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從預言變成事實:台灣已經喪失競爭力了

(2007-02-03 20:47:47) 下一个
2006.10.30  中國時報
從預言變成事實:台灣已經喪失競爭力了
中時社論

台灣喊「拚經濟」喊了好幾年,到底拚出了什麼成績呢?就彷彿春秋兩季的國際會考一樣,每年五月公布的美國商會白皮書、十月公布的歐洲商會藍皮書,就是兩次成績驗收,也等於是兩份外商的民調。近幾年報告中對台灣經濟的憂慮與警語愈說愈白,特別是在「解除兩岸管制」的批評上,美國商會曾警告再不解決外商將陸續撤出台灣,歐洲商會在日前公布的藍皮書中更是直指「台灣已喪失競爭力」,甚至挑明「現在不解除兩岸管制,將有越來越多歐商撤出台灣市場。」而從相關官員的反應看來,好像都已經都麻木了。

歐洲商會去年還說「台灣有喪失競爭力的危險」,今年則直接說「已經喪失競爭力」了。換言之,去年還只是一句對未來警示的預言,今年卻已經是一句對現實的陳述了!我們的財經官員說歐洲商會的說法「有點過火」,說真的,我們也很希望他們只是講話過火,外商想在這做生意,希望給的條件更好一點,話講重一點本來就可以理解。問題是這好像並非歐洲商會獨家的「偏見」,台灣正在喪失競爭力的說法,幾乎已成為當前國際的共識了。為全球競爭力做評比的兩大機構今年為台灣打的成績都很難看,瑞士洛桑管理學院(MD)的評比報告中,台灣從去年的第十一名跌到十八名,而世界經濟論壇(WEF)所發表的競爭力報告中,台灣也從去年的第八名跌到第十三名。而在預測明年經濟成長率的上面,所有的國際機構,包括國際貨幣基金(IMF)、亞洲開發銀行(ADB)或是環球透視機構等都在下修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國內的中經院、台經院的數據也都不看好,由這一長串的成績單看來,歐洲商會哪裡有說過火呢?不過就是將殘酷的事實攤開來罷了。


要說執政當局在過去幾年毫無作為也不盡公平,「拚經濟」正是政黨輪替之後叫出的口號,過去幾年光超大型的產官學經濟會議就開了兩次,各種類型的「全國XX會議」更是召開的不計其數,各種建議、報告可以堆滿一間圖書館了。大型經濟計畫更不必說了,每換一任內閣,也就換一套修辭精美的拚經濟口號,從張院長任內的「八一○○、全民起動」、游院長任內的「挑戰二○○八國發計畫」、謝院長任內的「振興傳統產業六大利多」等,無一不描繪著宏大的經濟遠景,也無一不強調要提升台灣的國家競爭力,結果呢?計畫趕不上變化,六年下來,閣揆就換了五位,財經首長替換的更是頻繁,拚經濟的績效不僅未見提升,國家競爭力的國際評比卻愈見下跌。如今,又見到蘇院長提出「大投資、大溫暖」的計畫大餅,如果這份計畫是值得預期的,為何業界反應冷淡,歐洲商會照樣唱衰,所有國際機構都下修台灣經濟成長的預測值呢?

其實,答案早就在那裡了,就是兩岸問題!美國商會與歐洲商會每年公布的報告書內容,對台灣當局的最主要呼籲,就是「解除兩岸管制」,包括航摺⑷藛T往來、投資上限等的限制,這些呼籲已經提了好幾年,每年的內容幾乎也是大同小異,不同的是,緊迫感已經越來越強,歐洲商會日前已經用最白的話說出「不能等到二○○八,要立即採取行動」,還說「現在不解除兩岸管制,將有越來多歐商撤出台灣市場」的重話,問題是有行動嗎?經濟部長陳瑞隆日前親上前線扮演政策直銷員,大力向工商界推銷「大投資」套案,在場的商界領袖卻直接吐嘈「看不出有什麼突破性的做法」,更直指「一大本中沒有一個是大陸發展的策略」。換言之,「大投資」計畫依舊延續過往「切割兩岸」的政策主調,所有經續會在兩岸組所提建言幾乎完全繞過,這不就等於回答所有問題了。

對台灣的壞消息還不只是上述這些,七月間破局的WTO杜哈回合談判,對台灣的效應究竟如何一直未見嚴肅的評估,惟WTO秘書長拉米日前在接受媒體訪問時直言,由於杜哈回合談判破裂將導致各國轉向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這種趨勢將使「台灣比其他會員國更容易受到傷害」。換言之,已經進行中的東亞區域經濟整合過程中,台灣本來就已經是局外人,未來這種被邊際化處境將會更嚴重,而打不開局面癥結就是兩岸問題。不同的是,過去在國內提出這些警語都會被扣上「唱衰台灣」的大帽子,如今已全部換由外人來提醒了。只不過,同樣的警語,同樣都點不醒執政者的堅持而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