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读不完三国”跟大家谈谈沙士比亚

(2008-03-13 09:58:15) 下一个
从“读不完三国”跟大家谈谈沙士比亚

庄冬

这里懂“水浒”的人太多了。我就以“三国”为例子跟大家说说我的一些看法。

我读过三国几次。我不敢说“几遍”是因为我从来没读完过。虽然没读完,我却记得连孙权他妈都知道“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为什么呢,因为张昭懂内事和周瑜懂外事。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是专业化手脚分工和农业工业分工嘛。

我希望与大家共勉不要充当孙权他妈的张昭和周瑜。

我这里不是给大家支招儿,只是希望大家读沙士比亚时忘掉基督教文明的科学技术工业军事上的成功。我以为如果大家在读沙士比亚时平心静气地看看自己有没有比那沙士比亚更深刻一点点的理解人生和略微好一点的语无伦次。

就更不用说那题材了:孝顺父母、爱情至上、犹太奸商和王子国王。圣经里都可以找到哈母类特的故事。

傻屎逼伢在英国文学史上是突现,以前英国文学没有渐进也没有积累。沙士比亚是实实在在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所有有很多西方文学家们以为沙士比亚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个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个写作班子。英国武力强大了需要配一点文化而已,我以为沙士比亚就是两个时代的一个写作班子。

有人指出沙士比亚是戏剧家,就是说沙士比亚是个编戏的戏剧家,这当然是事实。

那么戏剧艺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是什么呢?我这里不论公平与否和是非曲直。事实是戏剧艺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是很低的。大家可以从历史上中国人叫演戏的戏子可以略见一斑。说是中国人叫,其实是中国知识分子叫演戏的戏子。演戏的戏子不登大雅之堂当然不是一般中国人规定的,而是掌管大雅之堂的文化人儿们规定的。

那么中国编戏的戏剧家呢?中国几千年历史,戏也演了几百年了。我只记得那“六月雪”的汤显祖。当然,我不能以我自己的孤陋寡闻来证明中国编戏的戏剧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是很低的。但是,我可以凭我的感觉说中国编戏的戏剧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是很低的。反正不管怎样,大家可以从表演中国编戏的戏剧家的作品的戏子们的地位略见中国编戏的戏剧家的地位。

那么历史上戏剧艺术家们在中国文化中的物质生活地位是什么呢?我要说他们是跑江湖的艺人,跟耍杂技的和说书的没有本质区别。

说了半天戏剧,还没说什么是戏剧呢?当然,戏台子上演的都是戏剧。但是,不是所有戏台子上演的戏剧都有戏剧性,或至少不是所有戏台子上演的戏剧都有很强的戏剧性。

当然,中国也有很多文学家认为汤显祖比沙士比亚伟大。他们认为“六月雪”的戏剧性是举世无双的。

大家要问了,你说了半天戏剧,可这戏剧和“读不完三国”有什么关系呢?

这戏剧和“读不完三国”的关系在于人是社会动物。人需要有形和无形食粮,艺术(文学音乐等)宗教属无形。与有形食粮多种多样的一样,人需要多种无形食粮。与有形的一样,无形食粮也没有绝对标准。但是,无论是有形的食粮还是无形的食粮都是以消费为目的的。

“读完”和“读不完”就像“吃完”和“吃不完”一样是一种消费行为。

“读不完三国”的原因是“三国”作为一个整体,它的“戏剧性”不强。我们甚至可以说“三国”作为一个整体完全没有“戏剧性”。因此,“三国”作为一个整体的可吃性就不强。“三国”作为一个整体,消费者就“吃不完”。

沙士比亚的戏剧性是很强的。现代文学的戏剧性一般都比较强。一般说了,电影这个艺术形式的戏剧性应该说是最强的了。因此,作为表演艺术电影的“可吃性”就是最强的。

但是,大家一定不能接收“三国”可吃性就不强的这个结论。所以,我这里必须强调的是““三国”作为一个整体的可吃性就不强”。

打个比方说就是,“三国”作为一个整体是“满汉全席”,也就是说“三国”作为一个整体蕴藏着很多整本整本的戏剧,而全部沙士比亚是几(?)道好菜。

“戏剧性”虽然有增强一个作品的“可吃性”的好处,但是人们对它又有产生自然免疫力的问题。人们第一次看“六月雪”的刺激和第二次看“六月雪”的刺激一定是大不一样的,如果人们第二次看“六月雪”的时候还有刺激的话。

因此,“戏剧性”虽然有“可吃性”的好处,但是“戏剧性”带来的“可吃性”是短命的。这就是为什么,那怕是人类最伟大的电影我们也不能看五遍或十遍。

我想大家都有几个或几十人枪一本“三国”小人儿书看的经历。如果说“三国”作为一个整体是“满汉全席”的话,一本“三国”小人儿书最多是一小口菜。而全部沙士比亚的几道好菜里是没有一道可以拿得出一口来吃的,而且可以吃的像吃一本“三国”小人儿书那样香。

一般说来,这就好比一个现代戏剧或一个沙士比亚戏剧就像一次性交一样给你一个高潮就结束了。

而“三国”呢,“三国”则给你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又一个高潮。难怪我们吃不消
呢。噢,是“吃不完”。

最后跟大家说说“文豪”和他们的作品或影响。

泰戈尔是挺美也挺有哲理。我读了泰戈尔后,除了对我聊天儿征服女孩子有帮助之外没别的用处。

托尔斯泰呢?我读了泰戈尔后,连对我聊天儿征服女孩子都没用。

既然说起俄国人,保尔的“钢铁”、高尔基的“童年”和“我的大学”到现在都对
我有影响。

中国的呢,对我有影响的那就太多太多太多了!

不扯远的,我就不提“三国”里别的大菜了,就说“三国”吧。如果大家读过“三国”就应该记得连孙权他妈都知道“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如果我们大家不自比今世张昭周瑜,于人于己和于国于家都是会省却无数麻烦的。

这大概就是罗贯中和汤显祖的差别吧。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