      这也是几十年来,各国反恐未见成效之因。而美国总统小布什却越反越恐。例如,小布什追杀了伊拉克总统海珊,却又出现一个比海珊更凶残的伊斯兰国领袖“巴格达迪”,所以,巴黎的恐怖攻击虽然造成129名无辜的民众丧命,但在松散的国际架构中,这些死者恐怕是无处申冤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