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

人在异乡,心系故乡。常常回想起那些遥远的往事。这里的音乐很美很迷人,心情也......
正文

女儿和她的日本同学

(2007-05-02 11:47:00) 下一个

人与人的相识是有缘的。从相识到再能相处得好,能互相沟通得非常融洽,那就是更有缘了。而且有些东西更是强求不来的。

记得女儿刚上小学时,刚好有个中国女孩和她分在一个班级。开始时我还感到很高兴,女儿也是半个中国人嘛!。一起也有个伴。可偏偏事与愿违,女儿非但与她做不了朋友,有时还要埋怨几句。后来我想朋友是自己找的,我必要勉强她呢!

女儿在班级里找到了她第一个朋友,是个日本女孩子。那时她还不大会说德语,一直不开口说,但她都听得懂。女儿总是主动帮她,和她说话。过了二个月她终于开口说德语了。还记得那时女儿回家时告诉我那件事时开心的表情呢!于是她们二人就成了好朋友。我也不问她为什么不和那个中国女孩,而和一个日本女孩做朋友。因为这是她的选择,她也总有她的理由。

渐渐地我和那个日本女孩的妈妈也熟悉起来。她德语说得不好,但凭着手脚并用,还有词典,虽是德日词典,但有的日语当中加些中文的,即使不是全懂,也知道了个大概,所以我们还是能交流的。原来才知道她妈妈其实是陪女儿来维也纳读书的。那个日本女孩在 5 足岁时考取了维也纳音乐学院的钢琴系预备班,所以才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安家的。她爸爸在日本是搞广告的,并拥有自己的一份事业。所以说要想搞出点成绩来,除了努力和天赋外,金钱也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小学 4 年很快就过去了,女儿成绩全部是 1 ,他们班级也就二个孩子全部得 1 。那个日本女孩数学很好,德语当然稍逊一点。她其实已很不容易了。因在小学时她就平时每天要练 3 个小时的钢琴,周末练琴时间还要增加。她在维也纳也开了几次个人演奏会,在维也纳 Konzerthaus 的勃拉姆斯厅,也举办过和交响乐团合作的个人演奏,这是很不容易的,资金也不少,但门票也都售完的。她开演奏会时女儿每次都去为她加油。她家有很多日本朋友,大多数都是在这里进修音乐的。圣诞节时常在她们家举办个家庭演奏会,请来很多朋友及邻居。弄个日本式的自助餐,也顺便给邻居们打个招呼,因练琴总是会影响到周围住的人的。后来才发现在维也纳音乐学院钢琴预备班的,大多数是日本孩子,奥地利的孩子很少,因为日本孩子很用功,肯花功夫,拼劲足,在加上经济条件也允许,又迷信维也纳的音乐,所以来进修音乐的特别多。女儿虽然也已弹了好几年的钢琴,但纯粹一种业余爱好,没有压力的。

上中学时她们都选择了在本学校继续上下去。她们一同要求分在英文班。但要进这个班必须要经过一次英语口试,她们二个约定,如果一个进不了,就二个都不进。我不禁为她们纯真的话语深受感动。结果她们二个是如愿以偿,一起进了英文班,又成了同班同学。

现在那个日本女孩每天要练 5 至 6 小时的钢琴,学业也繁重起来,所以成绩下降了。有时看到她,觉得她很累的样子,脸上也没什么笑容。讲给先生听,他说如果那 5 ,6 个小时的钢琴是她自觉自愿去练,那没话好说。但如果是父母逼的,那就不应该了,因她失去了许多童年的欢乐,这是不能弥补的。我说哪个孩子会自觉自愿每天去弹 5 , 6 个小时的钢琴,不逼怎么成材啊!所以亚洲人和欧洲人之间的教育方法和想法是有点不同。先生还说逼得太厉害了,就象是一根橡皮筋,太用力拉总有一天会拉的。我说一点不拉的话怎么会变长呢!所以女儿说在我住医院的那二次,爸爸问她功课做好了没有,如做好了,就可以看电视,玩电脑了,很轻松的。说如我在肯定要说这个再多看看,那个再多读一遍。我说妈妈让你在学习上用功是不会错的,出成绩的人总要天赋加勤奋的,少了一样就难了。

就是这样,让人相识,使人亲近,成了好朋友后就要珍惜那份友情,这样才会永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小凤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tangxiaobaobao的评论:
谢谢你!我只是想尽我所能,只求能做得更好一点。
tangxiaobaobao 回复 悄悄话 好文,你的女儿有你这样认真的妈妈,一定很优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