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形形色色的“吃教”现象

(2009-10-02 08:44:24) 下一个
形形色色的“吃教”现象


严明法 2007年01月11日 12:41



  早在建国前,中国民间就有“吃教”一说,例如称信仰基督教的人为“吃耶稣”的。近几年,笔者阅读了一些宗教书籍、宗教研究论文和宗教网站的报道,感到除宗教信仰者外,另一类“吃教”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一些专家、学者、教授,本身并不信仰宗教,但在宗教研究中不能正确、客观评价宗教的作用,却竭力夸大宗教的善良和智慧,掩盖宗教的负面影响,为的是迎合某种社会思潮。甚至是为了从富起来的一些宗教人士口袋里掏出更多的钱,这是学术上的“吃教”;一些出版商迎合社会潮流,大量出版宗教著作及其通俗读物,以致鱼龙混杂,禅书泛滥,书名中包含“说佛”、“谈佛”,“说禅”、“谈禅”,“禅道”、“禅机”,“禅话禅书”、“禅天禅地”,“生活禅”、“滴水禅”、“养生禅”、“聪明禅”、“快乐禅”、“幸福禅”等字眼的,简直像绕口令一样数不胜数,出版商为的是赚钱,这是经济上的“吃教”;还有一些地方官员也许是穷怕了,总想搞点一鸣惊人的宗教建筑或宗教活动,借以集聚人气,招商引资,所谓“宗教搭台,经济唱戏”,这简直是把宗教当做补药吃了。

  有人“吃教”,就有人“被吃”,“被吃”的不是我们口袋中的几元钱,而是我们的未来——涉世未深的青少年。由任继愈先生总主编、杜继文先生主编的新版宗教史丛书《佛教史》中有一个观点:动物没有宗教,儿童,如果不是由家庭、社会的影响,也不会自己产生宗教意识。据此,笔者认为,青少年中的有神论观念是后天误导、污染的结果。

  青少年对宗教拒绝或信仰的程度,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环境决定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研究宗教?这仍然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们党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宗教界人士自然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研究宗教,达到护教阐教的目的,但国家和高校的科研机构、耗用国家科研经费的专家学者,理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研究方向,承担起宣传唯物史观的职责,对宗教的历史、教义、哲理、智慧以及它的负面影响进行如实的研究与介绍,把真理告诉青年一代。

  如今书店里的宗教书籍,多得令人眼花缭乱,但真正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研究的作者和著作,比起毛泽东同志说过的“凤毛麟角”,真的多不了多少。早在18世纪,法国哲学家霍尔巴赫在《健全的思想》一书中就下过一个明确的结论:“无论上帝或宗教都不过是人类想象的产物而已。”然而,在200多年后的今天,某些专家、学者、出版商,却在使劲地为宗教吹喇叭。

  “禅天禅地”里边真有那么多“聪明”、“快乐”、“幸福”可寻吗?以我的观察,“聪明”、“快乐”和“幸福”大概属于出版商,而年轻人如果真的钻进“禅天禅地”,把宗教作为毕生的追求,未必能找到想象中的“快乐”和“幸福”。思想决定命运,古今中外,以人生为代价追求成神、升天,可又有哪个如愿?出版商们要多一点社会责任,多一点独立思考,真的不能什么书赚钱就出什么呀!





龚育之 2006年10月11日 09:20

  2005年7月至8月,美国探索中心在纽约州立大学北校园,举办了暑期讲习班。 该中心主席保罗.库尔兹教授,发表了《新世纪需要走向新的启蒙》的精彩演讲。

  他指出,世俗人文主义是科学的理性主义和非宗教的无神论。当代人文主义面临着种种巨大挑战。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传统宗教中,原教旨主义教派的兴起,各种宗教冲突加剧;90年代以来,随着马克思主义的逐渐衰落,世界论坛上对宗教的公开批评完全消失;美国新保守派和基督教福音派的公开联合,“把白宫当作传播宗教福音和欺小凌弱的布道讲坛”。

  布什政府正在破坏国家与教会之间的壁垒。美国宪法中政教分离的原则,正面临着空前的危机。因此,必须发动新的启蒙运动,捍卫世俗人文主义。他特别强调,人文主义的伦理道德,是数千年来人类社会实践的智慧结晶。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不需要建立在一种宗教教义的基础之上。

  库尔兹教授的演讲,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发人深省。的确,新世纪需要发动新的启蒙运动。纵观环宇,当代世俗人文主义面临着三大挑战。

  第一、宗教原教旨主义的兴起,各种宗教的冲突加剧。

  自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各地宗教呈现出复兴的趋势。向原旨教义复归,成为各个宗教的共同特点。宗教冲突、教派争斗愈演愈烈。由宗教引起的民族冲突,以宗教为背景的地区冲突,因宗教对立导致的国际干预,膜拜教派(邪教)制造的恶性事件等等,都对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宗教势力扩大的代价是,政教冲突愈演愈烈。 值得重视的是,除经济、政治、社会等因素外,各大宗教文化中的原教旨主义,或称基要主义教派的兴起,成为冲突加剧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政教分离的原则面临空前的危机。

  当今国际战略格局最重要的变化是,美国企图建立独霸全球的单极时代。 而在超级霸主美国社会中,最令人关注的现象是,美国基督教福音派的崛起,积极向政治舞台扩张,从坚持“见证真理”,转向重视取得实际的政治控制力。

  在基督教福音派的鼎力支持下,小布什连续两届当选美国总统。由于美国宗教保守势力的日趋强盛,政教分离的法律条款,已经形同虚设。小布什总统对福音派的支持投桃报李,常常以基督教的布道者自居。美国基督教福音派的理论家霍罗威茨,赞扬布什政府,在国际上推行宗教自由的成绩,已“从勉强及格跃升到高分。”美国的宗教右翼与政治右翼的合流,以国家力量推动基督教继续向全球扩张。

  第三、世俗人文主义的价值观受到严峻挑战。

  科学探索和理性思考是世俗人文主义的基石。当今社会宗教新保守势力日益活跃,不断地质疑基本的科学理念。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化论,是科学探索中最坚实的成果之一。

  自1987年以来,一批美国的基督教信徒提出“智能设计论”,向生物进化论发起挑战。2005年8月,布什总统在白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赞同将“智能设计论”引入课堂。布什总统公开声援反对生物进化论的宗教保守势力。可见,宗教右翼势力日益扩张的态势。

  美国世俗人文主义阵营捍卫科学理性,倡导发动的新启蒙运动,引起各种宗教右翼势力的合力讨伐。他们指责,世俗人文主义运动质疑宗教,将动摇传统宗教信仰的价值观念,从而破坏整个社会结构的制度基础。

  美国基督教福音派领袖在畅销书《精神围攻》中,提出所谓“天启议程”,公然劝诫数千万信徒向世俗人文主义者开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世俗人文主义精神是数千年来人类社会思想和实践的智慧结晶。走出中世纪后,在近代启蒙运动的催化下,世俗人文主义迸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和勃勃的生机。人类社会规模宏大的世俗化进程,构成现代化的基本要素。

  可以预见,随着全球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世俗人文主义思潮将披荆斩棘,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正如当代美国历史学家罗兰.斯特龙伯格所指出的:“现代社会的本质是非宗教的。”让我们张开臂膀,呼唤新时代的启蒙运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