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神侃法国”:50/60后的“牛屎铺”

(2009-08-18 01:19:12) 下一个

神侃法国”:50/60后的“牛屎铺”
(也给未来“老年人”一条“网络”出路)


“神侃法国”论坛组诞生了。

考虑到朋友中有不少在网络知识上已快跟不上时代的“50后”和“60后”“前辈”(“70后”和“80后”们常常会这样表面尊重骨子里却残酷无情地提醒道!),决定先冒险掉个小书袋子:“论坛组”,其实就是“新闻组”。用网络“旧石器时代(大约上世纪90年代吧)”的语言,那就是“牛屎铺”(通顺英文叫“News Group”)!

看来,也不必隐瞒了:“神侃法国”首先是为一帮“50后”和“60后”朋友们设想的。其目的是把愈来愈多的人焦虑地感到正在失去的昔日同城﹑同厂﹑同村﹑同窗或同床的好友们再找回来,聚集起来,互通信息,重缔友谊……

因为,近来常听到一些渐渐“上年纪”的友人抱怨:时光流逝,岁月无情。原先个个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朋友们业已各自东西。即便还在同国同城的,也是周内上班谋生,周末老婆孩子(也许还有情妇情人什么的)事情一大堆,还要不顾堵车,去超市拉回一家糊口必需的食物。友朋见面自然渐少,高谈阔论的神侃机会更是稀罕。

而“50后”和“60后”们的幸运,恰恰在于有幸从工作场所或儿女之辈那儿接触并多多少少地适应了“网络”。于是,他们可以得救了,特别是那些勤于或敏于回应包括“妹儿”在内的各种网络信息的“有识之士”!

21世纪网络的最伟大之处,恐怕就是把远的变近,把近的变远。虽然跟住在隔壁房间的儿子女儿们是非得靠“妹儿”﹑“短信”互通信息不可了,但却也得到了和远在全球各地﹑老是欲见不能的旧雨新知的更多的“重逢”机会。

于是,“牛屎铺”(或“论坛组”)这种前所未有的与无论在哪儿﹑也无论其当下正在干什么的朋友交流和“神侃”的可能性成熟了,出现了。

“神侃法国”企图把散落在各到各处的﹑正在日渐疏远的朋友们重新唤回,拉近,为他们提供一个不受时空制约和影响的全天候“聚会”与“神侃”的场所。

之所以叫“神侃法国”,一是因为,我们都曾生活过﹑或都多多少少了解﹑向往﹑喜欢或憎恨﹑讨厌﹑反感过的法国,说到底其实还是一个有点“神”的国家,还值得花费精力口舌细细咀嚼品味惦念唠叨;二是由于我们这帮行将不知不觉地步入“老年”行列的“50后”和“60后”们,大多也曾年轻风流过,有过“侃”的欲望和“前科”,而围绕这个曾多少改变过我们生活轨迹的法国话题,恐怕都还真能“神侃”得起来......

当然,“神侃”的还有一层意思是要“洒脱地侃﹑幽默地侃﹑艺术地侃”,侃出乐趣,侃出风格,侃出个性,侃出气氛,一句话:侃出“神”来!

我们大抵早已完成了学业,甚至都有点“功成名就”的感觉了:该当博导的都当博导了;该当带“总”挂“长”的官儿的,也都当上了;房子车子老婆(/丈夫)孩子,该有的差不多都有了;该做的生意都做了,做不了的事也都快不想了。所以,我们该有足够的洒脱和轻松心态,可放得下那副让人沉重的严肃面孔,抛开学究味,不讲体系完整,不求理论严谨,而只图感性﹑开心﹑自由地畅所欲言......

老真还有老的好处(“90后”们暗自窃喜:瞧,这帮侏罗纪公园的老古董又在“卖老”自我安慰了!)。“50后”﹑“60后”们有“70后”﹑“80后”们尚不具备的“成熟”。

此外,当我们在满足自身“神侃”需求的时候,我们其实也在为必将步我们后尘的“70后”﹑“80后”﹑“90后”和“xx后”们留下我们的路标......

因此,热烈地﹑隆重地﹑真诚地邀请﹑欢迎各位“老”朋友,披甲上阵,来一番“神侃”,让昔日的勇气和才华再现,使业已久远的友谊籍助新技术获得延续﹑发展﹑升华......



“神侃法国”论坛组 最新话题:

–为什么萨总统连丈母娘家的“污水沟”都“搞不定”? 在此点击

–卡尔拉是不是法国左派埋在萨总统身边的“卧底”? 在此点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