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入大荒流

纵浪大化中 不喜也不惧 应尽便须尽 无复独多虑
个人资料
正文

和萨沙聊天

(2008-03-12 02:10:48) 下一个

萨沙是亚历山大的昵称,他是我们的大头。

快八点的时候,我忙完手头活计准备下班,萨沙碰巧经过我的办公室,见我还在,进来打个招呼,顺便闲聊几句,只是这一聊,一个半小时就过去了。

其实话题是从工作开始的,我现在做的东西,多多少少用了些热力学的知识,可惜我老本都快丢光了,知道萨沙是牛人,赶紧抓住机会请教。我前段时间写过一篇叫《熵减》的文章,忘了有没有在博客里贴出来,当中有一段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增现象的牵强附会的论述。其实说到底,自己未必真正理解热一和热二。我和萨沙的聊天正是从某具体热力学问题开始,然后讲到热二,我问了他一些自己一直没有答案的问题,他一下兴趣大增,话题就此打开。

萨沙有几句话直指要害,他说我的问题其实包含了一个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假设,即:宇宙是个孤立系统。可事实真的如此吗?他问我有没有想过,其实很可能很多问题根本就没有答案。我一时有点恍然。

讲热二,宇宙起源和宇宙终点是绕不过去的两个话题。Big Bang是目前最为广泛接受的宇宙起源说,按照我们通常的逻辑,有果必有因,这从时间角度来讲也站得住脚,但问题是无人可以解释什么是Big Bang的因,所以Big Bang至今存疑。至于宇宙终点,以我们目前的认知来推演,宇宙应该减速膨胀直至寂灭,但测量数据表明,宇宙其实是在加速膨胀,学过基础物理的人应该都知道,牛顿第三定律陈述了加速度是力作用的结果,那么,问题显而易见:这个力来自哪里?

萨沙讲到这里的时候,我问他,是不是很多人把这个当作上帝存在的证据?他笑了,说,上帝存在最完美的证据不在宇宙,而在我们人类本身。他问我,如果别人告诉我计算机操作系统只是01随意排列组合而成我会信吗?人体其实就是完美的计算机,四种基本核苷酸编码组成基因,传载了数以百万计的信息,所有生物特征都被定义。人类如此,低等生物如此。难以找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这一切都是随意的、自发的、或者说进化的。

话题就此转到了造物主存在与不存在。认为存在是一种信仰,认为不存在又何尝不是另一种信仰?因为找不到存在的证据,而选择相信不存在。可不可以换个角度,问问自己,不存在的证据是什么?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坦白说我从未考虑过,也的确没有足够自我说服的造物主不存在的证据。

从这里引出的下一个话题,才真正叫我惊艳!

人类正常理性思考的基础是什么?是逻辑。这逻辑指的是二维的逻辑,即布尔代数。布尔代数讲到底,只有两个值:是与非。这是非常绝对的两个概念,是否足够描述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呢?

在这儿,不得不说一下量子力学里著名的不确定性原理,简单说,即:不可能同时测定一个微观粒子的两个物理量。这也是为什么在量子力学里用波函数、分布概率、期望值等等来描述粒子的状态,与经典物理相去甚远。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苏联一位科学家已经证明了布尔代数不再适用于量子力学范畴,除了是与非还有中间的不确定状态。

最让我惊艳的来了。如果将不确定状态次划分为“也许是”和“也许非”两种状态,则二维逻辑可扩展为四维逻辑,重建Truth Table,布尔代数仍然适用于量子力学。萨沙是第一个提出这个观点的人,可惜他没有时间写出他的想法并与公众分享,遗憾!

我们讲到“文化”,讲到一个人的修养,似乎联想到更多的是音乐、美术、文学、哲学等等,太少人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science。谁关心波粒二象性、宇宙曲率、时间起源、人如何成为人?社会越来越对人进行明码标价。换句话说,不能够直接创造经济价值的,越来越被视为无用。我的那些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兴趣就是活生生的例证。

因此,我跟他讲了自己关于职业与兴趣的矛盾,以及社会与环境如何判断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困惑。萨沙说,必须要足够坚强才能忽视别人的评价,但说来容易做着难,他在我这样的年纪,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或者象大多数人一样结婚成家工作过正常生活,或者听从自己内心则将被人视为异类。他花了很大力气走了中间那条路,却并不成功,一方面妻子抱怨他的冷落,一方面仍然没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他给我讲了他去西藏旅游的经历。二十多年前,西藏刚刚对西方游客开放的第一个星期,他碰巧在北京开会,一得到消息,立刻订票飞往拉萨。在拉萨,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在某个寺院前面,有一位年老的肮脏的乞丐跟他要钱,他给了乞丐大概一块钱的零钱。然后就见乞丐将一毛钱揣进自己兜里,剩下的全部给了旁边的喇嘛。抛开这里面的宗教信仰不谈,萨沙说他当时就象被别人上了一课,关于如何活在当下。从西藏回美国之后,他开始花更多的时间学习和自己相处,开始做一些他一直想做的事,比如观察野生动物、水下生物,比如旅游,等等。

这让我不由自主想到了Virginia Woolf的“A Room of One’s Own”。书中一段话,大概可以作为我最近思维活动的一个总结:

All I could do was to offer you an opinion upon one minor point — a woman must have money and a room of her own if she is to write fiction; and that, as you will see, leaves the great problem of the true nature of woman and the true nature of fiction unsolved.

难道我真要过那种内心彪悍外表落魄的流浪生活吗?再给我一点时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3)
评论
achie 回复 悄悄话 俺也相信生命有神秘和奇迹存在。。。

对于宇宙大爆炸假说,进化论的细节,以及Intelligent Design(ID),乃至宗教的要义,俺都是门外汉(女?)行外人。真是学无涯,学到无牙也不够。刚孤狗了一下Edwards v. Aguillard的高院案子,大概了解了一下。根据维基词条正文,其实ID倒是因该案子的审定而起的(参见consequences一节)。案子里被(主?)告一方涉及的更确切地说是creation science(该主张被判为有宗教意图). 当然CS和ID也许没有本质的区别。看看维基词条的讨论页也很有意思 - 有人指出应该删除consequences一节,因为它只是POV(point of view):

One side in this debate claims that the other side is just creationists in disguise who are trying to get around court rulings by not mentioning God. The other side, however, includes (besides an unknown number of such cryptocreationists) people who sincerely believe that random mutations and natural selection alone cannot explain the evolution of life, and who don't think that this implies the existence of a personal God, let alone a specifically Christian one, let alone a literal reading of Genesis. So the intelligent design movement can't be described as merely a consequence of the effect a certain ruling had on Christian creationists.

所以,也许ID里也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ID应该取代进化论,而有些人则认为两者互补,或不是简单的阐释为人化的神。知道不多,所以不妄加评论哪个是终极真理。有意思的是,这触及到了什么是科学的定义。科学实践,相信我们都相信,需要可重复验证的实验证据。ID显然是不可以,至少目前,放在实验室里复制的。不过,这似乎又回到了这个命题:不能证明存在的,是否就代表不存在?如果不能证伪呢?。。。

还记得,有一次一个同学问我,如果不是主,你怎么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当时第一反应简直是有点义愤填膺,恨不得上下纵论一番。只是现在想起来,似乎又不是那么确凿了,呵呵。
秦西 回复 悄悄话 对于big band以及所有超出俺理解力的东东,俺现在都把他们放到一边,做等待状~~~ 希望在俺还活着的时候,有个相对的定论跑出来说服俺。

生命应该是有大神秘和大奇迹存在的。大家能如此隔着网络,轻松地交流,就已是个奇迹。:-)

江,“女性对女性”加了自己,完整了很多。很多的时候,第二性的“自我弱势化“才是残酷的根源。

江入大荒流 回复 悄悄话 哈哈,越来越有意思了。

我想我在回复中已经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即:我既无法说服自己相信造物主的存在;也同样对达尔文的进化论存疑。非要说造物主和进化论是一个非此即彼二选一的问题,在我看来未免狂妄。还有我得承认自己的孤陋寡闻,我对vpn1提到的高法案真是一无所知,而且,我连鞭毛是什么都不知道。呵呵,贻笑大方了。还有,我回头一定去看一看wiki关于眼睛进化的词条,补补课。

不能证明也不能证伪的存在多了去了,比如热一律,被如此广泛地接受和运用,其实说到底只是一条未经检验的假说,是因为人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仍然没有创造出永动机,从而得到这个甚至称得上“主观臆断”的定律。难道造物主和进化论就不是如此吗?

人类认识自我的好奇心,决定我们凡事总要溯个根源。从这点上来讲,神不仅仅是big bang,神还是big bang以前。我还是想说那句我说了千百次写了千百次的话:生命是有大神秘和大奇迹存在的。而这,就是我的信仰。
vpn1 回复 悄悄话 RE: 江入大荒流 about Darwin and the evolution of eyes

我不是搞进化的,但是接触到很多证据是来自支持进化和支持intelligent design 双方的辩论。具体到眼睛的例子,你的引用是不错,但是不完整。Darwin的确说眼睛看起来似乎很难是进化出来的,但是接着又说如果眼睛的进化是渐进的,而且每一步都是有选择优势的,那么 the difficulty of believing that a perfect and complex eye could be formed by natural selection can hardly be considered real.也就是说,达尔文自己只不过说眼睛“貌似”不能进化出来。关于眼睛的进化因为研究了很久,证据相当多而翔实(wiki 上有个 evolution of eyes的词条写的还不错,我上面就copy了),太容易搜索到,所以搞intelligent design的人都不好意思拿来当例子。在著名的最高法院案子 Edwards v. Aguillard 里面,支持intelligent design的一方用的好像是一个鞭毛的例子。 弄到分子生物学里面去,一方面让老百姓觉得他们是用科学在说话,一方面懂得人也不多,更容易被说服。当然,在这个案子里,为这一方陈词的“科学家”显然在对方列出的scientific evidence 面前相当没面子。

很多人是因为生命太奥妙了,觉得这不可能进化出来。如果因为近化论的细节不完善而倾向不可知(agnostic)我还比较理解,如果用造物主来解释,简直跟大地是巨龟驮着一样:巨龟下面是什么啊?我们人类太复杂,所以不能自发地由进化产生,非得有个上帝来造,精心设计,上帝得比人还复杂了吧?特定的,有personalized的宗教到这里,必须引入"信"这个概念,也就是说,问题必须到头。神龟下面不许问了。当然,不是特定宗教的,相信一个”冥冥中”什么东西的,可以解释为:所谓神就是 big bang. 那之前怎么样?科普还没搞到这一步。
仲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江入大荒流的评论:十来年前看到物自体这个概念,以为它是一种认识论上的利器,工具不足够的情况下,先不做强求。子也曾经不语过。当代物理学的发展或许提供了探索物自体的工具了。
解构确实是革命性的,因为方法论与方法形塑了问题以及提问方式。当反思问题的时候,也是反思方法与方法论的时候。
另外,可不可以在既定sex的基础上模糊gender的区隔……?嘿嘿,某人在痴人说梦……不过某人似乎也在实践之……
又及:你老板忒牛了。出了书一定要介绍我看阿!虽然我看不懂,不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是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
江入大荒流 回复 悄悄话 吃饱喝足回来,有力气再闲扯几句。

看仲城提到康德,其实那天我们也聊到了物自体,即所谓的“thing in itself”。我没有在文中提,是因为这个讲起来颇有几分费劲。萨沙正在写一本相关的书,我当时还厚颜无耻地问,我可不可以帮忙,打字都行,免费的。

按照我的粗浅理解,物自体是现象的反面,是不能认识自身的。萨沙给了我一个例子。美国某生物教授(用某,是因为我没记住教授的名字)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请了三组人,年龄分别是20岁、40岁、60岁,分别隔离在三个没有钟表和任何时间测量仪器的房间中,请他们数数计时(这个我想在美国考过驾照的都知道,数 “one thousand one”的时间约等于一秒),数满180个(即三分钟)则停止,另有工作人员在旁测量真正耗时。测量结果如下:20岁那一组数满180个的实际时间是三分钟;60岁那一组测量的实际时间是三分四十秒;40岁那一组居中。

这个实验很有意思,外界测量时间是不同的,但内部自身却认为是相同时间。换句话说,内部自身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aging。萨沙问我,为什么会这样,如何解释。我当时灵光闪现,脱口而出:内部坐标的scale在变。我们所用的测量坐标,scale都是固定的,优点当然不言而喻,但却不是万能的。我自己是学材料的,在材料学中,微观结构改变,材料特性改变。如果尺寸小至纳米级别,尤其一旦小于10个纳米,物理、化学特性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你在微米量级材料中总结探索出来的那一套完全不适用于纳米量级材料,必须再重建新的一套理论,这当中的繁琐和工作量,我就不多说了。

萨沙其实是学数学的,他写的书正是针对这个问题,是前面那个生物试验给了他启示。他认为同一个物理或化学特性,从内部坐标来说其实是不变的,只是内部坐标的scale在变;我们从外面看到变,只是因为我们在用外部坐标测量。因此,如果我们找到内部坐标的scale tensor(张量),一切问题迎刃而解,同一个被测量量在不同坐标系就此完美统一。他的这个想法其实比四维逻辑更令我惊艳,也因此我才厚颜无耻问能不能让我帮忙。

解构并不令人汗颜。我想,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说到底在逻辑和方法上,其实是相通的。正是穷尽智慧地探索本身定义了人之所以成为人。

另外,也要顶一顶秦西说的“女性对女性的禁锢和要求,不亚于来自男性方的压力”。“女性对女性”应该包括了女性对自己和对同性她人,这一点其实尤为残酷。

又及:我晚上出门前cei了一瓶香水,还好不是自己最喜欢的,只是现在整个家里都是香水味,我晕!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书香门第”?hiahia……某人傻笑飘过。
achi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仲城的评论:
喜欢解构问题,胡乱砍杀一句。俺也在砍,最后把自己给砍晕了,找不着北。
仲城 回复 悄悄话 这几天流连在途上,没进来蹲坑,不想竟然起了高楼一座,每一层都值得仰望。
我这等懒人,遇到不明,就把康德的物自体概念拿出来招呼一番,再把问题判为非法,省却了探究解释的心力。各位的言谈,着实另我警醒。我是个懒惰的文科生,还是学社科的。我这类人最执著于不执著,有信仰的也最少,大多是因为没有能力也渐渐没有兴趣探究本体论;没能力没兴趣解决问题,又不好意思全无所为,就开始解构问题,胡乱砍杀。汗颜!
补一句:四维逻辑确实惊艳,让上帝这等不能证明也无法证伪的物自体有了下处。若有著述问世,一定绍介给我发发蒙。
再弱补一句:内心彪悍外表落魄的不是英雄便是圣贤,比如孔先生,克里斯多夫先生等等男子,以及埋没蒿草之中的大书“herstory”里详述的诸位女子,尽管我不能证明,但也不能证伪它和她们的存在。
achi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秦西的评论:
"有的时候,女性对女性的禁锢和要求,不亚于来自男性方的压力。" 顶啊呵呵。
各位周末愉快!!
achie 回复 悄悄话 呵呵,胡乱插一句。蒙上眼睛的反面就是,雪亮,洞悉一切的眼睛--愚见是,后者的视角恰恰是 a god-trick view。
江入大荒流 回复 悄悄话 受教了。

其实这篇文是依据话题流动写出来的,当中并没有任何关于量子力学和造物主之间直接关系的讨论,讲的是宇宙学、生物学和造物主存在与否的一点点粗浅探讨,我想任何人都不会把量子力学和宇宙学等同,研究的纯粹是两个极端范畴。至于量子力学和造物主二者之间是不是mutually exclusive,这个见人见智。

我对生物一窍不通,从小接受的教育又导致自己成为达尔文的信众之一,非要我把“生命的精致”当作intelligent design的证据,只怕一时还难。但达尔文自己在《物种起源》文中就有论述,大概意思讲的是,如果自然进化论不能解释复杂器官比如眼睛的形成,那么他的整个理论将土崩瓦解。我看的《物种起源》是简化本,也许不足于作为reference,于是费了点功夫找了原文,如下:

To suppose that the eye with all its inimitable contrivances for adjusting the focus to different distances, for admitting different amounts of light, and for the correction of spherical and chromatic aberration, could have been formed by natural selection, seems, I freely confess, absurd in the highest degree. Charles Darwin, The Origin of Species, p. 175.

f it could be demonstrated that any complex organ existed which could not possibly have been formed by numerous, successive, slight modifications, my theory would absolutely break down. Charles Darwin, The Origin of Species, p. 179.

欢迎继续讨论,喜欢听到不同的声音,也希望专业人士赐教。
秦西 回复 悄悄话 回复achie的评论:

nodnod. 每天的起床,还是不起床,是个很很很严重问题。。。:-)

"评判标准对女性的禁锢,俺认为更多一些,还不是一般的多,而是根深蒂固,枝繁叶茂。" 你这个枝繁叶茂,用的好玩!也很有同感。这个社会还是个男性为主的社会,虽然女性的地位比起以前,好了许多。我仍然没见到明显的公平。有的时候,女性对女性的禁锢和要求,不亚于来自男性方的压力。苦啊。。。嘿嘿。


秦西 回复 悄悄话 这样的讨论很有意思,俺就再胡思乱说一下。:-)

说起物理,我开窍的更晚,直到研究生的时候,认识到各专业的相通性,才真正喜欢上。单是个频谱的概念,就能让人回味很久。光的波粒二象性,还有个有意思的地方,光子的频率,也就是能量,决定了光,是否更具波动性还是粒子性。这个概念放在日常生活中看,也很有意味。

个人感觉,物理简单地说,就是有关能量如何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和传播。微观上,我们只能看到无数的原子分子无序地进行着热振动,然而,从宏观上看,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各式各样被有意参杂的规整结构体。从统计的意义看,所有的无序都直接或间接地指向阶段性的有序。有序,才有功能性。而社会,说来说去,还是讲究功能性的贡献。

研究科学,文学,哲学美的人,总是社会的极少数。可能是因为它越来越大的难度和慢的见效性。这部分人由工作而带来的欢愉却是不可限量的。。特别是科学。这种比较理性,不太投入个人情绪的工种。:-)

充分发挥上天赐予我们的才华,是每一个人的义务。这句话听着很顺耳。。

祝大家周末愉快!


vpn1 回复 悄悄话 居然还有人仅仅因为生命的精致而偏向intelligent design. 当然不是随意的。进化也不是自发的-- 变化是自发的,进化是被逼的。
而关于进化,并不是“难以找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而是看你有没有蒙上眼睛。因为对有些人,相信进化不如intelligent design那么美。

量子力学和造物主之间简直就是mutually exclusive。
江入大荒流 回复 悄悄话 非常谢谢姐儿几位赐教!

我中学时,与数学和化学相比,物理学得不算好,上了大学后对《普通物理》也是深恶痛绝,经常跟同学说:普通物理不普通。直到学到《普通物理》第三册,突然象是开了些窍,并渐渐产生了些兴趣,尤其对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研究生时学《近代物理》与那位老教授也是交流甚欢。来美国念博士,辅修干脆选了物理。无去来处说的很对,物理到最后总是走向哲学,而当哲学亦无法解决时,宗教成为唯一途径,这也许是为什么史上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最终都成为坚定的信仰者。

光的波粒二象性取决于测量方法:用测量波的方法测量光,则光是波;用测量粒子的方法测量光,则光是粒子。这个实在太牛了,绝对对生活有指导意义!同时也令人对中国古代哲学充满尊敬,因为他们早已非常朴素地论证了生活中的“波粒二象性”。

科学很美,数学只是语言,因此我不能说它完美,如同任何一门语言一样。乱糟糟的社会的确可爱,其实也是必然之趋势,chaos,熵增嘛。可是越乱,意味着离热寂越近。因此社会需要制度,而我们个人需要自制,说白了,不过是为了延长寿命,广义的寿命。

sex和gender,大概就是所谓的生物性别和社会性别吧。我之所以不太喜欢女权主义,就是感觉有很多女权主义者过分强调社会性别而完全忽视生物性别了。同意你说的我们俩的观点其实没有太多本质差别。也很喜欢你朋友的签名档:"Well behaved women seldom make history" - Laurel Thatcher Ulrich。感觉so far,自己还是well behaved woman,大概是没可能make history了。笑!

其实那天聊天,萨沙最后跟我说的话是:他的mentor跟他说,充分发挥上天赐予我们的才华,是每一个人的义务。(感觉这句话他用英语说出来很有气势,怎么用中文写,看着就很普通了呢?)这话大概可以和姐儿几个共勉了吧。
achie 回复 悄悄话 漏字。本是,自由如菊如你。

加油造房子~~~:)
achie 回复 悄悄话 牛萨沙 (不小心成牛“大头”了呵呵),认真,执著,博学,多知,自省-- 和这样的人聊天肯定挺带劲的。 还有牛大荒!一只巴掌拍不响,呵呵。谢谢好文!!!

是啊,既不能证明造物主的存在,也无法证明 她/他/它的不存在。说得好,信与不信,都是一种信。关于起源,曾经想得头疼,后来干脆不怎么想了,堕落到everyday life来了。物理是俺最惧的(主要是没有化学那么花花绿绿好玩),对什么硬邦邦的定理一概不通。只是记得当初学到(说学未免有点冠冕堂皇)波粒二重性的时候也是惊艳,坐在那里直发呆,怎么会两种特性都给占了,还有不确定原理,任何时候都无法确定,这可如何是好?确确的说明了,眼见,真的不一定为实--不光是有些东西观察不到,还有即使看到了也有可能是一种“假象”,例如白光。如果咱们的眼睛能感受到红外,或者是紫外线,这个世界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不知不觉又回到庄周梦蝶去了。当然,这很容易掉入绝对相对主义的陷阱,但所谓的时间,空间,自然,社会,都是在一定的尺度和相应的秩序之下。

科学是美丽的,数学是完美的,市场不是万能的,乱糟糟的社会是可爱的,呵呵。在讨论某种技术软件蕴含的假设前提时,俺们曾经狠批(当然也给别人狠批回来)布尔逻辑的非此即彼的二元结构,和笛卡尔空间的局限性。 不是说这二者以及相关的理论架构不重要,怕就怕以为它们是自然存在的,而且是唯一的法则 – 这可以延伸到西方和土著文明(或者强势/弱势文化)的差异、冲突、协调、和共存问题。职业和兴趣的矛盾,对社会与环境的评判标准的困惑和抗拒,每个人的身上都或多或少,乃至每天,都存在吧(如,每天的起床,还是不起床,是个严重问题:))。。。。评判标准对女性的禁锢,俺认为更多一些,还不是一般的多,而是根深蒂固,枝繁叶茂。所以就和你辨女权主义来者。“性别”(sex)是有天生差异的,但是“性别的作用”(gender)(还想不出更好的翻译区别两者,求助大拿)是社会建构的,不是与生俱来的。其实俺的什么什么主义和你所主张的没有太多的本质差别,因为本身这个‘洪水猛兽’主义也是不断发展,内部阵营也有很多分歧,俺也是一知半解。。。因为有了弗吉尼亚•沃尔夫等先行者,现在的条件应该比以前好多了(握手秦西),虽然革命尚未成功。 每次看到一个同事的电子邮件签名档,总忍不住微笑:"Well behaved women seldom make history" - Laurel Thatcher Ulrich

完了,有发展为大话痨的趋势,就此打住。和秦西握手,不希望你过“外表落魄的流浪生活”。只是,每个人的落魄,和流浪,可能有细微差别。瞧,俺是不可救药的相对主义者,犬儒主义者,和享乐主义者。

自由如菊。:)
achie 回复 悄悄话 强~~!!非常广泛而强大的主题阿。等明日儿俺脖子上的东东清醒些了,也来胡诌几句。
秦西 回复 悄悄话 正想问你萨沙是不是俄国人? 在俄国的犹太人?

感觉你把俺很长一段时间想的东东都概况了. 你的这个老板, 牛啊!你也很牛, 把这些曾让俺头痛的概念都说了一遍. :-)

"上帝存在最完美的证据不在宇宙,而在我们人类本身。" 细想一下, 真的有道理, 听说很多学生物的人, 都因为这个理解, 被绕进去了,而选择了信仰. 个人感觉, 信仰更是心灵上的需求. 有些人, 很容易进去, 而且因为信仰而丰富了人生. 而有些人却非常难, 他们的生活也一样地丰盛, 疏路同归吧. 就象你说的, 认为存在是一种信仰, 认为不存在也是. 重要的, 是信而不带杂质.

"太少人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science。不能够直接创造经济价值的,越来越被视为无用。"好象很有这样的趋势. 不过, 社会给我们的条件也越来越好了. 比起, 很久以前的妇女, 我们的生活幸福了无数倍.我们至少还可以, 养活自己并兼职理想. 或, 狂赚生活一段, 再投入自己的热爱.

不希望你过那种内心彪悍外表落魄的流浪生活. 这样逼入绝境的生活, 对女人而言, 太苦了. 你就鄙视一下俺这样的享乐派吧. 至少等到有一间自己的房子. 这样, 才能真正自由地写作, 不为生存而写作. 应该可以的....


无去来处 回复 悄悄话 萨沙真够自私的。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不仅仅有自我,还有拉拉扯扯千丝万缕剪不断里还乱的跟他人的联系。活在当下不是自私,但是忽略亲人的感情就说不过去了。从量子物理学的角度说,俩人能在一个相同空间相遇相知相耐也是奇迹。

我很喜欢量子物理学,因为走着走着就转向哲学了,哈哈,太好玩了。你说,老头子掷骰子吗?我特意还买了纸书《量子物理学史话》,曹天元写的。以前看过网络版,现在有纸书,可以随时翻。
江入大荒流 回复 悄悄话 忘了说了,萨沙是犹太人。
秦西 回复 悄悄话 沙发~~~~

的确惊艳。。感想颇多,等俺忙完回来再多嘴几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