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台灣該務實面對自己在亞太的處境

(2007-02-03 20:48:30) 下一个
2006.11.21  中國時報
台灣該務實面對自己在亞太的處境
中時社論

在發表完「河內宣言」後,今年APEC年會算是正式落幕了!而代表我國出席領袖會議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郑瑫?岜硎娟惪偨y所交付他的工作,他「全部都完成了。」姑不論陳總統曾交代張忠执俪赡切┦拢?辽偎?趥}卒中臨危授命,其間的辛勞與表現已經相當值得國人肯定了。只不過,做為APEC的正式成員國之一,台灣每年除了確保不在領袖會議中缺席,同時與各國領袖在公開會議場合進行「非正式」的社交寒喧外,似乎很難再有其他的突破了。對於這個每年都必須參與的國際盛會,台灣除了「出席」外,似乎該有更多務實的策略思維了。

不諱言說,這次APEC年會最後所發表的「河內宣言」,就其內容論,其實宣示性意義遠多於實質,許多關鍵議題都以期待性的動詞模糊帶過,譬如說要「重啟」世界貿易組織(WTO)杜哈回合談判、「呼籲」各成員國實施《河內行動計畫》、將建立亞太自由貿易區的問題作為遠景目標「加以研究」等,光看這些文字表述的形式即可知,它對成員國既沒有強制性,也沒有任何確定的時間表,只是與會各國對亞太經貿合作願景所表達一種共同意向而已。而將這個宣言內容與過去幾年年會發表的宣言相比,其實在內涵上差異並不太大,它證明當前APEC年會在經貿議題上,的確只是一個對話重於一切的論壇。但這也絕不意味APEC年會已不再重要,恰恰好相反,就是因為每屆年會所有的領袖都會出席,所以自然形成一個各國領袖舉行峰會的絕佳場合。每年年會各國領袖在會外額外安排的雙邊、多邊涉及政治、經濟和安全議題的會議,往往反客為主,其重要性甚至遠超過大會主題的本身。

譬如說,美國總統布希與中共國家主席胡鍧?唇逯?粒校牛秒p邊會談的機會,就彼此對北韓、伊朗與台灣問題的立場異同交換意見;又譬如說,布希也藉著與韓國總統盧武鉉的雙邊會談,釋出如果北韓放棄核武即考慮宣布韓戰結束的訊息;而北韓棄核議題同時也是盧武鉉與胡鍧?p邊會談的主題。換言之,北韓核武議題或許從頭到尾都未進入APEC年會的正式議程,卻一直都在相關國家領袖進行的雙邊會談中繁複地在對話,而這些對話所達成的任何協議可能都是有實質意義的。除了北韓議題外,許多國家領袖也在就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合作開發經濟特區、環保等議題進行不同組合的雙邊會談。對台灣而言,如果永遠不嘗試在這個層面上做努力,那麼每年還是只能去注意台灣的出席代表「有沒有跟胡鍧?者^手」、「與布希打過招呼沒有」等這些社交議題上打轉,永遠觸碰不到任何實質的議題。

沒錯,台灣的外交處境是不好,在APEC年會中可施展的空間本來也就有限,但這絕不等於台灣的出席代表只能搭總統專機去露個臉、握幾個手、拍個照就回來了。以今年代表出席領袖會議的張忠譃槔???硗獾纳矸种?皇侨?蛑饕?雽?w產業的負責人,這種多重身分的重疊,讓他在APEC年會中其實有不少空間可以游移,不少國家領袖也可能樂於與他安排對話。問題是他的特使身分一直遲到十月底才正式敲定,那時距離年會的召開只剩兩個多禮拜了,試問還能有多少時間與機會進行部署與安排呢?

這幾年,參與APEC對台灣而言,焦點議題一直集中在究竟該派誰去出席領袖會議,而陳水扁也一直拿它當個議題在炒作。先是不問主辦國的處境如何,就執意要爭取他本人親自出席,爭取不成後又在人選議題上玩創意,常常弄到最後期限前才揭曉人選。問題是到那時節,被選定出席的人選就算條件再好,也只能到年會現場去進行社交了。就這樣年復一年,台灣已經蹉跎掉好幾個APEC年會了。

APEC年會也許每年都會發表一篇不痛不癢的宣言,但亞太各個國家之間藉由APEC進行的經貿互動與整合的步伐已經越來越頻繁。中共國家主席胡鍧?谀陼?]幕後隨即出訪印度,試探雙方洽簽自由貿易協定的可能,以形成所謂鉅大的「喜瑪拉雅經濟圈」,此舉立即讓南韓、日本感到焦慮,深怕被排擠在外,換言之,亞太的局勢每天都在改寫,目前好像只有台灣對自己的處境還是渾然無所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