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辨 音 技 能 训 练

(2009-12-05 07:29:21) 下一个
辨 音 技 能 训 练


辨音技能训练包括辨别单词中的音素;辨别语流中的音素;辨别重音和理解语调。
★ 辨别单词中的音素
辨别单词中的音素是突破听力理解的第一关。要训练学生能够迅速准确地辨认出单词的音素,相近或相似音素的区别。不能正确辨音,极易引起理解上的失误 。例如:

It’s a great pleasure ./pleVE/

It’s a great pressure./preFE/

一音之差,意思截然相反。

★ 辨别语流中的音素
除识别单个音素之外,学生还必须熟悉快速语流中的音变现象,主要包括: 强读式与弱读式,连读,简化,同化等。 (1) 强读式与弱读式

一般情况下,句子中除了有重要意义的词带有句重音外,其他词往往采用弱读式,如助动词、连接词、介词、人称代词等。例如:

You have done a good job. / ju: hEv dQn E gud jRb /

I will tell you how to do it. / ail tel ju hau tu du it /

但在语言交流中,为了强调, 有时也常出现强读式。如:

——You are laughing at /Et/ me, aren’t you? (弱读式)

——No, I’m not laughing at /At/ you but with you..(强读式)

在许多情况下,以音素 /A/ /R:/ 等重读形式出现的单词,弱读时常读作/E/。 这些单词有:

an, can, and as, for ,have, than, was, etc。以音素/i:/ 重读形式出现的单词, 弱读时读作/i/。这些单词有me, be, the, etc。

学生必须熟悉这种语音现象,不能指望讲话人会以同样的长度和力度读出每一个词。

(2) 连读

连读就是在同一意群中,如果前一个词以辅音结尾,后一个词以元音开头,在语流中常常连着发音。例如:

Not at all 连读后成了/ nRtAtR:l /

in an hour 连读后成了/ inEnau /

连读是口语中经常出现的音变现象,也是口语或朗读中的一种语音习惯。要提高英语的听写能力,就得学习和掌握连读。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捕捉语流中的音素,正确纪录所听取的信息。

(3) 同化

音的同化也是学生必须熟悉的快速语流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音变现象。例如:

Could you give me a helping hand?

其中could 一词本应读作/ kud / , 但当后面紧跟着you / ju: / 时,尾辅音 / d / 与 / j / 同化成另一个辅音 /dV/ 。如不熟悉这种同化现象, 一旦听到 /kudVu:/ 便会茫然不知所云。

(4) 简化

听力材料中常出现大量的简化形式。简化形式在语流中往往弱读。如:

I’m / aim / You’re / jur / He’s / hiz / She’s / Fiz/

有些简化形式同音不同词,同音不同义。 如:he’s 可能 he is 的简化,也可能是he has 的简化。类似简化形式给听写,特别是理解和获取信息带来一定的难度。

以下几组常易混淆,请同学们在学习中加以注意:

a) won’t / wEunt / weren’t / wE:nt /

b) can / kAn / can’t / kAnt /

c) wouldn’t / wudnt / would’ve / wud v /

d) should / Fud / shouldn’t / Fudnt /

e) could / kud / couldn’t /kudnt /

★ 辨别重音:
重音包括词重音和句重音两种。

(1) 词重音

重音不同,两词的词义或词性可能截然不同。忽略了单词重音,往往会造成语义上的误解。例如:

content / 5kRntent / n. 内容,容量 content / kEn5tent / adj. 满足的,满意的

import /5impRrt / n. 进口(货) import / im5port / v. 进口

record / 5rekR:rd / n. 唱片 record / ri5kR :d / v. 纪录

desert / 5dezEt / n. 沙漠 desert / di5zE: t / v. 抛弃

(2) 句子重音

句子重音是说话者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重要的语音手段,也是听话者理解话语的重要依据。例如:

Son: Dad, I’ve got a B in my English exam.

Dad:So you have passed .

Have 作为助动词本不应重读,但这里却带有句重音,言外之意是“我原以为你不会及格呢”。

又如,在美国英语中,can’t 读成 / kAnt / , 当紧接其后的是以爆破音开头的词时,如go , / t / 就失去爆破,听起来与can 完全一样。 区别 I can go 与I can\'t go 的唯一依据就是can’t 带有句重音,表示否定。

句子重音还有强调作用。如: They learn English. (强调主语)

They learn English. (强调宾语)

第一句话强调是他们而不是我们或你们学英语;第二句强调学习的课程是英语而不是其他语种。由此可见,句子重音不同,说话人要表述的内容就不同,句子的目的也就不同。因此必须注意句子重音,才能达到正确理解说话人意图的目的。

另外,在新信息出现的地方通常要重读。如:

A:I bought a new car yesterday.

B: A new car ?

★ 辨别语调
语调也是表达意思的重要手段。同一个句子,语调不同含义会出现差异。例如:

A burglar broke into his house last night. (降调表示肯定)

A burglar broke into his house last night?(升调表示怀疑)

表示虚拟语气的语调往往很强烈,句尾使用高降调。如:

How I wish I were a millionaire !

★ 辨别英音与美音的差异
在近年的考试中,英音的比例有所上升,甚至有英音和美音同时使用的情况,这给考生制造了不少麻烦,有人因此而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所以平时要注意两种模式都要熟悉。总的来说,二者存在以下差异:

(1)读音差异

在探讨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在语音上的差异时,我们通常是将“美国普通话”(General American , 简称GA)与公认的标准英语发音(Received Pronunciation, 简称R.P)进行比较。二者在读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a)在/s/ /F/ /f/ /m/ /n/等辅音之前的字母a,美国英语一般读作/A/ 音,而英国音则发作/B:/。如:美国人将pass (通过),chance(机会)分别读作/pAs/, /tFAns/。

(b)在英国标准音中,字母r在元音前才发音,如real (真实的),而在辅音前或词尾时是不发音的。但在美语中,r在辅音前发明显的卷舌音,在词尾时亦发音,如:farm /fa:rm/ ,car /ka:r/。

(c)使用相同的音标,但发音情况不同,例如:当清辅音[ t ]夹在两个元音之间,前一个是重读元音,后一个是轻读元音时,如writer(作家),美国人习惯将清辅音浊化,所以writer 和rider (骑马人) 发音几乎相同。 类似的例子还有latter(后者)与ladder (梯子);petal (花瓣)与pedal (踏板)。

(d)非重读字母e, 在美语中常读作[e], 而在英国英语中则读。如:美国人将except

(除---外)读作/eksept/,英国人则读作/iksept/。

(e)词尾—ile 在美语中读作/il/ 或 /i:l/,而英国人将这一词尾读作/ail/。如:hostile (敌对的) /hRstil/(美); /hRstail/(英)。

(f)美国人说话往往把非重读音节中的元音都读出来,如history /5histEri/, extraordinary

/eks5trR:dinEri/。英国人说话则习惯省略其中的音节, 读作/5histri/,/iks5trR:dinEri/,在省略后读作/ikstro:dnri/.

(g) 有些词在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中虽然词义和拼写相同,但发音不同。 例如:

例词
英音
美音

Neither
/5naiTE/
/5ni:TE/

Difficult
/5difikElt/
/5difikElt/

Tomato
/tE5ma:tEu/
/tE5meitEu/

Epoch
/5i:pRk/
/5epRk/


(2) 语调差异

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在语调方面的差异主要反映在:

(a) 英国英语的语调抑扬顿挫,调域之间变化较大;而美国英语的语调相对较为平稳,调域变化较小。 (b) 在处理重读音节的读音和句子重读时,英国人习惯加强重读音节、重读词或词组的读音,而对非重读的词或词组则常常一带而过。美国人不像英国人那样加强重读词或词组。 (c) 美国人讲话时节奏较慢,习惯于慢慢地拖出声音,所以我们常常感觉美国英语容易听懂。

(3) 词汇差异

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常用不同的单词表示同一事物或概念。限于篇幅,我们在此仅举一些典型实例供大家在听力练习中参考:

美国英语 英国英语 汉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