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台灣憲法 橄欖樹與橄欖枝

(2007-02-03 20:47:38) 下一个
台灣憲法 橄欖樹與橄欖枝
Posted on 2006-10-04 12:44 黃哲斌 閱讀(6100) 迴響(0)

民進黨強推修憲,美方強力踩煞車,甚至聞得到煞車皮的焦臭味,憲法總綱總算暫時保住了,但六年來,陳總統對國家定位的政治操作,可以看出「橄欖樹與橄欖枝」的矛盾心結。

《世界是平的》作者湯瑪斯‧佛迪曼在前一本暢銷書《了解全球化》中,曾以「凌志」與「橄欖樹」比喻冷戰結束後,主導世局走向的兩種推力與拉力,「凌志」代表國家與人民追求經濟發展、科技進步、文明昌盛的渴求;「橄欖樹」隱喻人民對於國家主權、民族情感、生活體系的認同。

在佛迪曼眼中,「凌志(Lexus)」與「橄欖樹」可能相互衝突、相互競爭,例如印度在試爆核武與經濟發展之間左右為難;也可能交互作用,例如巴西原住民一面保護雨林、一面與資本主義體系合作。有時,「橄欖樹」會擊敗「凌志」,例如挪威公投決定不加入歐盟;有時,「凌志」會躍居上風,例如蘇聯瓦解,葉爾欽透過MSNBC上網,與美國網民對談。

全球化浪潮看似波濤洶湧,海平面底下,主要是這兩股洋流的穿梭作用,佛迪曼還舉出一個有趣的例子,朋友送他一個電腦零件,背後寫著:「這個零件在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中國大陸、墨西哥、德國、美國、泰國、加拿大和日本等地都有製造。由於製造的地點很多,我們無法明確標明產地。」

在全球化的政治經濟架構下,台灣正扮演另一個關鍵性的典範:何時該追求「凌志」背後的繁榮與發展?何時該堅持代表主權界線的「橄欖樹」?

台灣不是孤單的例子。

除了前述的印度、挪威、蘇聯,或晚近的北韓、伊朗、巴勒斯坦,世界各地都存在著認同與發展的戰爭,但台灣絕對是最複雜的例子之一,不僅僅因為台灣是世界科技重鎮,連結全球逾三分之一創新商品的生產臍帶,無疑是科技界的「凌志」模範生;更因為台灣與近鄰中國處於「政治上敵對、經濟上既合作又競爭」的高張力關係。

印度可以切斷與敵國巴基斯坦的關係、北韓可以對著美日任性擺臭臉、伊朗的石油命脈讓她睥睨聯合國列強,但是,台灣無法切割中國,經濟上不能,政治上因為倚賴美國,一樣無法任性而為。

所幸,經濟國力與戰略地位讓台灣保有發言權,讓我們追求「凌志」式的發展之餘,同時保留「橄欖樹」的完整認同。民進黨早就通過「新世代台獨綱領」,認定台灣已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獨邉颖仨氁浴笍娀?绹?闹С帧⑻岣咧袊?娜萑獭⒋龠M台灣內部的團結」為最高準則,即是巧妙哂谩噶柚尽古c「橄欖樹」的交互作用,不讓主權認同的盲目追求,破壞台灣在全球世局中的槓桿平衡。

遺憾的是,陳水扁政府六年來不斷聲稱伸出「橄欖枝」,追求兩岸關係的和緩與合作;每每又在政治危機之際,以「橄欖樹」的廉價口號,凝聚基本教義派的支持,「橄欖枝」與「橄欖樹」反覆伸縮,讓美國的信任關係破壞殆盡、中國關閉協商大門、台灣島內分裂成兩股認同上的敵人,完全破壞民進黨自施明德擔任主席以來,幾經錘鍊的主權務實原則。

唯一的「好消息」是,陳總統「橄欖枝」與「橄欖樹」的反覆操作,已經讓美國人不信任他、在野黨不想理他、連執政黨同志都不相信他,只希望在他總統任內,別再有機會搞出「內亂外患罪」;但悲哀的是,一個缺乏全球視野的國家元首,一個無法善用台灣優勢的執政黨,只會讓台灣喪失「凌志」的經濟動力,同時讓「橄欖樹」只是一句空話、一個空夢。

引用:http://editorland.chinatimes.com/hjb/archive/2006/10/04/2517.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