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咱有个随意而安的闺女

(2008-11-13 19:31:00) 下一个

女儿五岁多来美。我和太座都上班,只好送她上学前校。头一天放学,到家她就往厕所冲。原来不会说洋话,也不敢问,一整天没出恭。

好歹在学前校混了三个月,又进了小学。这回不好混了,因为课上要听讲,课下要做题。厕所她算是认识了,但别还是不通。 上课只好坐飞机。回家我们问她,上课懂不懂“不懂“,那作业咋对付 ”copy” , 嘿!这回有门儿啦,会说,会做copy 了。果然,一晃儿在“木匠村“小学,以全A的成绩毕业了。

入洋乡了,我们也没脱“俗”, 还是国内的那套路子。 送她学钢琴,五上五下,最终到进高中时放弃了。钢琴不爱学,咱们换游泳。好不容易学会点了,她又不干了。得,咱们再试别的。 滑冰? 没兴趣,也好,要是玩这个,我们就有倾家荡产的危险。打羽毛球吧?这回还真让我们给撞着了。她上套了。从初三打到现在有十二年啦,没断过!我们为了鼓励她的兴趣,特意找了中国羽毛球队的鼻祖,王文教。送她到八一队,国家队学了两个夏天。但她目标不高,打个芝加哥的双打亚军,当个校的羽毛球队长,就满足啦。

上高中时,别的家长都说功课多,可我们这位从来没在家里看她看过书,做过作业。除了因打球晚了,平时一律九点睡觉,雷打不动。上初中时,太座要是这学期下了死命令,她就拿个全A 回来。下个学期你觉得她会坚守阵地了吧? 她就弄一,二个A-, B+ 回家。到了高中还是那股劲儿。你问她能不能把自己的排名往前提一提呀(前%3)?她说行,但不愿搞得太累。我们也不知她累在哪?该考SAT了,我们老生常谈,提醒她要学而时习之。她却说“没用, 我考试从不复习“。结果SAT 考了1460。 我们又鼓励她再试一回,她回顶“我的ACT 得了34 分,行了“。正在青少年的逆反阶段,我们又能耐她如何?

报考大学前,我们带她到,哈佛,哥伦比亚,约翰霍普金斯, 宾州等名校走了一圈。看到这些大学的校园环境, 教学设施,我到兴奋的很,真想再上一回。其实,我也知道以她的成绩上不了哈佛,但还是鼓励她去“掺掺沙子“。你听她说什麽:哈佛,我可不愿意去打狼;哥伦比亚, 我就恨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会游泳;约翰霍普金斯,它的医学院99% 不招本校本科毕业生;宾大的校区在大街上,太乱。最后她选了家门口的西北大学。

私立大学的学费真够价,一年四万。 太座又发话了,“你在高中上了些AP 课,争取大学三年毕业“。大学二年级选专业时她动脑子了,选了个冷门“science communication”,说是研究人类怎麽说话的。我们问她,你要上医学院,为什麽不学生物,化学专业呢?她说,要学医人的都往那两个门里挤,课重,人多,好分不易拿。

三年后,她毕业了。学分3.87/4 。医学院入学考试拿了个全美前98.5%以上. 这回我们放心了,心想,凭这个成绩,还不是很容易上个前十名的医学院。

因为医学院的申请过程要将近多半年,即便你大学提前一年毕业,还是要等到下一年才能进校。 女儿干脆外出打工。我们说你不用去打工,在家把申请的材料准备好,早点报名。她说:大学你们没管我,我不都处理的很好吗?话说得有理,我们放手了。

一转眼,第二年的六月到了,医学院开始了报名。我闺女大松心,打工,打球; 打球,打工,十个学校的报名,她拖到了年底才全报完。而且,前十名的学校只报了三个,芝大,华盛顿和密执根。漫长,焦急的等待开始了。我说的是我和太座,我闺女跟没事儿人儿似的,该干嘛,干嘛。也不奇怪,当年在高中时,她们全年级做过一次“心理承受压力“的测验,结果,她是八百多人中心理最能承受压力的一个。我们平常总是说她有大将风度,啥事儿都不着急。无论是考试,打球,还是面试她都不紧张。我们问过她“你有没有紧张,感到压力的时候?“,她说“有, 爸,妈骂的时候“。

其实,这也是我们叫她当医生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是,她观察东西细。比如,她小的时候,我们三人进到一个朋友的房间里,出来后,她说出看到的东西,比我们多的多。可是她自己不这麽看,她说“什麽特长都没有的人,只好当医生“。

扯远了,还是回到医学院报名吧。转过年来,每天我们老两口天天扯着脖子等邮件。我们知道见到大信封就是有戏,来了小信封就是拒绝。可最先等来的是一个小的,两个不大也不小的。芝大医学院干脆拒了,华盛顿和密执根都是“waiting list” 。 我们荒了神,如此下去,还生了得!赶紧找原因。发现医学院的录取不同于大学,它是随报,随面试,随录取。 我闺女报晚了。再有全美110 多所医学院,每年定招一万六千学生,说是人人平等,但潜规则是按各个人种占总人口的比例分派(可能还有别的条款)。 中国人仅有800多个,印度人1200多个。每个学校收几个中国人也有暗条例。中国人除了和别的人种竞争外,还要在自己的人种里比。 前一年,芝大医学院只取了两个中国人。刚一知道,我很气愤,后来一想,也有道理。如不这般,数年之后,美国的医生启不都成中国人,印度人啦。

是不是面试也有问题呢?我在网上找到仅有的两个“报考医学院”资询顾问,一位自称曾是斯坦佛医学院招委会的,另一位说是曾任职华盛顿医学院招委会。我选了后面这位,因为他本身也是位医生。打电话一问,一小时要260 美刀!我闺女一听就炸了,“不用,不用,讹钱“。我这回是硬按牛头强喝水,把电话接通了, 她不接也要算钱,她只好接了。 这一接好嘛,叽哩咕噜一问一答的就是两钟头。完事我问闺女,有点启发没有?回答叫你做梦也想不到:就一句话“面试不能都说实话“。这其中的奥妙,你自己悟去吧!

其它几个学校倒是都录取了。有私立有公立,私立的州里州外都是一个价。 公立的价格州里的比州外的便宜多了。总的来算私立都比公立的贵。 权衡了它们的信价比,闺女自己决定,即然进不了前十名,咱就找个“Best-buy” , 去了本州立的医学院。学费比上大学的时候还便宜,而且还给了些奖学金。一块压在我们心头多年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虽然,我们还是替她感到有点遗憾,但她却挺高兴。 一上学又开玩了,窜Mall, 上卡拉OK,打球。这回跨州打了,一会儿去这个州, 一会儿去那个州,还飞到加州去看世界高手的比赛。都说医学院的第一年学习很紧,十几门课, 多数学生都没有时间去门门上课,而是买专人记的课堂笔记,在宿舍对着书自学。尤其是解剖很费时。 我问闺女她怎麽安排解剖的,她轻松的说;“考试的头一天晚上,上解剖室扒拉扒拉就得了“。她是不怕死人的,大学就做人体解剖。 有一次还带我们去看她解剖的人的手臂,一边嚼着口香糖,一边扒拉着人的胳膊给我们看。

好日子过的快,眨眼间她到了三年级,到了第一次医生考试的关头。她们学校规定,不通过这次考试就不能进医院实习。再者这次考试还能决定将来能做哪科的医生。成绩考得好的,可以选做美容外科,五官外科,皮科,轻松挣钱多;中等的可选内科,产科;再差的就只有做家庭医生,足科大夫了。

这次她回家认认真真的复习了一个月。我们也头一次看到她在家里看书!工夫不负有准备的人,她以分数99%的优秀成绩走进了医院,开始了实习。以这个成绩她可以选做任何科的医生。

过了半年,我问她想好做哪科医生了吗?她笑笑答道“目前吗, 急诊室医生“。 为什麽干那科呢?急诊室的医生,哪科也不会精,每天还要面对不是要死要活的,就是血了乎查的病人,神经多紧张啊?

我给一位医生朋友挂了个电话,他说“好哇,只要不怕紧张,闹好了,急诊室医生一周只用上二,三天班,周末也不用on-call”. 噢 !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群思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不大赢的评论:说实在的,我对心理医生到底能起的作用,一直不太相信。 也许以后能改变?
不大赢 回复 悄悄话 在当今社会各方面压力都很大的趋势下,包括社会, 经济, 家庭, 人与人之间, 有的人表现为自卑, 有的人表现为自傲. 有的人非常敏感. 实际都是心理不照常的表现. 所以应该是需要大量的心理医生.
群思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流云朵朵的评论:谢评!最近听说女儿又改主意啦,说要当心理医生,我们说那不就是中国的精神病医生吗?她说正常的病人太boring, 心理病人很好玩儿,我想,可能是给这种人看病,聊几句就行了,更简单了。哈哈!!
流云朵朵 回复 悄悄话 怎么没评论呢?简直岂有此理。看了你“慢三拍”宝贝女儿的故事,真是笑翻了,天下还有这么不急的孩子,铁定的事实是,你女儿绝对是以玩为主那种,但不是一般聪明的那种孩子。服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