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雄风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个人资料
正文

昆士兰华人社区杰出人物选(14)-弘力:昆士兰华人社区社会活动家周智证先生小传

(2007-05-02 05:26:02) 下一个

昆士兰华人社区著名社会活动家周智证传略
   

    周智证 (Sam Chow) 先生是昆士兰华人社区中知名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人生经历坎坷,移居澳洲近三十年,然热爱祖国之心不变,且积极投身于当地华人社区及主流社区的社会活动,以促进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与各族裔间的和谐相处为己任,虽多遇阻挠,迭遭挫折,但不改初衷,诚难能可贵也。

出身名门望族    青年坎坷多难

    周智证,原名周如,于1935年出生在中国广州的一个颇有名望的大户人家。广州为中国近代国民革命的策源地,周家与许(崇智、崇清)家皆为晚清民初广州市高第街两大望族,皆与近代中国的有关部门及政要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周之祖父曾任海军镇潮舰舰长,后投身国民革命,隶属中华民国广州军政府陆海空军大元帅孙中山麾下,在早期孙中山进行的北伐战役中担负扫雷工作。祖母李莲则是广东首位出国前往日本留学之女子,乃广东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人物,晚年则潜心佛学,号显慈法师。其父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协助一代鸿儒梁漱溟在北方推行其乡村教育运动。1926年返回广州,受聘于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李济深将军所督办之二沙头军事养成所,担任政治哲学教官,培训在职的国民革命军军官。此后,投身于教育事业,历任仲恺农校训育主任等职。1950年,前粤军将领、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的叶剑英主政广东,其父又被委任为华南联合大学教务长,主持广东大专院校调整合并工作。或许由于这种家族的渊源关系,使得周智证非常关注中国的发展,也培养了他特立独行、敢作敢为的个性,自然,也埋下了他日后坎坷人生的种子。

    1957年,周智证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座落于广州市石牌原中山大学校址)土木工程系。是年毕业时,中共开展大鸣大放运动,周智证被同学推举代表发言,由于提出“社会主义法制万岁!”、“民主万岁!”、“人权万岁!”三大口号,被划为广东省头号大右派;后来因对所扣之右派帽子不服而愤然出走,被通缉捕获而身陷囹圄。至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乘各派武斗混乱之机,再次潜至珠江口,漏夜泅渡,经九死一生之海上历险,终于越过后海湾,在香港新界流浮山登陆。周氏以后便用原来的别字智证为现名,在港定居多年。

移民定居澳洲    创业崭露头角

    周智证在香港待了几年之后,旋于1972年移居澳洲布里斯本。初期曾经营过塑胶饭盒制造厂。那时,澳洲的“白澳政策”尚未结束,种族歧视阴影仍浓。而布里斯本只有一个华侨社,集会时大多只讲英语,许多不谙英语的华人深感不便,也难以谈得上推广中国文化。有见于此,周智证遂于1973年与几位老侨民黄竹群、伍月伦、冯信、缪植荣、萧润乔和他的教授武术的两个儿子萧乃良兄弟协商,共同筹组“澳洲中华武术协会”。目的是强身自卫,发扬中国武术和文化,抵抗当时经常出现的种族歧视暴力。

    1973年底,周智证放弃了塑胶饭盒厂的经营。为了打入主流社会,一方面努力学习英文,另一方面则重操土木工程设计专业。经多方努力,先后负责了昆士兰州新议会大厦及 Indooroopily大商场等的结□顾问工程,开拓了“预应力结□”在本地多层民用建筑物上的应用,致力于在澳洲推广当代预应力大师美籍华人林同□先生(T. Y. Lin)的预应力无梁楼盖设计概念。1976年,他设计了澳洲第一座预应力无梁薄板多层住宅。由于这些成就,周智证在1977年获得澳洲工程师资格,而成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学学位而取得澳洲承认的具有执业工程师资格的第一人。

    周智证对泡沫混凝土素有研究,曾于1971年前往泰国建厂,设计生产线。因对隔热材料的研究以及多年的实践积累,导致他后来相继涉足化工、□械等领域。1990年,他为中国广东省深圳小汽车公司设计了汽车喷漆锔炉。1990年底的海湾战争后,他又曾赴科威特考察,返回澳洲后潜心设计隔热活动房屋,设计了标准货柜运送之万能组合活动房屋系统。因其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成就也十分显著,由土木工程专业到□械化工方面的设计和制造他都能溶汇贯通。

    实际上,这只是指其本身之专业技术而言,至于其他自然科学如天文、物理、以及人文科学中的哲学、宗教等,周智证亦怀有极大兴趣而去加以研究,以探讨宇宙真理终极一统之道。这或许是他那潜心佛学的祖母的影响,或许是他本人在科学研究和探索中的感悟,他对宗教尤其是佛教的兴趣日隆,这导致了他于1976年在澳洲创立了“世界佛教正信协会”。该会创会会员达三百余人,多分布于昆士兰与新南威尔士州,其中包括悉尼中华佛学会主席寥常惺、骆阜云等人。他们不分宗派,以禅为体,以密为用,以□土为归依,团结一切释尊信众,共奉佛祖。是为本地华人第一个佛教组织。

参与组织社团    促进社区沟通

    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后,大批旅居越南的华裔成为难民,纷纷投奔怒海,澳大利亚成为接收这些难民的主要国家之一。然而,当许多这些难民乘坐渔船,抵达澳洲达尔文港 (Darwin) 后,由于当地人烟稀少及设施不足,澳洲政府将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运抵布里斯本,置之于该市作为临时收容站的位于瓦廓(Wacol)的军营里。周智证是经常访问此批难民的华裔人士之一,从而认识了来自越南的华侨吕炳伦、雷宇行等人(后来皆成为昆士兰宗亲协会的骨干成员)。他曾计划帮助这些难民领回被没收之渔船,以便安顿下来之后,能在澳洲重新作业,后来因澳洲法律繁复严格而未果。但通过这些接触,周智证与各方面的联系亦有所加强,这为他日后积极投身于澳华社会的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善有善报。周智证积极关心他人,这些人也反过来关心和爱护他。在雷宇行等人帮助下,周智证于1978年在布里斯本市中心开设了“钱塘酒家”,因而结识了一些当时在昆士兰州的国家党执政期间的政坛显要人物。一九八十年代,中国提出改革开放,周智证认为,这为澳洲加强与亚洲的关系以及促进亚裔人士参与澳洲社会政治事务提供了良机,遂建议昆士兰州执政党面向亚洲,吸纳亚裔人士参政,促进各族裔间的沟通和社会的和谐。1982年,该建议终于被采纳。昆士兰州执政的国家党建立亚洲支部,由周智证出任主席,这是澳洲政党史上的突破。该党在周智证和其他亚裔人士不断的推动和潜移默化影响下,对于亚裔人士的参政采取鼓励的态度。1990年,该党推举华裔青年刘威廉 (Bill O'Chee) 参选联邦参议员获得成功。刘威廉任职九年,为澳洲联邦历史上第一个华裔参议员,建树良多。

    1979年,昆士兰州的4EB电台开始用非英语的少数民族语言广播。梁亮新、巫贵林、丘垂亮等人发起组织华语广播组,周智证积极参与,并予以大力支持。他经常提供钱塘酒家为华语广播组经常开会之用,还免费供给他们吃饭。他所经营的钱塘酒家也时常提供免费餐券,作为华语电台开展有奖问答之奖品。不庸讳言,他是4EB电台早期的参与者和热心的支持者之一。

    自从一九七十年代中叶澳洲让托管的巴布亚新几内亚 (Papua New Guinea) 独立,不少新几内亚的华侨陆续移居布里斯本市,也把他们在新几内亚时互相照顾的福利经验带来澳洲,于1980年组织了“国泰会”,周智证也积极参与了该会的筹建活动。国泰会的首届成立大会在布里斯本的新利班 (Sunnybank) 小学举行,作为筹委会委员之一的周智证,介绍了现今仍然在位之国家党参议员薄世龙(Ron Boswall)到会讲话,表示对少数民族福利事业及文化传统之支持。周智证历任国泰会理事经年,直至国泰会发展壮大后迁入中国城才功成身退。

    为了团结来自各地不同的华人,周智证于1986年与律师林亚洛、会计师黄俊虎等人,发起组织昆州华人专业人士协会(即现在的昆士兰商业与专业华人协会),并假周智证后来经营的“海皇酒楼”举行成立大会,林亚洛被推为首任会长。此外,周智证又以曾经营饮食行业的身份,于1993-1994年间,与同行中的佼佼者杨明、萧乃良、梁国雄、危广潜、黄堂、李德辉、郎湖照、区国成等创立了昆士兰饮食业协会。除此以外,由周智证先生参与召集发起的团体尚有“亚裔澳洲人行动委员会”及其延续者“昆士兰华人之声”。

关心民主政治    反对种族歧视

    19895月中旬,中国的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逝世,举世关注。周智证与《推背图天机》编著者弘力各写了一对挽联,发至中国吊唁。周智证的挽联摘自柏拉图的对话片断:“真理永远属于天真坦诚的探索者,你才是当代华人政治家的好榜样”,借以表达对胡耀邦先生在当代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之丰功伟绩的敬仰之情。而弘力则用的是《铁冠道人玄机数》内的警世预言:“水火既济四十年,古月还照中华地”。此句的破译在上述书中有详细解释,并为后来的历史所印证。不久,“六四事件”发生,周智证为彷徨无措的中国留学生在澳之生活和居留,奔走不遗余力。198969日澳洲各大学中国学者学生发起全澳纪念活动,周智证积极予以协助,并向警方申请游行集会许可证,安排布里斯本罗马街论坛(Roma Forum) 的公开群众游行集会。当日参加人数达四千余,为本地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华人集会游行。

    1984年,墨尔本大学历史系教授兼澳中理事会主席布兰尼 (Professor Blainey) 发表反对亚洲移民言论,全国沸腾,一时间,反亚浪潮甚嚣尘上。当时,联邦大选日近,移民问题将要成为下届联邦大选的焦点之一,而国会上下各政党却对此按兵不动,鸦雀无声。有见于此,周智证遂与昆士兰大学的梁亮新教授、格理菲思大学的张良华等学人发起反击。613日,在钱塘酒家召开第一次会议,到会者有张良华、莫珍妮、周新民、周新享、黄俊虎、梁日中、林干航、吴顺才、何慈诚、周炎辉、陈国强、林亚洛、汤怡兴、梁亮新、李绍晟、袁恩光(后退出)等人,成立了“亚裔澳洲人行动委员会”,把华人领导的小组改为由众多亚洲族裔联合参加的反对布兰尼团体。他们的第一个行动是要求澳洲参、众两院各党派的议员,取消对亚洲移民问题的公开辩论,以免种族主义者趁机煽风点火。当时刚刚移居此地的张奇博士曾在香港的杂志《南北极》的第124期中对此有所报导。此后一段时间内,澳洲境内反亚言论有所收敛。

    熟料十多年后,曾因反亚言论被自由党开除,却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而获得澳洲联邦众议院一席之地的韩莘 (Pauline Hanson),于1996年再次大放厥词,公开提出反亚、反土著的种族主义观点,一时震□海内外。韩莘更聚众组党,抨击政府的多元文化政策。对于这种借尸还魂的种族歧视浪潮,周智证与其他有识之士一样,表示出极大的愤慨,并采取行动,予以反击。他积极参与各种反种族歧视的集会,同时,还与许多不同的团体联络,商议共同行动。比如,他利用各种关系,联合各个宗教团体以“昆士兰华人之声”的名义,于19961123日在昆士兰大学校园召开了以“平等、包容、尊重、和谐”为口号的反种族歧视烛光晚会。出席者有澳洲各党政要、刘威廉参议员等人。陈天泉神父、蔡滋忠牧师及周智证则分别代表天主教、基督教和佛教组织出来发言,阐明其反对种族歧视、提倡民族和谐的立场。19975月,周智证还在澳洲《自立快报》发表了“我们往何处去─团结、勇敢有明天’两大版的文章。在反种族歧视的运动中,“昆士兰华人之声”经过了调整和反思,终于在19985月正式注册成立,首任会长为昆士兰武术界名人萧乃良先生,周智证亦在会中担任理事之职。

    对于其他地区的华人社区所遭受到的歧视和不平对待,周智证亦表示出极大的关注,并总是将其付诸于实际行动。19985月,印尼发生大规模排华骚乱,大批华人惨遭蹂躏和杀害。是年7月,印尼受难华人在报纸上刊登《告全世界同胞书》,呼吁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起来制止印尼暴徒的罪恶行径,并向受难的华人家庭提供援助。印尼排华骚乱一开始,周智证就对印尼华人的处境极表关注,此时,他对于报纸的呼吁予以积极回应。他与昆士兰华人之声的负责人聚集商议后,共同与刘威廉参议员讨论了澳洲政府可能采取的因应措施,并向华人社会发出呼吁,希望有正义感的正人君子们,具有同胞爱的政要权贵们,和不忘乡亲的印尼华侨眷属们,合力共襄善举,济困扶危,让受苦受难的同胞早日脱□苦海,重见天日。呼吁得到悉尼和墨尔本华人团体的热烈响应。

    反种族歧视斗争的道路是漫长的,这不仅需要人们长期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并且还需要运用各种合法的手段与途径,以打击种族主义者的气焰,削弱其影响。有见于此,周智证和他所在的昆士兰华人之声组织,和其他华人社区的团体一起,采取各种法律手段来与种族主义者作斗争。19996月间,昆士兰华人之声会长萧乃良与悉尼侨领方嘉旭等,经过长时间的法律准备,联合在高等法院挑战韩莘一国党候任联邦参议员希尔(Heather Hill)女士的入选资格。周智证和其他人士一道,积极在悉尼和布里斯本等地举行筹款活动,声援和支持这一连串的法律行动,最终使这一挑战获得有历史意义的□诉。

    19995月,美国和北约列强悍然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造成三人死亡二十多人受伤的事件,举世哗然,纷纷谴责这种强盗行径。周智证对此亦义愤填膺,与李绍晟等人发起,并联合几个同道团体及正义人士,在《星岛日报》刊登挽联,对受害同胞表示同情和慰问,并对美国和北约的罪行予以谴责:
            血染异邦,为人类世界和平英魂逸去;
            泪洒中土,朝北京宝山华表仙鹤归来。

   

    周智证先生是布里斯本市众所周知的社会活动家,其心路历程非一般人所能了解。笔者与周先生解放前在广州曾是先后同学,皆就读于广东省立第一中学,该校前身为晚清洋务派首领湖广总督张之洞所创办的广雅书院。所以,对张之洞所主张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比较了解的。笔者与周氏均出生在中华民族极困难的不幸时期,在铁蹄下奋斗,在苦难中成长,故此对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特别重。周智证可以说是出身于革命世家,家庭的渊源和对祖国历史的深切感受,使他本人肩负有一种复兴民族的使命感,他做事的原则是以整个民族的利益为依归。他所尊崇的是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信仰的是三民主义。无怪乎人们难以理解,何以他受了极左势力那么大的折磨和摧残,仍然主张中国统一,维护大局稳定。我们都明白:生存、温饱、发展是人类活动的三部曲,而民族、民生、民权的三民主义又政治化了这三部曲的三部分。正如《大学》一书开篇所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周先生作为一个提倡民主的斗士,自然也是一个民主运动的同情者。但当他觉察到鲁莽灭裂的行动会影响到民族前途,例如分裂主义会使民族生存蒙受威胁时,他就毫不含糊地站在以民族大义为重的立场上。因为朝代和体制都会不断地变易,但国家民族却仍源远流长,始终如一。他认为对执政者均可作任何建设性批评和监督,但丑化自身民族和文化就是愚不可及。

    周先生一生行动的座右铭是:“生而要无愧于中华民族,活着要能有益于澳大利亚”。这或许可以为我们海外华人作为一种参照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