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补习语文的一点收获

(2007-02-22 23:33:56) 下一个
ZT 中国传统民风民俗集汇





关于“五行”



木主仁, 其性直, 其情和, 其味酸, 其色青. 木盛的人长得丰姿秀丽, 骨骼修长, 手足细腻, 口尖发美, 面色青白. 为人有博爱恻隐之心, 慈祥恺悌之意,清高慷慨, 质朴无伪. 木衰之人则个子瘦长,

头发稀少, 性格偏狭, 嫉妒不仁.木气死绝之人则眉眼不正, 项长喉结, 肌肉干燥, 为人鄙下吝啬.



火主礼, 其性急, 其情恭, 其味苦, 其色赤. 火盛之人头小脚长, 上尖下阔,浓眉小耳, 精神闪烁, 为人谦和恭敬, 纯朴急躁. 火衰之人则黄瘦尖楞, 语言妄诞, 诡诈妒毒, 做事有始无终.



土主信, 其性重, 其情厚, 其味甘, 其色黄. 土盛之人圆腰廓鼻, 眉清木秀,口才声重. 为人忠孝至诚, 度量宽厚, 言必行, 行必果. 土气太过则头脑僵化,愚拙不明, 内向好静. 不及之人面色忧滞,

面扁鼻低, 为人狠毒乖戾, 不讲信用,不通情理.



金主义, 其性刚, 其情烈, 其味辣, 其色白. 金盛之人骨肉相称, 面方白净,眉高眼深, 体健神清. 为人刚毅果断, 疏财仗义, 深知廉耻. 太过则有勇无谋,贪欲不仁. 不及则身材瘦小, 为人刻薄内毒,

喜淫好杀, 吝啬贪婪.



水主智, 其性聪, 其情善, 其味咸, 其色黑. 水旺之人面黑有采, 语言清和,为人深思熟虑, 足智多谋, 学识过人. 太过则好说是非, 飘荡贪淫. 不及则人物短小, 性情无常, 胆小无略, 行事反覆.





四柱五行宜从事的行业与方位



宜木者, 喜东方. 可从事木材, 木器, 家具, 装潢, 木成品, 纸业, 种植,养花, 育树苗, 敬神物品, 香料, 植物性素食品等经营和事业.



宜火者, 喜南方. 可从事放光, 照明, 光学, 高热, 易燃, 油类, 酒精类,热饮食, 食品, 理发, 化妆品, 人身装饰品, 文艺, 文学, 文具, 文化学生, 文人, 作家, 写作, 撰文, 教员, 校长, 秘

书, 出版, 公务, 正界等方面的经营和事业.



宜土者, 喜中央之地, 本地. 可从事土产, 地产, 农村, 畜牧, 布匹, 服装,纺织, 石料, 石灰, 山地, 水泥, 建筑, 房产买卖, 雨衣, 雨伞, 筑堤, 容水物品, 当铺, 古董, 中间人, 律师, 管理,

买卖, 设计, 顾问, 丧业, 筑墓, 墓地管理, 僧尼等方面的经营和事业.



宜水者, 喜北方. 可从事航海, 冷温不燃液体, 冰水, 鱼类, 水产, 水利,冷藏, 冷冻, 打捞, 洗洁, 扫除, 流水, 港口, 泳池, 湖池塘, 浴池, 冷食物买卖, 飘游, 奔波, 流动, 连续性, 易变化,

属水性质, 音响性质, 清洁性质, 海上作业, 迁旅, 特技表演, 运动, 导游, 旅行, 玩具, 魔术, 记者, 侦探, 旅社,灭火器具, 钓鱼器具, 医疗业, 药物经营, 医生, 护士, 占卜等方面的经营和工

作.



宜金者, 喜西方. 可从事精纤材或金属工具材料, 坚硬, 决断, 武术, 鉴定,总管, 汽车, 交通, 金融, 工程, 种子, 开矿, 民意代表, 伐木, 机械等方面的经营和工作.



四柱五行生克中对应需补的脏腑和部位



木:肝与胆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筋骨和四肢.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肝, 胆,头, 颈, 四肢, 关节, 筋脉, 眼, 神经等方面的疾病.



火:心脏与小肠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血脉及整个循环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小肠, 心脏, 肩, 血液, 经血, 脸部, 牙齿, 腹部, 舌部等方面的疾病.



土:脾与胃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肠及整个消化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脾, 胃, 肋, 背, 胸, 肺, 肚等方面的疾病.



金:肺与大肠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气管及整个呼吸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大肠, 肺, 脐, 咳痰, 肝, 皮肤, 痔疮, 鼻气管等方面的疾病.



水:肾与膀胱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脑与泌尿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肾,膀胱, 胫, 足, 头, 肝, 泌尿, 阴部, 腰部, 耳, 子宫, 疝气等方面的疾病.







关于“二十八星宿”





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创造,它把连续通过南中天的?星分为二十八群,各以一个字来命名:角、亢、氏、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昂、毕、觜、参、井

、鬼、柳、星、张、翼、轸。



二十八星宿是沿著黄道和赤道之间来划分;自古以来,人们都是依据它们的出没和中天时刻来定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古人把二十八个部份归为四个大星区,并冠以名:东方青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

南方朱雀,每一个方位星区七宿。



二十八星宿环绕在天体大气?面,周而复始的运转不停,分别掌握著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天象,以分昼夜的变化,以及与阴阳气数的变化,然而在古代堪舆学更以二八星宿分成四个方向「左青龙、右白虎、

前朱雀、后玄武的四象线」来定分野。



易经的四象是老阳、老阴、少阳、少阴,在风水学的四象学,就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经曰:「夫玄武拱北,朱雀峙南,青龙蟠东,白虎踞西,四势本应四方之气,而穴居位乎中央,

故得其柔顺之气则吉,反此则凶」。这四象之位,就是风水「前后左右」的地理位置。前后左右都是彼此平衡和谐,柔顺而有生旺的气氛,才有好地理。



对於所谓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者,这是以坐北向南而言;如果是坐南向北,刚好相反,则是左白虎而右青龙、前玄武而后朱雀;因为青龙为东方属木,白虎为西边属金,北方为玄武属水,

南方为朱雀属火,这是一定不移的。术师无论东西南北,开口总是左青龙、右白虎的,只不过是习惯成自然而已。



古时人民为了方便於观测日、月和五大行星[金、木、水、火、土的运转,便将黄、赤道附近的星座选出二十八个做为标志,合称二十八星座、或二十八星宿,名称是、角、亢、氏、房、心、尾、箕[这

七个星宿组成一个龙的形象、春分时节出现在东部的天空"故称″东方青龙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这七个星宿形成一组龟蛇互缠的形象、春分时节出现在北部的天空"故称″北方玄武七宿

,奎、楼、胃、昂、毕、嘴、参[这七星宿形成一个虎的形象、春分时节出现在西部的天空"故称″西方白虎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这七个星宿又形成一组鸟的形象、春分时节出现在南部

天空"故称″南方朱雀七宿;由以上七宿组成的一个动物的形象,合称为四象、[四维、四兽;古代人民用这四象和二十八星宿中每象每宿的出没和到达中天的时刻来判定季节的要法,现代堪舆师所用的工

具《罗盘》二十八星宿的五行就是从这里定出来的,从以上的资料就可证明二十八星宿是一年五行的变化,不是现代农民历里面所用的二十八天节气的用法,古人听天由命,面向南方看方向节气,所以才

有左东方青龙、右西方白虎、后北方玄武、前南方朱雀形象产生的结果。



太极就是本体,两仪就是阴阳,在堪舆学叫做「左青龙」、「右白虎」,四象就是阴阳老少,在堪舆学叫作「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而一般人称为龙虎边之论是不对,只是左右边的代名词

,并不是真有「龙」、「虎」,世俗的论说如:龙边放水,虎边不能开门、安厕,这是无稽之谈、错误的说法。至於说龙边代表男生,虎边代表女生;左边要高於右边,也是不正确的论点,因古代尊阳抑

阴的心态。总之不论阴阳宅,总要左右平衡就好,门开左右皆可,依其气地况而分门立向就可以了,不必迷信龙虎边.




关于“生辰八字”





生辰八字或者说八字,其实是周易术语四柱的另一种说法。四柱是指人出生的时间、即年、月、日、时。在人用天干和地支各出一字相配合分别来表示年、月、日、时,如甲子年、丙申月、辛丑日、壬寅

时等。每柱两字,四柱共八字,所以算命又称“测八字”。依照天干、地支沂涵阴阳五行属性之相生、相克的关系,推测人的体咎祸福。不过我们在这里要讲的不是如何“测八字”,而是如何算八字。

/>


四柱八字



四柱以指一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四柱排立是指找出一个人的生辰八字。主要分四步进行。



排年柱



年柱, 即人出生的年份用干支来表示. 注意上一年和下一年的分界线是以立春这一天的交节时刻划分的, 而不是以正月初一划分. 如某人阳历2000年2月4日22点17分生, 由于阴历2000年交立春是阳历

2000年2月4日20点32分, 因此此人的年柱为2000年之庚辰,而非1999年之已卯.



排月柱



月柱, 即用干支表示人出生之年月所处的节令. 注意月干支不是以农历每月初一为分界线, 而是以节令为准, 交节前为上个月的节令, 交节后为下个月的节令.

一月 寅月 二月 卯月 三月 辰月 四月 巳月

从立春到惊蛰 从惊蛰到清明 从清明到立夏 从立夏到芒种

五月 午月 六月 未月 七月 申月 八月 酉月

从芒种到小暑 从小暑到立秋 从立秋到白露 从白露到寒露

九月 戌月 十月 亥月 十一月 子月 十二月 丑月

从寒露到立冬 从立冬到大雪 从大雪到小寒 从小寒到立春



节令含义:



正月立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 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天又开始了, 天气将回暖, 万物将更新, 是农事活动开始的标志. 立春是公历的2月4日或5日.

二月惊蛰: 春雷开始轰鸣, 惊醒了蛰伏在泥土里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 过冬的虫卵快要孵化了, 这个节气表示春意渐浓, 气温升高. 惊蛰是公历的3月6日或7日.

三月清明: 这个节气表示气温已变暖, 草木萌动, 自然界出现一片清秀明朗的景象. 清明是公历的4月5日或6日.

四月立夏: 这个节气表示夏季开始, 炎热的天气将要来临, 农事活动已进入夏季繁忙季节了. 立夏是公历的5月6日或7日.

五月芒种: "芒"是指壳实尖端的细毛, 在北方是割麦种稻的时候, 也是耕种最忙的时节, 芒种是公历的6月6日或7日.

六月小暑: 这个节气表示已进入暑天, 炎热逼人, 小暑是公历的7月7日或8日.

七月立秋: 这个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季将过, 天高气爽的秋天开始. 立秋是公历的8月8日或9日.

八月白露: 这个节气表示天气更凉, 空气中的水气夜晚常在草木等物体上凝结成白色的露珠, 白露是公历的9月8日或9日.

九月寒露: 这个节气表示冬季的开始, 预示气候的寒凉程度将逐渐加剧, 寒露是公历的10月8日或9日.

十月立冬: 这个节气表示清爽的秋天将过, 寒冷的冬天开始, 立冬是公历的11月7日或8日.

十一月大雪: 这个节气表示降雪来得较大, 大雪是公历的12月7日或8日.

十二月小寒: 这个节气表示开始进入冬季最寒冷的季节, 会有霜冻, 小寒是公历的1月5日或6日.



以下是年上起月表.



月/年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

正月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二月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三月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四月 己巳 辛巳 癸巳 乙巳 丁巳

五月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六月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七月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八月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九月 甲戌 丙戌 戊戌 庚戌 壬戌

十月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

冬月 丙子 戊子 庚子 壬子 甲子

腊月 丁丑 己丑 辛丑 癸丑 乙丑



排日柱



从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2年)二月己巳日至今, 我国干支记日从未间断. 这是人类社会迄今所知的唯一最长的记日法.



日柱, 即用农历的干支代表人出生的那一天. 干支记日每六十天一循环,由于大小月及平闰年不同的缘故, 日干支需查找万年历.



另外,日与日的分界线是以子时来划分的, 即十一点前是上一日的亥时, 过了十一点就是次日的子时. 而不要认为午夜十二点是一天的分界点.



排时柱



时柱, 用干支表示人出生的时辰. 一个时辰在农历记时中跨两个小时,故一天共十二个时辰.



子时: 23点 --凌晨1 丑时: 1 点 --凌晨3

寅时: 3 点 --凌晨5 卯时: 5 点 --凌晨7

辰时: 7 点 --上午9 巳时: 9 点 --上午11

午时: 11点 --上午13 未时: 13点 --上午15

申时: 15点 --上午17 酉时: 17点 --上午19

戌时: 19点 --晚上21 亥时: 21点 --晚上23



日上起时表:



时/日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

子 甲子 丙子 戊子 庚子 壬子

丑 乙丑 丁丑 己丑 辛丑 癸丑

寅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卯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辰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巳 己巳 辛巳 癸巳 乙巳 丁巳

午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未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申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酉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戌 甲戌 丙戌 戊戌 庚戌 壬戌

亥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



拿我的一位朋友举例:朋友生于1984年8月27日,此年为甲子年(书中查到);按照立月柱歌诀可知:他的年天干为甲,所以月以丙为首,所以他的立月柱为,癸酉;相应的他的日柱为癸巳(书中查到)

;而他的时立柱根据时立柱歌诀得知:癸巳为日干时,以壬配子时,所以时柱应为戊辰。这样就排出了他的生辰八字:“甲子 癸酉 癸巳 戊辰”。



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希望,宝宝一出生,就有了个准确的时间,年月日时,即古人常说的生辰八字,这八个字包含了一个人出生时的天体运行的基本状态,也蕴含了一个人今后的命运。



要得到正确的出生时间,白天以日晷仪测量最准。钟表时间是人为的平均时和地区标准时,必须依节气(太阳黄经)计算“真太阳时差”与依出生地计算“地方经度时差”,才能得到真正的出生天文时间。




关于“太极图”











黑白二色,代表阴阳两方,天地两部

黑白两方的的界限就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

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

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



太极图是研究周易学原理的一张重要的图象。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就是至于极限,无有相匹之意。既包括了至极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心。可以

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以上是太极二字的含义。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化合而生万物。



宇宙有无限大,所以称为太极,但是宇宙又是有形的,即有实质的内容。按易学的观点,有形的东西来自于无形,所以无极而太极。太极这个实体是健运不息的,即宇宙在运动,动则产生阳气,动到

一定程度,变出现相对静止,静则产生阴气,如此一动一静,阴阳之气互为其根,运转于无穷。



自然界也是如此,阴阳寒暑,四时的生长化收藏,即万物的生长规律,无不包含阴阳五行。就人部阴阳而言“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阴阳交合,则化生万物,万物按此规律生生不已,故变化无穷。这

些内容提出了立天之道,立地之道,立人之道三纲领,也就是三才之道,所谓“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怎样看懂黄历





一、什么是黄历?



  依西方学者戴维.邓肯(David Duncan)的说法,中国的太阴历创制于尧帝,以月圆月缺间隔做量度单位,又画分二十四节气,主要的目的是提供农民播种收成的依据。但是,并不是只有中国有农

民历,在其它各国也有不同的农民历或历法,不论是东方或西方,农民历都提供了实用的生活信息,基本上,农民历不仅提供民众查阅日子的好坏、婚嫁、搬家......,而且,还常会有一些八字解析或明

年生肖运势,并且会随着农民历印制的版本不同,附带会有一些星座、生活小常识......等,因此,黄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它是一种具有时效性的出版品。同时,也在农民历中,反映了中西

方老百姓对于未来生命的祈愿、期待及祝福。(罗奇,民90)。



  不过,在中国一般的说法,黄历之所以名为黄历者也,相传是黄帝创制的历法之故,即黄帝历的简称。亦有人称其为民历、历日、具注历等。而又因为其制定四季、二十四节气等的规则,主要是配合

古代农民的播种收成,所以又称为农民历。至于黄历中的选择宜忌之说,虽然早自秦汉即有,但主要是在唐代后,黄历中才大量铺注有关行事吉凶的内容。



二、阳历、阴历、黄历、农历的比较



我们常说新历即是阳历,而旧历则是阴历也是农历,对于这种说法人们似乎深信不疑。事实上,新历是一种阳历确实无误,但旧历常被称为阴历或农历则是值得商榷的说法。



  1.阳历→是以地球绕行太阳之周期为本的历法。

  地球自转一次为一天。

  地球绕行太阳一周为一年,一年有365又1/4天。

  目前所谓的阳历,一年有365或 366(闰年)天。

  一年12 等分均分为12个月,一个月有 30 或 31天(二月除外)。



  2.阴历→则是以月球绕行地球之周期为本的历法。

  地球自转一次为一天。

  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个月,等于29 或 30天。

  目前所谓的阴历,一年有12个月,354天,或13个月,383~384天(闰月)。



  3.黄历→是清室颁布之历法,包含了阴历及二十四节气,用以指导人民耕作。

  一般所谓的旧历其实是黄历,俗称『农历』或『农民历』;

  但真正与耕作有关的,却是黄历中的『二十四节气』。



三、黄历的出版概述



  黄历虽不是各大书局排行榜上的畅销书--因其虽具书的形式,却是「非主流出版品」,但相信很多人家里都会有一本该年度的黄历,甚至不只一本。尤其现在近年底,一定有不少家庭已收到一些机构

所印制赠送的黄历。



  很多人在婚丧喜庆、建筑动工,甚或选举登记等的择日时,都会参考黄历。事实上,它已经某种程度地制约了社会中的许多活动,对我们的影响性不言可喻。翻开现在的黄历瞧瞧,会发现它除了黄历

的部分,更像是一部生活小百科全书。内容可能包括了与术数相关的部分:如十二生肖运势、星座运势、算斤两重、面相手相解析、生男生女秘方、姓名笔划吉凶等;也包括了一些生活常识:像是各地电

话区码、邮政编码、简易急救法等。内容包罗万象,甚至也有一些广告,其实也具备了杂志的特质。



  在前面提到,黄历影响国人至深,不过,现在虽然书局仍有贩卖,一本大约一百元左右,但今日多数人取得黄历的来源,应该还是以获赠为多。但古代当然不是如此。



  由于制历在古代是拥有最高政治权力的表征,而且更能带来实质的丰厚利益,因此从唐代起,可说是变成了「国营出版事业」,皆由各朝的天文机构出版,如钦天监、司天监、司天台、太史局等。





  黄历的长销情形自古皆然,如以元文宗天历元年为例,当年全国售卖的官印黄历,就高达三百多万本,平均每四户人家即拥有一本,而政府卖历的收入,更高达当年全国岁赋钱钞部分的千分之五。

/>


四、怎样看懂黄历(先从认识干支开始)



  干支:就是「天干」与「地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干者,干也;支者,枝也。



  1.十天干



  所谓「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个顺序的排列符号,这十个符号意涵天地之间的顺序。「天干」因为有十个,所以又称为「十天干」,古时藉「十天干」来记载日

子,后来演变成某些事物的先后次序,诸如:班级的甲班、乙班、丙班、丁班......,学业成绩的甲、乙、丙、丁......,身体检查体位的甲等、乙等、丙等、丁等......,这时甲、乙、丙、丁、戊、

己、庚、辛、壬、癸等于就是阿拉伯数字的1、2、3、4、5、6、7、8、9、10,或是英文字母的A、B、C、D、E、F、G、H、I、J。



  2.十二地支



  所谓「地支」,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个顺序的排列符号,这十二个符号也意涵天地之间的顺序。「地支」因为有十二个,所以又称为「十二地支」,古时藉

「十二地支」来记载月份,目前除了历书之外,一般很少用到。



  3.六十甲子



  后来古人发现,单单用十天干来记日,十二地支来记月,非但不够用,而且容易混淆,于是把十天干跟十二地支加以排列组合。即用天干的「甲」配地支的「子」,成为「甲子」;用天干的「乙」配

地支的「丑」,成为「乙丑」;用天干的「丙」配地支的「寅」,成为「丙寅」,依此类推,最后得到了下面六十个顺序符号,依序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

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这六十个符号从甲子依序到癸亥,周而复始,即通称为「六十

甲子」,用来计算时间岁月。通常称一甲子为六十年,亦源自于此。

4.年干支、月干支、日干支、时干支



  在《黄历》里面,年、月、日、时等各种不同的时间,全都用六十甲子干支来表示。根据《纪元通谱》的记载,黄帝于纪元前二六九八年(即黄帝元年)建国,与作乱的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

,仍旧平不了乱,于是黄帝斋戒祀天,天乃降干支,黄帝用十干圆布象天形,十二支方布象地形,斩杀蚩尤,诸候尊为天子。黄帝以风后为相,以力牧为将,并在纪元前二六九六年(即黄帝三年)命大挠

作甲子,容成造历。



  从上可知,纪元前二六九六年年干支为甲子,每六十年一轮,周而复始。一九八四年(民国七十三年)是第七十九轮的甲子年,依六十甲子顺序排列下来,二00一年(民国九十年)当然是辛巳年,因

此在九十年《黄历》的封面,都会发现「岁次辛巳」的字样。



  年干支六十年循环一次,月干支六十个月循环一次,五年一轮。月干支出现在《黄历》每月份的第一行,以民国九十年的《黄历》为例,在「九十年国历一月」的下面,就会发现「为己丑月」的字样

,那是延续「八十九年国历十二月」的「为戊子月」而来的。当然「九十年国历二月」就是「庚寅月」。月干支六十个月循环一次,日干支六十天循环一次。以民国九十年的《黄历》为例,国历一月一日

(即农历十二月七日)为「甲子日」,那是延续八十九年国历十二月三十一日(即农历十二月六日)的「癸亥日」而来的。甲子日之后为乙丑日,因此九十年国历一月二日就是乙丑日,依此顺序类推,六

十天一轮,周而复始。日干支六十天循环一次,时干支六十时辰循环一次。一天有十二个时辰,因此时干支六十时辰循环一次,也就是五天一轮。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每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从晚上十

一点开始,每两个小时换一个时辰。



  11-1子时;1-3丑时;3-5寅时;5-7是卯时;7-9是辰时;9-11巳时;11-13是午时;13-15是未时;15-17申时;17-19酉时;19-21戌时;21-23亥时。

从过去学的数据来看,若从黄历、善书、地图、传单、小册子这些东西来看非主流与主流出版的定义,似乎有些争议,如宗勋提到的,是要从人气指数或销售量来看?贸易与否来界定?或有其它的分类方

式?不论怎么看,似乎都没那么绝对明确,但不可否认,这些在出版领域有着不可忽略的地位。那我就姑且先就其中一些我有兴趣的部分来写心得吧!



  世界潮流不停的变动向前,黄历、善书这些东西不断的被推向历史,现代人多将之视为一种传统、迷信、保守之类的表征,而身为七年级生的我也有些感慨,总会有种深刻的感受,认为那些东西,对

研究中国社会文化,太重要了!却偏偏被所谓的主流流行一直淹没过去。  我对善书没什么印象,想来是我不爱阅读造成的结果,因为在寺庙中一直都有它的存在,而我却压根都不会想去拿来翻阅;但

我对黄历就印象相当深刻,小时候常会在家里看到有这样的一本书,也没多注意过,到了国中时期,因为好奇命理的我,无意间发现了黄历里面也有一些算命、运势可以自己去推算的部分,我便开始仔细

地去读它,先是看看生肖流年,小小研究一下禁忌、风水,再来算算自己的、家人的八字多重?每年都做一样的动作,因为每年总是会记不清楚去年看过的风水、算的八字结果,妙哉!



  另外顺带一提,现今有一项非主流出版品相当泛滥,就是传单,举凡房屋买卖、金钱借贷、色情交易、汽车贷款等等,尤其是政治宣传的传单最令我反胃!往往到了选举,各式各样的宣传单就像是不

用钱般地大肆发放,对台湾政治反感的我因此更不想碰触这方面的东西。传单在台湾似乎已经过度的泛滥,多到对于社会民众没有那么实质上的帮助,甚至多到已对环境有所污染,相当不符合经济效益,

却也束手无策吧。



善书



一、善书的定义



  1.是中国基层社会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反映出小传统民众文化的意识型态与价值趋向,从其中可以追溯出我国固有的宗教思想与处世哲学,探讨着在传统社会的文化机制下,民众的行为模式。





  2.是民间「宗教」自身的产物,不是「民间」众多信仰者之手。



  3.酒井忠夫在其名著《中国善书の研究》对于善书所下的定义可以充分说明宋光宇所谓的古典善书。他说:「所谓『善书』,就是劝善之书。」,「这种劝善,指的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到的道德项目

,......善书就是为了劝善惩恶而印有民众道德,以及有关联的因果报应故事,在民间流通的通俗书本。它的内容是在三教合一的信仰之中,述说民众道德的规范。其书籍的形式也和儒释道三教经典不一

样。其文体则是采用了故事式的记述,有时也用俗文,具有较大的大众性格。」



  4.所谓「善书」,通常就是指由民间自行刊印的劝善书籍,其不以营利为目的,放在寺庙、车站、甚至医院和街角,免费供人取阅,流通于基层社会,内容以劝人行善积德,具有着教育民众与匡正世

风的功能。



二、善书的历史 [5]



  1.敦煌写本王梵志诗



  其诗有劝世警俗的社会教化功能,并具有民歌性质,是诗人在外在情境压力下所直抒内心的作品,且客观地描述百姓郁积心头的内在情绪。



  「吾富有钱时,媳儿看我好。吾若脱衣裳,与吾迭袍澳。吾出经求去,送吾即上道。将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绕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邂诟暂时贫,看吾即貌哨。人有七贫时,七富还相报。从财

不顾人,且看来时道。」



  2.太上感应篇



  是一本杂抄性质的书籍,其主要的文字内容以东晋时葛洪的《抱朴子》为蓝本,参杂一些先秦诸子和儒家的文句,以通俗文字加以整理贯穿而成。不同于士大夫阶级依儒家伦理行事,在古代的民间文

化传统,是将古奥经书的义理重新整理,利用经史子集的嘉言懿训配上通俗活泼的语言文字,流通于广大的基层社会里,成为庶民教育与民间信仰的重要宝典。可被称为民间善书的龙头,后出的善书在形

式与内容上几乎是依该书模式编辑出来。



  3.太上清静经



  全文不到四百字,所用语言文字相当精简,反映出由儒释道三家思想杂揉而成的形上义理架构与民众宗教意识。在明清时代普遍地被刊印与流传。透过对存在问题的关切,来维系百姓的心灵秩序与道

德修为。不但是道教的经典,也被其它民间宗教视为教典,几乎被归类在民间善书范围内。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由易传的阴阳观念引申出清浊与动静的两个创造万物的基本动力,来说明大道生育万物的情形





  4.菜根谭



  相传为明代万历年间隐士洪自诚所著,文体为小品文,上下语句采对仗方式,全书充满明哲保身的处世思想。在民间此书被当作善书看待,视为个人行为如何社会化的文化教导书。



  「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



  5.日据时代苏泽养的新约龙华教及其经书



  属于世俗化宗教,着重在基层生态的宗教信仰与社会利益。该教收录效验经书(仙佛寄口的传道语)和民间流行的经文编辑成「着集效验善文经书」。读颂多遍,即能全家保平安,更可国泰又民安。





三、善书的类型



  1.以来源分类



  依善书的来源分成五类,即佛教经典、道教经典、儒家经典、民间宗教文献、其它等。 民间宗教的文字性典籍有两大类:一是善书、一是经典。



  「善书」,这等书近年来颇受研究者重视。其来源有扶鸾降笔写的鸾书(不包括称为经、忏的一类),有由非一般民间宗教信徒之「人」所自编、所自写的册子。由此其内容良莠参差不齐,或端正阐

教,或倡邪说,或编怪谈;至于功能方面,有多少信徒真会去阅读它?是难以肯定的,可在民间宗教的诸般庆典及仪式中,「善书」没有任何位置与功能,乃无庸置疑的。



  此外,善书的内容,往往有明显的流派独特性,派别的区隔使它无法深具普遍性。因而「善书」固与教义有关,却在实际上很难全都代表民间宗教的真实普遍教义,即非其文化内涵之真正所在。

/>


  惟就来源而言,它有取自佛、道教的,有扶鸾降笔写的,代表民间宗教之「佛、神、仙」宣说的教义,非如善书有部份是出于「人」的撰写。就功能来看,它是民间宗教初一十五作课、神明圣诞或成

道日、节日、一切各类仪式中实际讽诵宣法的,为经常性的宗教活动之实际用品。对信徒来说,经典是皈依的对象,即〈三归依〉文所说「归依道宝,当愿众生,常侍天尊(指说经之神),永脱轮回!众

等归依经宝,当愿众生,生生世世,得闻正法!众等归依师宝,当愿众生,学最上乘,不落邪见!稽首圣众!」极受信徒「尊敬」(虽也不一定阅读)。



  最后,除了特殊组织的教派外,一般民间宗教宗教的经典之使用具有普遍性,即只要供奉同一尊神明,无论庙宇在何处大抵皆使用同一神明的经典。由此经典即是民间宗教最具普遍性的教义,亦即是

其文化内涵的真正所在,而又非出于「民间」众多信徒之手。



  本来佛经上以及我国历代佛书及善书,都有很丰富的因果报应故事。但是许多人较少机会阅读这些佛经与古书,既使读了,也常因那是古人的记载,年代久远,较少亲切感,甚至怀疑它的真实性。其

实因果定律亘古不变,因果报应的实事,也是古今相同。



  民间宗教文献是善书的主流。因此,大部分善书都和民间宗教有关,又可分为三类:神仙颁授、扶鸾着造、先贤著作。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道教就开始用「神仙颁授」的方式产生道经。民间用这种方式产生的善书也不少,前述从宋朝一直流传至今的《玉历宝钞》即是其中之一,及托言神祇颁授给一位道士而传至人间

,主要内容是向一般俗民大众讲述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该罚入地狱,如何才能避开地狱罪报,如何才能弥补已经犯下的罪过。神仙颁授其实也归为扶鸾着造的一种。



  先贤所著的劝世文章,常被刊作善书。明表了凡所著的《了凡四训》,就是流传最广的善书之一。民间宗教领袖的著作或语录,也常被刊作善书,明末罗清(罗祖)的《五部六册》,可能是无生老母

信仰的始源,至今仍被刊作善书流传。



  2.以文体分类



  善书约略分为七类:歌谣、说唱、散文、小说、对话、语录及谶。不同的文体形式各有其不同的历史传承,与传统社会的教化环境与文学创作形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歌谣类是善书的主流之一,此类善书篇幅通常不长,不能单独成书,往往数种及印为一册。说唱类则是指宗教性宝卷。宝卷是民间的讲唱文学,被视为变文的嫡派子孙,以讲唱因果报应与佛道故事的

宗教性文学作品。散文与韵文相对,扶鸾时神佛宣讲义理,常使用散文,《太上感应篇》和《了凡四训》即是以散文体写成。小说类善书约可分为三类:仙佛行述、仙佛传记及因果故事。扶鸾时,神佛开

示其成神经过,或讲述因果故事,往往情节曲折,有如笔记小说。



  对话体善书始自扶鸾着造之「冥判」,或扶鸾时神佛解答疑难之纪录。过去并不盛行,自台中圣贤堂的杨赞儒以扶鸾着造《地狱游记》(1978年出版),已成为善书着造主流之一。杨赞儒以剧本式对

话讲说道理、铺陈故事,为着造善书开了一个快捷方式。语录指民间宗教领袖的言行纪录。谶指文意介于似通非通的文字。从前民间宗教经常以歌谣或谶反映民心,或表示其政治希望,现已极少流传。

/>


  此外尚有诗、诰、赞、赋等,一般扶鸾着造的善书,大多各种文体杂陈,单独一种文体所形成的善书反居少数。



  3.以目的分类



  朱瑞玲对善书刊行的目的,分成政治教化、宗教传播、社会慈善、个人祈福等四类。



  宋光宇(1994)指出善书基本上是地方知识分子推动的社会教化活动,一方面传达了来自官方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假借神明的力量在社会的基层推动教化的工作,成为民间训练与实践基本社会伦理的

地方。



  鸾堂以宗教的运动形态,积极地推动其所谓的「代天宣化」运动,以「作善书」的宗教仪式,来吸纳民间各种文化资源,经由善书不断地刊印与流通的形式,企图获得民众的支持与认同,转而也成为

民众集体共有的价值意识,让鸾堂成为民间新的精神中心,也达道了宗教传播的目的。



  善书也与社会慈善活动以及社会救济事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台湾善书的流行也得力于清代救济事业的发展,彼此相交运作互为资源,善书提供了社会慈善活动所需要的文化心理与社会动力,社会救济

事业则以财力带动了善书教养理念的推动与宣扬。



四、台湾现行善书的特色与内容



  鸾堂是台湾民间信仰颇为兴盛的宗教流派,又称鸾门、圣堂、圣门、儒门,或称儒宗神教、儒宗圣教、儒宗鸾教等。鸾堂标榜以儒为宗、以神为教,主祀恩主公。鸾堂最大的特色在于其扶乩阐教的鸾

生组织和宗教活动。扶鸾著书是鸾堂团体性的仪式活动,以传达神谕的灵媒为核心,组合信徒共同参与神圣降坛因缘说法的神秘宗教体验,在庄严隆重的仪式气氛中,感染着神灵附体的悸动情绪。因此大

部分鸾堂以着造鸾文、刊印鸾书,为其代天宣化的神圣职责。鸾书的内容大多集中在儒释道教化百姓的意识形态,进而调和三教内含的形上思想,成为民众信仰行为与生活规范的最高指导方针。台湾光复

之后,鸾堂的宗教性发展更为普遍,鸾书的刊印蔚为风潮,逐渐成为民间乡土宗教活动的主流。内容大约分成终极信仰、劝世化民、治身修道等三大类。



五、台湾现行善书的类型



1.游记类鸾书  

采取冥游方式,由降鸾仙师带领正鸾拜访受访对象,书中以对答形式出现。

  

2.主题式善书 

此类善书在内容上会设定一主题加以发挥,如谈「心性」、「修持」等;在形式上则包含「述」、「论」与「对答式」等。所谓「述」通常是仙师降鸾时,在某个论述主题中,会举过去的一个例子来谈。

所谓「论」则为仙师降鸾时,针对某个主题提出的论说。此类善书是明正堂扶鸾著作中最丰富的一种,共有十八种。

  

3.解事类善书  

此类善书为鸾生对鸾门或生活等各方面有所疑惑,乃提出问题由仙佛解惑之鸾文汇集而成。 

 

4.幼教启蒙类善书  

此类善书不仅在文字旁加上注音符号,其内容亦较浅显,为针对孩童而著作之善书。是明正堂的一项改革。

  

5.行述案证类鸾书  

在善书中对神明在世行为之描述为「行述」,对鬼魂在世行为之描述称「案证」。此类鸾书从神鬼过去之行为为例,阐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定理。

  

6.医药类善书  

此类善书大多为治外伤之用,明正堂在出版前曾请中医师鉴定与校正。

  

7.玉律类善书  

玉律类善书的内容主要是地府阴律及功过律,换言之,即不离《玉历宝钞》及《功过格》之内容。 

 

8.家书类善书。

  

9.经咒类善书  

此类善书大多供请神或日常持咒、诵经之用。

  

10.杂论类善书  

此类善书混杂主题类及案证类善书的内容,论述较博杂,有论道德、谈鬼神、谈修道等。



六、善书实例《地狱游记》参、黄 历



  民国八十二年,申学庸女士甫上任文建会主委,在接受立委质询时,曾被问及:哪一本书影响国人最深?她的回答即是『黄历』。



  呵,你说黄历迷信,根据何在呢?其实仔细观看黄历内容,不也是中国老祖宗们生活经验的结晶,啥时播种、啥时收成等等,今日视之,不也可行。体察生活,记录生活,归结其感觉,慢慢的演化出

一套属于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可惜的是看的懂之人,几稀啊!就如同旁人视中文系之人如......。到也可悲吶。

何谓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乃是依据地球(绕行太阳而产生)的四季变化而订定。将春、夏、秋、冬四季之每一季均分为六个时段(亦即将一年均分为24个时段),每一时段之始为一个『节气』,由『立春』始

,至『大寒』终,周而复始;每两个『节气』间大约相距15天。『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为四季之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为四季之中点。

  『二十四节气』在『阴历』里,每年日期都不同。在『阳历』里,每一个月各有两个节气,每年日子几乎固定,例如:立春大多在 2月4日,春分在3月21日,立夏在5月6日,夏至在6月21日,立秋在

8月8日,秋分在9月23日,立冬在11月8日,冬至在12月22日,相邻二年之间相差不超过一天(详下附表)。



七、教你看农民历 新年讨个好彩头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返乡的车潮、大团圆的年夜饭、长辈给的压岁钱、门口新贴上的春联,在在都传达了过年的浓浓气氛。除此之外,你可能忽略了,其实每次一到过年,坊间所出现的另一应景物

品──黄历。



  黄历,也就是民间所俗称的「农民历」或者「通书」。对于一般的知识分子来说,农民历给他们的感受可能是相当为复杂的,一方面口口声声说是无稽之谈,不过是迷信罢了;但逢入宅搬家、婚订嫁

娶之人生大事,却十之八九的人又宁可信其有。所以我们可以说,大半数的人对于农民历都是明斥暗信。事实上,黄历是根据天象的运转,精密运算之后,再由十天干、十二地支配合成甲子,加上五行相

生相克、廿八星宿、廿四节气等等所发展出来的一种历法。甚至,我们也可以说它是属于天文科学的一种运用。而黄历之所以能够流传几千年维持不坠,自然是有它的可用之处。



  在了解黄历的运用之前,我们要先了解几个基本的概念:



1.十二时辰



  一天廿四个小时,分成十二个时辰,每天从晚上的十一点开始算起,每二个小时为一个时辰,依序为:子时(2300--0100)、丑时(0100--0300)、寅时(0300--0500)、卯时(0500--0700)、辰时

(0700--0900)、已时(0900--1100)、午时(1100--1300)、未时(1300--1500)、申时(1500--1700)、酉时(1700--1900)、戌时(1900--2100)、亥时(2100--2300)。



2.干支的运用



  为了计算时日的方便,古人以十天干及十二地支交互应用,排定顺序依次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等,每六十个单位为一轮,称做一甲子(意即又一个甲子的循环)。因此,六

十年为一轮,周而复始,去年为辛已年,今年就轮到壬午年,明年则为癸未年,而其中之子、丑、寅、卯,则相对于生肖之鼠、牛、虎、兔。同理,六十个月为一轮,正月为寅、二月为卯、三月为辰、四

月为巳....;应用于日支而言,当然也是六十天为一循环,周而复始。



  阴阳五行与方位:五行为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也相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又生木,如此地循环相生;反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又金,都是环环相扣。

而天干和五行、方位有相关,举例言,甲、乙属木为青色,代表的是东方,旺在春季。而由于地支的方位关系,又衍生出四长旺、四正、四旺、三合、六合、六冲等等。看来有点雾煞煞,没关系,总之这

些都是每天宜忌冲煞的参考,而且黄历上已经写得清清楚楚了。



  了解这些基本的概念之后,接下来要带各位慢慢进入到我们老祖宗的智慧领域了。



  1.通用事项



  (1)一年运势:



  首先打开黄历的第一页,我们应该注意的是:a.大利东西不利南方:这个平行八边图除了标示「利」与「不利」的方位之外,也标出「奏书」、「博士」、「力士」、「蚕士」等贵、善、恶、凶四个

年神的位置。善神所在位置可兴修,恶神所在方向就不宜乱动。



  b.「岁时记事」:明年(民国93年)写道「五(农历元旦起第五天为辰日)龙治水,二(元旦起第二天盘辛日)日得辛,二牛耕地、大姑把蚕....」等等,用以推估今年的雨水、农作收成好坏等。龙

愈多就代表今年雨水量愈多。



  c.「黄帝地母经」:写道「太岁甲申年,秋后雨水少....」,用以预测当年农作收成的好坏,及民间可能发生的大事,都是农业时代值得参考的内容。



  d.元旦开门焚香出行表:这是在新的一年开始时,好多人讨吉利的最佳时机。黄历上会清楚地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动作要选在哪个吉时。



  e.安太岁:六十年为一轮,每一年有一当值的太岁神(如甲子年为金赤、乙丑年为陈泰、丙寅年为沉兴....),由于太岁神位高权重,因此凡是当年碰到太岁年(即当年一、十三、廿五、卅七、四十

九、六十一、七十三、八十五及九十七岁的人),或是与太岁对冲的人(即当年七、十九、卅一、四十三、五十五、六十七、七十九、九十一岁的人),该年就要特别当心了,人说「太岁当头座,无喜恐

有祸」,因此为祈求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就必须要安奉太岁神了。黄历上提供了必须安太岁的对象还有安奉的格式可供参考。



  (2)廿四个节气:



  一年共分为廿四个节气,依序是立春为节,雨水为气;惊蛰为节,春分为气;清明为节,谷雨为气....。亦即总共有十二个节和十二个气。而节气除提供农家农耕时机、农作栽植种类的参考之外,也

表示了气候的变化与季节的轮替。



  在命理上更重要的一个观念,立春为正月节,也就是说,即使已经是农历正月了,但如果还没有过立春,就仍应该以十二月来看待;反之,如果过了立春,但还是属于农历十二月,就应该以下一年度

的正月来论断。其它二月、三月、四月......,也都要以是否过了惊蛰、清明、立夏.......为依据。



  (3)每日冲煞:



  每六十天为一甲子的轮回,对于每天冲煞的对象而言,同样地也是每六十天轮一次。每逢子日冲马(必煞南方),丑日冲羊(必煞东方),寅日冲猴(煞北方),卯日冲鸡(煞西方)依序类推。

/>


  (4)胎神的位置与方位:



  胎神是保护胎儿的神明,与胎儿的成长安危息息相关,因此胎神每日的位置所在,就不可以随意敲打或移动对象,以免对胎儿不利,甚至造成孕妇的流产。胎神所在位置,事实上也是依据甲子,六十

天为一轮回,不用背,黄历上就每天有写。胎神所在位置共有门(特别是指孕妇的房门)、大门(整棵房子的大门)、磨(石磨)、厕(厕所)、厨(厨房)、灶(炉灶、瓦斯炉等)、炉(锅、鼎)、仓

库(储藏室)、房(尤指孕妇房间和家具)、床(尤指孕妇所睡的床)、碓(舂米谷的设备)。而所谓的「外正东」,则指房屋外的东方;「房内东」,则是指房屋内的东方。胎神的说法自古流传下来,

即使真假难辩,但家中有怀孕的人最好还是不要太铁齿,注意为妙。



  2.用事择日时



  (1)选吉日:



  哪一天宜嫁娶?宜搬家?什么事能做?不能做?这是根据当值年神、月神、日神、五行生克刑冲、建除十二神等等所推衍出来的,各种吉神凶煞各有宜忌事项。



  举例而言,根据《协纪辨方书》记载,天德合、月德合,是吉神,适合祭祀、祈福、上官赴任、结婚姻.......等;建除十二神则是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如满日宜开

市、立券交易、纳财出货等,而破日则宜求医疗病、破屋坏垣等事。



  此外,另有探病凶日、刀砧日也都常被应用到;这么多的东西背不起来没关系,因为农民历都已经替我们汇整出来了,你只要会翻阅就可以。



  (2)择良辰:



  在选定吉日之后,接下来就要挑个良辰了,如果只是挑个大概,《农民历》上就已经载明「每日吉时」;但如果要再求精细,还要看我们用事为何,再来因事挑时。



  3.用事批注



  《农民历》上每天的宜忌事项,虽然已经写得清清楚楚,但有时候还是会让人看得雾煞煞,一则古代用事内容跟现今已有些相同,二则写得太过简单,有看没有懂。



  我们举现代常会碰到的事为例,即「裁衣」,表示的是制作新郎新娘的礼服、或制作寿衣;「纳财」,是贷款进货、收帐讨债等事宜;「出行」,指的是外出旅行观光考察等;「立券」,指订定各种

契约;「出火」,是移神位到他处安置;「理发」,则是新生婴儿第一次剪发,或僧化剃渡削发。



  这些术语批注,有的《农民历》有提供,有的或缺,如果对此不甚了解的人,在购买《农民历》时就要特别注意挑选。



  4.特殊应用



  其实以上所论述的择日、择时,都还只是一般通用,更严格来论,仍应当视用事的八字来选择。



  (1)地支相冲



  子午冲、丑未冲、寅申冲、卯酉冲、辰戌冲、巳亥冲;所以一般若非必要,子命人(属老鼠的人)不用午日、午时、丑命人(属牛的人)不用申、日时,余此类推。



  (2)地支三合



  申子辰、寅午戌、巳酉丑、亥卯未,各谓之「三合」。凡用事择日、时能逢三合,一般有加分作用。如申命人能同时用子、辰时之日时,或配合子、辰之伙伴,皆有利于行事之顺畅。 (3)另有 「五

合」(甲己合、乙庚合、丙辛合、丁壬合、戊癸合)、「六合」(子丑合、寅亥合、卯戌合、辰酉合、巳申合、午未合)等,其它尚有所谓的「刑」、「禄」、「贵人」等等,用法亦同。用事人如能逢三

合、五合、六合、贵人、禄,皆有加分倍乘效果;如逢刑、冲自然不利。



  一般人对于先贤流传下来的农民历,可能都抱持敬而远之的态度,认为艰深难懂。而事实上,农民历虽然有大智慧,却也不必然是那么深奥。运用农民历主要的目的就在于趋吉避凶,而每一本农民历

也都清楚地告诉我们,今天适合做什么事?什么事要避讳?选什么时辰最好?什么方位是吉是凶?冲煞为何?懂得看这些,一般日常生活中也就可以广泛运用了,而每一个人的生活也就可以更加地平平顺

顺,大吉大利了。





古代“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我国古代把天空里的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所谓的“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

角状排列。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说,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由于地球围绕太阳

公转,天空的星相也随着季节转换。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春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头;秋冬之交,朱雀上升。





东方苍龙







朱雀、玄武(黑色的龟蛇,武是龟蛇之意)、青龙、白虎又分别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龙是东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这七宿的形状又极似龙形,从他们的字义上就可以看出来,角

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本,而是颈根,房是膀,是胁,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



还有在龙心的部分,有人称之为‘大火’的,跟晴雨有关,又因为青龙属木,所以也是木星当年的年太岁。而在道教兴起之后,这些四灵也被冠上了人名,便于人类称呼,青龙叫‘孟章’,白虎叫‘监兵’,朱

雀称‘陵光’,玄武为‘执明’,而在众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龙来做自己的年号,如三国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记中也有关于夏朝是属于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龙生于郊’的祥瑞之兆的记载。





农历的二月初二,民间称“二月二,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天上“龙抬头”的同时,春天也慢慢来到了人间,雨水也会多起来,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民间谚语有:“二月二,

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之说,把二月初二定为“春龙节”。





西方白虎







白虎也是战神、杀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的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而它是四灵之一,当然也是由星宿变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七宿:奎、娄、胃、昂、

毕、觜、参。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从五行中说的了。



除了道教中的四灵包括了青龙白虎之外,连在风水师探勘墓地时,在地形前方左右两边突起的地形,可以当作墓穴的地方,都有独特的称号,称之左青龙、右白虎,取其护卫之意,而在公堂中也有相同的

装饰,在左右堂柱上绘有青龙百虎,以其镇压邪灵。而在道教兴起之后,龙虎被借用为道家炼丹的术语,就是指"铅汞、坎离、水火、阴阳",等的同意词。而道家炼丹分内外(内丹炼气,外丹炼丹药,笔

者才疏学浅不敢十分确定),内丹是就阴阳五行而言,龙阳,生于离,离属火,故云‘龙从火里出’,虎阴,生于坎,坎属水,故云‘虎向水边生’,两者结合之后,一阴一阳,互相调和,称为道本,都是元

神、元精的代表。而另外一种说法是,性属木,木代表东方,于卦为震,故比为青龙;情属金,金代表西方,于卦为兑,金白色,故喻为白虎。金能够克木,故情多损性,而用二八之真精气,使之交合为

一,则金木无间,龙虎自伏而成丹,在人体中则以肝为龙、肾为虎,而外丹则仍取阴阳之意,以龙为铅,虎为汞。



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可怕的东西,又是可敬的东西。可怕的是,它会食人畜。而可敬的是因其威猛无比,能够避邪。而在一些古书中,如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祀典》:‘画虎于门,鬼不敢入’,‘虎

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抟挫锐,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恶遇,烧虎皮饮之。击其爪,亦能辟恶。此其验也。’古人还认为白虎是一种祥瑞:‘德至鸟兽。’



最初的西天星神是熊和猫头鹰,但后因古羌族的图腾在由熊变为龙的时候。而又到黄帝的向东发展时,龙的图腾被带到东方,跟‘东方苍龙星座’合而为一,朱鸟则成了统一南方时凤图腾在天国的新居,因

两大部族融合而终于成‘龙凤呈祥’。作为古代图腾是东凤而西龙,作为星象则是东苍龙而西朱鸟。到周朝以后,封建制度正式确立,五行思想也成熟,把天像重新划分,朱鸟放到了南方,和祝融火神一起

崇拜了。而西方的就崇拜白虎。在部族斗争及迁移,西北方的龙向东移,东方的凤向南移,南方的虎向北移,全国显示一个大周转的观念运动。到汉代五行观念成了统一的思想,再补出玄武完成‘四方之神

’的配套。



在古时《史记.天宫书》‘东宫苍龙、南方朱鸟、西宫咸池、北宫玄武。’在这里的不是白虎,而是咸池。而咸池是主五谷的星,主秋季,因五谷是在秋天有收成的,所以就把它放在秋季,但它不是动物,如

何能和龙、鸟、龟配成四灵呢?在《正义》:‘咸池三星在五车中,天演南,鱼鸟所扥也。’所以在宋代己提出质疑:‘苍龙、朱鸟、玄武、各总七宿而言之。至于咸池,则别一星,自在二十八宿之外。咸池

还有一个解释,就是太阳洗浴之所。在《淮南子.天文篇》:‘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可见咸池原是羌人视为日出之处,咸池也就是碱水湖,应是岷山地区的芋个湖泊,或是青海。

由此可证明原始人所崇拜的星宫天象尚没有青龙白虎的观念。在《礼记.礼运》所谓:‘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把不属于动物的咸池换成麒麟。后世有四灵有麟、四象有虎的习惯。



又由于白虎是战伐之神,所以有多位的猛将被说成为白虎星充扥世的,如:唐代大将罗成、薛仁贵父子等人。除此之外,白虎又被道教吸放,被神化起来,成为了各庙宇的门神。





南方朱雀







朱雀又可说是凤凰或玄鸟。朱雀是四灵之一,也和其他三种一样,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总称:井、鬼、柳、星、张、翼、轸。联想起来就是朱雀了。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凤凰。它

也有从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鸟一样,故又叫火凤凰。



在古籍的记载中凤是一种美丽的鸟类,而以它的歌声与仪态为百鸟之王,它能给人间带来祥瑞,同时也拥有‘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特殊灵性,而由于它是‘羽虫’之长,所以和‘鳞虫’之

长的龙在传说中就渐渐成了一对,一个变化多端,一个德性美好,就成了民俗中相辅相成的一对,更由于龙象征着至阳,而原来也有阴阳之分的凤(凤为雄,雌为凰)在跟龙相对之后就渐渐的成为纯阴的

代表了。



而凤凰它的原形有很多种。如锦鸡、孔雀、鹰鹫、鹄、玄鸟(燕子)等等...又有说是佛教大鹏金翅鸟变成的。凤凰神话中说的凤凰是有鸡的脑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颈、鱼的尾、有五色纹。又请凤是有五

种品种,以颜色来分的:红是凤、青则是鸾鸟、白是天鹅、另有黄和紫的。



而玄鸟的说法就是从《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它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中,就是殷商说的后代说自己的先袓-契是由玄鸟生下来的,建立强大的商朝。因此玄鸟就

成了商人的始袓了。《史记.殷本记》也记了这段历史:‘殷契、母曰简狄,有绒氐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随其卵,简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 除了殷商之外,战国时的秦,满清的始

袓和朝鲜新罗的始袓也是和仙女吞食玄鸟卵有关的。不论玄鸟或是凤凰,都是随道教的发展,而把它由一只雀鸟,或孔雀或山鸡等等...先变成一个半人半禽的、传人兵法的仙女到完全是人的仙女,都是随

道教的发展的。



而在北京过去就有三座专祀玄女的庙宇,叫九天娘娘庙、玄女庙。在北方和南方的地方也都有玄女庙。





北方玄武







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请龟到冥间去诣问袓先,

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以后,玄冥的含义不断地扩大。龟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龟),因而玄冥成了水神;乌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

冥间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它和其他三灵一样,玄武也由天下二十八星宿变成的:斗、牛、女、虚、危、室、壁。而古时后的人对玄武它的解释有以下的数种,‘玄武’即龟。《礼记.曲礼上》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玄武’乃

龟蛇。《楚辞.远游》洪兴祖补注:‘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玄武’为蛇合体、龟与蛇交。



《文选》卷十五张衡《思玄赋》曰:‘玄武宿于壳中兮,腾蛇蜿蜒而自纠。’李善注云:‘龟与蛇交曰玄武。’《后汉书.王梁传》:‘《赤伏符》曰:‘王梁主衡作玄武。’’李贤注云:‘亡武,北方之神,龟蛇

合体。’‘玄武’为水神、北方之神。《后汉书.王梁传》:‘玄武,水神之名。’《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帝览嬉>:‘北方玄武所生,...镇北方,主风雨。’



但玄武被后世的道士们升级做北方的大帝“真武大帝”。有别于其他三灵。其他的青龙和白虎,只做了山庙的门神,而朱鸟就成了又天玄女。



玄武在宋代身价培增,并被人格化。这与宋代各帝推波助澜分不开。宋初太祖时,即有真武、天蓬等为天之大将的传说。未真宗天禧元年,在军营中发生了一件事。在《事物纪原》卷七载:‘营卒有见蛇者

,军士因其建真武堂。二年闰四月,泉涌堂侧,汲不竭,民疾疫者,饮之多愈。’真宗听说此事,下诏就地建观,赐名‘祥源’。这大约是中国最早的真武庙。



真武大帝的身世,后人多说是在隋炀帝时,玉帝将自己的三魂之一,化身投胎于挣乐国皇后,厌恶尘世,舍位入武当山上修行,成功飞升,镇守北方,号曰:玄武 。





中国正规风水专用十大吉祥物





吉祥物有的“音吉祥”如葫芦、音为“护禄”,有的“形吉祥”如富贵竹,节节高升,有的所代表的意义吉祥如麒麟,蝙蝠,古钱币,喜字,文昌塔,马上封候等,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这些都有吉祥的含义和意义

,但是不能真正起到改变运气运程和环境的作用。好比“葫芦”,平时农村作为盛水的瓢,有的人还吃葫芦,怎么能起到吉祥作用呢,只是心理暗示而已。经过十几年经验总结,真正能改变运程气场的,非

道家法器桃木开光八卦镜不可,道家一直被认为迷信,但是其法器的作用真不容忽视,也只有这种东西能够真正改变气场,它存在几千年一定有一定道理。这种吉祥物我们做为国礼送给德国,韩国朋友,

经过专家团的研制终于开发出《桃木开光八卦镜系列法器》,并申请了专利,以前因为成本极高只有在达官贵人家里看的到,现在我们将成本大大降低,终于可以是使这种吉祥物品走进寻常百姓家,恩施

四方。



但是提醒大家吉祥物一定要在规定下安放,放错了地方等于用错了药。在购买时不要相信个人,要相信正规机构,本吉祥物全部经过七七四十九天道场开光,并在背面附以用朱砂在黄巾纸画的道家道符,

只限本院和各地的《中川易林吉祥物连锁专卖店》销售。



一号镜:龙风镜(主卧专用)



说明:直径30cm,纯桃木,夫妻感情的专用的吉祥物系列法器。

用途:为夫妻感情设计专用,防止家庭感情出现危机,婚外情,确保家庭和睦,不被第三者打扰,维持夫妻感情,合好如初。

安放:适合放于主卧室床头。



二号镜:平安瓶(厨房次卧)



说明:直径28cm,纯桃木,厨房次卧专用的吉祥物系列法器。

用途:为厨房次卧室专门设计,解决厨房处于凶位,进大门正对厨房,厕所正对厨房引起的健康问题,或者次卧位于凶位,主要是老人孩子风水比较差的卧室。

安放:正对厨房或者次卧室门安放。



三号镜:兽头(厕所专用)



说明:直径26cm,纯桃木,厕所房专用的吉祥物系列法器。

用途:为厕所专门设计,解决厕所占了吉星位,厕所正对大门卧室门问题。

安放:正对厕所门安放。



四号镜:台式镜(缺角专用)



说明:直径32cm, 纯桃木,缺角专用的吉祥物系列法器。

用途:为缺角专门设计,解决缺东北角、西北角、吉祥位置缺的角。

安放:正对缺角位置安放。



五号镜:中国节(不规则专用)



说明:直径29cm, 纯桃木,不规则专用的吉祥物系列法器。

用途:为不规则专门设计,解决房子不是正南正北,形状怪异,引起的运气反复问题。

安放:正对大门放于客厅为好。



六号镜:富贵鱼(送礼专用)



说明:直径26cm, 纯桃木,送礼专用的吉祥物系列法器。

用途:富贵鱼,连年有余,为家人带来富贵吉祥和平安健康,最合适的赠送礼品。

安放:在客厅安放为好,正对主人卧室。



七号镜:大钱币(家庭聚财)



说明:直径45cm, 纯桃木,家庭聚财专用的吉祥物系列法器。

用途:为家庭聚财专门设计,解决家庭收入日益减少不稳定,破财流失钱财问题。

安放:在主卧室正对床位。



八号镜:小双龙(公司聚财)



说明:直径35cm, 纯桃木,公司聚财专用的吉祥物系列法器。

用途:为公司、店铺聚财专门设计,解决公司付出多劳动多,而收入少不稳定,步步难行等问题。

安放:在总负责人办公室,正对总负责人座位。



九号镜:大双龙(公司最常用聚财法器)



说明:直径38cm, 重15斤,纯桃木,是目前最精致的吉祥物系列法器。

用于:为写字楼、办公楼、行政职务部门、中小型公司资产在1千万以内专业设计,

用途:主要用于集团公司和行政职务等场合来藏风聚气,会聚人气,人气就是财气、事业腾达、财源滚滚,节节高升。

安放:放于公司单位大厅内,正对大门为好聚集金源,召唤钱财、行运高升。



十号镜:神龙戏水(特大号)



说明:直径110—130cm,重70斤,纯桃木,是目前最大的吉祥物系列法器。

用于:集团公司、工厂、厂矿、商场、星级宾馆、酒店、娱乐场、大家庭等大型建筑物企业单位。

用途:目的是化解沥气,会聚人气,确保平安,生意兴隆。

安放:本吉祥物为特制专供,各地均不直接销售,请在专家指导下安放。

特殊:是目前能量气场影响力最大的,制作开光需要一个多月,真正时来运转,路路畅通。





以下情况专家建议摆放为妙:



  1、在大厦接近一座比自己高大的建筑物,形成—峤煞,则主人易受欺骗,事业前进艰难,不易成功。



  2、公司或宅前对着一条笔直的马路,形成—枪煞,犯之则员工或家人健康日渐衰退,甚至会遭血光之灾,益慎之。



  3、公司或宅院背后正对着一条直的马路,—形成冲背煞,犯之则常为小人缠绕,得不到上司的赏识,难以晋升和发展。



  4、宅旁有一条直的马路斜冲着本宅—形成斜枪煞,左斜枪伤青龙,主伤男丁。右斜枪伤白虎,主伤女性。



  5、由三条马路或四条马路相交而成,如一把剪刀“剪”着所在位置—形成剪刀煞,主破财、损丁、意外伤害于主人极其不利。



  6、住宅非常接近高速公路—形成割脚煞主宅内主人运气反复,财帛难聚。



  7、如果有一天桥反弓向着宅地或公司—形成镰刀煞,则主易生血光之灾或运气反复,不得安稳。



  8、马路如刀般割着本宅—形成刀斩煞,虽比镰刀煞较轻,但犯之亦主伤人、多意外。



  9、大厦四方皆有道路包围—形成井字煞,主运气反复,财来财去难于聚集,生意、前途等反面困难多。



  10、公司门面前或宅前对着电灯柱、交通指示牌、大树等,形成—穿心煞,犯之主易血光之灾、多病痛、多官灾及是非。



  11、住宅附近见电视塔、发射塔或尖状的物体,形成—火煞,多有血光之灾、火灾等以外发生,而且健康差,多病。



  12、住宅接近工厂大厦,而工厂有很多烟囱,形成—冲天煞,犯之主多病痛,多意外受伤。



  13、住宅接近坛场,殡仪馆,医院等阴煞之地,形成—独阴煞,主宅内人多暗病、运气差、常做噩梦。



  14、公司或宅前面对一所大厦,其外墙全是由镜,玻璃等组成,镜子等受阳光照射后反射光线到屋内,

    形成—反光煞,则 主人脾气暴躁,是非多,易生血光之灾。



  15、公司或家宅前见一些建筑物顶部成三角形,形成—金字煞,主血光之灾。



  16、公司或家宅的窗前见对面大厦一处凸出形,形成—擎拳煞,屋内人必定胸部多病,易生血光之灾。



  17、店铺、家宅前面对大墙角尖,成45度角相射,形成—尖射煞,主生血光之灾

    宅前面对一座宅墙的角边,形成—飞刃煞,主宅内人健康差,多病。



  18、公司或家宅正对两座大厦之间的一长狭窄隙,形成—天斩煞,犯之主多病、体弱,严重的会有血光之灾。





十二生肖的顺序及其来历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十二生肖源于何时,今已难于细考。长期以来,不少人将《论衡》视为最早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论衡》是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论衡·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

禽,犬也。……午,马也。子,鼠刀。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种生肖,所缺者为龙。该书《言毒篇》又说:“辰为龙,巳为

蛇,辰、巳之位在东南。这样,十二生肖便齐全了,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的配属如此完整,且与现今相同。



生肖为何取数十二?



《周礼·春官·冯相氏》载:“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时间的分割以十二累进,一纪十二年,一年十二个月,一日十二时辰。《国语·晋语四》载

:“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甚至天子妻妾也有“十二女”之说,《后汉书·荀爽传》:“故天子娶十二妇,天之数也;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



近年,在神农架地区发现了汉族创世史诗《黑暗传》。其中有一个讲述干支来历的故事:“开天辟地之初,玄黄骑着混沌兽遨游,遇到女娲。女娲身边有两个肉包,大肉包里有十个男子,小肉包里有十二个

女子。玄黄说:‘这是天干革命地支神,来治理乾坤的。’于是,为他们分别取名,配夫妻,成阴阳。男的统称天干,女的则为地支。”这一创世神话故事,讲干支,讲玄黄神、女娲神,讲乾坤阴阳,将干支

的“身世”推溯得十分久远。



天乾地刊,古代历来以天为主、地为从。十天干又叫十母,对应的十二地支则别称十二子。汉代蔡邕《月令章句》:“大桡采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

。干支相配,以成六旬。”大桡是黄帝时代的大臣,这里的配成六旬,即六十甲子,取了天干十和地支十二的最小公倍数。干与支按顺序相配合,由甲子乙丑……一直排至癸亥为第六十对,正好干、支均用最

末一位,再排便是重由甲子开始,这一循环称为一个甲子。其中,每个天干出现六次,每个地支出现五次。



十二生肖的产生,有着天文学的背景。在原始时代,先民们体验着寒暑交替的循环往复。宋代洪皓《松漠纪闻》载:“女真旧绝小,正朔所不及,其民皆不知纪年,问则曰‘我见青草几度矣’,盖以草一青为

一岁也。”宋代孟珙《蒙鞑备录》也记:“其俗每草青为一岁,有人问其岁,则曰几草矣。”年又有观天者发现月亮盈亏周期可以用来丈量岁的长短,发现十二次月圆为一岁,这一发现,是初期历法最精度的

成果之一,“十二”便视为传达天意的“天之大数”。天干需地支为伴,日月相对,天地相对,就非“十二”莫属了。



子鼠丑牛……戌狗亥猪。天下动物很多,古人为何选择了这十二种动物为属相?



清代刘献《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地辟于丑,而牛则开地之物也,故丑属牛。人

生于寅,有生则有杀。杀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属虎。犯者,日出之候。日本离体,而中含太阴玉兔之精,故犯属兔。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龙行雨之时,故辰属龙。巳者,四月

之卦,于时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时蛇不上道,故属蛇。午者,阳极而一阴甫生。马者,至健而不离地,阴类也,故午属马。羊啮未时之草而茁,故未属羊。申时,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气数

,将乱则狂作横行,故申属猴。本者,月出之时,月本坎体,而中含水量太阳金鸡之精,故本属鸡。于核中,猪则饮食之外无一所知,故亥属猪。”



另一种说法,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是根据动物每天的活动时间确定的。我国至迟从汉代开始,便采用十二地支记录本一天的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两面三刀个小时,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

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凌晨一时到三时,是丑时,牛正在反刍。三时到五时,是寅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五时到七时,为犯时,这时太阳尚未升起,月亮还挂在天上,此时玉兔捣药正

忙。上午七时到九时,为辰时,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九时到十一时,为巳时,蛇开始活跃起来。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阳气正盛,为午时,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下午一时到三时,是未时,羊在

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下午三时到五时,为申时,这时猴子活跃起来。五时到七时,为酉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晚上七时到九时,为戌时,狗开始守夜。晚上九时到十一时,为亥时,此时万籁俱

寂,猪正在鼾睡。



关于十二生肖的排列,还有各种传说,这类故事,或似开心解闷的笑谈,或似贬恶扬善的寓言,文学成分较浓。但是,生肖座次的排定,决非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最初未必就是一次提名

十二种,也许只有四五个,也许曾有过超额的局面,后来优胜劣汰,定额定员并定位了,一直传至今日。



十二生肖来历的童话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人们说:“我们要选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一年一种动物。”天下的动物有多少呀?怎么个选法呢?这样吧,定好一个日子,这一天,动物们来报名

,就选先到的十二种动物为十二生肖。



猫和老鼠是邻居,又是好朋友,它们都想去报名。猫说:“咱们得一早起来去报名,可是我爱睡懒觉,怎么办呢?”老鼠说:“别着急,别着急,你尽管睡你的大觉,我一醒来,就去叫你,咱们一块儿去。”

猫听了很高兴,说:“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谢谢你了。”



到了报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来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好朋友猫的事给忘了。就自己去报名了。

结果,老鼠被选上了。猫呢?猫因为睡懒觉,起床太迟了,等它赶到时,十二种动物已被选定了。

猫没有被选上,就生老鼠的气,怪老鼠没有叫它,从这以后,猫见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只好拼命地逃。现在还是这样。



十二生肖的顺序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怎么让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这里也有个故事。



报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们在路上碰到了。牛个头大,迈的步子也大,老鼠个头小,迈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才刚刚跟上牛。老鼠心里想:路还远着呢,我快跑不动了

,这可怎么办?



它脑子一动,想出个主意来,就对牛说:“牛兄弟,牛兄弟,我来给你唱个歌。”牛说:“好啊,你唱吧---咦,你怎么不唱呀?”老鼠说:“我在唱哩,你怎么没听见?哦,我的嗓们太细了,你没听见。

这样吧,让我骑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来,你就听见了。”牛说:“行罗,行罗!”老鼠就沿着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让牛驮着它走,可舒服了。



它摇头晃脑的,真的唱起歌来:牛兄弟,牛兄弟,过小河,爬山坡,驾,驾,快点儿罗!

牛一听,乐了,撒开四条腿使劲跑,跑到报名的地方一看,谁也没来,高兴得昂昂地叫起来:“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还没吧话说完,老鼠从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蹿,蹿到牛前面去了



结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所以,在十二生肖里,小小的老鼠给排在最前面了。



十二生肖的典籍记载



我国自帝舜时代就开始使用天干十个符号和地支十二个符号相配合的“干支纪年法”。以动物纪年的方法最初起源于我国古代西、北部从事游牧的少数民族中。《唐书》载:“黠戛斯国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

寅,则曰虎年。”清代著名考据学家赵翼在《陔馀丛考》中考证云:“益北狄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至汉时呼韩邪(单于)款塞人居五原,与齐民相杂,浸

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



十二生肖最早见于世界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小雅·车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又见于《礼记·月令·季冬》:“出土牛,以送寒气。”十二生肖之说,究竟产生于何时?有史料云:它

最晚应形成于汉代。其依据是东汉王充《论衡·物势篇》云:“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又云:“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申,猴也。”共提出十一种生肖名。加上东汉

赵晔《吴越春秋》中有“吴在辰,其位龙。”恰好补上了“辰龙”,而成全了十二生肖。可见在东汉十二生肖已经形成。至于十二生肖的使用,至少在南北朝时代就已经出现。北史《宇文护传》记载了宇文护

的母亲写给他的一封信,内容是:“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由此可见当时民间已普遍使用十二生肖记录人的生年了。



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即1975年12月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第11号秦墓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上千支竹简。其中《日出·盗者》清楚地记载着用生肖占卜盗贼相貌特征的文字。这一奇迹的出现,证

明了在春秋战国时代就使用十二生肖了。因为第十一号秦墓,据考证葬于始皇帝三十年,即公元前217年。有人说:我们的祖先用生肖纪年,远在秦始皇称帝之前就开始了,而且具体地指出“始于夏,流传

于商周。”但如何引证,恐尚待史学和文物学者进一步探究了。



我国古代南北朝不仅使用十二生肖纪年,而且出现了沈炯创作的《十二属诗》: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

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

龙阴远青翠,蛇柳近徘徊。

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怀。

狗其怀屋外,猪蠡窗悠哉。



这首诗在首字按序嵌入了十二生肖名,且突出了每种动物的生性特点,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



明朝大学者胡俨撰写的十二生肖诗,不仅依次嵌入生肖名,而且一名一典,颇有情趣。诗云:



鼷鼠饮河河不干,牛女长年相见难。

赤手南山缚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

骊龙有珠常不睡,画蛇添足适为累。

老马何曾有角生,羝羊触藩徒忿嚏。

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鸡空自老林邱。

舞阳屠狗沛中市,平津放豕海东头。



首句“鼷鼠”即水鼠。二句的“牛女”即民间牛郎织女的传说。五句的“骊龙”是龙的一个种类,其颏下有宝珠一颗,故谓之骊龙。八句的“羝羊”即公羊,“触藩”指羊角触篱笆。十一句的“舞阳”指汉高祖刘邦

封名将樊哙为舞阳侯,他曾在江苏沛县以宰狗为生。最后一句是指汉武帝丞相公孙弘,当年曾在东海放过猪。





复姓的来历





复姓的来历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由封邑而来。例如令狐氏,《百家姓》中记述为:周朝时有个叫魏颗的人屡立战功,受封于令狐邑,后人遂以令狐为姓;又如段干氏,老子裔孙李宗受封于段干,其后人遂以段干为姓;此外还有梁丘、

上官、羊舌、钟离等复姓,都属于这种情况。



2、因居住地而来。例如东郭氏,周朝时齐国公族大夫有居住在国都临淄东郭的,后人遂以东郭为姓;又如闾丘、南门、西门、南宫、濮阳等复姓,也因居住地而来。



3、由官名、王父之字、爵系、族系而来。例如司马、司空、司寇、司徒、太史、即墨、亓官司、巫马、乐正、左丘等复姓都是由官名得来;公羊、子阳等复姓由王父之字而来;公孙、仲孙等复姓由爵系而

来;叔孙等复姓由族系而来。



4、司马迁因为李陵案而受宫刑,他的两个独生子司马临与司马观怕被株连,就改名换姓,隐居乡里。兄弟俩名取司马中的一个字,哥哥在马字左边加两点,改姓冯;弟弟在司字左边加一竖,改姓同。又如

欧阳有的简化为姓欧,有的简化为姓阳。钟离简化为钟,公孙简化为孙等。





乐正,周朝时乐官之长称为乐正,他的后代以官名为姓氏,称为乐正氏。



壤驷,来源不可考。春秋时期孔子有弟子名壤驷赤,秦国人。



公良,春秋时期陈国公子良的后代称为公良氏。



拓跋,本为少数民族鲜卑族的部落名称。368年,拓跋部人拓跋硅建立北魏。此后,拓跋氏。



拓跋宏,即北魏孝文帝,鲜卑族,政治家。他即位时年仅五岁,23岁开始亲政。亲政后,他将都城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往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推动鲜卑族汉化。并严惩图谋抗拒的守旧贵族。这

些改革措施加强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夹谷,历史上少数民族有“加古”部落,后来讹传为音近词 “夹谷”。夹谷部落人以部落名称为姓氏。



宰父,来源不可考。孔子有弟子名宰父黑,可能是宰父氏的起源。



钟离源出于嬴姓。周朝时伯益的后人被封在钟离国。春秋时期,钟离国被楚国灭掉,国人就称为钟离氏。



钟离春,相传为战国时期齐国无盐(今山东东平东)人,相貌极丑,的岁还没嫁出去。后自请见齐宣王,向齐宣王陈述齐国之危难,宣王认为有理,采纳了她的意见,并立她为王后。



宇文,鲜卑族有个部落首领有一次打猎时拾到一块玉玺,上面刻着“皇帝玺”的字样。他认为这是上天赐给自己的名号,于是就自称“字文氏”(当地人称天为字,称君为文。字文就是天子的意思)。东晋时

,字文氏进据中原,逐渐成为汉族人的姓氏。字文邕,即北周武帝,他在位期间,禁止佛道两教,使寺院占有的大量人口问国家纳税服役;还多次下诏释免奴婢杂户,制定惩治贪污条例,并统一权衡度量

,北周因而国力大增。后将齐灭掉,拥有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为后来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长孙,北魏的建立者拓跋硅的曾祖父名叫拓跋郁律,拓跋郁律有两个儿子,大的叫沙莫雄,小的叫什翼犍。什翼犍就是拓跋硅的祖父。北魏建立后,拓跋硅认为大伯沙莫雄的大儿子嵩是曾祖父的长孙,就

赐嵩为“长孙”氏。嵩的后代也就一直以长孙为目己的姓氏。



长孙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她曾协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取政权。李世民即位后,她常劝其提倡节俭,重视法制,信用贤臣,深得唐太宗的敬重。她还从封建伦理观出发,编写了《女则》

10卷。



慕容,慕容本是鲜卑族的一个部落名称。三国时期,鲜卑族首领莫护跋在棘城以北(今河北昌黎县境内)建立国家。据说当时北方汉人流行一种叫“步摇”的帽子,莫护跋很喜欢,也戴了一顶。鲜卑人见他

这模样,都叫他“步摇”。在当地方言中,“步摇”的读音与“慕容”很相近,所以“步摇”后来就讹传成“慕容”。莫护跋的子孙后来干脆就把慕容氏作为自己部落的名称。东晋时,慕容正式成为姓氏。



鲜于源出于子姓。商纣王有叔叔被封在箕,人称箕子。箕子十分贤明,他劝纣王实行仁政。纣王不但不听,还把箕子关了起来。周武王灭商以后,把箕子放了出来,还向他请教治国安邦之道,并想封箕子

为官。箕子不愿做周朝的臣民,便自己到辽东一带建立了朝鲜国。箕子的子孙中有个叫仲的,被封在于,他把国名和封地合在一起作为姓氏,称为鲜于氏。



鲜于枢,元朝书法家、诗人,大都人。他能诗文,精于楷、行、草书,尤其以草书闻名。他善于悬腕作书,笔力劲健,有《渔父词》、《透光古镜歌》等墨迹。



闾丘有两个来源。春秋时齐国有大夫名叫闾丘婴,他的后代称为闾丘氏;此外,春秋时邾国有地名闾丘,住在那里的人有以地名为姓氏的。



太叔有两个来源。春秋时,卫文公有儿子名叫太叔仪,他的后代就是太叔氏;另外,春秋时郑庄公封弟弟段在京,人称京城太叔,他的后代也有姓太叔的。



申屠,西周未年,周幽王荒淫无道,他得了美女褒姒以后,就改立褒姒所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将原先王后申后和太子宜臼废掉了。申后的父亲申侯知道后,非常生气,就联合曾国和游牧民族犬戎一起攻

打周幽王。周幽王见情况紧急,赶紧令人点起烽火向各路诸侯求援。可是,幽王从前为了逗乐褒姒,玩过几次“烽火戏诸侯”的把戏,因此这次烽火燃起,诸侯们以为幽王又在逗乐,都没去搭理他。没有各

路诸侯的支援,幽王和伯服很快就被犬戎杀死了。申侯等人佣立宜臼为王,即周平王。周平王封申侯的小儿子在屠(今陕西合阳县东).申侯小儿子的后人在自己的姓氏后面又加上祖先封地的地名一~一

屠,称为申屠氏。



申屠嘉,西汉大臣,梁人。他为人廉直,早年追随刘邦,汉文帝时任丞相。当时太中大夫邓通极受文帝宠幸,行为倨傲,申屠嘉准备诛杀邓通,后文帝亲自说情,方才作罢。



公孙,周朝制度规定,各诸侯国国君一般立正妻所生的长子为太子,其他儿子就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被称为公孙。公子和公孙统称为公族子弟。有不少公孙的后代就以公孙为自己的姓氏。



公孙大娘,唐朝舞蹈家。她善于舞剑器舞和浑脱舞结合的剑器浑脱。杜甫曾观看她和她的弟子的剑舞,并作《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极赞公孙大娘的剑舞惊心动魄,雄妙神奇;又据说大书法家张

旭观看了她的舞蹈后,得其神韵,草书写得更加绝妙了。



轩辕,相传黄帝号轩辕氏,他的后代中有以轩辕为姓氏的。



令狐, 令狐源出于魏氏。晋国大将魏颗有一次率军与秦国军队交战,魏颗与秦国勇将杜回遭遇。魏颗不是杜回的对手,只好且战且退。杜口眼看就要追杀上来,却被一位老人用茅草绳绊倒在地,魏颗赶紧

口身将杜口捉住,最后将秦军打败。原来这位老人是魏颗父亲的宠妾祖姬的父亲,当牛魏父去世时,魏颗坚持不让祖姬为父亲陪葬,而让她改嫁他人。祖姬的父亲这次是特意来报答魏颗的救女之恩的。魏

颗立下这次战功后,晋景公把令狐(今山西临猗县西)作为奖赏封给他。魏颗的儿子后来就以父亲封地的地名为姓氏,称为令狐氏。



令狐楚,唐朝大臣、诗人,宜州华原人。他担任过中书待郎、尚书、仆射等官职,政绩卓著。他还常与名诗人白居易、刘禹锡唱和,李商隐也出自他的门下,但他本人所作的好诗并不多。



万俟是鲜卑族的部落名称。



东晋时,万俟部落随拓跋氏进入中原,万俟部落的人称为万俟氏。



万俟占,南宋奸臣,开封阳武人。他承秦桧之意弹劾岳飞,并编造假罪名置岳飞父子和张宪于死地;后又与秦桧争权,被罢黜。秦桧死后,他重任宰相,继续推行投降政策。

司马是古代官名,掌管天下军事。相传帝少吴时就设置有司马一职。司马氏就是担任过司马一职的人的后代。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父亲司马谈死后,他继任父职,为太史令。后因得罪了汉武帝而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他发奋著书,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即后世所

称的《史记》。《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期间3000多年的历史,语言生动,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是史传文学的典范。



司马光,北宋大臣,史学家,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属山西)人。他反对王安石变法,是守旧派的领袖。他编撰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记载了上起周朝,下至南北朝1300多年的历史,以供统治者借鉴





上官,源出于芈姓。战国时期,楚国公族子弟靳尚担任上官大夫,他的后代有以他的官名为姓氏的,称为上官氏。



上官仪,唐朝诗人,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他的诗多是应制奉和的作品,风格婉媚工整,适合官廷需要,士大夫纷纷仿效,人称“上官体”。上官仪还将六朝以来诗歌中的对仗方法进行了归纳,这对律

诗的形成很有影响。



欧阳,根据《姓氏考略》记载:“越王无疆之次子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望出平阳。”



由此可见欧氏和欧阳氏都是越王无疆的第二房子孙,而越王无疆则是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如果追溯上去,欧氏和欧阳氏的历史不只2400多年,还可以追溯到夏朝。越王勾践的祖先出自姬姓,公

元前2079年(距今4072年)即位的夏少康的庶子封于会稽,到了越王无疆,被楚所灭,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他的子孙因而姓“欧”或“欧阳”。



欧阳询,唐朝书法家,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其书学王羲之父子,风俗劲险刻厉,在平正中见险绝,自成一体,人称“欧体”,为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吉水人。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反对宋初以来追求靡丽文风的倾向,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他的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史学上也

很有成就,曾与人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夏侯, 源出于姒姓。西周时,杞国是夏禹后代的封国。公元前445年,楚国灭杞。杞简公的弟弟佗逃往鲁国。鲁悼公因为佗是夏禹的后代,祖先又被封过侯爵,就称他为夏侯氏。佗的后代便以夏侯为自己

家庭的姓氏。



夏侯胜,西汉今文尚书学“大夏侯学”的开创者,东平(今属山东)人。他少年时跟从夏侯始昌学习《尚书》,称“大夏侯”,常以阴阳灾异推论时政得失,曾受诏为《尚书》、《论语》作注疏。



诸葛,夏朝时,伯益的后代被封为葛伯。葛怕的封国灭亡后,葛氏有一支迁往山东诸城,称为诸葛氏。另外,西汉初年,汉文帝封陈胜起义军大将葛婴的孙子为诸县侯,葛婴的子孙后来也以诸葛为姓氏。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国政治家、军事家,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他协助刘备联孙抗曹,占领荆州和益州,建立蜀汉政权。刘禅继位后,他主持一国军政,励精图治,赏罚严明,并改善和西南少数民

族的关系,推动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曾五次北伐攻魏,争夺中原,后病死在军中。在民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代名词。



闻人,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叫少正卯的大夫,学识渊博,能言善辩。他与孔子同时讲学,好几次都把孔子的学生吸引过去。少正卯由于名声很大,因此在鲁国被称为”闻人”,即名气很大的人。少正卯的子

孙后来就以祖先的这一绰号为姓氏,称为闻人氏。



东方,西汉汉武帝时,有个文学家叫东方朔。相传东方朔本姓张,因为他出生时东方天刚亮,所以名叫东方朔。东方朔为人机智诙谐,敢于向皇帝直言,所提的意见往往能切中时弊,因而汉武帝比较信任

他。民间有关东方朔的传说故事很多。东方朔的后人一直将“东方”这一姓氏沿续下来。



赫连,原为匈奴族姓氏。汉代匈奴单于因为娶汉朝宗室女为妻,其子孙后来就改姓刘。西晋时,匈奴单于子孙赫连氏。



皇甫源出于子姓。西周后期,宋戴公有个儿子叫公子充石,字皇父。皇父的孙子以祖父字为姓氏,称为皇父氏。古代”父”与”甫”同音通用,因此西汉时皇父鸾把皇父改为皇甫,称为皇甫氏。



皇甫谧,魏晋间医学家,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西北)人。早年学儒,中年因患风痹疾,便开始钻研医学,写下《甲乙经》。该书阐述经络理论,明确穴位名称和位置,总结了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

/>


尉迟,北魏鲜卑族有尉迟部落,族人以部落名称为姓氏,称为尉迟氏。

尉迟恭,唐朝初年大将,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县)人。他积极参与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协助李世民夺取了帝位。后任泾州道行军总管、襄州都督等职。



公羊氏。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撰旧题(春秋公羊传),专门阐释《春秋》,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该书最初仅是口头流传,到汉初才成书。



澹台春秋时期,孔子有个弟子名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据说澹台灭明相貌极丑,但品行却十分端正。孔子发现他的优点后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澹台灭明的后代就是澹台氏。



公冶,春秋时鲁国季氏有族人叫季冶,字公冶,他的子孙便以公冶为姓氏。

公冶长,孔子的学生和女婿,鲁国人(另一说为齐国人),相传懂得鸟语。



宗政, “宗政”也作“宗正”。宗正是秦汉时期的官名,专管皇帝亲属的有关事宜,自秦始皇时开始设置。汉朝时。高祖刘邦有个本家亲戚担任宗正这一官职,后改姓为宗正。



濮阳,濮阳为地名,在今河南濮阳县,当地人有以地名为姓氏的,称为濮阳氏。



淳于,春秋时期有淳于国,淳于国的人后来称为淳于氏。淳于堤萦,西汉名医淳于意之女。临淄人。汉文帝时,淳于意因罪即将下狱受刑,淳于堤萦上书给文帝,说为了不让父亲受刑,自己愿做官家的奴

婢以赎父刑。文帝很受感动。不久就下令废除肉刑。



单于,历史上匈奴族的最高首领称为“单于”,他们的后代中有以“单于”为姓氏的。



司徒先秦历代都设司徒这一官职,掌管国家的行政事务。有的司徒后代就把官职作为自己的姓氏,称为司徒氏。

司空是古代的一个官名,相传帝少昊时就已设置,专管水利土木工程建设。据说大禹就担任过帝尧时的司空。春秋时期,晋国的土也担任过司空,他们的后代都有姓司空的。

司空曙,唐朝诗人,广平(今河北永年东南)人,他擅长写五言律诗,内容多为送别酬答和羁旅漂泊,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颛孙,周朝时,陈国公子颛孙在鲁国做官,他的后代便以颛孙为姓氏。

颛孙师,即子张,孔子的弟子。



端木,春秋时期,孔子的名弟中有个叫端木赐的,即子贡,以能言善辩而著称。他的后代就是端木氏。

巫马,周朝时设有“巫马”这一官职,掌管病马的治疗和休养等事。担任这一官职的人己家族的姓氏了。



公西氏源出于春秋时期鲁国季孙氏,是季孙氏的一个分支。孔子的弟子中有不少是公西氏,其中最著名的是公西赤,以知礼仪而著称。



漆雕氏相传为周朝时吴国的开国君主太伯的后代。另外春秋时期的鲁国也有不少漆雕氏。孔子的弟子中就有漆雕开。漆雕氏后来大多简称为漆氏。



乐正,周朝时乐官之长称为乐正,他的后代以官名为姓氏,称为乐正氏。



东郭源出于姜姓。郭是古代城池的外城。春秋时期,齐桓公有子孙住在齐都临淄外城的东门一带,被称为东郭大夫,其后代就是东郭氏。



南门,周朝时居住在城池南门的人常以南门为姓氏。此外,负责看守南门的官员的后代也有称为南门氏的。



呼延,呼延本是古代匈奴族一个部落的名称,东晋时,呼延部落进入中原,并以呼延为姓氏。

呼延赞,北宋名将,并州太原人。他虽然立了不少战功,却从不以功劳要求升迁。还常说自己元以报国,愿意死在杀敌战场上以报效国家。他平生仰慕尉迟恭,自称“小尉迟”。



东门源出于姬姓。春秋时期鲁庄公的庶子公子遂居住在东门,号东门襄仲,他的后代称为东门氏。



西门本为地名。春秋时期,齐国和郑国都有公族大夫住在西门,称为西门氏。

西门豹,战国时期魏国大夫。他在担任邱城令时,大胆破除迷信,凿渠引水,改良土壤,使昔日荒芜的邺城变得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





关于亲戚的称谓





古代将凡血缘相近的同姓本族和异性外族都称作亲属。



具体称谓如下:



祖(王父、祖父)父之父。祖母、王母、父之母。(曾祖父、母)祖之父、母。(高祖父、母)曾祖之父、母。(上五世即从本位起,上及父、祖、曾祖、高祖)。



曾孙 孙之子。



玄孙 曾孙之子。



来孙 玄孙之子。(下五世指从本位起,下主立孙)



世父(伯父)父之兄。



叔父 父之弟。



世母(伯母)世父之妻。



叔母(婶)叔父之妻。



姑(姑母)父之姊妹。



姑父 姑之夫。



从祖祖父(伯祖父、叔祖父)父之伯叔。



从祖祖母(伯祖母、叔祖母)父之伯母、叔母。



从祖父(堂伯、堂叔)父之从兄弟。



从祖母(堂伯母、堂叔母)从祖父之妻。



族曾祖父(族曾王父)祖父的伯叔。



族曾王母祖父的伯叔之妻子。



族祖父(族祖王父)族曾祖父之子。



族父族祖父之子。



族兄弟族父之子。



嫂兄之妻。



弟妇弟之妇。



从子(侄)兄弟之子。



从女(侄女)兄弟之女。



从孙兄弟之孙。



甥(外甥)姊妹之子。



私姊妹之夫。



女婿(子婿、婿)女之夫。



中表(姑表)父之姊妹之子女。



外祖父(外王父)母之父。



外祖母(外王母)母之母。



外曾王父外祖父之父。



外曾王母外祖父之母。



舅(舅父)母之兄弟。



舅母(妗子)舅之妻。



从母(姨母、姨)母之姊妹。



姨父姨母之夫。



中表(姨表)姨之子女。



从母兄弟、从母姊妹(姑表兄弟姊妹、姨表兄弟姊妹)母之兄弟姊妹的子女。



外舅(岳父、岳丈、丈人、泰山、岳翁)妻之父。



外姑(岳母、丈母、泰水)妻之母。



姨(姨子)妻之姊妹。



妻侄妻之兄弟之子。



舅(嫜、公)夫之父。



姑(婆)夫之母。



姑嫜、舅姑 即夫之父母(俗称公婆)。



伯叔(大伯、大叔子)夫之兄弟。



小姑子夫之妹。



娣妇夫之弟妇。



姒姆夫之嫂。



娣姒、妯娌古之弟妇与嫂的简称。



娅、连襟(襟兄、襟弟)、两乔两婿互称。





春节的由来与传说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

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

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

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

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

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

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

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

传至今。



春节传说之二: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

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

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

,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

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

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春节传说之三: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

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

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

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

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

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

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春节的由来



据介绍,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

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

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 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

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

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

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联的来历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

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

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

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

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



春联是怎么来的呢?《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

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这两个神的

名字有特别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垒要念“郁律”。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于是,那时候

,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



唐以后逐渐改为尉迟恭、秦叔宝。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死兄弟,逼迫父亲唐高祖李渊退位当太上皇,自己登上皇位。此后因魏徵梦斩泾河老龙,每夜好像听见寝官外有鬼往屋里扔砖瓦,

奇呼怪叫。唐太宗无奈,把这件事告诉了群臣。唐开国功臣大将秦叔宝自告奋勇愿意到宫门口守夜驱鬼,另一位开国功巨大将尉迟恭也愿意陪伴守夜。当晚两人全身披戴盔甲,手执武器,在寝宫门口守了

一夜。唐太宗果然睡了个好觉,接连几天,唐太宗身体逐渐康复,不忍心再让两位大将持续守夜,于是便命人将两位大将的威武形象画下来,把画像贴在门上。此事传播开来,尉迟恭和秦叔宝渐渐被奉为

门神。



由桃符演变成春联,据说是在五代时候,五代十国中的后蜀国主孟昶在公元964年的除夕。令学士辛寅逊在桃符版上写两句吉语献岁,他不中意辛学士的作品,以其词不工,就自己提笔写下: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此后,文人学士把题春联视为雅事,题春联风气便逐渐流传开来。到了宋代,春节贴春联已成为一种士族习俗。王安石《元日》诗“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可

说明这一点,在宋人笔记中,也记载了文人喜欢书写春联的风气。如张邦基《墨庄漫录》述苏东坡在黄州,于近岁除时,访王文甫,见其方治桃符,遂戏书一联于其上云:“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

欢。“元代初年,著名书画家赵松雪一次过扬州迎月楼,主人求赵松雪为其春联,赵松雪题曰:“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春联的内容与酒楼非发,主人大喜,以紫金壶奉酬。像赵松雪写的这种

春联已被当作交际的礼品来看待了。



据说春联真正普及于民间,用红纸书,而成为年俗之一,是明代以后的事。在陈云瞻的《簪云楼杂记》上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时,有一年的除夕前日,匆然心血来潮,命令公卿士庶,门上一定要贴

出春联,表示一番新气象。第二天,他微服出巡,到民间观赏各家的春联,以为娱乐。在巡游了一段路后,他忽然发现有一家没贴春联,便遗侍从去查问究竟。原来那家主人是阉猪的,既不识字,也不会

写,年前事忙,尚未请人代笔。太祖听后,叫人取来文房四宝,欣然挥毫道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信手拈来,语气不凡。侍从捧着对联,交给了阉猪人家。后来阉猪主人获悉是皇上御笔

亲制的对联,便装裱起来,挂在中堂,视为家宝,每日烧香敬奉。据说,春联两字的正式命名,就始于明太祖朱元璋。从那时起,春联在广大农村乡镇广泛流行,并在后芤一直盛行不衰。一般人家最常用

的春联有“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迎新年”,“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等等,家家户户年前贴春联,把春节点缀得春意盎然,喜气洋洋。





过年吃饺子的来历与传说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

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

”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

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

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

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

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完整版年俗





简单地说有:



祭灶 扫尘 贴春联、门神 年画 倒贴“福”字 除夕夜 年夜饭(团年饭) 祭祖 守岁 回娘家 初六送穷 接财神 红包(压岁钱) 新年赠橘 新年放爆竹 拜年 迎春





具体地说有: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 [扫尘] [吃灶糖]



我国的春节一般是从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开序幕的,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举行过祭灶后

,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



腊月二十五:[接玉皇][赶乱岁][照田蚕][千灯节]



??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

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 浴]



??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腊月二十九:[小除夕] [过赶年]



??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腊月三十:除夕: [贴门神][贴春联][守岁][吃年夜饭][放爆竹][祭祖][给压岁钱]



??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

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正月初一:[拜年][开门炮仗][占岁][贴画鸡][聚财]



?? 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曾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更改正月

初一的时间。



正月初二:[祭财神][财神的传说]



??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



正月初三:[烧门神纸][谷子生日][小年朝]



?? 小年朝,即天庆节。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正月初五:[祭财神][路头神][送穷][开市]



??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北方叫“煮饽饽”。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娘在这日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

,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



正月初七:[人日][摊煎饼][吃七宝羹]



?? 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因是人日,所以在古代这日还

有不行刑的风俗。



正月初八:[谷日][顺星]



?? 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正月初十:[石头生日][贺老鼠嫁女][新年十日歌]



?? 旧时民间在正月举行的祀鼠活动,亦称“老鼠嫁女”“老鼠娶亲”。具体日期因地而异,有正月初七、有正月十七,有正月二十五,不少地区是正月初十。各地祀鼠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正月十五:[元宵节][送孩儿灯][迎紫姑][走百病][偷菜节][巴乌节]



?? 元宵节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

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立春风俗:[东郊迎春][春帖子][春牛][咬春]



?? 立春日迎春,是中华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在周代,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

全民的迎春活动。





本命年VS红色





人逢本命年对红颜色特别钟爱。本命年的红色讲究应该是源于中国汉民族传统文化对于红色的崇拜。在汉族的旧式婚礼中,红花轿、红色穿戴的新娘、红灯笼、红地毯、红蜡烛,一片红光笼罩。在古代,

军队打了胜仗,要派专人手执红旗报捷,学子们考取了功名要披红戴花,京剧中红色脸谱只有忠勇之神关云长才有权享用。汉民族把红色视为喜庆、成功、忠勇和正义的象征,尤其认为红色有驱邪护身的

作用。因此在大年三十,人们便早早地穿上红色内衣,或系上红色腰带,有的随身佩带的饰物也用红丝绳系挂,来迎接自己的本命年。认为这样才能趋吉避凶,消灾免祸。



“本命”禁忌,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在南北民俗中,都有在本命年挂红避邪躲灾的传统。因此人们每逢本命年对红色就特别钟爱。本命年的红色讲究应该是源于中国汉民族传统文化对于红色的崇拜。红

色辟邪,红色吉祥,这种观念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存在,红色是太阳的颜色,是血的颜色,是火的颜色。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尚红思想却没有变,新年贴红对联,汉族的旧式婚礼中新婚的红嫁衣、红盖

头、红蜡烛、新科的红榜等等,不论何时何地,人们都要用红色来增添喜庆。汉民族把红色视为喜庆、成功、忠勇和正义的象征,尤其认为红色有驱邪护身的作用。因此在大年三十,人们便早早地穿上红

色内衣,或系上红色腰带,有的随身佩带的饰物也用红丝绳系挂,来迎接自己的本命年。认为这样才能趋吉避凶,消灾免祸。这些为本命年辟邪的红色什物就是什么常说的“本命红”。



人逢本命年还有拜祭“本命神”的风俗,以求延寿。本命神的说法来源于道教。道教吸收民间流行的“本命”说法,提出“本命星”、“本命年”“本命日”的理论。凡本人的出生年在六十甲子干支之年,叫本命。

元辰,也叫本命年。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自然与天干、地支、十二生肖有着天然的亲和关系。对于本命神,有的地方叫“本命守命星君”,有的叫“本命元辰”,统称为六十甲子神。以甲子年为首

,六十年内不同年份出生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本命神。如民族英雄岳飞生于公元一一零三年,夏历癸未年,他的本命星君为“癸未太岁魏仁二大将军”。按照道教说法,修真炼性须致力于本命元辰,本

命年或平常年份礼拜本命元辰,会消灾获福,成为一种习俗流传至今。



关于“本命年”的说法,不是汉民族所独有的,其实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有类似的说法。按藏族旧的说法,每人均有凶日和吉日,这是按生辰算出来的。人们主为,藏历的每一个地支终了,第二个地支

了于始时是一个“朵”(意为坎,即凶年)所以每个人的13岁、25岁、37岁(以此类推)那年忌讳出门和同生生接触,只宜多念经多放布施,才能避免灾难降临。而对于我国的契丹少数民族来说,过“本命年”

这一习俗最初是契丹人庆祝始生的一种风俗。在辽代,过“本命年”又称再生礼或复诞礼,因辽代时已经用12生肖纪年,每12年生肖轮回一次,到了属于每人出生生肖这—年,就要举行仪式纪念自己的始生

,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总的来说,本命年是福是祸或者是与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本命年顺着一顺百顺,鸿运当头,势不可当;背着到处是关口,满眼皆门坎,霉运到家的说法,目前还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本命年是凶

年的这种说法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但在本命年,人们是常常会遇到很多不遂心的事,或者做一些荒唐事,这让人觉得很蹊跷,这种“本命”现象在民俗研究中还是一个空白。故往往过本命年的人们就很

担心自己这一年的运势,想用什么办法越过这道槛是大多数人的本命年最大的事。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每逢年关将至时,商家就充分利用人们趋吉避凶的心理特点,大力宣传“本命年”商品——比如什么红

内衣、红内裤等等,抓住商机赚大钱。如今的本命年已和我国传统其它的一些习俗一样,失去了其固有的意义,沦为了商家宣传的一种喙头。而我们大多数人则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而从

众于这种潮流,或者当它是一种新的时尚“本命年”穿红衣服、系红腰带也不单纯是为了“辟邪”,它成了一种流行的时尚。






金猪年 土猪年



在60年当中,只有一个“金猪年”,上一个“金猪年”在1971年的“辛亥年”,下一个“金猪年”应在2031年的“辛亥年”,而即将来临的猪年是“丁亥年”,这一年出生的人属于“土猪”。



中国古代历法是用干支纪年,到了南北朝时期,找了12种动物,把12个地支一一贴上了标签,叫作“十二生肖”。“干支纪年”又和“五行”相通。所谓“五行”指的是天上的5颗行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

、土星。古代天文学家制定了“六十甲子别五行图”,使每一年对应一颗行星。60年一循环。如“甲子”“乙丑”对应金星,这两年出生的人属于“金鼠”“金牛”。



这样推算下来1971年春节后出生农历年份为辛亥年,为“金猪”;1983年春节后的农历年份为癸亥,出生的人为“水猪”;1995年逢乙亥年,出生的人为“火猪”;2007年逢丁亥年,出生的人为“土猪”;

2019年逢己亥年,出生的人为“木猪”;2031年又逢丁亥年,出生的人属“金猪”。因此生一个“金猪娃”要再等24年。



民间传说,“金猪娃”的命运会一生幸福、长命百岁,这纯粹是一种迷信,况且金星上的物质成分与地球差不多,并没有大量的黄金,“金星”并不代表“财富”。





过年的脸随着岁月在改变





记忆中的年



同样是传统的春节,但不同的年代赋予了春节不同的快乐方式。



70年代 置办年货、写春联



对将记忆停留在上世纪70年代的人而言,那时的春节像一张黑白照片,虽然色彩简单,但让人回味无穷。



进入腊月,过年的气氛就被排队置办年货的人们搅起来了。排队置办年货累,有时排了大半天,货没了,第二天还得重新排。那时候穷,大人小孩都渴望过年穿新衣服、吃上肉食。家里买到了布匹,就意

味着新衣服到手了;买上了肉蛋面,就意味着丰盛的团年饭上桌了。接下来让人快乐的事情就是写春联,然后将红底黑字的春联贴在自家房门两侧,把对来年的期待与祝福彰显出来。还要扫尘,把屋子打

扫得干干净净;过年的时候要四处串门走亲戚,小孩拿红包,大人跟小孩一起扯响簧,“抽牛牛”、放鞭炮……那个乐啊,天天都觉得是阳光明媚。



80年代 灌香肠、赶时髦



走出色彩单一的70年代后,80年代的春节变得更加丰富。



进入腊月,各家各户开始灌香肠、熏腊肉。一家子坐在街沿下,灌的灌、挂的挂,窄小的街道两旁垂着一串又一串的香肠,小孩在街上跑来跑去,年的气氛就这样给烘托出来了。



人们已经不仅仅在乎吃的东西,精神的食粮开始丰富。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不可缺少的新年大餐,一家人聚在一起看节目,其乐融融。



好多新鲜东西吸引着人们的眼光,令喜爱追赶时髦的年轻人目不暇接。渐渐富起来的人们开始注重起过年穿什么,春节穿新衣是80年代非常明显的特点,成都人开始走出黑灰蓝服装的包裹,西服、夹克、

牛仔、羊绒衫、防寒服、皮大衣流动成一股彩色的风。另外,还要给家里添置些家用电器,如冰箱、彩电、洗衣机等电器开始进入大多数市民的家庭。



90年代 喝酒打牌人喊累



90年代是加快发展的年代,生活好了,节奏快了,过年便忙碌起来,很多传统的东西正在被丢弃。成都民俗专家冯水木说,城内鞭炮“禁放”、电子玩具取代响簧、“抽牛牛”、滚铁环等,春节联欢晚会不再

是大家最值得期待的东西,成年人开始迈入新的休闲时代。



今年50岁的市民邱先生说,串门拜年的习俗依然存在,不过大家坐下来就是打牌,平时食物的丰盛已经让人不再期待饭桌上的团年饭,亲朋好友之间的饭局多,但更多的是喝不完的酒,很多人一天到晚仿

佛都是醉醺醺的。一个春节过完,由于应酬多、喝酒多、打牌多,整个人几乎都快累趴了。从这个时候开始,人们开始怀念简单纯朴而又快乐的过去。





不知咋过年



过春节他们感到烦恼



“现在的春节已没有往年的气氛,有的人可能到了这天已经没有了感觉,就当平常的日子。”跟市民朱江聊起这个话题,他对春节有说不尽的烦恼。



“昨天刚刚到银行换了一百张十元面值的新钞,用来对付朋友的小孩子;但直到现在我还没想好春节怎么过。”朱江神色恍惚,29岁的他去年除夕在网吧里泡了整整一夜,对付着过了新年。今年呢?



逛街?每个周末都在逛街,春节再逛街太没意思。看书?家里的书早翻了个遍。看电影?现如今哪还有什么大片值得期待。上网?呆在家里陪爸妈看春晚?还是打牌?……种种过年方式被朱江一一否定,他

最新的决定是:向领导申请过年值7天班。



朱江的朋友吴灏的烦恼还要多得多,“以前过春节感觉是热闹团圆,现在春节期间逛街,发现成都清静了许多,好多人都出外旅游,车也少了,城市空荡荡的,无比寂寞。”吴灏说。还有,在除夕夜发送短

信也是吴灏近年来必做的功课,结果自然是劳心劳力。“群发?怎么可能!别人会认为你不诚恳,新年送个祝福,你还能用别人构思的段子群发出去糊弄领导、客户、亲戚、朋友?”



类似的担忧不胜枚举。比如有人害怕春节团年的酒宴,有人掰着指头计算春节可能产生的高额花销,更多人对“年味渐淡”感到无所适从的惶恐。在采访中几乎所有人都表示出对上个世纪春节的怀念。朱江

就郁闷地发现:从前过年烦恼的是怎么让妈妈多给点钱去买鞭炮,即便没有鞭炮和玩具,三姑六婆堂姐表弟一大家人,今年在这家团年,明年到那家吃饭,热闹温馨得让你巴不得天天都是大年三十。可现

在呢?



现在朱江不缺钱;但是自从他10年前上大学开始,那些远房亲戚就很少再一起坐在团年饭桌上,春节由此显得冷清寡淡,也让朱江对春节的态度从期待演变到无所谓。实际上持这种态度的人不少,记者在

调查中发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把春节当作“五一”、“十一”之外的又一个黄金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这个时候旅游、购物……





想怎样过年



9种方式渴望颠覆传统



进入2000年以后,越来越多新生事物反而让人们对春节的感觉趋于平淡。通讯的发达让人们不再喜欢动手写春联,祝福的方式改为互发短信;社会分工的愈加细化让家庭不再动手灌香肠,专门的商贩灌好

后直接送货上门;不必自己推磨做汤圆粉,超市内买一袋可以够全家吃上几天;大人孩子也不必动手做响簧、“牛牛”,到商场逛一圈,就发现有玩不完的玩具。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觉得春节失去了很多乐趣。人们将失去乐趣的春节也归于传统,这时候,大家渴望颠覆已经无趣的传统。



方式1 换一个地方换一种心情

临近春节,办公室里关于“春节到哪里旅游”的话题愈发热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往年不同的是,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度假式的旅行。



方式2 用派对拒绝平庸春节

有人说:“21世纪的时尚男女是派对动物”。新年将至,“派对动物”的神经又被高高挑起,形形色色的派对也正在被酝酿成型,他们希望过一个“拒绝平庸的春节”。昨天记者了解到,一个车友会正在组织汽

车派对;一群喜欢汉服的年轻人正在准备春节要在文殊坊组织一次汉服派对;一个以QQ联络起来的群体拟在春节期间开展一次回归乡野的“草根派对”……



方式3 淘宝族的“血拼”狂想曲

有这样一群成都人,他们正瞄准年终打折时期,准备“血拼”到底,趁着春节的几天假期搜索各类物品。这批“淘宝族”的目标不仅仅盯在成都,他们希望借到外地旅行的机会拓展“淘宝”路线。



方式4 享受流汗的快感

利用春节假日抓紧健身越来越成为趋势,越来越成为主流。记者从成都各大健身场所了解到,这段时间的健身卡正办得“疯狂”, 有人说,健身房里不仅能锻炼身体,享受流汗的快感,而且对缓解压力和焦

虑情绪也相当有效。



方式5 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

还有一种最简单的不得不说,那就是睡觉、睡觉、再睡觉。假期溺爱自己的方式是关掉手机和电脑,拔掉电话线和门铃线,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地蒙头大睡。不管外面是热是冷,也不管天黑还是天亮

,钻进被窝开始冬眠。



方式6 假期正是充电时

还有一些人却抓紧了假期的一分一秒参加各种培训为自己充电。记者了解到,白领们在假期参加的培训以外语和计算机培训为主,还有一些提高职业素质方面的充电。



方式7 做一条快乐的“书虫”

越来越多的人非常享受在春节假期将自己埋在书堆的感觉。平日的工作和生活将时间挤得满满的,哪还有多少时间用来读一本好书,喝一壶好茶?于是,在就业压力和工作压力大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在

假日让自己做一条快乐的“书虫”。



方式8 泡在网上哪儿也不去

当网络越来越多地“浸淫”我们日常生活的时候,连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都难以和网络划清界限。在网上群发贺卡、短信拜年,网购,聊天,泡论坛,玩游戏,听歌,看电影……网上应有尽有,生活完全网络

化让一群网虫可以足不出户。



方式9 在帮人中找到更多快乐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时下越来越多的人会利用节假日做义工。因为参与义工活动已被认为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种找到精神满足的快乐方式。





关于过年的调查



根据成都精金鹰市场研究公司昨日进行的调查,在200位受访市民中,37%的人选择在春节期间走访亲友;34%选择外出旅游;19.5%选择在家休息,陪伴家人;5.5%选择逛庙会;还有8人无任何安排。其

中仅有33.5%的人很期待春节来临,且以未成年人和老年人为主。——非常明显,随着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和物质精神生活的日渐丰富,春节已不再像过去那样有吸引力;而过节方式的多样化和选择的自由度

变大,也让传统意义上“阖家团圆”的春节难以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再现。



调查显示,在被访者理想的过年方式中,外出旅游占29.5%;在家休息陪伴家人占38.5%;走访亲戚占25%,逛庙会占7%。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外出旅游过年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一部分人认为春节是个“辛

苦的节日”,宁愿在家休息,陪伴家人。



此次被访者中,37%选择走访亲友;34%选择外出旅游;19.5%选择在家休息,陪伴家人;5.5%选择逛庙会;4%的人无任何安排。



被访者认为最有“年”味的春节是在80年代初。



在此次调查的被访者中仅有33.5%的人很期待春节的来临,且以未成年和老年为主。











初五为什么叫“破五”   



正月初五,民间习惯称为“破五”,是春节后的一个重要节日。传说姜太公封老婆为穷神,并令她“见破即归”,人们为了避穷神,于是把这天称为为“破五”。  



还有一个略为不同的传说是,大年三十人们请神时,把脏神——姜太公的老婆给忘了。于是她气不过,便找弥勒佛闹事。弥勒佛满脸堆笑,就是不答腔。这脏神气得捶胸顿足,七窍生烟。眼看事情要闹大了

,弥勒佛才开口说:“这样吧!今天是初五,让人们再为你放几个炮,包一次饺子,破费一次吧!”——这就是“破五”的来历。  



“破五”吃饺子,承载了人们期盼吉利、幸福的寓意。清晨起,家家户户放鞭炮,尤其放“二踢脚”被称作“崩穷”,把“晦气”、“穷气”从家中崩走。老人们忌讳这一天串亲访友,也不准串门,说是走亲会把晦

气带到别人家。又有人说,这一天是财神的生日,户户放鞭炮吃饺子迎财神。不管何种讲究,“破五”吃饺子,寄托着人们的新春期盼,那就是在新的一年里,不辞劳苦勤勤恳恳便能过上好日子。  

/>


民俗专家说,“破五”吃饺子一般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初五是牛日,休息四天以后破土动工,预示着咱们春耕即将开始了;另一层意思是初一到初四,一般是吃素的地方多,初五开始可以破素吃荤了。  





老北京有讲究,“破五”吃饺子的肉馅儿,一定要是自己去剁的,菜馅儿也要自己去剁,这样的话,就是预示着来年一切都很顺利。把不顺的东西都剁没有了。“破五”的饺子讲究馅儿是一个肉丸的。饺子的

形状是扁圆的,它和古代象征财富的元宝的样子很相似。一家人团圆吃“破五”饺子,那么就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头,可以增加财富,可以过上更好的日子。

  

“破五” 天津人称正月初五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饺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山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饺子褶要担得严严实实,谓捏“小人”嘴。由此可见,天津人对所谓有“小人”仇视

到深恶痛绝的程度。家家户户剁“小人”,“小人”又指谁呢?恐怕很难说清楚。在人们心目中的“小人”,形象的说指戏剧舞台上勾着白脸、心怀鬼胎、行为不轨的丑角儿。人们把不顺心的事归结到“小人”的身

上,除旧“小人”,才有大吉大利,顺顺当当。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灾的意味。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