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雄风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个人资料
正文

昆士兰华人社区杰出人物选(16)-孟刚:书写心中的宇宙 ─ 画家周绿云

(2007-05-02 05:35:10) 下一个

书 写 心 中 的 宇 宙
──画家周绿云女士
   

 

    宇宙和生命,历来是艺术创造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而画家的那只颤动的手,横跨着渺渺千年,茫茫空间,述说着自我心中广柔的宇宙和自然的活力,叩动着古往今来无数人的心弦。正如余秋雨所言,“一个伟大的现代艺术家,是多部艺术史的沉淀,是人类求美历程的层累。因此,他的手的每一个颤动,确都牵动着人类的历史和精神结构的条条皱褶。”(余秋雨:《艺术创造工程》,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第6)  周绿云正是用她的颤动的手,以激皱手法将现代抽象派水墨画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层面,展现生命和宇宙的和谐,唤起人们感官和心灵的激荡与呼应。

    在她那些以黑色线条纵横其间、让炽热的球体散布于不同角落的予人以震撼的画里,那广柔的宇宙与骚动的生命,给人以心灵的亲和,触动人对自我的认识。这就是艺术,这是传统中国绘画,尤其是水墨画与现代西方美术结合的完美的体现。

    现代中国水墨画在世界文艺领域内的影响是越来越大的。比如水墨画中的线条画法等已广泛地被西方的画家应用在传统的西方绘画中;同时,传统的中国水墨画亦大量地吸收西方绘画的优点,这就是逐渐形成的现代水墨画。终其一点,即我们目前见到的现代绘画作品,不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是融汇了多元文化的成果,是一种前进了的、向上的文化艺术。在这个东西文化交汇的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很有才华,对多元文化作出了贡献的人。周绿云,这位出生于中国上海、而后长期生活在香港、目前定居于澳洲布里斯本的著名华裔画家,就是这样一位勤奋探索、努力工作并且取得了很大成果的人。

    周绿云 (Irene Chou)1924年出生于中国上海。由于她的父母在当时都是激进的知识青年,且当时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特别是受1919年中国“五四”青年运动的影响,她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具有新文化思想的家庭中。特别由于母亲是一个妇女解放的先驱者,她一直将其对新文化的热爱,施之于对女儿的教育,这对周绿云的成长产生了极深刻的影响。

    周绿云的母亲是一位职业书法家,父亲是一个性格淡泊而又酷爱艺术的人,所以,绿云从小就和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学时期,绿云就读于外国人在华开办的学校,接受了全面的西化教育;更因当时的学校对于美术方面的教育很重视,使得绿云对于美术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层次的认识。但此时的绿云并未萌发作艺术家的念头,而只是努力地学习自然科学。后来读大学,初想学医,又想学理化,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经济,并在毕业后找到了一份新闻记者的职业。在当时,她也曾是一个多产的记者。抗战胜利后不久,内战爆发,时局不稳,遂于一九四九年迁居香港,建立家庭,从而中断了写作生涯。此时的绿云虽然每日的家务已让她忙忙碌碌,可在感觉上总是觉得若有所失,总在想著再做一些什么。就在这时,一个非常强烈的意愿在她的心中萌发─学画。

    1950年,周绿云正式开始了其拜师学画的生涯,先从师于岭南派绘画大师赵少昂先生。十年寒窗,使绿云的画艺大进,她认真地临习老师的作品和宋、元、明、清古画,使自己达到了能将笔墨的运用,掌握于股掌之间,非常的娴熟。然而,此时的绿云用她自己的话来讲,还“根本不知道艺术是表现自我,以达到创作的目的。”她只是在临画的同时,去分析和理解作品,消化作品的内涵,尽量以前人、大师的意境为意境,努力达到笔墨生动,使自己能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绿云在其习画中,不仅在笔墨变化中寻找到了乐趣,更体味到了人生的多彩,从而画兴大发,且一发不可收拾。

    当绿云已能熟练地掌握了笔墨之后,她开始产生了创作的欲念。当初其对创作的概念并不十分清楚,只认为画和别人不一样或是别人尚未画过的东西就是创作。所以她初期的创作是广泛地涉猎所要表现的物象和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颜料,以及将一些西方绘画的理论、技法,试著应用到她的中国画创作中来。她画阳光、大海,也画小鱼、小草,她使用毛笔、宣纸,同时亦采用油彩、塑胶彩。这时的周绿云可以说是忘情的,充分自由的。在这个时期,对绿云的作品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从小接受家庭,特别是母亲的熏陶,使其具有执著、叛逆的性格。二是受宋代绘画的影响,比较重色彩以及夸张、变形,其中对她影响较大的如宋代绘画《枫林幼鹿图》和梁楷所作的《泼墨仙人图》等。其三是由于绿云自中学时代即接受全面西化的教育,故而很自然地对西方绘画有一种亲融的感觉。这些就是使她能将西方绘画的油彩、塑胶彩大胆地应用在其中国水墨画上的原动力。

    绿云的创作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找寻自我的未来,必先忘却过去的自我;要创作,要出新,就必须先抛弃过去。而这对于一个从师学艺的人来说是何其难呀!要跳出师墙,画出自己,首先会受到众多的非议。是绿云从小养就的执著的性格,使她闯过了这一关。但过了这一关并未意味著就有了自我,这个艺术上的自我还需要不断的吸收、补充和完善。在这个阶段,像许多求知若渴的青年一样,绿云四处探索,向前人学习,向民间艺术学习,亦向同行的现代人学习。也是在这个阶段,绿云主要是从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并加以补充,创作了一大批极具童趣的画作。之后,她又探索以纯线条作画,并在一个时期内作了一些以墨色充满画面的“黑画”。总之,绿云走自我创作之路的初期,其画风是不太稳定的。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其跨越的幅度是很大的。但有一点是其所始终不变的,就是她始终以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水墨”做为其作品中的主要表现成份。在水墨的基础上,再采用其他手法和方法,其中包括采用西画色彩等,来更充分地表现作品的意境。绿云的探索之路虽然艰难,但也有了可喜的收获。到了1980年,绿云已先后在香港、台湾、英国、澳大利亚、印度、马来西亚等地区和国家,举行了其个展和多种联展,其中包括多次代表香港地区参加世界性和区域性大型展览。至此,绿云终于走出了自我,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绿云是一个永不满足于自我艺术创作的人。对她来说,已经取得的成绩只是激励她继续探索和前进的动力。自1980年代开始,绿云对自己创作的内涵做了一番调整,从以往的创作中较多重视小我转向更注重于人与社会、社会与宇宙之关系中的大我,开始创作后来被称之为“宇宙画”的作品。当然,在她的这些作品中也还像以往一样,保持了以中国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贯作风,用绿云自己的话说,就是“传统中‘水’与‘墨’是第一主要的。”在保持传统水墨的同时,绿云更大胆地采用西方绘画使用的材料,特别是在色彩方面采用的更加多样,使其画风变得对比度更强、更绚丽多彩;同时,亦使作品的题材更富于哲理和给人以更多畅想的空间。

    这个时期的周绿云可以说是春风得意,硕果累累。她不仅在各地举行画展,代表香港参加世界级的艺术展,更有许多博物馆、画廊及私人收藏家兴起了收藏其作品的兴趣,其作品先后被大英博物馆、马尼拉国家画廊、波士顿博物馆、台北市艺术馆等多家大型艺术馆收藏。在此期间,周绿云的画亦被推到了著名的艺术品拍卖会拍卖,如佳士得、苏富比等拍卖会,并均拍卖成功。这一切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是难得的成功,是最高的奖励,周绿云都得到了。她成功地实现了自我,用自己的手和心灵塑造了被社会承认的自我。

    然而,命运往往会非常地捉弄人。就在周绿云处在创作的丰收季节,命运与她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据绿云回忆说,在她68岁那年的一天,在只有她一个人居住的住房里,她正在准备吃点水果后,好好休息一下,但不知怎么的,总是拿不住水果,而且人感到好累,好想睡觉,同时她亦感到有一只大手在将她轻轻地推倒。就这样,她独自一人倒在了地上。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经过了星期六和星期日两天,星期一的上午,绿云竟奇迹般地自己醒了过来。经过近三天的昏睡,此时的绿云感觉到自己已经不能完全地支配自己的身体,但她还是坚持著自己打电话通知了亲友,告诉他们:“我好像中风了”。医生的诊断证实了绿云自己的感觉,她确实是中风了。中风使得绿云半个身体不能活动。严酷的现实摆在了绿云的面前,怎么办?是服从于命运的安排,还是由自己来安排命运?绿云的个性决定了她由自己来安排命运。她开始积极地配合医生从药物、物理以及气功等方面进行治疗,待病情有了一点好转后,她在澳洲的儿子杨见平医生将她接来澳洲,为其继续治疗。

    1991年初,绿云来到了澳洲,在儿子的身边继续接受治疗。自从绿云患病以来,香港画界的许多朋友都在为她叹息,以为她会从此中止了绘画生涯。绿云本人也曾做过如果不能再拿画笔,就转向以文字书写来继续其人生的打算,但同时她亦始终没有放弃重拿画笔的念头。命运就是这样,你服从它,那么你就是它的奴隶,但如果你要自己安排人生,那命运也会服从你。经过治疗和绿云不懈的努力,在亲友和孩子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下,绿云抵澳仅四个多月,就又坚强地拿起了画笔。当然起初感到很困难,可亲人们的关怀和澳洲这片土地给予绿云的激情,激励著绿云,使她感到只有画笔才能抒发她的情怀。有这样的感情去作画,那作品也一定会有感情。确实,绿云的作品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在开始变。起初因为身体的限制,多做小幅的作品。也在这同一时期,绿云开始更深入地接□佛学,读了许多佛教、道教方面的书籍,以提高自己的内涵。逐渐地,绿云开始在朋友和亲人的帮助下,重新投入到大自然的□抱,享受著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鲜艳的花,茂密的林。加之绿云早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有很好的英文基础,在结交澳洲朋友方面基本上不存在语言上的问题。绿云结交了许多各方面的朋友,朋友们同时也给予了绿云多方面的帮助和肯定,使绿云更有激情,也更有信心地去创作自己想画的画。

    可以说,自1991年定居澳洲开始,又是绿云生命旅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其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绿云从画小画到画大画,以致后来创作了不少幅的巨作。就在这短短的十年的时间里,绿云先后参加了于1993年举办的《当代亚太艺术三年展(首展)》(代表香港地区),并有作品被昆士兰艺术博物馆收藏。同时,在台湾、香港、美国、中国以及澳大利亚的悉尼、墨尔本、布里斯本等地举办画展,其中除了在美国是由六位华裔女画家联展,以及在中国美术馆的香港当代艺术展外,其他全部都是绿云的个展。由此可以想见绿云是一个多么勤奋的人。

    绿云的勤奋不仅表现在她创作之作品的数量上,更反映在她努力将当代中国水墨画艺术推入澳洲主流社会的努力中。也是在这一时期,在朋友们的帮助下,绿云结识了一批在澳洲艺术界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家,同时也深入地研究了当代澳洲艺术的发展,其中还特别关注原住民艺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则将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向澳洲艺术界人士及媒体进行宣传、推广,这也是绿云近年来多次在澳大利亚本土各地举办画展的动机和促使绿云勤奋创作的原动力。与此同时,绿云也将澳洲风情、民俗以及地域风景所给她的启发,绘入她的作品中,比如创作了系列的澳洲春色、澳洲秋色等作品,使其作品更贴近澳洲的人文,更能被主流社会所认知。绿云的努力是艰辛的,同时也是著有成效的,绿云的作品不仅被昆士兰艺术博物馆收藏,也被许多本土的收藏家所收藏,更有许多画廊邀请她举办画展。1999年,第三届当代亚太艺术展在昆士兰开幕期间,为配合这一亚太地区的大型艺术展,在艺术展的举办地布里斯本的菲力浦·巴肯画廊(Philip Bacon Galleries),特别邀请绿云女士再次在这家画廊举办个展。画展之前以及画展期间,许多华文及英文报刊、杂志、电台都为此次画展专文介绍了周绿云女士,在澳洲艺术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给予了绿云女士的艺术以很高的评价。

    周绿云是一个已经被澳洲主流社会认同的成功的移民,亦是一位成功地将现代中国水墨画艺术介绍给澳洲社会的艺术家;同时,她也是一个极平凡的人,是一个非常关心平凡人的生活,愿意为社会、为平凡人贡献自己力量的人。

    早在绿云居住在香港时,她就是一个热心于社会公益的人。她热爱自己的祖国,关心祖国的兴衰,每当香港社会的公益组织发起帮助贫困地区或是赈灾、义捐、义卖等活动时,她总是尽自己的力量做一份贡献。来到澳洲定居以来,绿云一如既往地关心祖国,同时亦积极参与澳洲社会的公益和福利活动,为这个第二故乡奉献自己的爱心。绿云经常讲,做人要多一点爱心。在她年轻时,就曾有过做医生去奉献爱心的愿望;自己未能做成医生,就教育、扶持自己的孩子做了医生。她来到澳洲后,感觉到这里的阳光、空气、绿叶都是那么美,那么温暖。特别是经历了自己与疾病抗争的历程,更加深了其奉献爱心予社会的热情,因为在这里她更强烈地感受到了爱别人和得到别人爱的幸福。在澳洲,绿云积极地参加各种公益福利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她的爱心。她曾多次给“张任谦心脏研究机构”、“布里斯本儿童医院”、“妇女医院”等各种机构和大专院校捐款。此后她认识到,自己做画是一种享受,那么让更多的欣赏自己作品的人拥有自己的画,让别人同样也有这种享受,那该有多好,因此,她在以后的许多次的义卖、募捐活动中都捐出了自己的作品。这样不仅可以通过义卖得到款项,更给热爱自己作品的人提供了收藏的机会。就这样,绿云又先后给昆士兰大学、布里斯本皇家医院等许多澳洲的单位,以及为中国的抗洪赈灾和世界上许多地方的救灾活动捐出了不少的作品,真正的实现了其将爱心奉献给社会的愿望。

    周绿云常说:“做人要多一些爱心。你付出了爱,同样你也会得到爱。来到澳洲已十年了,亲身体会到了社会各界、各民族人民所给予的爱。我真的好开心,好开心做一个真正返朴归真的人。”她而且愿意:如果人真的有来生,那么下辈子还做女人,还做画家,还像现在一样和大家一起分享喜悦,分享爱。

    绿云已是七十多岁的人了,但她依然像年轻人一样,在艺术的道路上不停地努力、不停地探索。她的作品依然像年轻人一样,充满了朝气,充满了幻想。她说:“心中的宇宙是永远年轻的,永远运动的,所以我也就年轻了。”而她那只手所带给我们的,是对生命的探索,是对宇宙的诠释,是对宇宙、生命和自我的更深一层的感受,留给人们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我们衷心地祝愿绿云能在澳大利亚这块多元文化的沃土上深深地植下根,祝愿其艺术永葆青春,永远充满活力,在这块土地上开出更加灿烂的花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