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雄风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个人资料
正文

冯玉祥与两广事变 / 廖富荪

(2009-09-09 06:48:22) 下一个

冯玉祥与两广事变

廖富荪


        1935127日,国民党召开五届一中全会,冯玉祥入京出席,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193661日“两广事变”时,冯尚留在南京。他是北伐时期四个集团军总司令之一,与李宗仁有深远的历史关系,郑州会议时,又与蒋介石结为拜把兄弟,他为兄、蒋称弟,不管手握大权的盟弟听从与否,他是敢于进言之人,而且他是一贯主张抗日,在事变中李、白争取他为回旋缓冲,他在蒋桂之间,也乐于斡旋疏解,力挽内战不致爆发,“六·一事变”的和解结局,固有主客观的多种原因,诸如中国共产党号召团结抗战,逼蒋抗日;华北吃紧,西北多事,坚持武力解决,蒋有所虑;李、白骤失陈济棠的助力,财力物力有限,一木难支大厦,自然适可而止等等。冯玉祥的斡旋,虽不属决定性因素,但从中实起重大作用,李宗仁在回忆录里就提到:“事态发展到此,蒋先生也深知战争一发便不可收拾,逐渐有放弃武力解决并收回成命的打算,适冯玉祥自南京上庐山,乃乘机向蒋先生进言,劝勿研丧国家元气,在冯氏缓颊之下,蒋乃采取和平解决的方针。”冯玉祥对此事在所撰《冯玉祥在南京第一年》一书中,有详细的叙述,(三户社印行),又在《我所认识的蒋介石》一书中,也有扼要提及,过去撰写文史资料,着重各自的亲身经历,除冯、李之外,很少叙及此事,兹简略一述,以作补充。

一、在事变爆发前期

        193662日和4日,西南发出“冬”“支”两电吁请中央领导抗日,冯玉祥立即向蒋介石说:“如国内再有战事,则为国家之催命符”。并于5日发表谈话,力辟共同社造谣,中央并未派兵进攻西南,中央与地方关系良好等,希望稳定局势,蒋介石的电文和谈话,则称:任何军事行动,必于整个命令之下,协同动作,不能以外交之名义,作内争之口实,强调地方要与中央步调一致,可派一负责人入京会商。

        白崇禧7日致电冯玉祥,指出日本加强侵略,在此存亡关头,匹夫有责,请求中央给予领导,即日动员,否则“惟就力之所及,与敌周旋”,希望冯向中央建议,“明令动员,出师北上”。两广军队进入郴州祁阳一带,10日,中央军抢先占领衡阳。蒋致电陈济棠,严伤部队即日停止北进,归复原防,但蒋又派兵向湘、黔、赣推进,两广方面,夏咸、廖磊、张达三位军长赴前指挥,《大公报》载:自崇禧下令限其先锋部队4日内攻克衡阳。南京方面,有提出听候二中全会解决,有主张严加讨伐,章乃器撰文痛斥胡适以西南请缨抗日目为汉奸,全力戮定的错误言论,称西南冬电代表公誉,不应颠倒黑白,西南行动,不曾超过督促中央的限度()9日冯玉祥与李烈钩联名致电西南两部会和李、白,赞赏冬、支两电是:

        “矢葵蓝之忱,心如赤石;尽忠说之议,气作山河。据理力陈,如诵诸葛出师之表,见危难默,再读贾傅痛哭之文。”强调“谋定后动,事以密成,军以和克……应一如中枢之令”。此电一面维持中央威信,一面安抚西南。1011两日陈济棠、白崇禧分致冯、李电,表白起事动机,称:“西南请缨抗日,系出至诚,为对事而非对人,为对外而非对内,耿耿此心,可质天日。”请向各方解释,11日冯与何应钦、程潜等复电,统筹全局,整齐步伐,迅令前进部队停止待命。12日李宗仁致冯电,告以前方已停止前进,“南京当局应中止进逼。”冯复电称:“陈师请命”,促进中央之统筹,唤起全民之一致,“兄事即弟事”,自当尽力进言。西南方面分电中央要员,强调抗日救国,“枕戈环甲以待”,“一息尚存,义无反顾,成败利钝,生死以之”。17日,冯致电白崇禧,告以广东已派代表入京,希望白亲赴南京。电文往来之外,又大放空气,桂军向宝庆(今邵阳市)推进。南京《中央日报》社评指责西南犯上作乱,宝庆、衡阳战火激烈等。南京强调兵力南下,陈、李等致电冯及京沪中委,请予斡旋,冯去见蒋,建议政治解决。25日蒋发表谈话:“中央以和平方法,力求统一,各省亦宜循正当轨道拥护中央”,“全国军队行动,皆应服从国策最高中央机关之命令,不得有丝毫之自由。”

        西南所争取的有关方面,何键早已投蒋,龙云劝李、白撤兵,刘湘表示服从中央。

        27日冯写了一封长信与蒋介石,以勿自砍手足相劝,提出三点建议:

        1,设法使两广遵循常规,服从中央;
        2,委曲求全,对两广难予启口者,婉转给予之。
        3,二中全会以前派人前去疏通,以不用兵为主。

        71日晚,蒋召集会议,座中多主和平,只有吴稚晖一人主战,蒋表示“目的为和平,态度要严正”。冯见有转机,急电嘱李、白来京参加二中全会,得到复电是“职守所羁,未便远离”。白崇禧致冯电称:“使抗日救国决心,大白于天下,崇禧当即单骑北上,效命驰驱。”

        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于710日在南京召开,蒋介石还是说外交途径并未到最后关头,用孙科、唐绍仪、许崇智等31位两广中委名义提案,撤销西南两部会,并斥陈、李、白等异动,会议照案通过。免去陈济棠在广东的本兼各职,由余汉谋回粤接替。李、白仍主持广西,但新设国防会议,陈、李、白为委员,必须入京就职。对入京与会的两广代表的提案《目前抗日最低限度之方案》,以“五全大会曾有明确之决议,其进行之途径与步骤,中央亦有切实计划,本案似不必另有决议”,不予讨论。西南方面立即表示反对,准备决一死战,余汉谋通电不日回粤,72架粤军飞机投蒋,空军首脑黄光锐,陈卓林、胡俊贤等飞往香港,粤陈将领纷纷表示拥余倒戈,陈济棠于18日下野去香港,李宗仁由粤回桂。

二、桂局转人紧张困难阶段

        白崇禧除了积极布置军事,邀请各方政治力量来邕企图壮大声势外,李、白即致电冯玉祥,表示如中央决心抗日,当唯命是从,冯即转告蒋,以李、白已愿就职,蒋则复电告知,政府已对李、白另调新职,并命黄绍竑入桂主持军政,并嘱冯促其早就新职。冯玉祥大惑不解,对李、白来电询问个中原因,无法答复,因为事前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冯只能于730日复电,勉以“互相原谅,互相包容”,并称赞桂省政绩来宽慰对方。蒋介石不断催促,李、白则以“侯季宽面商决定”,明知黄绍竑不能也不愿入桂,用为缓兵之计。于是蒋桂双方展开电文之战,李、白指责蒋介石“违法失信”,蒋介石则称“任命地方官吏,原属政府职权,二中全会也并无不得变更的限制”。“要放弃割据,打破封建”,不能“抗命恋栈”,在电文互相交火之下,暗中双方调兵遣将,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8l日,冯玉祥自南京上庐山,对蒋说,此行是以逆耳之言相劝,广西事必以和为主,小心政客之挑拨,对李、白二人可使之为国家民族之用,万勿自丧元气。后又致蒋一函,提出:

    “为求事之有济,无妨新命重颁,健生如有隐衷,不愿主浙,则不妨设全国民团总监以界之,至季宽一时不愿赴桂,则无妨明令未到任前由德邻暂代,以安其心,然后定期赴粤,详与商讨,庶达我公和平统一之期。”

        蒋介石电黄绍竑:“桂事可和平解决,港行中止。”

        冯即致电李、白,要本精诚团结精神,希望与蒋面谈。但代表人员商谈又涉及白崇禧出洋、桂军改编问题,李、白坚决表示决不下野。和谈陷于僵局。816日,冯向蒋提出解决桂局三策:

        (D上策者使德邻维持佳局,调健生来中央赞襄。
        (2)中策者或于两君择一留桂,以一人主持无论何省政务。
        (3)下策者以其他方法迫令两君离桂。

        还是不以用兵为主。并促速派居正、程潜、朱培德早日赴邕会谈,“人有见面之情,易得谅解”。蒋表示“决不损失中央威信下斡旋”。在赴粤之前,偕李烈钧访冯,冯乘李在座慎重提出“我希望你毫不迟疑地马上停止一切打内战的准备。”以防蒋日后赖帐。

        20日,蒋致冯电谓:“尊论甚当,惟彼方态度略未转佳。”21日,李、白致冯电称:赴粤晤蒋不成问题,要求中央撤军。蒋下令黔、湘、粤边中央军自敬(24)日略向后移(后退30),并由程潜电李、白约会商谈。823日冯又致电李、白,“国难当头,捐弃末节,为国相忍,速谋合作之方,以成合作之局,万勿因他人之挑拨而决裂。”又致电卢寿慈:“自兹事起,祥无日不努力和平运动,希望住桂力劝和平”。

        经过程潜、刘为章、邓世增等的往返交谈,最后达成协议,蒋介石收回成命,对李、黄(绍竑)、白的职务,再作调整,三方满意。李宗仁赴粤见蒋,桂局和平解决,冯即发出贺电,“喜讯传来,曷胜雀跃”,促早日就职。冯玉祥的斡旋,得到圆满完成。

()上海生活书店发行《激流集》内载章乃器《谁是内战的挑拨者》。

原载《文史春秋》19956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