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雄风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个人资料
正文

故土虽离,积习难改——澳大利亚华人历史镜像辑汇(1)

(2010-09-16 22:53:32) 下一个


故土虽离,
 积习难改
——澳大利亚华人历史镜像辑汇(1)

澳大利亚华人华侨人数众多,现在已有百万之数,几占澳洲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五左右。

华人移居澳大利亚可追溯到一八二十年代,但其大批到来则始自一八五一年。当时,英属维多利亚领地的巴拉瑞特发现金矿(俗称“新金山”),迅速掀起一股全球性的淘金热。此时,中国正好因耕地不足、战乱和失业等问题的困扰,大批农民正在寻找出路,尤以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农民为甚。因此,在此之前美洲的寻金热已经吸引了许多中国人前往,其后有赚大钱的华工回国,令同乡人羡慕不已,使更多人向往成为“金山客”。故不少中国人均视之为可改善生活的财路,纷纷出洋海外。于是,大批来自广东中山、三邑、四邑和东莞等地的华工前往 澳大利亚“淘金”。一时间,华侨人数迅速增加,一八六一年,旅居新南威尔士的华工就多达一万三千人,最多时逾四万人。

华人最早移入昆士兰的记录是在一八四七年。一八六一年,该地的华人人口仅五百三十八人,到一八六四年,也才只有六百二十八人;但四年之后的一八六八年,则增至二千六百二十九人,到一八七一年,达三千三百零五人,占当时昆士兰总人口的百分之二点八。短时期内华人人口的急剧增长,最主要的原因是与当时昆士兰中部和北部地区发现了金矿,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开采。换言之,一八六十年代以后,澳洲大陆的淘金热已经逐渐转移到幅员广阔的昆士兰。到一八八一年时,昆士兰的华人人口上升至一万一千二百二十九人,占该州当时总人口的百分之五点三,在总人口中的比率达到历史最高记录。华人不仅在昆士兰的淘金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一页,同时也在发展昆士兰的农业,尤其是甘蔗、香蕉和蔬菜等种植业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然而,随着欧洲移民对华人和其他亚裔移民的歧视和排斥以及英国殖民地政府的打压,华人在澳人数急剧减少。昆士兰亦不例外。一八九一年,昆士兰华人移民降至八千五百七十四人,一九一一年,减到五千五百一十八人。一九0一年,澳大利亚的各个英属殖民地联合成立联邦政府,成为一独立国家,也开始了臭名昭著的以限制和歧视亚裔移民为主要特征的“白澳政策”,华人在这块土地上的人口数量急剧下降。以昆士兰来说,到一九二一年,华人人口只剩下三千五百八十五人。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澳大利亚的华人人口进一步减少,只剩下一万多人;到一九六六年,按澳大利亚官方的人口统计,此间的华人人口为二万六千七百二十三人。只是澳洲于一九七十年代废除了“白澳政策”之后,移民政策放宽,澳大利亚的华人数量才大幅上升,昆士兰的华人人口数量也有了较大的增长。

在澳大利亚。各州华侨华人的分布情况大致上是,新南威尔士州约有四十多万,维多利亚州约有三十多万,西澳洲约十万,昆士兰州约十万,南澳洲约 五万,其余北领土、首都地区及塔斯马尼亚州约一万左右,以各州首府为主要聚集点,向周边辐射居住。

虽然现在百万人数的澳大利亚华侨华人,文化水平相对比较高高,从业状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比如,在澳华商的活动已涉足房地产、制造业、进出口贸易和金融等行业;华人专业人士则活跃在政治、经济、教育、科研、文化、医卫等不同领域。但就早期来澳华人来说,主要还是从事餐馆、洗衣、种菜、种植等劳作营生为主。现存的十九世纪以来的昆士兰华人历史照片,所反映的就是那个时代在澳中国人的形象和特点。

下面的一张老照片,拍摄于一八七十年代,就是反映当时在昆士兰的中国人特征的一个最好例子。而照片中华人的装束和行为,也是当时昆士兰的欧洲裔移民籍以区别华人与东洋人或东亚与东南亚其它地方移民的判断标志之一。呵呵,看来,祖宗留下的印迹挺难抹掉的。


1870年代(下半期),于昆士兰的Palmer河流域金矿场,一位华人矿工坐在凳子上,穿着唐装和布鞋,戴着圆顶帽子,抽着竹烟筒(澳洲的记载说是抽着鸦片,这显然是误解——并非所有抽水烟筒者,都是抽鸦片,广东雷州半岛的人抽这种烟筒海了去),面带微笑。是挖到了金矿,可以衣锦还乡了?还是碰到了其他的好事?不得而知。

无论如何,这种特定的中国人的习惯,并非一下子就能改过来的。它已被历史地定格在那个特定的时期了。而这个时期,正好是来自广东四邑的华工大批涌入昆士兰之际。

Palmer河流域金矿场,位于昆士兰北部约克半岛的约克角(CapeYork)上。这里在1873年发现金矿,正逢维多利亚和新南威尔士两地金矿衰弱,大批淘金者财梦未圆之时。于是,在上述两地的淘金人,包括大批华人,蜂拥北上;同时,澳大利亚的淘金热潮在中国广东仍持续发酵,一船船、一批批的四邑人泛海南下,于昆士兰东北部的库克镇(Cooktown)登岸,直扑Palmer金矿场,场面蔚为壮观。一时间,Palmer河流域到处都是脑后拖着一根长辫子、穿着唐衫的华人淘金者,可谓唐人人满为患。最高峰时,即一八七七年时,此地的华人人口高达一万七千人之多。但潮水涨得快,退得也快。很快,这里的华人矿工又被其它地方的金矿吸引过去。如今,Palmer河金矿遗址静静地躺在热带雨林中,默默地述说着那曾经的辉煌。而华人矿工的踪迹,只有当年残留的照片可以追寻……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约克半岛上的
Palmer河流域金矿区示意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