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树

开博前,我抬头看见了窗前的棕榈树,他高傲,挺拔,雅致而又独特。我的博客就叫“棕榈树”吧。
个人资料
北奥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奥运往事 - 洛杉矶北岭大学中国研究所(2)

(2008-06-04 08:27:41) 下一个


                        (照片摄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开幕式上)

第一章: 深夜的铃声揭开了洛杉矶奥运的序幕 

1洛杉矶北岭大学中国研究所 

      说起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就不能不提到加州北岭大学的中国研究所。中国研究所成立于1982年,它是顺应当时中美两国政治,贸易和学术交往正常化而生的必然产物,也是北岭大学与新中国长期合作与交流的历史见证。那时候中国还不像今天这么强大,国际上一些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政治包围,加上我们自己的文化内战,自我消耗,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还扮演着极不般配的脚色。北岭大学当时有一批对故土有着深厚感情的华人教授,在中美恢复正常交往后,大家纷纷以各种方式积极从事有利于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友好往来的活动。但这些活动大多由华人教授自发开展,难成大气候,而且组织协调也很困难,举办一些重大活动时显得师出无名。在这种情况下,三位华人教授提出了创办中国研究所的设想,并得到了校方的批准和支持,使得研究所成为当时在洛杉矶的第一个正式的与中国交流的民间学术机构。虽然这三位教授都是从台湾来的, 可是他们都有一颗赤诚的中国心,都坚定地认为天下的中国人是一家,是不可分割的一家人。他们成立这个中国研究所的目的,就是要弘扬中国的文化,帮助中国改变落后的面貌, 帮助中国学生接触先进的科学技术。他们首先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说服了学校董事会,在加州的北岭大学率先从大陆接纳了中国研究生并提供了助教职位和全额奖学金,陈冲就是北岭大学接纳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比起美国的其他大学,北岭大学要早了好几年。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时候,北岭大学已经接纳了几十名大陆来的留学生,冥冥之中为日后接待中国奥运代表团到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第二:动员学校的教授组成了几批访华代表团。当时很多的美国人对中国还很不了解甚至有很多的误解,通过几名校长,院长和系主任以及很多名教授的中国之行,彻底的改变了他们对中国的印象和看法。在那个年代我们自己讲一千句一万句都不如美国人自己讲一句。这一点也为日后北岭大学的校方同意中国代表团的进驻埋下了伏笔。 

第三:承诺接待参加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的中国官方代表团。洛杉矶是一座名城,有很多有名的大公司和高等学府,可是在1984年却只有北岭大学承担了接待中国奥运代表团的重任。当时洛杉矶连中国领事馆都没有,有些华侨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中国人。接待中国代表团,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情,是一件即冒险又潜伏着危险因素的事情啊。 

      周传均教授是个开朗,刚毅,有血性汉子,年轻的时候冒着生命危险,驾着机帆船横渡太平洋从台湾来到美国。 当年日本占据我钓鱼岛,就是教授拍案而起,带头走上街头表达抗议之声的。他手一挥,坚定地说道:这件事情一定要干,而且是一定要干好。 你们想啊,五十年前中国才有了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选手,今天中国组团参加奥运,凭我们的实力,很有可能拿下这中国奥运史上的第一块奖牌,意义重大啊。 教授敢想敢干,亲和力大,号召力强,而且干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动手,雷厉风行, 就连家里居住的房子都是他自己动手盖的, 当我这次为了写文章再次去采访他的时候,八十几岁的高龄仍然是健步如飞,谈起二十几年前的洛杉矶奥运会仍是如数家珍,往事历历在目啊。 

      林同坡教授是个数学家,出身于世界著名的造桥世家。他的逻辑思维极为严谨,办事更是稳妥。他有板有眼地说道:体育运动也是一座桥梁,是连接中美友谊的一座桥梁。 如今我们把这座大桥加起来,就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啊。 教授的渊博学识和他的和蔼可亲那可是远近闻名的。以柔克刚,以慢制快,使他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当年他担任学校的数学系主任,讲课深入浅出,说话幽默潇洒,对待大陆来的同学更是像慈父一样的亲切,什么事情只要有他在,大家一定拥护,齐心协力努力干,而且一定能够把事情做好。 

王益寿教授最年轻,最聪明,干劲也最足。他是个科学家又是个实干家, 做任何事情都是大胆假设,逻辑思维,科学论证,然后是亲自动手,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地完成。无论是在任何的地点,任何的场合教授永远是手持一只精致的烟斗,谈笑风生,伴着那烟斗袅袅的青烟,随之而来的是他那无数的连珠妙语和一条条的精囊妙计。王教授有胆有谋,又有主见,可不是个随泊逐流的人,做任何的事情决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让他动心,跟着跑的。但是一旦他下了决心,那就非办成不可,非做好不行。后来王教授出任北岭大学副校长,成为该校历史上的第一位华人校级领导。在他主管学术事务和国际交流计划期间,北岭大学与中国的交往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有这三位一体,三足鼎立的三位教授的齐心协力,想为中国做点事情还有做不成的吗?难怪当时无论是中国政府,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还是当地的美国人士都一致认为北岭大学的中国研究所就是一块牢固地扎根在美国的红色根据地  

(这三位华人教授现在都年过八十了, 身体都还相当的硬郎. 去年我们为周教授和林教授一起庆了八十寿辰. 1984年中国在洛杉矶奥运会上的辉煌, 那是家喻户晓, 我不会在这里多罗琐, 我要讲的那都是没有文字记载的事情”, 都是很感人的, 不信? 您明天接着看.)



                          (右上图: 前排左一是林教授, 右一是王教授, 右二是周教授.)

                                 (左下图: 是1984年在校大陆学生的合影, 今天都是教授, 律师, 科学家了.)



                        (24年之后, 八十岁的周教授和林教授上台领奖 - 岁月不饶人哪!!)

相关连结:
开篇 - 郎平引言
奥运往事 - 杨振宁吴嘉伟深夜隔洋受命 (1)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5)
评论
加州花坊 回复 悄悄话 橡果国际-电视购物-橡果国际电视购物官方网站
7月4日 22:43
在你这里让我长了不少见识


开心果/桔林
7月3日 8:34
真感人哎!中国有他们这些人帮忙,真是幸运哦!

梧桐树
6月30日 11:22
鲜人未知的奥运往事,很喜欢看.


爱心妈妈
6月29日 20:36
海外华人心系祖国,感谢这些为祖国做事的学者,祝愿他们健康长寿!

科夫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北奥,

让我们认识了三位令人尊敬的前辈

让三位教授的光辉得以流传

小声问一句,北奥当年是否也是就读北陵大学的留学生?
Liketoread 回复 悄悄话 Is Prof. Zhou in Physics Dept.?
Liketoread 回复 悄悄话 Is Prof. Zhou in Physics Dept.?
北奥 回复 悄悄话 谢谢麦田, 林韵和药师!!

你们说的对, 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中国做过贡献的老华侨们.
看看这些教授的照片我有些动容, 再过二十几年, 我们也是这个样子了.
前几节是介绍, 后面保证精彩!!
土村药师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大哥的分享!继续跟读,支持大哥,支持北京奥运!
林韵 回复 悄悄话 最最敬佩你们这些最早冲出国门的前辈了,海外的华人心中其实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从北奥的好文中可以看到知识分子心中平时难以见到的激情
金色的麦田 回复 悄悄话 那时候真是很不容易,如果说中国现在崛起了,当年那些开拓的人是我们不能忘记的。

谢谢奥哥的分享!
北奥 回复 悄悄话 除了感谢还是感谢, 你们看, 下面跟帖写的多好啊:
历史就在这看似平淡中诞生。。。
钦佩早年到美国的爱国游子,感谢你们早年的爱国奉献
文章再现了这些为中华民族热心奔走的幕后英雄.如果没有他们这些爱国华侨和爱国学生的努力和耕耘,很可能就没有我们1984年奥运的成功....

能有这几句话, 我这文章就没有白写.

回答问题:
1, 我们当年多数的照片里都有陈冲, 这次特别选了一张没有她的. 以后会发很多陈冲的照片.
2, 北岭大学的英文是: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Northridge, CSUN
greyleggoose 回复 悄悄话 历史就在这看似平淡中诞生。。。等待更多好文:)))
北方憨哥在北美 回复 悄悄话 继续跟读,支持北奥,支持北京奥运!

钦佩早年到美国的爱国游子,感谢你们早年的爱国奉献

北奥加油!中国加油!
womaninhome 回复 悄悄话 感叹当时爱国华侨们的不易,谢谢北奥大哥的文章再现了这些为中华民族热心奔走的幕后英雄.如果没有他们这些爱国华侨和爱国学生的努力和耕耘,很可能就没有我们1984年奥运的成功....
北岭大学英文是什么?
米兰 回复 悄悄话 接着看...沙发没了坐板凳也行...
“体育运动也是一座桥梁,是连接中美友谊的一座桥梁。 如今我们把这座大桥加起来,就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啊。”
感动...
闲人忙人 回复 悄悄话 沙发!好象看到雪儿了,陈冲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