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陳水扁 VS. 馬英九

(2007-02-03 20:48:28) 下一个
陳水扁 VS. 馬英九
Posted on 2006-11-16 10:06 王榮霖 閱讀(1517) 迴響(19)
「當年父親要求他進台大是因為『台大是社會的良心』、『台大人是社會的菁英』,對社會有責任,不能只想到自己,能為弱勢的人著想。台灣有機會可以更好,如今卻錯失機會;...兩千年總統大選前,陳總統競選總部問他是否願意擔任國政顧問,當時他回答『任何人當選就是國家總統,都願意知無不言』,沒想到竟變成選舉廣告。…首次政黨輪替時,大家以為看到希望,如今卻感到失望。」
----林懷民、《聯合報》/2006.11.16

「有些台大校友行為敗壞,讓其他校友不敢承認自己是台大人。…很多人不講話並非沒話講,只是社會不重視,社會良心長久以來被邊緣化,處在眾生喧譁中,講了也沒人聽。 」
---孫震、《聯合報》/2006.11.16

不管是過去,現在或未來,當既存的「典範」消失,讓人感傷的不只是心情上的黯然,而是一種良知的痛苦!在台大七十八周年的校慶上,林懷民、孫震說出了這一代台灣知識份子「良知」深處最深沉的悔悟與自責;其實,涉及「良知」的問題,已不是台大或台大人的個別問題,它是我們一整個世代必須面對的艱難處境。

也許,此刻最能代表台灣社會對「台大人」失望、失落的兩位「典範」代表,就是「總統」陳水扁與「台北市長」馬英九。馬、扁兩人雖然系出台大法律系的同源,但人格特質的天差地別,卻使兩人的決策行為與領導統馭,出現截然不同的行事風格。

陳水扁如急驚風,刁鑽機巧,諸法皆空,馬英九則如慢中郎,規矩沉穩,惡法亦法;陳水扁以「法律人」治國,被罵奸巧,馬英九以「法律人」治市,被批是法匝。

執政六年多的陳水扁,如今深陷「國務機要費」貪汙弊案,檯面下還不知有多少尚未透光的醜聞,而即將卸下八年市長職務的馬英九,繼在倒扁風潮中左支右絀之後,也涉入「市長特別費」的假發票風暴中,有人形容這是馬英九從政以來最大的政治危機,如果最後遭檢方起訴,將痛失角逐2008年總統寶座的機會。

不過,扁、馬兩人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兩位「法律人」同樣都號召所謂「高道德標準」,但鬧出的醜聞幾乎如出一轍,「假發票」扯出的違法亂紀情節近乎雷同;陳水扁面對「貪腐」,堅不下台,馬英九面對「行政瑕疵」,同樣也自認為不必下台走人。

儘管如此,就法律的層面而言,陳水扁的「國務機要費」貪汙弊案,與馬英九的「市長特別費」案,兩者完全不同;不過,在台灣,法律面的問題,通常只是技術性的細節,真正關鍵的其實都是政治面的因素。

這也是為什麼當檢方對馬英九的「市長特別費」採取行動後,不只陳水扁笑得開懷,民進黨更是士氣大振,召開一場又一場的剿馬記者會,歡欣鼓舞之情溢於言表;這些都只是表相,真正關鍵的是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從法界人士那邊獲得相關訊息」的這句預言:

───「馬英九這回───穩死的!」

當然,人們也千萬不要忘了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日前才意味深長地說過,還有很多其他案子會讓馬英九無法在2008年參與總統大選,而他之所以沒有說出來,是因為他一直顧及「大局」。

所以,如果哪天國親不和,甚至所謂「大局」已時移勢轉,也許宋楚瑜口中的「很多案子」,也就會順勢而出。

因此,對馬英九而言,「市長特別費」其實只是第一關,但光是這一關,自馬英九以降的馬團隊已然顏面盡失、顧此失彼,而橫在他與2008大選之間的障礙,不管是禍起蕭牆或變生肘腋,還有更多無數的未爆彈。

所以,馬英九要擔心其實不是在「首長特別費」中的「沉痛、羞愧與自責」,或檢方是否同意他所認定的「行政瑕疵」,而是橫亙在未來的無數未爆彈:

---這些未爆彈,何時引爆?

陳水扁的「國務機要費」,傷了泛綠的心,同樣的,馬英九的「市長特別費」,也傷了泛藍的心,對陳水扁的失望,代表著對過去「美夢」的幻滅,對馬英九的失落,則意味著對未來的無可期待。

林懷民、孫震委婉地說出了這一代知識份子的心聲,只是,當欺詐虛偽正一步步無情地摧毀既存的「典範」時,在政治之外,台灣人難道沒有可供追求的清風明月嗎?

在馬扁之間、在藍綠之外,在「法律人」治國、社會良心被邊緣化的此刻,有多少台灣人清夜長思、良心不安、輾轉難眠?
引用:http://blog.chinatimes.com/2266/archive/2006/11/16/128286.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