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阅读狄更斯

(2010-01-07 15:48:47) 下一个
 
阅读狄更斯
 
薛鸿时

 
 
  狄更斯生前每一部小说都引起轰动效应,在英语词典中,他的人物名字已经成为几种类型人的代名词,如同莫里哀的达尔杜弗成为伪君子代名才一般。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巴乐善好施、爱憎分明的人称为“匹克威克”(Pickwick Papers)、把儿童教唆犯唤作“非勤”、把吝啬鬼叫“斯克鲁吉”、骗子手叫做“金格尔”、伪君子是“裴斯尼弗”(Martin Chuzzlewit)、妄自尊大的小官僚是“班布尔”,盘根错节拖拉推诿的官僚机构是“巴纳克尔家族‘、野心家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恶心的“希普”……在下层人民心目中,他就像圣诞老人。他编的 AChristmas Carol 经久不衰,后来他逝世时,伦敦一个卖水果的小贩的女儿问:“狄更斯先生死了?那么圣诞老人也要死吗?”

  查尔斯·狄更斯的母亲诙谐、善于模仿,常使朋友哈哈大笑,她的朋友曾说,狄更斯的天才来自母亲。(雨果、司汤达似乎也是如此,就连和母亲关系紧张的巴尔扎克好像也不能摆脱干系。西方学者曾做调查说,有稳定经济收入的单身母亲所养大的儿子通常比常人优秀。)

  父亲带他去罗切斯特玩,路过一幢漂亮的别墅叫盖茨山庄,对他说,只要你不懈努力,说不定将来有一天你会成为它的主人。结果,狄更斯在1855年四十四岁的时候真的买下了那座房子。查尔斯原是仆役的孙子,靠着自己的努力终于获得成功,跻身上流社会。别忘了在十二岁生日刚过的两天的时候,他就被债台高筑的父亲送去当了童工!狄更斯一辈子也忘不了那段痛苦的日子,多年后他还余悸犹存:差点就要在下层社会终老。

  特别是,他的姐姐范妮却在皇家音乐学院就读,后来还获得奥古斯塔公主亲自颁发的银质奖章,当时狄更斯出席了,却为自己的处境黯然神伤。幸好不久之后他也永远离开了黑鞋油作坊,原因不是因为要让他读书,而是父亲和介绍他去做工的表格吵架了──狄更斯母亲急于调停好他尽快回去做工。当她把调停成功的好消息带回家时,查尔斯满心怨愤,一辈子也不会原谅她!最后父亲意志占上风,童工生活结束了。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好的老师。查尔斯八岁的时候遇到的贾尔斯牧师启蒙了他,使他终生感激不尽。当他出版第一部小说《匹克威克外传》时,老师送给他一个银质鼻烟壶,上刻:“送给举世无双的博兹(狄更斯笔名)”。

  在著名漫画家 Robert Seymor(1798?~1836)自杀后,自告奋勇要给Pickwick Papers 画插画的人中,有一位叫W.H.Thackeray,在给狄更斯看了他的作品后,被拒绝了,但他日后却成为与之齐名的作家( 代表作《名利场》)。最后,当时只有二十一岁的 Hablot Knight Browne(1815~1882)被狄更斯选中,他为了与“博兹”(Boz)相配给自己起了笔名“Phiz”,日后成为狄更斯亲密朋友之一。

  《Pickwick Papers》还没有出齐,市场上就出现多种以之命名的商品(匹克威克帽,匹克威克雪茄等等),一名垂死病人的愿望是活多十天看到新出的一期小说。等到全书问世,二十四岁的狄更斯成为全英国每个家庭热爱的名作家,受到各界理解和欣赏!英国大法官坎贝尔勋爵说,如果他写得出这样的书,宁可不当大法官兼上议员。由于该书雅俗共赏,有人贬低他是 public entertainer。

  此后,围绕狄更斯形成了一个社交圈子:《观察家》杂志的文学、戏剧评论家 John Fostter、leigh Hunt,表演艺术家 William Macready、画家 Daniel Maclise,小说家 Edward Bulwer-Lytton,哲学家兼历史学家 Thomas Carlyle,以及诗人 Walter Savage Landor 等。

  《老古玩店》里的可爱女子耐儿原型是狄更斯的妻妹、17岁就病逝的玛丽,狄更斯最疼爱的人,她死的时候,狄更斯摘下她的戒指戴在自己手上直到逝世,而且还声称死后要和玛丽葬在一起──没有实现。耐儿的悲剧死亡是 Foster 建议的,其结局引起大西洋两岸读者热切关注。据说一艘航船抵达纽约港还未停泊,就有美国读者对船上乘客喊话:“小耐儿怎么啦?”因为船上乘客比他们先看到新一期小说。据记载,英国杰弗里勋爵看完这个章节把脸埋在双掌中哭泣不止──当时英国男子不怕公开表露激情,人们认为这是一个人有正确道德判断的标志。

  在美国,狄更斯引入注目的程度与今天的娱乐明星相比有过之无不及:所到之处必成为焦点,连喝口水都有人注视着他的喉咙;理发师把剪下的他的头发卖给崇拜者作纪念品;拥挤的人群中连庄重的小姐也会扯下他上衣毛皮珍藏。他出现之处水泄不通,欢迎的热烈程度超过了对帮助美国打赢独立战争的法国拉斐德将军的欢迎!(巴尔扎克说拿破仑用剑建功立业,而他则用笔。十九世纪的作家们实在是太幸福了!)

  《董贝父子》中的伊迪丝的反抗是女性开始觉醒、维护个人尊严的行动。恩格斯说:“这种权衡利害的婚姻,在两种场合都往往变为最粗鄙的卖淫──有时是双方的,而以妻子最为通常。妻子和普通的娼妓不同之处,只在于她不是象雇用女工计件出卖劳动那样出租自己的肉体,而是一次永远出卖为奴隶。”(看来结果还不如卖淫的,但她们往往象鲁迅先生说的那样,还为坐稳了奴隶的地位而沾沾自喜。)

  1850年狄更斯如愿以偿创办了以普通市民为对象的杂志《家常话》(Household Words),团结培养了一批有才华见解的作家,包括盖斯凯尔夫人(Mrs Elizabeth Gaskell,1810~1865)和菲茨杰拉德以及《白衣女人》的作者 Wilkie Collines(1824~1889)。据说狄更斯删掉菲茨杰拉德一段文字的时候,后者急喊:“我的十五先令又没了!”

  1855年狄更斯突然接到初恋情人玛丽亚·彼得奈尔的信,见面时果然发现如信中所说她又老又胖又平庸,于是成为新作《小杜丽》中克莱南二十年后与旧情人弗洛拉重逢的精彩场面。据玛丽亚女仆后来的回忆,她收集狄更斯作品多种版本,并逢人就谈她和他年轻的故事,还深情地亲吻狄更斯坐过的椅子。(如果这时真的,玛丽亚也未免太那个!大概“悔不该当初,呀呀呀……”哈哈。)

  狄更斯在1857年和妻子分居闹得丑闻沸沸扬扬,无非是为了名叫艾伦·特南的女子。人们把塑造了众多道德楷模的狄更斯也当成时代榜样,没有人愿意相信他的污点,他身边的人也刻意处理掉对他不利的历史证据,甚至在1936年托马斯·莱特在《狄更斯传》中他与艾伦同居时,人们起而攻击传记作者造谣诬蔑。但是一两年前我偶然看到明珠台播放的“作家与他们的情人”系列,的确说道老年狄更斯小心翼翼地掩盖他和少女艾伦不道德关系,后来艾伦把自己的年龄改小十岁嫁给可尊敬的牧师,过了幸福安稳的一生。直到她去世多年,其后人才从她的书信中得到狄更斯与之通奸的真相。

  1868年到美国朗诵表演,总收入高达228,000美元!扣除一切费用纯收入也由两万英镑之多!当他返回盖茨山庄时,附近居民准备为他举行隆重欢迎仪式并用人力把他的车厢拉到家,他拒绝了。回家途中,各家各户挂出英国国旗,他成为民族骄傲!到家后,医生检查身体的结论是:他年轻了七岁!

  1870年6月9日,狄更斯脑溢血去世,14日灵柩移出盖茨山庄运到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永久安放在南以“诗人角”──之读过四年书的都是童工与其他最英国文化做出最大贡献的少数杰出人物躺在一起。

    ──选自《浪漫的现实主义──狄更斯评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爱德华鲍尔李顿(Edward Bulwer Lytton, 1803—1873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