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回国杂记(三) 媒体

(2009-11-03 13:18:05) 下一个
母亲每天会开开收音机,有一搭无一搭地听着。那天,记者采访奥运志愿者的对话灌进了俺的耳朵。都过去一年了,怎么还奥运呢。俺正想着,就听见那个志愿者说,我这个人吧,从小就爱做好事。俺乐了,哟,还有这样夸自己的呢。

后来,在电视上看到赵老师讲,我是说过不演戏,但我看这个领导的角色,是个正直的人,还喜欢诗(琴棋书画?),很有水平,和我挺象的,是熟悉的人物,所以就答应演了。俺乐出了声儿。

适逢60年大庆前夕,伟大功绩铺天盖地,电视上各色人等齐唱红歌。一日,孩子们忽然大声说,丑死了!我抬头一看,屏幕上一群老人,脸上载着不知谁给化的还不如不化的妆,局促地站着,面无表情,伸着脖子,大张着嘴唱着,革命人永远是年轻。那一刻,俺有点难过。

刚回去的时候,小孩子打开电视,一会儿就问了:怎么全都一样啊?俺想都没想:怎么会?你遥控没用对吧。不是,你看,每个台都一模一样。俺居然拿过遥控再试一遍,才反应过来:现在是新闻联播,全都一样。什么?为什么?这太愚蠢了!孩子们大声说着。过了几日,俺打开电视,换了几台,对母亲说,这电视有问题了吧,怎么全一样啊。母亲呵呵一笑,你也不看看几点钟,可不都一样吗。

伤着了腿,有些天哪儿也去不了,只能呆在家里。闲来无事,上电脑呗。新疆出事儿,远在美国的文学城也受波及。俺平日里去的茶馆暂停营业,youtube更看不着,就看电视吧。

谍匪片儿,打仗的,左一个,又一个。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军服崭新,首长,战士,老乡,只要是个角儿,各个面色滋润,油光水滑,活像过去电影儿里的地主老财。

古装片儿也有,冷不丁看到七仙女。哎哟,那张窝瓜脸,木呆呆的暴发户竟然出演寄予广大劳动人民美好愿望的董永,七仙女一脸的精明厉害,赶紧换台吧。

换来换去,俺开始不爽。这剧编得不好,演得不好,罢了。咋演员长得也不好,尽是些歪瓜劣枣呀?最终,换着了《薛仁贵》,虽演不出这位人杰的英武过人,豪气冲天,但总算模样周正,好歹能让人看几集。

后来,发现了《王贵与安娜》。男主演不错,女主角儿凑合。剧本差点儿,女主角和她母亲的言行不大像大家闺秀,留学生跟个傻子似的。打发时间,还成。

快回来的时候,看到了《满城尽是黄金甲》的尾巴。大殿前,广场上,一场残杀之后,冲洗血迹,布满鲜花,烟花腾空。似曾相识。俺总觉得,能拍出浓烈的《红高粱》的老谋子,心里不会太规矩。奥运开幕式上的木偶人,庆典的巨幅画像,毛方阵里象鸡毛掸子似的东东,整齐划一的各式群体,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不少人骂他。其实,他非常真切地反映了现实,以一种农民式的狡猾,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没变呀。是不是这么回事,问问他吧,呵呵。

有敢直说的。发改委要上调水费,报纸上有人大批一通,结尾引用了我中华民族盛世时老祖宗说的一句话:“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难怪那时各国都来朝拜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