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雄风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个人资料
正文

黄绍竑与上虞战时政治工作队 / 李金海

(2009-05-31 06:34:54) 下一个

黄绍竑与上虞战时政治工作队

李金海

 

    黄绍竑,广西容县人,早年追随孙中山,曾与李宗仁、白崇禧同为国民党新桂系军阀的创始人和首脑。

193712月,他重回浙江省任主席,兼任第三战区游击司令。

黄绍竑同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和朱德、刘伯承、彭德怀等有过多次接触和交往,对中共的抗日主张有着较深的了解。尤其是在华北战场上,他目睹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积极配合国民党军与日军作战。因此,对共产党团结抗日的诚意感受较深。在赴浙莅任前,周恩来在太原、汉口曾与他会谈,勉励他到浙江后,要站在团结抗日的进步立场上,大力支持和推进浙江的抗日救亡运动。黄绍竑也一再要求周恩来派一些人到浙江,帮助他开展工作。

19381月,黄绍竑采纳中共浙江党组织的建议,在兰溪县成立了浙江省第一个战时政治工作队,并下令在全省各县推广。2月下旬,他又以浙江省抗敌自卫委员会主任名义,陆续颁发《浙江省各县战时政治工作队实施纲领》等四项政工队法规,全省普遍建立了政工队。

19383月,上虞县第一届战时政工队成立。政工队名义上由上虞县县长陈大训领导,但实权一直把持在以徐浩、贝再然等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手里。他们消极抗日,阻挠政工队组织和动员群众参加抗日。同年六七月间,黄绍竑来上虞巡视工作,批评国民党上虞当局抗日不力,撤掉了县长陈大训,派亲信陆桂祥任上虞县县长。陆桂祥到任后,秉承黄绍竑的旨意,对上虞的抗日采取了一些进步措施,解散了第一届政工队,把大部分队员派赴浙西抗日前线,重建第二届战时政工队。

193811月,上虞战时政工队重新招考队员。中共上虞县工委充分利用国民党政府这一合法组织形式,动员一批党员和进步青年报考政工队,中共上虞县工委书记陈树谷和中共党员徐涤生、章仲兰、李曦影、钱友甫等5人被录取入队。193911日,上虞县第二届战时政工队成立。为了掌握和控制政工队的领导权,中共上虞县工委在政工队内秘密建立党支部,由陈树谷兼任支部书记。先后在政工队内发展10名中共党员。另外又从外地陆续调入一批中共党员。同年6月,县政工队召开第三次队员大会,全县3个区队中的队长均由中共党员担任。9月,县工委调陆蕴如去章镇,控制了章镇区队,又派从延安回来的周振国任干事长。这样,整个政工队基本上由中共党员控制,成为一支由共产党掌握实权的抗日救国的战斗队。

县第二届战时政工队,在中共上虞县工委领导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确方针指导下,在全县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抗日救亡活动。组织上虞青年救亡话剧团,经常演出《打倒汉奸汪精卫》、《放下你的鞭子》、《雷雨》、《野玫瑰》等剧目;创办了《政工阵地》和《政工旬刊》;普遍以乡村为单位组织知识青年读书会,轮流阅读《大众哲学》、《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政工阵地》等进步书刊;组织战地服务团、抗建室,建立游击小组,筹集武器,开展军事训练;动员优秀青年踊跃参军,19394月,一批上虞优秀青年开赴浙西抗日前线。各区政工队还发动群众,募集资金,突击赶制棉背心、布鞋和年糕、粽子,组织慰问团慰劳抗日部队。

19391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的方针,黄绍竑屈服于蒋介石的压力,在政治上开始逐渐后退,于1940年夏,发布“本省各县政工队改组缘由”的通令,解散各县政工队,由国民党三青团青年服务队取而代之。上虞县工委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为了保存力量,采取战略退却,实行隐蔽精干政策,把一些政治身份公开的中共党员秘密转移到皖南、苏北、余姚等革命根据地,少数同志转入地下,尚未暴露的共产党员则打入青年服务队,继续领导群众坚持斗争。

由于黄绍竑重主浙江后对抗日采取比较开明的立场,上虞县第二届战时政工队从成立至结束的一年半时间里,组织了开展了大量抗日救亡活动,成绩卓著,不仅掀起了上虞抗日救亡高潮,还为后来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培养了许多骨干,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上虞市档案局)

《浙江档案》20058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