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雄风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个人资料
正文

抗战期间冀察两省国共日伪兵力的消长 / 刘凤翰 (5)

(2009-05-19 06:20:34) 下一个

抗战期间冀察两省国共日伪兵力的消长 / 刘凤翰 (5) 


六、结
 

    冀察二省原为旧直隶省,本在一行政区之内,后分为两省,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自成一区,故本文合併讨论。

    抗战初期冀察两省国军游击队、自卫军、民团、及政府留下的正规部队盛极一时,不下数十万人,但因互不相属,内部斗争激烈,又遇强敌日军的攻击,及共军的伏击与偷袭,不到三年,即销声匿迹。退往冀南豫北与太行山区。

    共军初进入「晋冀鲁豫边区」及「晋察冀边区」,都不过数百人,但以其党的组织,配合其地方干部政策——村不离村,乡不离乡,县不离县,虽也遭到强大日军的扫荡,但仍能控制广大的偏远地带,即使日军占领地区,其干部绝不撤退,而由当地百姓或坑道掩护,同时也监视百姓们之活动,因而有广大的兵源扩充及物资运用。日军强力扫荡时,共军及共党活动虽被压制,但未被消灭,亦未撤出。终至发展成「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军区。

    政府与中国国民党在沦陷区也派有县长或县党部书记长,及三民主义青年团省县级干部,此批人初随国军游击队活动,游击队失败后,改与政府有联络之伪军为掩护,有的则躲在平津保等大都市过着亡国的隐士生活,有时被日谍发现而遭逮捕。然与地方上连系不够,当然不起任何作用。

    日军训练精良,装备现代化,战术机动运用,战斗勇猛坚强,在华北奋战场,无论山地、平地、湖泊、河川、沼泽,均能以少数兵力,灵活运用,大有攻无不克,守无不固之势:尤其小部队——分队(班)、小队(排)、中队(连)、大队(营)之战斗——,表现更为优异。八年之间,永占优势。除初期作战有烧杀姦淫外,伪政府出现后局势大致改善,搜集作战物资,实其必需。投降后,共军偷袭各地,乃强力出兵压制,并将防区交给国军。

    伪华北政务委员会,与省、市、道、县政府及察南自治政府等官员,与各地伪军领袖除少数利欲薰心甘愿出卖民族为日伪利用外,多由地方士绅或知名(黑白两道)之士领导,它们虽系汉奸政府与汉奸部队,但在对日交涉,解救民困,维持治安,商场繁荣,交通流畅以及民、财、建、教之正常运作,功不可没。彼等之忍辱负重,以下地狱——作汉奸——的精神,拯救沦陷区老百姓,命沦陷区人民心存感佩与惋惜的复杂情怀。在伪府伪军中亦充满仇日反共意识。

    抗战胜利时,日军一纸降书,缴械归国,正规国军无一兵一卒在冀察二省,冀省靠伪绥靖军及空运之国军部队接收平津保等地,察省经苏联红军之手将张家口及察南完全交给共军。华北伪军原有可观的力量与地盘,且与共军作激烈战斗,但因系汉奸部队,几经扰攘与减缩,部分投共,终至烟消云散。而抗战初期,共军只有三万二千人,此时已发展成五十万大军。在冀察两省约二十万人以上,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强。且此后之林彪「东北民主联军」也是从冀、察、鲁各省徒手人员十数万人,去东北由苏联红军手中接收日本关东军的军械,装备成军,阻碍国军接收东北国土主权。

    笔者在沦陷区长大,亲见国共日伪的活动,抗战前冀省各地闹土匪绑票,县保卫团武力有限,无法制压,由正规军搜剿,地方扰攘,一日数惊。抗战后,第一次攻入之日军,烧杀姦淫、抢掠、拉夫,伪军亦随之混水摸鱼,共军(贺龙部)乘势进入,征兵收枪诈财,最为恶劣,且所到之处,将日军引来,兵灾人祸,地方为之涂炭。稍后道县伪府出现,地方伪军亦同时建立,日本交通机构——满铁株式会社到达各地,铁公路及汽船畅通,人民渐可安居乐业,很少再见日军暴行,且可到平津等大都市读高中或大学,人民生活水平较大后方高许多。其时共军所占广大农村之中上阶层,为逃避共党之抽丁、捐献、清算、斗争,亦宁愿托庇附近日伪所占城市,以求苟安。诚非长久生活在大后方的人所能想像与理解的,不能不说是由中国人所组成伪府伪军所赐。

    若以春秋大义,汉奸固不可为,然求生为人性本能,战区亿万人民,政府既无力保护,更未能预作安排,不得不苟且偷生。所谓「坚壁清野」、「焦土抗战」亦不过为当时之宣传口号。两次世界大战中巴黎、罗马等名城均有不设防之先例,以全古蹟。抗战时平津、武汉皆未经巷战而放弃。全沦陷区近两亿人民皆变成「伪民」,而民间抗日武力,甚至中央预置之游击部队,在日共军夹击中为求生存而投靠日伪。大量的「伪民」与各式各样近百万的伪军在无可奈何情况下,都与「伪」或「汉奸」结下不解之「结」。又乏高度智慧之政治家能以政治艺术预先设法解开,胜利后任由各地方大员或统兵将领各说各话,各自为政,不别轻重,不闻善恶,不分首从,不察始末,不顾环境,自以为是的开口汉奸,闭口伪军,未能善为处理,终由此「结」,被中共所利用,在戡乱作战之际,多数人投入共军,一增一减之间,影响何等巨大。

    战区或方面主事人,顽固短视,非我必除;而又私心自用,只想占人家便宜,或编併别系部队,不但影响团结,促成局部失败,更使大局糜烂,终至全面崩溃。

注释:

——————

1】这是毛泽东在第十八集团军出发晋北时,召集干部的训话:「中日战争,为本党(共党)发展之绝好机会,我们的决策是:七分发展,二分应付(对国民党),一分抗日……」。载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编印:《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五编,中共活动真相(一),页七~一一,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八月军事委员会办公厅制「抗战以来中国共产党危害国家民族阴谋纪要表」内,页八。

2 按冀察的日军扫荡与华中之日军清乡不尽相同,冀察扫荡,多以日军为主,用伪军之时较少,伪军用作防守及维持治安;而华中日军清乡,多用伪军为先导,日军在后监督进行。

3 方哲然乡长口述,方先生抗战初期在文安、新镇等地领导游击队,后一度随孙殿英军活动。来台后任职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现已退休。

4 委员共十七人:宋哲元、万福麟、王揖唐、刘哲、李廷玉、贾德耀、胡毓坤、高凌霨、王克敏、萧振瀛、秦德纯、张自忠、程克、门致中、周作民、石敬亭、冷家骥。其中宋、张、秦、萧、石、门,六人属二十九军(西北军),万、刘、胡、程属东北军,皆属抗日实力派。

5】刘凤翰著:《战前的陆军整编》,页六七五~六七九,陆军主力部队——各陆军师,第三十七师、第三十八师、一三二师、一四三师、骑兵第九师等资料;《日本战史丛书》,<支那事变陆军作战 ⑴>,页一四一,日本情报对陆军第二十九军之调查;(3)参阅国防部史政局编印,《抗日战史》——<七七事变与平津作战>,陆军第二十九军指挥系统表。(4)孙殿英与股匪有联络,投之者多则兵多,离之者多则兵少。

6 国防部史政局编:《抗日战史》,<七七事变与平津作战>,页八。

7 同【5书,页一三八~一四

8 同【5书,页一六七~一六八。

9 同【5书,页二三八~二三九。

10】同【5书,页二二九~二三二。

11】同【5书,页二四~二四四。

12同【5书,页二九~二九一;参阅上书附表二,各方面军战斗序列表。

13】同【5书,页三七五。

14 国防部史政局编印,《抗日战史》——<平绥铁路沿线作战>,第四篇,第六章,第一节插表一。

15 同【14】书,页九~二一,南口附近作战。

16】同【14】书,页二三~三二,张家口附近作战。

17同【14】书,页三二~三九,大同附近战斗。李服膺正法同时,王靖国亦因不战而退,军法总监部山西分监张培梅(阎锡山老友),请问将王同样绳之以法,阎不同意,张培梅自戕以谢国人。

18】《抗日战史》——<平汉铁路北段沿线作战>,页三五~四四。

19 同【18】书页四五~五一。

20 同【18】书,页五三~六四。

21 《抗日战史》——<津浦铁路北段沿线作战(一)>,第四篇,第八章,第一节插表第二之二。

22 同【21】书(二),页二五~五五。

23同【18】书,页五三~八同【5书,页三五九~三六七;页三七五~三七九,此一战役,日军称「宋哲元军扫荡战士」。

24 参阅郭廷以著,《中华民国史事日志》,有关此一时间之记述。

25 《国军历届战斗序列表汇编》,第一战区游击总司令鹿钟辚。鹿原为冯玉祥主将之一,在冀家多年,中央想借其影响力统领冀察国军及游击队抗日,并抑制中共之发展。

26 国防部史政局,冀察战区,国军永久档案152.21180

27 同【24】。

28郭廷以编著,《中华民国史事日志》,第四册,页五九。张砺生率骑兵,抗战前即在家省,此时统率察省游击队。

29 同【28】书,页八三。石友三仍驻冀省南宫。

30 《抗日战史》——<冀察游击战>,页一。

31国防部史政编译局,冀察战区,国军永久档案152.21180,民国二十八年一月实况;参阅《抗日战史》——<冀察游击战>,第一节插表二,及作战经过。

32 按:张荫梧统带时称河北民团,乔明礼统带时改称河北民军。

33 同【31】档案,民国二十八年四月至七月实况。

34 同【31】档案,民国二十九年二月实况。

35】参阅郭廷以,《中华民国史事日志》,第四册之记载。

36】《中国国民党九十年大事年表》,页三四三。

37中国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五编,<中共活动真相(二)>,页二三六~二三八。解放军出版社印行,《八路军总部大事纪略》,页三七。

38 同【37书,页二三九~二四一。

39 同【37书,页四三。按:贺龙派王平收编柴恩波部,柴部反抗而遭击溃,部分退文安洼水泽中,部分改为地方伪军。

40 同【37书,页二五六~二五七,录自总统府机要档案。

41 同【37书,页二六~二六一,录自总统府机要档案。

42 刘凤翰著,<中共破坏抗战史事纪要>,国防部《抗战胜利四十周年论文集》,页七八一。

43 解放军出版社印行,《八路军总部大事纪略》,页三一。

44 同【43】书,页三五。

45 同【43】书,页三九~四

46 同【43】书,页四二~四七。

47 同【43】书,页五一。

48 郭廷以,《中华民国史事日志》,第四册,页一一六。

49 同【43】书,页六三~六四。

50 同【37书,页二八,录自总统府机要档案。

51 同【37书,页二八一~二八二,录自总统府机要档案。

52 同【42】文,页七八一。

53同【42】文,页七八二:同【32书,页三九。

54 同【37书,页二八四,录自总统府机要档案。

55 同【37书,页二九一~二九八,录自总统府机要档案。

56 同【42】文,页七八二。

57 同【43】书,页六五。

58 同【31】档案,民国二十九年七月实况。

59 同【43】书,页八二。

60 同【31】档案,民国三十年十二月实况。

61 郭廷以,《中华民国史事日志》,第四册,页一七六。

62 同【31】档案,民国三十一年四月实况。

63 同【61】书,页二二。

64 《抗日战史》——<冀察游击战>,页一三一~一五一。

65 同【31】档案,民国三十二年一月实况。

66 《中国国民党九十年大事年表》,页三八~三八一。

67 同【66】书,页三八二。

68 同【25】书,民国三十三年十月,第一战区及冀察战区。

69同【25】书,民国三十四年一月,冀察战区。高一次借酒醉打胡伯翰耳光,且言「我们皆河北人,你为何搞我」——<孙连仲访问纪录>,页一七,「高树勋叛变」。(为笔者近史所访问记录稿,后由孙连仲家属出版)。

70 郭廷以编著,《中华民国史事日志》,页三六一。

71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孙连仲访问纪录>(访问人:沈云龙、刘凤翰), 「河北接收工作」,页一五。

72同【71】书;参阅【25】书之战斗序列表。

73 同【66】书,页四○○

74 同【70】书,页三八一。

75 同【70】书,页三八一。

76 同【70】书,页三八三。

77 同【70】书,页三八九、页四一四。

78 同【70】书,页三九三。

79 同【71】书,页一六。

80《抗日战史》——<受降(二)>,页一五二~一五八;同【70】书,页四七。

81同【70】书,页四九;参阅【25】书,国军战斗序列表。

82 同【81⑴⑵

83同【70】书,页四一一;同【71】书,页一八,及【25】书,国军战斗序列表:笔者任职九十四军四十三师,初期活动路线详知。

84同【70】书,页四一七;同【25】书,国军战斗序列。

85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石觉先生访问纪录>,页二七~二八;同【25】书,国军战斗序列。

86 抗战期间,国军各部队的军饷大多是平等的,但高树勋部队却是「包办制」,给他多少钱,他能养多少兵,就养多少兵,与别人有兵就有饷不同。此事在两任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欣、陈诚)都不曾解决。参阅【71】书。页一八。

87同【71】书,页一六~一七:同【70】书,页四一四、四一七。

88 同【70】书,页四二七;部分由日军维持交通线。

89 同【70】书,页四三四。

90 同【66】书,页四六。

91 《抗日战史》——<受降(二)>,页一七八~一七九。

92 同【91】。

92 同【91】。

93 民国三十五年十月十一日,国军傅作义部队收复张家口。笔者随四十三师参加怀来、桃花堡、西和营之战斗。

95 中国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编印,《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五编,<中共活动真相(一)>,页二六九,附原件。

96 古屋奎二著,《蒋总统秘录》,十一册,页一一~一一一。

97 同【98】书,页二八五~二八六,录自总统府机要档案。

98 郭廷以,《中华民国史事日志》,第三册,页七九。

99 同【98】书,页七一四。

100 朱德此一表示,成为一九六七年毛泽东、林彪发动红卫兵攻击朱罪状之一,指其为篡党军阀。按朱德早年投入滇军,曾追随蔡锷,一生坦诚,无共党阴险作风,毛派特性,颇得军心。

101 同【98】书,页七一八。

102 按中共初虽同意中央(或第二战区)派参谋人员,指导对日作战,然并未实现,初期仅有联络参谋,中共军单独活动后(民国二十七年初),此联络参谋亦不存在。

103 同【95】书,页二九一。

104 《八路军总部大事纪略》,解放军出版社,页五。

105 经常费三十万元,战务费二十万元,补助费五万元,医药费一万元,米津贴及兵站补助费七万元,合计每月发六十三万元。同【99】书,页三一五~三一六。

106 同【104】书。页五。

107 按政治部主任、副主任,为国军正式建制,故中共照样将其原编制政治委员(政委)、副政治委员(副政委)改称。至同年十月(实际上仅一个月),又改回政委、副政委,所辖各师旅皆然。

108】参阅:同【95】书,页二九一~二九六;《中华民国五十年开国文献》附录,<共匪祸国史料汇编>湖北人民出版社编印,《中国抗日战争史稿》上册;《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地图选》有关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编制人员表;王健民,《中国共产党史稿》,所附八路军编制及主管人员表;黄震遐编著,《中共军人志》,有关人员资料;《中共党史人物传》,有关人员资料。

109 「洛川会议」民国二十六年八月二十五日结束,除通过共军接受国民革命军的改编外,另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要」及「关于目前形势与党任务的决定」。

    参阅郭华伦,《中共史论》,第三册,页二三~三三二;王健民,《中国共产党史稿》,第三册,页一一八~一一九,页一九一~一九三。

110 同【104】书,页一一~一二。

111 龚古今、唐培吉主编,王沛、杨卫和编写,《中国抗日战争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出版),上册,页一五八~一六五。

112 同【104】书,页三八。

113 同【111】书,页三三二。

114】参阅【104】、【111】两书。

115同【104】书,页六~七。同【111】书,页一六三。

116】同【111】书,页一六三~一六四。

117】同【111】书,页一六四~一六五。

118】国防部史政编译局,国军永久档案 583.118,拟定第十八集团军整编办法表,此表数字是根据军令部调查统计局情报汇成,与【95】书,页四六八~四八一,中央调查统计局所编《中国共产党武力统计》一册,数目不符,前者少,后者多。本文采用前者主因,系前者是中共军要求扩编之实数,比较真实,后者情报预估,连、营、团、旅、师、军区、军分区,采高、中、低社会学之「概数」计算方式,无法算出真实(可能一个团是空号或只有数十人)数字,故不采用。

119 同【118】。

120以【118】资料为主;参阅【95】书,页四五四~四五五。

121 《日本战史丛书》,《北支那治安战(一)》,页二六一,中共军编制概见图。

122 参阅国军永久档案583.118 ⑵95】书,页四四七~四五八:第十八集团军实力分布及主管姓名概见;《北支那治安战(一)》,页五一一~五一九:<第十八集团军管下各军区の概观>

123 同【122】。

124 同【122】。

125 同【122】。

126 参阅【95】书,<中共活动真相(二)>,页一二六,采用中共《中国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概况》一书资料。

127 王建民,《中国共产党史稿》,第三册,页三五三。

128 同【122】。

129 同【95】书,页一五七~一五八。及【127】书,页三五三~三七七。

130同【129】;同【104】书,页九三。

131 同【95】书,<中共活动真相(二)>,页四九~五

132 宋邵文,山西人,民前十年生,北京大学毕业,曾任五台县长,北平伪政权 (王克敏)成立后,曾任财务院财经委员,中央财经计划局局长。

133 杨秀峰,字秀林,河北人,民前八年生,北平师大毕业,留学法国,曾任北京文教女师范学院院长,有学者风度,抗战时率流亡学生随张荫梧工作,为国民党党员,后在太行山投共。

134同【131】书,页一二六~一二九,晋察冀边区政府组织系统表;《北支那治安战(一)》,页五七~五一一,<晋察冀边区政府组织の概观>

135《北支那治安战(一)》,页三三八~三七,「百团大战」;同【111】书,页四四六~四七一。

136 同【104】书,页一三五。

137 同【104】书,页一三八。

138 同【104】书,页一四四。

139 国防部史政编译局,国军永久档案510.87171,匪情资料汇编,民国三十四年底。

140同【139】档案;参阅【104】、【111】两书。此批人员多无武器装备。

141同【140】;参阅国防部史政局编印,《戡乱战史(六)》——<华北地区作战>

142 同【140】【141】。

143 同【140】【141】。

144 按「扩军」是当时中共最急要之工作,也是喊的最响的口号。

145 《日本战史丛书》,<支那事变陆军作战(二)>,附图一,昭和十三年(民国二十七年)九月十五日,北支那方面军兵力配置图。

146 《北支那治安战(一)》,百一三四~一三五。

147 同【146】书,页一四一~一四二。

148同【146】书,页二三四;参阅【146】书,页一五四~二五,各军作战经过;《日本战史丛书》,《陆海军年表》,有关各师团长以上军官任职时间表。

149 《北支那治安战(二)》,页二八~二九。

150 同【149】书,页一二三。

151 同【150】。

152 同【149】书,页一二五~一二六。

153 同【149】书,页二四二。

154 同【149】书,页二二六~二二七。

155 同【149】书,页三四二~三四三。

156 同【149】书,页三四三~三四四。

157 同【149】书,页三四五~三四六。

158 同【147】书。

159 同【157】书,页五一五~五一六。

160 同【149】书,页五一七。

161 参阅《日本战史丛书》,《l号作战——河南》。

162 同【149】书,页五九~五一二。

163 同【149】书,页五一二~五一五。

164 同【149】书,页五四

165 同【150】书,页五五四~五五五。

166 《日本战史丛书》,《昭和二十年の支那派遣军》,所附昭和二十年(民国三十四年)六月一日,八月十五日「支那派遣军态势概见图」。

167 蔡德金、李惠贤编,《汪精卫伪国民政府纪事》,页五。

168 同【167】书,页十一。

169 同【167】书,页五三。

170 《北支那治安战(一)》,页四七。

171 同【170】。

172 同【170】。

173 同【170】书,页一二四。

174 《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成立周年纪念专刊》,<(九)保安>

175 《日本战史丛书》,《支那事变陆军作战》,页二二七~二二八。

176 郭廷以编著,《中华民国史事日志》,第四册,页二九。

177 国防部史政编译局档51116010.2:伪军调查汇报第一号,军令部第二厅第三处,民国三十一年四月。

178 参阅国防部史政编译局档案,冀察战区伪军实力调查,民国二十八年至三十年。

179 同【178】。

180 同【178】档案,冀察战区策动伪军反共统计表。

181 同【177】。

182 国防部档案,反正伪军指挥系统表,民国三十四年八月。

183 此一部队,为日韩中混合部队,高级军官日人,中、下级军官为中、韩人,在冀东给中共李运昌等部队很大打击。故韩大统领朴正熙时任该师少尉排长,台湾生产事业党部孙义先生任中尉排长。

184 因系同乡与参与关系,笔者对柴恩波、王凤岗两部队之发展所知甚详,将另文申述。

185 同【182】。

全文完 

原载《抗日战史论集——纪念抗战五十周年》(台北:东大图书,中华民国七十六年初版)

注:文中凡用「」符号代者,均为原文固有。

转自:http://boxun.com/hero/200803/xsj8/1_1.s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