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树

开博前,我抬头看见了窗前的棕榈树,他高傲,挺拔,雅致而又独特。我的博客就叫“棕榈树”吧。
个人资料
北奥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一个十八岁女孩的故事》

(2007-10-18 02:01:04) 下一个
        

(高考三十年回顾 - 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周末受到邀请参加了一个老朋友的聚会,遇到了一大帮“南加知青”的朋友们。不知是“物以类聚”还是“臭味相投”,我们很快的就一见如故称兄道弟地聊了起来。“知青”,这个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闪亮的名称”,竟然在地球的另一侧如此地发光,它像一个具有强大引力的恒星,把零散飞落在周围的每一个分子,都紧紧地吸在一起了。 

老邱是南加知青协会的秘书长,人是既热情又实在,没聊几句就向我约稿说:“你是北京人,又是77届的,就写个《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吧。”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老邱简单的一句话,竟拨动了我心中的琴弦。《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是1977年文革后恢复高考时北京市第一次考试的作文题。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眨眼恢复高考竟然过去了整整三十个年头了。立时间,我的眼前模糊了,耳旁的谈笑声也离远了,我眼前闪动的是三十年前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我们七八个知识青年星夜赶路,迎风冒雪,翻山赶考的情景。。。。。 

那是一九七七年的冬天,天气格外的冷,风也格外的大。既看不到前途,又没有人管的“知识青年”们在“三九严寒”的日子里被公社的极左干部们赶上了河堤。公社某个主要领导干部的一句“恢复高考不是又把我们贫下中农的子女排斥在大学外了吗  ,马上民兵连紧急集合,在一天之内就把几百名知青“押”上了河堤。尽管河堤上是“红旗飘舞,锣鼓喧天”可是我们的心是冷的。一天十几个小时站在冰冷刺骨的河水里破冰凿泥我们不怕,每天的窝头就老咸菜,常常是饿得前心贴后心我们也能顶得住,可是公社严令不许知识青年参加高考的决定,让我们即灰心,又不理解,大家在背地里议论纷纷。可是每天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艰苦的环境让很多的人都“知难而退”了,即使队里同意你参加考试, 一没有时间,二没有精力,三没有复习材料,你又能怎么办呢?大队副书记是个复员转业的军人,对我们知青很好,他偷偷地帮我们几个平时表现不错的知青报了名,并且答应在高考的前一天晚上放我们进县城参加考试。 

在我们几个准备参加高考的知识青年当中,有一个瘦小俊俏的女孩子叫小瑛子小瑛子自幼聪颖,在学校时是个品学谦优的好学生,她的家境不好,父亲是个运粮食的搬运工人,有一次从七八米高的跳板上摔下来造成了下肢瘫痪,常年只能躺在床上。她妈妈从街道上拿一些纸盒子回家做,赚一些钱,一家人的生活非常艰苦。为了能让她的哥哥留在城里照顾爸爸,十五岁的小瑛子自己提前申请下了乡。一年,两年,已经整整三年了,同时下乡的很多同学都已经通过走关系或者送礼离开了农村,只有可怜的小瑛子无依无靠,她家里没钱又没有关系,只好继续留在村里干活。别看她的个子小,可干农活又快又好,从不惜力。每次她挑水远远走来,你只能看见两只大大的水桶晃来晃去,却看不见人影。小瑛子的嘴还特别的甜,村里的大爷大娘,媳妇姑娘的都特别喜欢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真是一点都不假,知青点的生活艰苦,大家在一起吃饭,别人生不着火的煤她能生着,别人点个火要好几捆柴火,可是小瑛子用三块劈柴就能把煤点燃。每次轮到小瑛子做饭准是个改善伙食的日子。同样的开销,小瑛子就能把素菜变成荤菜,同样的粮食,小瑛子就能把馒头蒸得大大的,把贴饼子做得香香的。知青点的每一个人都把小瑛子看成是自己的小妹妹,艰苦生活中的开心果。                            

高考的消息像一阵春风让苦闷已久的小瑛子的脸上第一次有了笑容。她相信自己的能力,大家也都坚信凭小瑛子的实力,这回一定能考上大学回城,回家照顾她瘫在床上的爸爸,和受苦受难的妈妈。为了攒钱报考,为了攒钱买点复习资料,小瑛子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回家了,她把路费甚至饭费都省了下来。 

当时在农村里有个顺口溜,把老爷儿们都觉得难以负荷的几个重活累活都归了类,而这挖河筑堤绝对是其中最累人的一项。连祖祖辈辈在地里干活种地的老百姓都觉得受不了的活儿,却让我们十几岁的知识青年,甚至身体弱小的女孩子来干,其艰苦性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大家每天十几个小时站在冰冷的水里,一连几十天的不下堤。高考的前一天我们收工回到住地吃完晚饭,已经很晚了,知青们一个个累得东倒西歪就想倒头便睡。这时天下起了雪,我们几个参加高考的知青怕夜长梦多,决定立刻下山奔往四十里以外的公社考场。 

            我们公社是离县城最远的公社,而我们大队又是离公社最远的大队。很多老百姓一辈子都没有进过县城。从村里到公社也尽是山路和放羊人走出来的羊肠小路。我们出门一看,天已经是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了,因为风大雪大,我们几个人拿起一条长绳子,在每个人的身上打一个结,把大家拴在一起,手挽着手,毅然地出了门。北方冬天的夜晚,寒冷刺骨,狂风呼叫,巴掌大的雪片子迎面扑来,硬往脖子里和袖子里灌,一会儿就把人打个透心儿凉。出村不久我就发现小瑛子走路一拐一拐的,上前一看才发现小瑛子因为干活没有雨鞋所以她的棉鞋都是湿的,她也没有手套,所以很快地就冻得手脚冰凉麻木了,我赶忙脱下自己的手套逼着小瑛子带上,又拿一块干布包在她那冻僵的脚上。四十里的山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知道摔了多少个跟头,常常是一个人摔倒,就会带倒一大片,爬起来又摔倒,但是没有人叫苦,没有人掉队,更没有人退缩。因为我们都知道参加高考是我们唯一的希望。怀里揣着这个希望,就像有一颗扑不灭的火种在我们的心中燃烧,在激励着我们,使我们格外的坚强。出门前那个副书记大叔怕我们受不了冷,挨不过这四十里路, 特意给我们带上了一瓶白酒和几十个小红辣椒。冷得实在受不住了,我们就灌一口白酒,困得走着走着眼看就要睡着了,再嚼一口小辣椒, 你别说,那玩意儿还真是管事,一口辣椒下去,辣得你一蹦老高,困意全无。    

我们翻过了铺满大石块的山丘,走过了收获完了的高粱地,一会儿沿着崎岖的小路,一会儿越过砂石铺成的土路。一座又一座的大山被我们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个子大,身体好,都感到了极度的疲劳和饥饿,再看看小瑛子,帽子早就摔没了,出发前她给自己梳了两只小辫子,还扎上了红头绳,这会儿早已是一头散发了。平日里挺有神的两只大眼睛也失去了光芒,瘦瘦的小脸上是青一块紫一块,弱小的身体一步三晃像是风一吹就能摔倒似的。刚出村时还能听到小瑛子爽朗的笑声,不断地给大家鼓劲儿,到后来她也只有靠着那根绳子拉着走了。就这样,我们几个人,手拉着手,肩靠着肩,凭着年轻人的活力,借着充满希望的意志,眼望北斗,心向北京,艰难地走完了那四十里山路,于佛晓时分进了公社大院,来到了考试的小学校。

没有人戴手表,也不知道是几点钟了,一群累瘫了的年轻人在经过长途跋涉的极度疲劳和到达考场的高度兴奋后很快就倒在学校门口的水泥地上昏昏地睡过去了。其实这最后的半里多地是我们跑着过来的。当时每个人都是汗流浃背,身上的棉袄棉裤都湿了。开始因为兴奋而不觉得什么,可是睡下以后,湿漉漉的全身立刻转为冰凉,当我们早上被喧闹的人声吵醒时,才发现每个人全身上下都盖满了雪,身体也已经连着衣服被冻僵了。 

当我们排起队准备入场参加考试的时候, 才发现一声不吭的小瑛子病倒了。一路的连奔带跑,一夜的风雪交加,饥寒交迫,使这个年小体弱但意志最坚强,斗志最旺盛的姑娘再也支撑不住了。她紧闭着双眼,脸色发青,浑身烧得发烫,身体像打摆子一样的颤抖,却死也不肯去医院。我们几个人扶着她坚持了一会儿,就在要走进考场的那一瞬间,小瑛子晕了过去。大家慌作一团不知所措,考场的医生立刻叫来了救护车,准备把她送往医院。小瑛子醒来后双腿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两只手死死地扣住教室的门框不放,两行泪水滚滚而下为了参加这次大学考试,小瑛子她拼了,为了让队干部同意她参加这次高考她每天专检重活干,别人休息她不休息,别人每顿吃八两,她只吃三两,别人回家还可以改善一下伙食,要一些零花钱,可是小瑛子她没有后援,她一切只能靠自己。她是在用掉肉,放血的方法参加这次高考呀。 

她怎能就这样放弃掉她人生中唯一的一次回城机会呢。就在工作人员将小瑛子带离考场前,这个坚强的姑娘发出了一声惨叫,那绝望的哭声惊天动地,直窜云霄,至今都还回荡在我的耳边。仿佛是在向世界控诉她凄惨的遭遇和向人们诉说她无奈的人生,那淅沥的哭泣声又好像是她在向命运妥协,像是她在告诉我们她认命了。那惨白的面容仿佛预示着她那悲惨的人生已经开始,更使我终生难忘。(小瑛子后来病情加重,从大叶性肺炎到类风湿性心脏病,全身浮肿,几近瘫痪,因白血球太低又引起了病毒感染,九死一生,最终也没有考成大学,病退后在一家街道餐馆工作,现已下岗在家。) 

小瑛子走后,我象死去后又回到人间一样,悲愤交加,感慨万分, 一时竟无法使自己平静地坐下来。 疯狂之中我一把抓起钢笔狠狠地扎进了自己的胳膊,鲜血喷了出来而我却没有一点知觉。仰天长叹我问自己:为什么人生的道路竟是这样的艰难,有时候不管你是如何努力地拼搏也不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知识青年当中有多少个小瑛子被毁掉了原本应当是美好的人生 ,又有多少个小瑛子痛不欲生。 揉着哭红的双眼, 摸着擦也擦不完的泪水,我慢慢地打开了语文考卷:《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一行醒目的作文题目赫然出现在了我的眼前。 

 我已经在这块土地上战斗了三年了。面对考卷我的思路泉涌,我有太多的话要说,有太多的故事要写了。目睹着老队长六十多岁在雨中带领社员群众抢收高粱,最后积劳成疾,累死在地头;眼瞧着车把式为了保护队里的大青马不被砸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滑下山坡的大石头,而吐血受伤;几个女知青为了能给队里省钱,在烈日骄阳下不戴面具连续喷洒农药导致中毒性休克;小瑛子她为了参加高考所付出的一切。。。。。在这张即将决定我后半生命运的考卷上,我毫不犹豫,奋笔疾书, 一气呵成。记得在结尾我这样写道:过去的一年是我战天斗地的一年,是我摔打成长成熟的一年,但是我希望也是我当知青的最后一年。知识青年真正战斗的地方是在学校,“知识才是真正的力量”。几十万年轻人留在农村是不能改变中国现状的,只有用知识的力量,才能避免老队长累死在地头,才能让车把式不必用身体去挡石头,才能使那些无辜的女孩子不在地里中毒, 才能让无数的小瑛子不必几乎搭上自己的性命去争取幸福。。。。。 

苍天有眼,大地有知,我终于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北京的名校,后来又留学到了美国。三十年来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我从来没有忘记过村里的乡亲们,没有忘记过一起插队的知青同伴们,更没有忘记小瑛子。我把这个故事一遍又一遍的讲给了我上大学的儿子和女儿,现在又讲给大家。就是要告诉下一代,不能忘本。那几乎整整毁掉的一代人的命运,那曾经用鲜血染红的历史,不能再重演。

                                            

(左图:三十年前的老照片。你看见小瑛子了吗?她就坐在我的身边。)

(右图:充满欢乐的小瑛子在给大家做饭。)


             

 (十年后我们又一次走在翻山越岭,顶风冒雪赶考的路上,可是小瑛子却不在我们中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90)
评论
加州花坊 回复 悄悄话 我在内蒙呆了11年,看了那么多的知青,有多少小瑛子呀。命运呀。
xyz---xyz 回复 悄悄话 “高考三十年回顾 - 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记得三十年前的作文高考题目是:苦战!和这个标题很接近类,不知是不是从这个考题里化出来的?
xyz---xyz 回复 悄悄话 知青生活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是的,很多很多的精神财富,可那是用什么换来的啊?我插队的地方,就有一位知青在一次台风侵袭时,一根生产队仓库大梁将他刮倒,从此再也没起来。
他是家里的独苗苗,老娘老来得的子。
天涯过客- 回复 悄悄话 短暂感动,无哭、无泪。

问题:
当年有许多人是再三努力才中举的。小瑛子有无参加随后78、79级的高考?
白桦树林 回复 悄悄话 感动
womaninhome 回复 悄悄话 Sad story. Speechless after reading it. We are so lucky comparing to what XiaoYingZi and you went through.
Thank you for sharing.
Dr.June 回复 悄悄话 After reading your article about Xiao Yingzi, I cried. I was lucky, I was just ten years old when the Culture Revolution was over, the next year I went to the Gifted Middle school and then Gifted High school, then medical school, I feel sorry for the generation whose youth were damaged by the Revolution like my older sisters, their life is like Xiaoyingzi. I respect Xiaoyingzi, if I have chance to go back to China, I hope I can visit her.If she is still selling Fried MaHua at Beijing Station.
战洪图 回复 悄悄话 这是我在文学城里看到的最好最感人的好文,看的人泪如泉涌,谢谢北奥大哥.让我想起了我在北京的表哥,表姐和童年的生活.
一维 回复 悄悄话 你的文章让我感动.我是多维时报印地版编辑,也是77级.我们准备在十二月九日出一期纪念恢复高考30年专版.我们很想转载你的这一篇文章,可以吗?谢谢.
回复 悄悄话 人是抗不了命的。老天这辈子没有给小瑛子好机会。

小瑛子的经历恰恰说明对年轻人来讲努力是多么重要。
自己不努力,老天给你机会了都抓不住。
罗卜干 回复 悄悄话 无语!“运“是可以被选择的,但左右不了“命“。人生真的是不堪回首,多些梦想吧,或能弥补。
蔡真妮 回复 悄悄话 太感人了!看得我泪如雨下,有一团东西堵在心里上不来下不去的。
无语问苍天,命运是什么?
春意知几许 回复 悄悄话 这个“点点滴滴在心头”挺烦的,把我看完文章后的激动心情都给破坏了。
williamyuan 回复 悄悄话 看了让人流泪
点点滴滴在心头 回复 悄悄话 很惭愧,为了点小事与reming争个不休,现在想起自己这样很无聊。忘了说更重要的事。请问北奥,可能申请小英子来美一游否?我们可以资助。说真的,我心里非常非常渴望见到小英子一面,她在我心目中比“英雄人物”高大多了。她不屈服于命运的摆布,几乎赔上自己的生命去抗争......她的形象已深深嵌于我脑海中,每每想到小英子在考场那一幕,心里非常难受,忍着眼泪看完的故事让人以后都不可能忘记掉。如果可能的话,请在此留言板上“通告”,让网友们知道结果如何。我等着,非常谢谢你。对了,因为与别人争论而有些语言过激开罪你,在此向您赔个不是,但愿您“大人有大量”。again, 请构思一条可行性的方案让小英子来美, 可以与否也请答复,谢谢!!
北奥 回复 悄悄话 再说几句话,也算是个交待:

“要先感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我是留着眼泪写完了《小瑛子的故事》,每次再读一遍,仍然是热泪盈眶。这是我多年的一个心愿,一定要把这个故事写出来,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在后的人生当中,多少次遇到困难,我都是靠着想起了小瑛子而勉励自己度过了难关。

于言的话对我来说就像“于无声处听惊雷”一样诚恳和感动, 相信这个周末有不少的“下一代”要加点作业了。

《故事》发表后,我与小瑛子通了电话:
1, 小瑛子住在北京,是“下岗”,不是退休。她的生活很清苦,身体很差,但是很安宁。小瑛子说她不希望这种“现状”被打破,她感谢大家对她的关心。

2, 代表大家,我托人送去人民币一万元。她说不要,我说是作品发表的稿费,本来就是属于她的。

3, 大陆已有几家互联网转载了这篇文章,洛杉矶的两家中文报纸也会发表(10/27,中国日报周六知青版)。相信会激发出很多人心底的埋藏,诞生更多的《小瑛子的故事》,以感动和教育下一代。

4, 大家不用担心我,我是个“到哪里都不会差”的那种人。但是我会想念文学城,想念你们。有些朋友还真是让我“刻骨铭心”呀。
于言 回复 悄悄话 给北奥兄,您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男站子汉,只是我们怎样才能帮小瑛子呢?安宁对壮志未酬的小瑛子来说是一种归于平静的无奈,在夜深人静时,在她的内心深处一定会有对命运的感慨,特定时代造就的悲剧无法弥补,但小瑛子们这一代人用生命和血泪铸成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却极为珍贵,要让这种精神长存人间,这也是铸成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块基石。一代知青所遭受的磨难、痛苦与牺牲已无可挽回,但是从中发掘出人性中闪亮的光点去激励后人,那么这也是发掘出了其中的价值,也还算是没有白白的牺牲。对于付出巨大牺牲的小瑛子(们),怎样去抚慰他们的心灵?
祝愿北奥兄“度假”快乐,诸事顺利!
给新社员兄,谢谢提醒,“知青历史是"那曾经用鲜血染红的历史".” “十有89 cannot understand. what he think is "变态呀。。。"他对中国的印象 只会变差, 这比“不易的财富流失掉”更可怕。”
这完全有可能,只是我同时认为这鲜血不能白流,要雁过留声。提醒的及时,发现下一代确有cannot understand 的趋势,看来讲的不够,还须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只是这小子今年像离巢的燕子,正像老秃兄文“长大的孩子,泼出去的水”,不能天天讲了,讲20分钟就很长了,忙着呢,到目前为止,中文听说读写还不错,现在几乎是全英文环境,不知以后如何。我的体会是,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讲中国的事,最好年年回中国,这样可以多些了解和理解。
grandland 回复 悄悄话 我也是77级的,不是北京考生。你的文章很感人,谢谢。
金色的麦田 回复 悄悄话 这篇文章虽然不长,但是给我的震撼却不亚于《血色黄昏》,北奥哥好样的,是个重情重义的汉子。

小英子现在还好吗?请代祝福她,愿她能过得好。
新社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北奥的评论:
北奥兄, 不好意思。借您的宝地,有感而发。
新社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于言的评论:
于言兄, 窃以为万万不可!
说实在的, 知青历史是"那曾经用鲜血染红的历史".

(I assume you 在国外, 贵公子在国外受过较长的教育。中文能说利索就不错了)。 当他读北奥兄的大作, 他会这么想? 十有89 cannot understand. what he think is "变态呀。。。"他对中国的印象 只会变差, 这比“不易的财富流失掉”更可怕。

您真要教育, 不如说些戚继光打倭寇, 霍去病“匈奴不灭,何以家为”, 陈某人“犯强汉者, 虽远必诛”。。。建立民族自豪感 。。。

再者,您以身作则, 不要买日本车 (扯远了 呵呵。)
土村药师 回复 悄悄话 感动,哭了..小英子现在那里啊?
新社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点点滴滴在心头的评论:
“人们在以笔墨倾诉时,大都喜欢写自己最了解和感触最深的东西。”人们能, REMING why 不能 ? “而那个时代的从城市下乡到农村的知识青年应该且能够同农村青年融洽相处,了解他们,也理应写写他们的故事.” 这是 REMING "自己最了解和感触最深的东西.”

BTW “大陆的。。。”? 我们从那嘎达出来的好像很少这么说。(玩笑了 )
新社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wlhappy的评论:
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非常好!非常好!
还记得《人生》开头引用柳青的话, “人生的路很漫长, 可关键处只有几步”。每思于此, 暗然心痛。 我用了十年的时间才修复 (只能说好像修复)我在人生关键处走错的一步。
于言 回复 悄悄话 北奥兄,拜读完此文的第一时间,我就把这个链接发给了儿子,在我受教育的同时让儿子也得到教育,我愿小瑛子的故事长驻我心中,让它鞭策我,活的更积极,做事更有效.在此,衷心的希望您及经历过知青岁月的前辈们纪录下您们的故事,这是您们的苦难,也是您们的财富,不要让这不易的财富流失掉,写下来留给子孙后代,激励他们的斗志,滋润他们的思想,营养他们的精神,使子孙后代精神抖擞不言败.另外,不知小瑛子居于何省?我将回国半年多,不知是否有缘相见?
于言 回复 悄悄话 北奥兄,回国如果能见到小瑛子,请代我们大家向她问好,我想凡是拜读过此文的人都会问候她并祝愿她健康快乐.她虽然未能参加成高考,但她已深深的感动了我们,我们感同身受,伴着她泪撒考场.她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敬佩她的精神和毅力,愿她保重身体,健康长寿.
罗曼 回复 悄悄话 啊?北奥兄要海归?多保重。。。
北奥 回复 悄悄话 决定 - 说声再见:

三十年前我在考场上一气呵成完成了那篇“高考范文”,今天同样是一气呵成,希望对得起“知青”这个称号,献给大家是一篇“用心的作品”。今天是我开博六个月的日子,忽然间发现,这小小的笔头子分量还真是不轻啊。

在文学城里“摸爬滚打”整整一百八十天,献文五十余篇,有超过六十万人次的网友光临敝舍, 让我常常是“幸福地沉浸在中国文化和文字当中”。由于最近工作上荒于业务, 表现不佳,公司决定把我调到大陆去管业务(用我老板的话说就是“看你还上不上文学城”)三个月,表现得好才让回来。

我向文学城的编辑,好友和众网友告个假,因为我去的那个地方不能上网,而且我也会忙得没有时间上网。当然我会记挂和想念大家的。也许是年底,也许是明年,我一定会回来和大家团聚。

别忘了,我是北奥,2008的北京奥运还等着我们一起呐喊助威哪。

珍重
一生有求 回复 悄悄话 太感人了, 我这个轻易不落泪的人也被你惹的哭了。 希望现在的年轻人好好珍惜他们所拥有的。
小8毛 回复 悄悄话 北奥兄:我总是要回来再看看大家的评论,挺热闹的,辩论是件好事,我就爱看别人的辩论,从中又会得到新的启发和思考。北奥兄,我喜欢你的家,你不是绝好的写作家,但是在你这里总会听到心灵的碰撞声。请继续写更多感人的文章,谢谢你!
remi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新社员的评论:
"那几乎整整毁掉的一代人的命运,那曾经用鲜血染红的历史,不能再重演".

那仅仅是对于城市青年来说,已成为历史。可现在的中国(可恶的户籍制度)仍然在继续毁坏农村青年的命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那样的历史就没有停止过。仅仅是有感而发,不想同人争辩。
北纬冰儿 回复 悄悄话 切肤之痛的历史!

我一位朋友的姐姐,算是小资级的吧,不但要受体力之苦,更是还要遍尝精神之罚.在17岁生日那天,自己轻了生.

其实还有很大一部分的知青,没有北奥这么坚强,奋斗,幸运的,如今他们还是下岗大军中的一分子,或是流水线线上的一个小单元,在继续尝着这一代人的苦涩.

wlhappy 回复 悄悄话 回复reming的评论:
这方面的作品还是不少的,其中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非常好,描写那个时代的农村青年奋斗的事。前者还拍成了电影,非常受欢迎。
枫叶红了吗 回复 悄悄话 文章写的好!同是知青,处境不同感受也会有差距。同是过来人,我也试图写点东西,写不好。北奥所在的农村实在太差了。77年时,社会已经没有前几年那么疯狂了,一般农村都会允许知青参加高考的,好一点的地方甚至会有带队干部办的补习班。
插队的经历是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只是对更多没有走出来的人来说,插队的经历往往成为一生的心痛。

乐乐CA 回复 悄悄话 感动,钦佩!
这也解释了在应届生莺歌燕舞,爬梯开心的时候,77,78级的GG,JJ们能气平神定地努力刻苦.
点点滴滴在心头 回复 悄悄话 To reming: 我忘了说,你说没有关于写农村青年奋斗的小说?当然有,还有不少,只是你不知道罢了。 你去大陆的图书馆问管理员,那里多的是。在大陆的杂志里有不少描写这类出身农村的青年,通过个人奋斗成功的。中国那三位靠养鸡起家的三兄弟(好像叫刘永什么的),不都有他们的自传吗。
点点滴滴在心头 回复 悄悄话 回reming的话:先把你的句子摘录下来,方知我要指的是什么,以下是你的语录:“而那个时代的从城市下乡到农村的知识青年应该且能够同农村青年融洽相处,了解他们,也理应写写他们的故事。最后声明一下,我也为小瑛子的故事感动,谢谢北奥前辈带来的故事。”什么叫做“应该”? 你知道北奥们“没该”吗?知青们一般说来与当地的人(包括你说的“农村青年”)都是和睦相处的。那时我们的头脑简单,在超强锻炼下四肢也真够发达的。与谁都能和睦相处,就怕人家不愿与我们这些接受再教育的人和睦。reming 同志呵,你要知道,人们在以笔墨倾诉时,大都喜欢写自己最了解和感触最深的东西。至于你的 “理应”写写他们(农村青年)的故事之愿,就是说,在道理上应该写他们的故事才对,WHY? 那个北奥又不是super man, 不是如池莉般那样,好一个响当当的大作家,一切东西在她的“神笔”下都能写得风生水起.......。北奥远不是这块"料"。故你的期望值过高了,正如我也觉得你“理应”写“农村青年”的感人故事一样的不切实际。没有什么“应”不“应”,有点话想说,想与人分享,便说(写)出来了,就这么简单。 最后,还得谢谢你这么好的涵养,没骂人。我很感动。好,好,不说了。
新社员 回复 悄悄话 回珠峰
"这种特殊的人生经历正是推动中国过去这二三十年高速发展的动力" really? 老江对那个香港女记者的话可惜记不得了。
新社员 回复 悄悄话 REMING, 好样的, 顶! 可悲的是, 农村青年至今上大学的机会还是远小于城市人。都是中国人呀。 读 REMING 的留言, 我都想流泪.
Skyslimit 回复 悄悄话 Good writing. Keep on. Thanks...
衣带渐紧终不悔 回复 悄悄话 我很幸运,在快要轮到我下乡的时候,高考恢复了,我最终逃脱了上山下乡的命运!但是我有个初中同学,没有上高中就下乡了,才十六岁,想来她可能就是另一个“小瑛子”。都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我却宁可不要这般的财富!谢谢北奥的力作,相信历史不会重演!
珠峰 回复 悄悄话 runningsound: Here are some bricks you asked for.
1. What does it mean "I can't type chinese even I want to"? Does it mean you do not want to?
2. What I got from this article is precious memory about a dear friend, not complain of hard life.
3. Who are you to tell others what to write and what not to write? If you believe in writing about some topics, just do it.
珠峰 回复 悄悄话 这不仅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这是一代人的经历。我们这一代的人,不管是知青、农村青年、还是留城青年,那种对前途的彷徨与困惑,不是愤青们可以理解的。然而,这种特殊的人生经历正是推动中国过去这二三十年高速发展的动力。
remi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点点滴滴在心头的评论:
我想我同样没资格写北奥所处时代的农村青年。我出生在那个时代,当北奥他们在奋力为参加高考准备时,我小学尚未毕业。我钦佩他们那个年代的青年人。我读过太多的关于那个年代的知青的故事,为他们感动过,也为他们的故事流过泪。但至今我没有读到过关于那个年代的农村青年的奋斗和苦闷。我想说的是,那个年代的农村青年大多生于斯,淹没于斯,没有或极少能考上大学(或压根就没考大学跳出农村的想法,当然这是人治的结果),所以他们没能力写出他们的故事。而那个时代的从城市下乡到农村的知识青年应该且能够同农村青年融洽相处,了解他们,也理应写写他们的故事。最后声明一下,我也为小瑛子的故事感动,谢谢北奥前辈带来的故事。
runningsound 回复 悄悄话 I can't type chinese even I want, hope I can express myself well in English. I was not touched by your article so much like others, but this doesn't mean I am cold blood. I felt bad about the story 30 years ago, but I felt worse about those which are happening right now too. anyway you had a chance to take to change your life because you are a ZHIQING,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those who will never have a chance like that, even they walked 40 miles with you 30 years ago, they still wont be able walk in the class room to make that chance. they lived in xxx condition which they even never realized. Yingzi had a just bad luck, but she still RETIRED (that means she got a pension which might be quite less,better than nothing) for that passed 30 years, she might have some pretty clothes and good food and she can take a bath regularly, for those who were still there might still be there, not moved, NEVER.

what I tried to say is, you fought for yourselves, I admired that, but that's it, because you were fighting just for yourself and that's what you should do if you want a better life. if you tried to share what you suffered it's not really necessary, look back to it, there're still bitter lives undertaking by lots of people.

all ZHIQING from that generation like talking about their challenged past, I haven't heard any of them taking about the chances they were given. the gap left before were all taken by them, look into those good positions in Banks, governments, big enterprises, most of them got that just because they are the first graduates after the Revolution, nothing else, you were compensated already, the life is just like a SIN wave, you can't complain the bad by taking the good, be fair ( it means you should write another article to tell us how much you benefit from being one of the LAOSANJIE next time)

the first time to participate the discusstion, I am not afraid any bricks, just tell you where to throw them, runningsound@yahoo.com

点点滴滴在心头 回复 悄悄话 回“逻辑”的话,你说那“十年”不是“浩劫”?如果你家人给造反派逼得跳楼自杀,被杀气腾腾的人群冲进来抄家,被人嘲笑侮辱, 父母给关进牛棚与他们的年幼的孩子们惨分离,.....的话,你便不会不认为那是一场浩劫了。听阁下的“口音”,可能在那十年里捞到了不少好处,打砸抢,以斗人为乐......。 可惜的是,那种浩劫不会再有了。
逻辑 回复 悄悄话 我从不认为那"十年"在中国是"浩劫", 相反, "十年"的结束只是邪恶暂时战胜了正义. 或更准确的说, 欲消灭邪恶, 必己更"邪". 鲁迅曰:fair play应当缓行.或许这就是当今中国的路线.
点点滴滴在心头 回复 悄悄话 对reming的话有看法:
你的意思是说北奥在叙写下乡知青在农村生活不易的同时,也应该写上“那些出生于农村青年”的艰辛?但北奥写的只是他自己的生活过体验过的个人一段历史。

如果他是农村青年,也有“写意”,当然“欢迎”他也写不同的东西。 写我们知青到农村的不易与农村青年生活的不易两者间没有矛盾。你要学点逻辑学。我这样说有点冒犯,但你的“提议”让人莫名其妙。既然你认为应该为农村青年“呼吁”,我倒觉得北奥没资格写,否则就是乱写,因为他不是。你可以写呀,我甚至猜想你会是最合适的人选。这样,相信同样有很多读者会为此而受到更多的教育。 绿叶红花齐齐欣赏(北奥是绿叶,你是红花)。
nancy30 回复 悄悄话 太感人了,我都哭了!苦难是笔财富,这样的财富真地不是什么人都能消受的。
点点滴滴在心头 回复 悄悄话 很感慨,只有经历过青才能够理解当时那种在命运中挣扎,苦斗的情形,多么艰难呵,白天干了一天的活,累得讲话和走路力气都没有了,但在晚上,用蜡烛柴油灯等照着书本复习,为的是回到城市里。转眼间那已成为遥远的历史,但不会忘记啊,忘不了啊。不知知青协会之类的“组织”在哪里?
于言 回复 悄悄话 77,78级大学生是我最敬佩的人,他们经历了艰难困苦,思想深刻,80年进大学不久,他们带领我们罢餐,他们演讲,竞选区人大代表,我们从校门走向校门的学生只有仰慕的份.我去过农村两个知青点,没想到这么惨.小瑛子的遭遇震撼了我,为她难过,只是我不理解,为什么大家喜爱的小瑛子为大家带来了快乐,她的同伴们却不帮她一把?有时侯,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帮助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为人父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北奥的评论:
深有同感!谢谢你的好文!
zhao04 回复 悄悄话 I am also from grade 77. I thought my way to college was difficult but could never imagine that someone suffered like that. Poor thing.

秋怡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北奥的评论:
我有掉眼泪。
fangyuanzhi 回复 悄悄话 怀里揣着希望,就像有一颗扑不灭的火种在我们的心中燃烧,在激励着我们,使我们格外的坚强。

----谢谢 北奥的回忆录。 此情此景 ,至今不敢忘记!!!
北奥 回复 悄悄话 多想喝一口小8烧的开水,吃一口小8做的贴饼子啊。相信那个年代的小8一定是个呱呱叫的“小瑛子”。难怪小8今天的饭菜做得这么好。

小羊,秋怡,林韵和小花等辈没有受到这般苦难,因该感到幸运才是。其实小瑛子还是“劳苦大众”家庭的孩子,那些平时被“娇生惯养”的女孩到农村就更惨了。

不知道憨哥是那个年代的, 下次聊聊自己, 我们大家跟着顶。。。。
罗曼 回复 悄悄话 小瑛子醒来后双腿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两只手死死地扣住教室的门框不放,两行泪水滚滚而下。为了参加这次大学考试,小瑛子她拼了,为了让队干部同意她参加这次高考她每天专检重活干,别人休息她不休息,别人每顿吃八两,她只吃三两,别人回家还可以改善一下伙食,要一些零花钱,可是小瑛子她没有后援,她一切只能靠自己。她是在用掉肉,放血的方法参加这次高考呀。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无恨月长圆!
vmrs 回复 悄悄话 泪,在眼眶里噙着没掉下来,被我抹去了。
北奥 回复 悄悄话 祥子的话让我有点激动, 因为我还从来没有见过祥子这么激动过。

你看看他那饱经风霜的脸,和那苦难深重的眼睛- 我们还有资格说话吗?

其实祥子可不是一头“顺毛驴”,常常看见他“一阵见血”地批评别人,其力度是独具一格的。而他自己从来不笑,永远用那张“苦大仇深”的脸看着你,让你好象觉得非得好好“反省”一下自己不可。

可见,再坚强的人其内心里也是软的。能得到祥子的共鸣和认可,我知足了。
小8毛 回复 悄悄话 北奥兄,谢谢你这篇文章,确实引起我的共鸣,使我又回忆起自己的曾有过的經历。
我这个人对过去的事情往往只是记住美好的一面,那些痛苦的,伤心的总是尽量不去想,甚至想把它从记憶里抹去。
我当然在农村里劳动过,农家的土炕上睡过觉,到村边的井里挑过水,农田地里的活儿相当的累呀!割一天稻子,背直不起来,手上满是口子……能留下来为大家做饭,那是对我的照顾,我也是象小瑛子一样,把素菜变成荤菜,能把馒头蒸得大大的,把贴饼子做得香香的,把水烧的开开的。
我在砖场(砖场是好听的名,工人叫窑地儿)工作时也不过19岁,冬天打土方,整天冻在荒焦野地,北风刺骨,象一把把的刀子劃向你的脸,正象你形容的巴掌大的雪片子迎面扑来,硬往脖子里和袖子里灌,一会儿就把人打个透心儿凉。我们那个年代讲的好听:“女人能顶半边天”,让我们象劳改犯一样的劳作。我当然知道鞋湿了又冻冰的感觉,我当然记得手冻僵的滋味儿…….我也是穿个棉候,腰里扎个大草绳子。也挡不住那个寒冷。为了表现自己工作积极,也曾发烧39度多也不歇班,坚持工作,结果昏倒在车间里。现在觉得那时的我很“左”,嗨,那时的年青人还不都是一样吗!我也曾受到别人对我的照顾和关怀,那时的人都很纯洁,没有非份的想法。
我在我的“朋友”一文中讲的秀芳,那时她家是一个用碎砖头在铁路边搭的临建的小屋,她爸爸是蹬三轮的,妈妈有时糊纸盒以贴补家用,姐妹四个还有个弟弟,生活艰苦自不必说。可是她文革后期被选送上大学,几十年后她是财院的付院长。你看看人家,不佩服不行啊!我总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很惨,时运不佳,但是我们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幸运者。


JazzFan2 回复 悄悄话 Good question!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血泪故事。谁之错?

谁应该忏悔,认错?他们认错了吗?""

林韵 回复 悄悄话 大时代决定人的命运啊,生在那个年代,个人怎么有能力左右自己呢?人治的时代必需结束,某一个伟人的一句话,造就了多少"小瑛子",又毁了多少人的前途........

所以从那个年代走出来,拼出来的,付出的是比常人多的多,这也是为什么77,78多人才,不服是不行的~~~~北奥就是其中一员那~~~敬佩啊~~~
北方憨哥在北美 回复 悄悄话 谢北奥兄把这个故事带给大家

当年的知青,有太多太多的故事,

有的时候,不敢去想,不想去想,不得不想,,,,,,
戈壁小花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北奥兄讲给大家这个感人的故事----泪
北奥 回复 悄悄话 如今这人们都怎么了?无法用中文表达思想了?通过qqh我收到很多的Comments in English,列出几个给大家分享:

1,To be honest with you, I burst into tears several times in the middle of reading this article. It took me over 20 minutes to reach the end of it. In my memory, no article has touched my heart so deeply. One of the reasons is that it is a true story, not a fictitious one, based on the life experience of someone I know. Another reason is that I was shocked by the extreme hardship that people of your generation had to suffer in order to make some changes in their lives. We took everything for granted for what we have now, but we sometimes fail to realize how treasurable it may be in other people's eye and they may even have to sacrifice their lives to get it.

2,I'm taking the two-day 16-hour SE exam next week which, in my mind, will be the most difficult exam I have ever taken in my life. I spent half year preparing for it with all my spare time devoted to it. But comparing with the exam you and your friends took 30 years ago, it is just a peanut.

3,Very touching. I like it since I can relate to it. I was among a handful luck ones who left our 'work unit' for college. I feel bad for my co-workers who tried hard but didn't get in. But I feel equally bad for the ones who quietly wasted their youth in their assigned work unit because they either believed the propaganda or just passive accepted the reality as fate. I went back to my work unit 15 years later and was astounded to see them still doing the same work, as if the time was frozen. I felt very sad.

4,I think if you can touch on this subject it will touch more people.Definitely what happened 30 years ago was one of the biggest turning point of my life. Thanks for bring this up.

5,The poor Yingzi. My tears cam down when I read
小瑛子醒来后双手死死地扣住教室的门框不放,两行泪水滚滚而下
I know (or almost know) exactly what she was thinking.

6,The hardship for our generation was one of the reasons
this group of people are so good in latter years,
since they had endured the hardship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some of them were too young to be in those
situation. But we certainly do not, and should not,
allow this kind of reeducation to happen again to our
children and their generation. I'm happy to say that
not only we are lucky enough to be away from those,
but even to our people in China, those will be bad
memories not coming back to life ever again.

Thanks a lot for sharing.


smile1 回复 悄悄话 我是悲愤交加
看风景 回复 悄悄话
鼓掌。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血泪故事。谁之错?

谁应该忏悔,认错?他们认错了吗?

北奥 回复 悄悄话 刚刚接到了一个叫“小瑛子”的QQH, 她说她是哭着看完这篇文章的。

这个“小瑛子”说她有着同样的遭遇,但有个“不错的结局”。
她还告诉我说她的两个朋友死在了农村:
一个是干完活太渴就喝了兑有农药的水,另一个是掉到井里淹死了。

她是一个“幸运”的小瑛子。。。。
一只小羊 回复 悄悄话 很感人!虽然没有切身的体会,但对我们年轻人是一种教育。我爸爸也常常跟我说他参加高考回城的故事,他近几年也回去过几次。照片上非常非常的瘦。
我希望你们能保留住这些记忆,拍成电影。真的。这些精神财富应该分享给下一代,这些历史教训应该被下一代铭记。
你真的很幸运。不知道你有没有看望过那个女孩,有没有帮助过那里的善良的人?
highage 回复 悄悄话 我掉了眼泪。很感人。我得好好想办法教育我的小孩。
我的网页:
http://www.umsl.edu/~xz5d6/2007photo.htm
北奥 回复 悄悄话 参加高考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不过是人生中的一项选择,不过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可是你知道吗?三十年前,高考对于千千万万插队的知识青年来说,那是迷雾中的一盏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苦难生活中的唯一希望。

今天我讲的这个故事不是杜撰出来的,而是活生生的发生在我的身边的事情。我常常地责怪自己为什么一直把它埋在心底而没有写出来,也许是笔拙,也许是手懒,但是这件事我却一天也没有敢忘记。

有掉眼泪的吗?要告诉我实话啊。。。。。。谢谢~~~~~
秋怡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太感人了,尽管我没有经历过,可我的家人中有知青,有相似的经历。背井离乡,远离亲人和自己的梦想。。。
wutian 回复 悄悄话 reming, your comments have a logic problem.
wutian 回复 悄悄话 very good!
reming 回复 悄悄话 当许多人谈论书写城里下乡知青在农村的生活时,总是强调多莫不容易,我并不是说他们的不对, 可是又有谁思考过那些出生于农村的青年,他(她)们同城市的青年一样,属于同一个国家,但因为人为的因素,他(她)们却永远要呆在你们所认为的不能呆下去的乡下。谁为这些青年写过东西,呼吁过,抱怨过!!
坐家妈妈 回复 悄悄话 感动!

虔谦 回复 悄悄话 小瑛子,岂止是一部戏。。。感人
照片顶级。。。谢谢分享! 。。。北京名校....再聊吧。。。
Greetings!
[1]
[2]
[3]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