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别当睁眼瞎--有宝不识

(2008-08-28 03:53:45) 下一个

睁眼瞎,顾明思义,是说有的人睁着眼睛却啥也看不见,跟瞎子一样。 细分起来,它好像应该代表四种人。

1. 有眼,而且还睁着的盲人,真的看不见。

2. 有眼,而且还睁着,啥都看得见,却装没看见。小时候,在家里干家务活儿时,就是这样。

3. 有眼,而且还睁着,有的东西看得见,有的看不见。就像有的老头儿,说自己耳背,但他老婆说了“叫他干事儿,他听不见,谁要是骂他, 他听得真儿真儿的“。

4. 有眼,而且还睁着,宝贝就在眼前都不知道。

前面那三种有情可原,还可以原谅,唯独这最后一种,要是赶上了,常常会使人,肠子都悔青了,捶胸顿足,痛不欲生!

前一阵子在朋友家开 Party, 看到一条电视新闻,报道的是两个英国佬儿在哪个海滩上溜达,捡到两块大黑石头样的东西。 这两位还真识货,居然认出这是中国人最早发现的,价比黄金还贵的——龙延香。这两个老英各抱着一块价值连城东西,面对镜头, 乐得眼都眯成一条缝儿了。我们这些在场看的人,唏嘘着,眼都直了。有人叫到“嘿!这两小子,真有运气,天上掉馅饼啦!“

是啊!是天上掉馅饼了,就是掉金矿石,你能认识麽?要是我走在那海滩上,也许根本不看那两块黑东西,即便看到了,不是踢到了一边,就是有可能把它扔回了海里。为啥?因为我不识那是宝,是贵比黄金的龙延香。

世上很多人都是这样,不是他身边无宝,天上不给他掉馅饼,而是有宝不识!看到馅饼,以为是馒头!

国人有句老话“有眼不识金镶玉“, 其实,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有眼不识荆山玉”。它出自著名的 “ 和氏之璧 ” 的故事。

春秋时,有个叫卞和的楚国人,在楚山中得一玉石,献给楚厉王。 厉王命玉工鉴别,玉工说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在蒙他,砍掉了卞和的左脚。后来楚武王即位,卞和没记性,又将玉石献给武王,武王又命玉工鉴别,玉工还是说: “ 石也。 ” 武王也认为卞和在欺骗他,命人砍去他的右脚。武王死后,楚文王上台了,这次卞和没去献玉石,而是抱着那块玉石在楚山下痛哭,一连哭了三天三夜,泪水流尽,眼中滴血。文王听说了,好奇,派人去问他: “ 天下受刑被砍掉脚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如此悲伤? ” 卞和答: “ 我悲伤的不是被砍掉双脚,而是美玉被当成石头,忠贞之士被当成骗子。 ” 于是, 文王命玉工剖开玉石,里面果然是块宝玉,因而命名为 “ 和氏之璧 ” 。
楚国地处荆地,楚山也称荆山,和氏之璧出自荆山,所以又称荆山玉。

无独有偶,古有“有眼不识金镶玉“, 今又有“家传不得红珊瑚“。

我有个朋友,八十年代初,他佬爷去世时留下一张遗嘱,上面说“我有个稀世之宝。。。“云云。 可这张遗嘱是在他佬爷走了之后,大家收拾老爷子的旧物,在他的抽屉里翻到的。这“稀世之宝“是啥呀?放在哪? 在这张遗嘱上只字没提。他的几个儿女,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又大眼瞪小眼的想了半天,还是没找着。没辙了,只好去问老爷子一个还健在的妹妹,她说解放前,兵荒马乱的,他哥哥爱把值钱的东西放在他常坐的沙发里头。可为时已晚,那个坐了几十年的破沙发,第一个就给仍出了门, 不知了去向。

不久前,我那朋友看中央台的“国宝”节目。看到故宫里的一颗二尺见高的红珊瑚,是个国宝级文物,因为红珊瑚只生成在台湾海峡,而且 600 年才长一寸!忽然,他眼前一亮,看这东西面熟,想起来啦,小时候,他去他佬爷家,桌上靠墙的一个玻璃罩里,就摆了这麽个东西。他还问过他佬爷,这个一尺来高,扇面形的,每个岔都跟柏树枝儿似的红玩艺儿是啥呀?他佬爷告诉他“是红珊瑚“。

“我的天哪,这不就是那稀世之宝吗?“。我朋友立刻拨通了国际长途。先打给他妈。

“您还记得您家的红珊瑚吗?“,

“什麽红珊瑚,没听说过“,

“哎!就是过去一直摆在佬爷家桌上,有个玻璃罩罩着的红东西“,

“你这麽一说,我好像有点印象了。那是红珊瑚?不知道“,

“那可能就是佬爷说的稀世之宝“,

“是吗?不知道哪去了“。

一看他妈这儿没线索,我朋友又打电话给他舅舅。回答很近似,

“不懂,那年头都忙着工作,革命,谁知到那个呦!“。

一圈有关的人士问下来,没一个人知道那是红珊瑚,是国宝,更甭提它的去向了。一个家传的“稀世珍宝“,就这麽无声无息,不知不觉地, 从眼皮底下,不翼而飞了。



和宝物失之交臂的故事可能每天都有发生,大部分人不是报愿老天无眼,就是说自己的命运不济。十几年前,谁想得到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在今天的中国能卖到上百万,上千万,以致于连敦煌古迹方圆百里的戈壁滩上,黄河岸边,凡有点姿色的“漂亮”石头都给捡的荡然无存啦!也是不久前,还躺在云南原始森林里的树化石,现在大模大样地摆在大款们的院里,成了价格令人咋舌的“树玉”。



不让宝物失之交臂的关键在于,一,能识货,二,有远见。对有些宝物,像古玩,能识货,就行了。有些则不然,像十几年前的沙漠石,云南的树玉,还要有些远见才行。

说到远见,我想起九年前,我代表公司到中国去作“ internet 将会像电话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缺“的讲演。当时,连我自己都不太相信这主题,现在怎麽样,普及的程度,人们依赖它的程度,比我讲的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什麽当初我会怀疑,因为我不知道人对某些东西会很容易上瘾,进而依赖它,这个道理。 学市场,商品心理学的人肯定懂。

要做到识货,有远见,就要不断学习,广学,杂学,不断地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使自己能成为一个见多识广的人,富有联想人。 才能不当睁眼瞎,不让宝贝与你擦肩而过,成为过眼云烟!

朋友们努力吧,也许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宝物就在你身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老马识途2013 回复 悄悄话 好文,顶。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