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树

开博前,我抬头看见了窗前的棕榈树,他高傲,挺拔,雅致而又独特。我的博客就叫“棕榈树”吧。
个人资料
北奥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感谢凤凰卫视,让小瑛子走进了千家万户

(2008-11-06 06:33:08) 下一个

感谢北美凤凰卫视,让小瑛子走进了千家万户

前不久,凤凰电视台举办了"激情燃烧的岁月"栏目, 请了一些老知青讲述当年, 回忆三十, 甚至四十年前那场席卷全国的上山下乡运动. 南加州知青协会推荐了我, 开始我还很犹豫, 与其他老知青相比, 我受的苦根本不算什么, 也的确没有什么英雄事迹, 后来节目主持人一再动员我说: 就讲讲你的小瑛子吗, 很多读者都看了这个故事, 也许有一天真的会有人把她搬上银幕也说不定呀. 于是, 我同意了.

我主要是以小瑛子为缩影, 回顾了那个年代,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对整整一代人无疑是个灾难. 虽然事情都有两重性, 我们磨练了自己,还有极少数人走上了成功, 但是上百万年轻人的遭遇,确是让人心酸流泪的,是绝不能再度发生的.

人们常说苦难可以锻炼人,还有人说“青春无悔”,但是如果可以选择,我相信没有人希望这样的事情再度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是自己孩子们的身上。 文学城的著名人士罢了在网友馄饨侯转贴的文章“《焉知三十载,重返北大荒》读后感”后面写道: “我承认,记忆本身带有筛选的功能,当年那些淡而无味、平庸的东西,当年那些痛苦的记忆,都从时间的筛孔里漏掉了,而留下来的往往是那些珍贵的、终身难忘的东西。但是我坚决不同意 ‘青春无悔’这样混淆基本逻辑推理的说法,同意这样的观点,无异于在说,一个被殴打的受害者应当对殴打他的凶手感恩戴德,因为凶手的殴打增强和提高了受害者今后承受打击的能力。”

小瑛子是不幸的,这不仅是她的不幸,也是一代人不幸,是整个民族的不幸. 文革距今虽然已有四十年之久,但是今天的生活中依然存在着许多小瑛子,譬如那些贫困边远地区失学的孩子们,他们就是当代的小瑛子。那些孩子们的命运就像当年小瑛子的命运一样,如一朵朵伞形的蒲公英,无法由自己主宰,只能听任狂风对它的摆布和戏弄。这样的情景,怎不令人唏嘘!(罢了语)

感谢北美凤凰电视台主办的这个节目,很有社会意义. 他们的老板当年也是知青, <小瑛子>情有独钟.顺便要提到的是这个节目的主持人是一个年轻的姑娘,如果你听她写的主持词, 真的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年轻人, 能够如此多地和深刻地了解几十年前的那场运动. 这么看来, 我们这个社会还是大有希望的,这么看来我们这些过来人多讲讲也是很有必要的.
敢问一句: 这里有我们知青战友吗?


http://www.zqsc.org/club/dispbbs.asp?boardID=1&ID=1479&page=1


 

 

 

 

[ 打印 ]
阅读 ()评论 (98)
评论
隔花人远天涯近 回复 悄悄话 听北哥讲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把酒话桑麻 回复 悄悄话 回复7788520:
普遍性是必然的,个性是相对的。普遍性存在于个性中,没有个性怎能反映普遍性?两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也就是说,天才和强者并不是一生出来就是天才,就是强者,原本也是普通人,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才成为“人上人”,包括商界,文艺界,科技界和政界的精英。古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寒门出贵子“,“苦难是财富”正是从个性中看到了普遍性,所以,几千年来中国人教育下一代必谈其道理。中国人走到世界的任何地方,总被称誉为“吃苦耐劳”的民族,这也是中国人最引以为傲的地方。
以上我是回答你所谓的“混帐道理”。这和如何评判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个历史造成的问题不应混为一谈。关注和帮助弱势群体,我说过,尽我的能力去帮助,而且多年来,我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做,我问心无愧。
另外,我完全同意网友reming的观点。
加州花坊 回复 悄悄话 回复7788520的评论:
这是在这儿的一个中国人的孩子写的诗:

A Mistake to Remember

Pain is a consequence,
occurring when you’ve done wrong;
you think of nothing else while it’s there
and learn from it when it’s gone.

Without it you’d have no idea
what to do and what not,
with a constant negative aftermath for poor decisions,
how could you say you forgot?

Life would be a continuing enigma
without reminders of what to do.
If you want to live the halcyon days,
you’d better first live life through.
remi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7788520的评论:

我真得无话可说!连别人的笑声都崇拜!比较一下在饭店里的喧闹的声音,中国人和美国人,那一个更加的放纵,舒畅,尽情?
或许您又说我们中国人不文明!哈哈哈!

“再说说我们普通中国人,跟西方人的比较。我们的“内敛”让人觉得是那么的可怜,说的难听点,性情都还没发育开。我说一个有人也许注意到也许没注意到的简单细节,你比较一下自己和美国人的笑声,那一个更加的放纵,舒畅,尽情?”
罢了 回复 悄悄话 哈哈哈。。。北奥兄家真热闹,很喜欢这种健康的讨论。
remi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7788520的评论:

你本来谈的是中国的两个术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想人前显贵,就得人后受罪”,(我看不出这里面谈爱或不爱,只是谈的成功与否同你的努力程度成正相关。我不是到你是如何从这两句俗语中看出有没有爱的教育)。就以你所举的关的例子,你说关“enjoy”(在她成为冠军前,其实也是在熬)苦,这和“吃苦”有什么本质区别吧?不论你是"enjoy" 还是“吃”,不论你的心情如何(同你有没有爱心扯不上任何关系),都是要你能承受别人承受不了的苦。关"enjoy“了别人不能“enjoy”的苦,所以关成了冠军(人上人,人前显贵)。

您又说"这样的“熬”的心理,只会让人变态,一个没有爱的信念的人显贵了,对社会,对他人的破坏是巨大的。这憋着的一口气要释放出来,那是灾难!!" 那我来问你,象北奥兄一样的那些知青,当初在下乡时,按您所说是在“熬”,他们后来有多少人变态? 在文革后第一、二届大学生中,他们占多数,在他们毕业后的10-15 年内,他们大多数应担任了单位部门的领导职务(人前显贵了,没看到北奥兄也在凤凰台中露脸了吗?kidding),他们对他人对社会造成了什么巨大破坏?(我不认为北奥兄等出国前接受过美、英式的爱的教育)。

关说她没牺牲什么,她其实牺牲了她父母的幸福生活(当然,她父母也可能像你所说enjoy这种牺牲),换句话说,她知道她的父母为了她的选择牺牲了许多,反而认为她没牺牲什么,这是不是一种自私?是不是一种“为我独尊”? 而“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想人前显贵,就得人后受罪”,更强调个人奋斗!! 或许关的例子让您看到了“看看西方人的故事,同样是经历了苦难的成功者,他们谈什么?谁在谈苦难是财富,谈的都是爱,或者来自父母,或者来自生命里最重要的人。谈的都是正面的信念。”

也许这种把牺牲了父母幸福生活当作没牺牲什么的人格就是“他们健康的人格。”也就是说只要我成功了,父母的牺牲不算什么。
把酒话桑麻 回复 悄悄话 回复Deana:
你说话还是很有理性的,你也有你的道理,只不过是我们的切入点不同,如果我错怪了你,借北奥兄的园地,用知青的酒垫底,真心向你说声对不起。
加州花坊 回复 悄悄话 北奥老弟:今天进你家串个门才发现那么多热闹的评论。你知道我最爱看写知青的故事,也喜欢唱我们那个地方的歌。我不是中学的知青,是大学毕业的知青,还拿着工资,按说不该在这儿掺和。可是,今天有人说无怨无悔,有人说罢了,老北说再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都是因为经过了,了解了,各自有不同的收获后的想法吧。这是自然的事。我就觉得好,看见真事儿了。那我也离开了没在那儿扎根。为的是孩子。再说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再说说这位温先生,您大概觉得您比老北大,早去了,吃了更多的苦,见识到更多的事情,有您自己的更多的收获,那您就写出来让大家看看您的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故事,看看您受的更大的委屈,好坏我们会做出自己的判断,犯不着扯什么长相,年龄,即使您长的比老北好看也不该这么说话,那是爹妈给的,退一万步,您不喜欢他的长相,我可是看他的心灵比我们都美多了,就冲他把您的留言还留在那儿,就做的十万个对,显出他的大度。

老北,其实过来的人各有不同的看法,让他们借机表达一下也好,那人身攻击的事儿,你就记住咱们的老话‘骂人不理骂自己'就行了。我在内蒙11年最大的收获就是遇事不生气,为什么?那人本来就是要惹着你生气,再看你气呼呼的,他就心里高兴了。你不理他,谁生气?是那个气你的人。这故事在我的内蒙古的日子系列里了。
TONY8 回复 悄悄话 看了你的贴子,几乎同样的经历使我也对那个年代感触万千.在梗咽之后,想到了33年前流传在我们北京知青中的一个手抄本,即刻读了一段贴上来以示同情共感:http://groups.wenxuecity.com/discussion.php?gid=539&pid=10268&page=1 (在22楼).
TONY8 回复 悄悄话 看了你的贴子,几乎同样的经历使我也对那个年代感触万千.在梗咽之后,想到了33年前流传在我们北京知青中的一个手抄本,即刻读了一段贴上来以示同情共感:http://groups.wenxuecity.com/discussion.php?gid=539&pid=10268&page=1 (在22楼).
7788520 回复 悄悄话 我们的家庭教育,至今还在用这些混帐道理。还在谈要孩子多吃点苦,多受点罪,才能成材。至尽还再举例,媒体也在推波助澜,谁谁谁又小时候穷了,吃了多少苦,看了多少白眼,感受了多少世态炎凉,长大了又成了什么什么。哎,让人摇头叹息。你只看到了那一个两个在那样的环境下最后成才(世俗意义上比如有了财富权力,内心世界他本人才知道),却没看到绝大多数同样环境的孩子,一生自卑,小心谨慎,畏畏缩缩,卑微的生活着,这种卑微,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基于此,我再说一次,健全的人格和身心建立在爱和幸福上,孩子要独立(为了准确吧,说大多数孩子吧),要自信,要心态阳光,是得到了爱以后的发展,而不是苦难,不是白眼,不是过早的成熟。我苦口婆心,也罗嗦的不行了,不废话了
Dean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把酒话桑麻:
你是知青?!如果是的话,那我真是从心底里万分敬佩你!
By the way,你认为我“老神在在的去教导别人”。我反复看了我的评论,真的看不出我在教导别人。不过你看出来了,那我说一声对不起。
Dean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把酒话桑麻:
你是知青?!如果是的话,那我真是从心底里万分敬佩你!
By the way,你认为我“老神在在的去教导别人”。我反复看了我的评论,真的看不出我在教导别人。不过你看出来了,那我说一声对不起。
7788520 回复 悄悄话 再说说我们普通中国人,跟西方人的比较。我们的“内敛”让人觉得是那么的可怜,说的难听点,性情都还没发育开。我说一个有人也许注意到也许没注意到的简单细节,你比较一下自己和美国人的笑声,那一个更加的放纵,舒畅,尽情?
7788520 回复 悄悄话 大家都是中国人,对中国文化都熟悉,是吧? 好好体会一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想人前显贵,就得人后受罪”这两句话背后的境界?这种要出人头地的“忍”和“熬”的心态,这里边没有选择,只有承受,人会变成什么样? 为什么中国的草根阶层起来的富人,得到权势的人大多没有回报心态?我回报你什么啊?我如何熬到今天?现在是我作威作福的时候了!这是10头老黄牛都拉不回来的一股怨气,狠劲。
7788520 回复 悄悄话 而我们国人的老百姓混帐道理“寒门出贵子”“磨难是财富”就是把个例说成普遍性。这就叫混帐道理。
7788520 回复 悄悄话 再回答把酒话桑麻。引用你的话“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天才是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 这个话说的非常好,我想问的是,天才在人群里的比例多大?强者在人群的比例多大?而弱着的比例又有多大?就拿知青做例子,像北奥这样的最后混出头的知青的比例又有多大(即使是最后混出头的,世俗意义上最后的磨难下的成功者,你问问他们的内心世界,那段磨难给他们留下了什么伴随终生的后遗症),?楼下的明月44贴的这篇文章,才真正说明了那一代人中的大多数到底活成在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下,更重要的是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下。你一再的举个例,个例不说明普遍性,当然普遍性不否认个例。你甚至可以说李嘉城,王永庆都出身寒门,最后都做出巨大成就。可你永远不会去看跟他们同样出身草根的百分之99的人还在草根阶层。那才是普遍性。
7788520 回复 悄悄话 先回复reming,你这话更是扯不清啊, 居然举"菲力普母亲带他每天游多少小时,包括圣诞"这个例子来说明"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你看清了这个“吃苦”和知青“吃苦”已经“寒门的吃苦”的本质区别吗?菲力普母亲的采访我没看,到是另一个同样是搞体育也做出了成就的人关颖删的采访我记忆深刻。她说,很多人都问我为了滑冰牺牲了什么?我什么也没牺牲,是我自己梦想成为世界冠军。如果要说牺牲,就是我父母做了很大的牺牲(关的父母把公寓卖了为关请滑冰教练),因为我的父母并不想成为世界冠军。我做选择,他们做牺牲。看到了吗?这就是区别。关,包括菲力普的“吃苦”,都是自我的选择,为了一个梦想的选择,这跟一些条件好的人去边区自愿工作同理,他们在“吃苦”中是enjoy的,不是在熬,这样的“吃苦”只让他们更成熟坚强,这样的“吃苦”不会让他们心理变态。而知青的寒门的被动的熬着“吃苦”,不是自身选择,这样的吃苦磨难会支解一个人的精神,正如楼下说的“我的姐姐17岁去内蒙古插队5年,回城后,人已经改变的面目全非,(性格方面)至今都无法于之平静的在思想上进行勾通”,这一代人中被变成这样的才是普遍。
把酒话桑麻 回复 悄悄话 回复Deana:
我拿奥运冠军举例子,是因为那个7788520说“寒门出贵子”,“苦难是财富”是中国人的“混帐道理”,所以我是就事论事。网友reming举的例子也印证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传统说法。
体验知青的苦,恐怕我比你知道的多。但我不会自以为是,老神在在的去教导别人。但我会让下一代永远记住这一段历史,宣传知青的奋斗精神,也祝愿下一代不会重蹈覆辙。
Deana 回复 悄悄话 没错,菲力普练习刻苦,北京奥运会中国冠军得主们大都是出自寒门,可是他们的苦和知青的苦不一样,很多知青的苦不仅仅是炼狱般的身体难以承受的重体力劳动,还要忍受政治上的岐视和迫害。那种看不到前途,日复一日的劳作永无出头之日的绝望感,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是不可能有体会的,因此也难有共同语言。
至于北京奥运会中国冠军得主们大都是出自寒门,我以为他们也是出自无奈。我孤陋寡闻,还没听说过这些冠军们有出身于高干或富贵之家的(如果有,那才是真正热爱体育的)。可见如果有选择,人不会选择去受苦。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子女们再也不会忍受我们的痛苦!让我祝福你们吧:幸福的年轻人!
阿二 回复 悄悄话 可惜,这个和你信箱里发过来得那个都看不到:(((
明月44 回复 悄悄话 北奥兄用自己真实的记忆和情感,真实再现了对老知青这一代的关怀和注目,其影响给地球上有良知的华人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与回响。北奥兄!谢谢您!谢谢您对老知青对祖国同胞弱势群体的给予!我的姐姐17岁去内蒙古插队5年,回城后,人已经改变的面目全非,(性格方面)至今都无法于之平静的在思想上进行勾通
明月44 回复 悄悄话 今天看到一份这样对老知青一代的描述----- 杭州老知青 金华麟
节选(一) 从“下乡”到“下岗”——老知青的昨天

拂去岁月的尘埃,翻开历史的篇章。30多年前为了伟人那一声“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召唤,全国上千万知青上山下乡,从北大荒原野到西双版纳丛林;从天山戈壁到南国的红土地;从西北高原到东海之滨,到处活跃着知青们尚未成熟的孱弱身影。知青们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和一腔热情无私奉献给了祖国农村和边疆的建设事业。

。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在成就辉煌经济腾飞各阶层人民分享改革发展的累累硕果时,有那么一个特殊群体,却挣扎在生活的深渊,与命运作着顽强的抗争且正从政府关注的视野中渐渐淡出——那就是国有企业改制中下岗失业的一代老知青。


这是一个可怜的群体:在新中国的摇篮中诞生,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成长,听着《社会主义好》的嘹亮歌声渐渐懂事,但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却遇上了吃糠咽菜的三年自然灾害;正是求学的时候碰到了大革文化命的十年动乱;而要就业的时候却被强制发配去广阔天地修地球;返城了,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当一回“国家职工”了,干了20多年却在血汗耗尽之际被迫失业,社会酿就的一杯杯苦酒让知青们喝下!而如此使用国家政权的强制力量,让数千万公民“下乡”或“下岗”,在和平年代的各国历史上极为罕见。

这更是一个值得骄傲的群体:知青们最听党的话,党的召唤、祖国的需耍是他们行动的指南、人生的座标。无论“下乡”还是“下岗”,他们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更无愧于党和人民,作为清贫的无产者,用奉献和牺牲谱写出一曲可歌可泣的人生华章!

如今,国企改制己过去十年,知青中的女性基本已退休,而男性则在55岁左右,在社区门卫、保洁、保绿等岗位上依稀可见其佝偻的身影。由于返城后面临的经济、住房等困难,老知青们往往结婚较迟,现子女尚未完全自立,而拿着不足全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半的低工资(935元)在COLI指数飞涨的今天其承受的经济和精神压力非常人所能想象。

面对着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看着权贵与剥削者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老知青们成了大都市中被边缘化的一族,只能用忿懑和困惑在痛苦和迷惘中打发着残佘的人生。而此种情绪的长年累积极有可能演变为未来社会动荡的导火线,对党的执政地位和构建和谐社会形成威胁,前期发生的贵州瓮安事件和云南孟连事件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一位八旬老党员告诉过我一个浅显而深刻的道理:一部份人花天酒地,一部份人为温饱担忧,这社会和谐得了吗?!

作为我们这城市中最弱势、最窘迫、最需要关怀的群体,老知青们的心在流血,在哭泣,在呼唤着公平、公正!“
挣扎在生活的深渊——老知青的今天

带着快知天命的年龄,拖着繁重劳动落下的病体,昔日下乡时风华正茂的少年如今年老

体衰。由于历史原因,老知青们又普遍文化低、缺技能,拼体力干不过农民工,论技术还不如职高生,讲文凭更比不上大学生,在激烈竟争的市场就业大潮中,处于绝对的劣势,很快就陷入了贫病交迫、每况愈下的痛苦境地。

舆论中很容易听到功成名就的老知青描述辉煌,却很难听到处于社会最底层又缺乏话语权的利益受损者痛叙饱含血泪的从“下乡”到“下岗”的经历。成为有身体无健康,有职业无事业,有婚姻无爱情星移斗转,时驰势移。随着改革的深入,当年为共和国奠定雄厚经济基础、立下汗马功劳的国有企业渐渐成为政府日益沉重的“包袱”。于是,大批国企破产倒闭,老知青们失业下岗了。

由于当时的领导决策缺乏“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过分重视生产力标准和政府自身利益,片面追求改制成本最低化,于是工人的权益被完全漠视和抛弃了。用极其低廉的价格即一、二万元的所谓“补偿金”,把为国家奉献了一切的老知青们无情地推向了社会。改制成功了,经济体制市场化了,而老知青们又一次成为了社会进步的牺牲品、既得利益的最大受损者。


remi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7788520的评论:
当记者采访在北京奥运会获8快金牌的菲力普母亲时,他的母亲说她每天带她的儿子去泳池练习XX小时(忘了多少小时),即使过圣诞节也不例外。这是不是苦中苦?
remi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把酒话桑麻的评论:
compeletly agree with you! 任何文化都有其优缺点!
把酒话桑麻 回复 悄悄话 回复7788520:
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天才是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咱不说远的,就说近的,北京奥运会中国冠军得主们,大都是出自寒门。也印证了中国的古训:”寒门出贵子“,”苦难是财富“,这两句话永远是至理名言。而数典忘祖的人,才会自以为是的说是”混帐道理“。
还有,我谈我的感受,你也可以发表你的高论,如果你只是学了一点西方的皮毛,毫无修养的指责别人的观点是”相当混帐“,并不能显得你的观点就”相当高明“。
明月44 回复 悄悄话



人们都知道,很多的时候,有这样心理障碍导致心灵扭曲使用这种方式报复社会,报复人性的有以下几种状况。
其一,父母亲酒后的孩子,父母亲吸毒后的孩子,和父亲对自己母亲实施暴力其耳醺目然,母亲因此而逃离家庭,子没有判断是非能力,由此感到被母亲遗弃而怀恨世界。延伸到成人之后对所有人性的愤恨。另外一种,既母亲外遇遗弃之。导致其见人就恨不得上去撕咬的行为。
其二,这类孩子成人后,无法面对人类,没有自信,没有自尊,没有自爱,被女性抛弃,成为雪上加霜,头顶上乌云笼罩终生,由此而对人类生恨。
其三,及其没有个人修养,生存在原始本能基点。无知导致愚昧,自以为是,实质距离进化高度文明令其可望不可及,因此导致嫉妒之火,不如之即毁灭之。
阿,这类人生活中和网上,欲摘采玫瑰,心有余儿力不足,想拥有芍药,深知自卑感极强,没有自信,遥望雪莲,山高而路远。令其垂头丧气,面对郁金香,只有暗自神伤,相形见绌的障碍,让其由成长过程,到成年的今天,妄想风流倜当,确见到自己即没有卡西莫多的心灵,只有外表,更没有威廉王子的身世,只有与王子失去母亲的同等痛苦,那么这样的懊恼去那里发泄呢?自然同性中的骄骄着了。我多么希望温云松大人不属于这类及其个别现象阿。



同胞们,我们尽可能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给予这样的心理障碍患者以最大的关注吧,在他失控的时候,尽量给他个人空间,给他安静的环境,不去打扰,关闭门窗,面壁是他最大的享受,帮助他净化空气使其可以长寿找回快乐,。同时也需要学会保护自己,失去理性的行为很多时候接近野兽
,不要让野兽伤到自己,要学会反击,要在野兽发狂的时候,给予痛击,并且为了使之回归人类理性,在其失去理性之时,要有欲将胜勇追穷寇的大无畏精神,记住,纸老虎不可怕,因为他毕竟是只心灵有严重创伤的心理障碍患者。同胞们,拿起自卫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尊严,讨伐邪恶,是我们面临的重任,我相信,世界永远是邪不压正的。
正义永远战胜邪恶!
前面发出文章有缺失字词部分,特此更正
明月44 回复 悄悄话 每个在网上堆积文字的群体,基本上会有这样几种方式,其一,属于语言组织能力强,阅历丰富,生活现实和网上游览,都为放松心情而来,这一群体,她们和他们与人与事,都能够以平和心态面对,时而款款而谈,实而谈笑风声,时而,诗情画意,时而事实政治。无论是谈论音乐,还是谈论美学,基本上没有什么能够给予这样的网友带来任何困惑。
今天谈论的是一种特殊心理现象导致特殊语言暴虐羞辱行为的严重心理障碍者在网上,专门针对有能力,有生活内敛,有美妙声音和魅力形象的男性和女性,给予恶毒攻击,迎头痛贬,侮辱,和撕下自己的遮羞布,其行为就等于随时拉开自己拉练,随意在人们面前大小便行为(使用及其下流,龌龊,之肮脏语言伤害他人)的弱智行为给予起心理分析。

错字更正
明月44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温云松的评论:针对任意恶意攻击任意的心理现象分析

每个在网上堆积文字的群体,基本上会有这样几种方式,其一,属于语言组织能力强,阅历丰富,生活现实和网上游览,都为放松心情而来,这一群体,她们和他们与人与事,都能够以平和心态面对,时而款款而谈,实而谈笑风声,时而,诗情画意,时而事实政治。无论是谈论音乐,还是谈论美学,基本上没有什么能够给予这样的聊友带来任何困惑。
今天谈论的是一种特殊心理现象导致特殊语言暴虐羞辱行为的严重心理障碍者在网上,专门针对有能力,有生活内敛,有美妙声音和魅力形象的男女的女性,给予恶毒攻击,迎头痛贬,侮辱,和撕下自己的遮羞布,其行为就等于随时拉开自己拉练,随意在人们面前大小便行为(使用及其下流,龌龊,之肮脏语言),弱智行为给予起心理分析。







人们都知道,很多的时候,有这样心理障碍导致心灵扭曲使用这种方式报复社会,报复人性的有以下几种状况。
其一,父母亲酒后的孩子,父母亲吸毒后的孩子,和父亲对自己母亲实施暴力其耳醺目然,母亲因此而逃离家庭,子没有判断是非能力,由此感到被母亲遗弃而怀恨世界。延伸到成人之后对所有人性的愤恨。另外一种,既母亲外遇遗弃之。导致其见人就恨不得上去撕咬的行为。
其二,这类孩子成人后,无法面对人类,没有自信,没有自尊,没有自爱,被女性抛弃,成为雪上加霜,头顶上乌云笼罩终生,由此而对人类生恨。
其三,及其没有个人修养,生存在原始本能基点。无知导致愚昧,自以为是,实质距离进化高度文明令其可望不可及,因此导致嫉妒之火,不如之即毁灭之。
欲摘采玫瑰,心有余儿力不足,想拥有芍药,深知自卑感极强,没有自信,遥望雪莲,山高而路远。令其垂头丧气,面对郁金香,只有暗自神伤,相形见绌的障碍,让其由成长过程,到成年的今天,妄想风流倜当,确见到自己即没有卡西莫多的心灵,只有外表,更没有威廉王子的身世,只有与王子失去母亲的同等痛苦,那么这样的懊恼去那里发泄呢?自然同性中的骄骄着了。我多么希望温云松大人不属于这类及其个别现象阿。



同胞们,我们尽可能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给予这样的心理障碍患者以最大的关注吧,在他失控的时候,尽量给他个人空间,给他安静的环境,不去打扰,关闭门窗,面壁是他最大的享受,帮助他净化空气使其可以长寿找回快乐,。同时也需要学会保护自己,失去理性的行为很多时候接近野兽
,不要让野兽伤到自己,要学会反击,要在野兽发狂的时候,给予痛击,并且为了使之回归人类理性,在其失去理性之时,要有欲将胜勇追穷寇的大无畏精神,记住,纸老虎不可怕,因为他毕竟是只心灵有严重创伤的心理障碍患者。同胞们,拿起自卫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尊严,讨伐邪恶,是你们面临的重任,我相信,世界永远是邪不压正的。
正义永远战胜邪恶!

Deana 回复 悄悄话 7788520的评论真是太好了!!谢谢你!!
7788520 回复 悄悄话 看看西方人的故事,同样是经历了苦难的成功者,他们谈什么?谁在谈苦难是财富,谈的都是爱,或者来自父母,或者来自生命里最重要的人。谈的都是正面的信念。这才造就了他们健康的人格。我们国人谈的什么?谈的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谈的是“要想人前显贵,就得人后受罪”,这样的“熬”的心理,只会让人变态,一个没有爱的信念的人显贵了,对社会,对他人的破坏是巨大的。这憋着的一口气要释放出来,那是灾难!!
7788520 回复 悄悄话 我想任何一个经历了这段苦难的嘴上说“这苦难是财富,我无怨无悔”的变态,都不会愿意自己的孩子去拥有这份财富,去这么无怨无悔一次。因为只有他们的内心才明白,这样的苦难,对一个人的身心伤害有多大,那会伴随终生。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好好反省,而要歌颂这段本身就荒唐的苦难。我们中国人的糨糊道理该丢的还是丢吧,同胞们!!
7788520 回复 悄悄话 和谐的身心,健全的人格建立在爱和幸福上,不建立在苦难上。对这样的历史事件,我们要做的反省,反省,再反省,如何防止这样的事情再一次发生。而不是变态的说“我无怨无悔”,更不是变态的说这样的苦难增加了我的韧性,是我成功的基石。
7788520 回复 悄悄话 说点其它的,我们中国人有一些混帐道理,“寒门出贵子”,“苦难是财富”之类。有人留言了“历史却催生了这一代人能够唱出最高亢的歌,朗诵出最荡气回肠的诗。造就了这一代人独特的品德和个性。那就是: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面对困难勇往直前,不惧艰险,乐观豁达。”这些话,是相当的混帐。不是每个人都是能在巨大的磨难面前乐观豁达,向上。大多数人会被过分的磨难压垮,这才是普遍性,能战胜巨大磨难的毕竟是个例。 正如北奥是个例,小英子才是普遍性。
7788520 回复 悄悄话 行了,行了,先说点题外话:看文章不是来相亲选美,长啥样爹妈给的,干吗攻击人长像呢。
把酒话桑麻 回复 悄悄话 生命的意义在于进取,在于精彩,在于正面,也在于阳光。知青生活,与其说是一段历史的悲情,不如说是每个亲历的一代知青们,他们所拥有的苦涩记忆,一段怀旧,浪漫的记忆和已经被翻过去一页的豪迈经历。而这个豪迈的经历,就在于,知青与知青之间的默契,理解和说不出的亲切。这是上一代,乃至下一代所不曾体会和拥有的。虽然,当过知青的大多数人默默无闻的生活了大半辈子,尽管一说起知青这两个字,就被定义为历史的牺牲品。然而,历史却催生了这一代人能够唱出最高亢的歌,朗诵出最荡气回肠的诗。造就了这一代人独特的品德和个性。那就是: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面对困难勇往直前,不惧艰险,乐观豁达。不是吗,看看俺们的北奥兄就是一个样板。俺才读了小瑛子的故事,除了感动还是感动。知青这段历史,既悲情又大气。俺会记住小瑛子的故事,也会尽自己所能,帮助现在还上不起学的其他小瑛子。
Deana 回复 悄悄话 鲁迅说过“向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鲁迅怀着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深厚的责任心,触及了中国人灵魂深处的劣根性。看了温云松的评论,真是感到悲哀!温先生为什么要那么刻薄呢?!也许你受过很多苦,命运对你不公平?所以你心理不平衡,才会有这样一番不合情理和逻辑的评论?从你的评论可以看出,你的思路有些问题,是否应该去看医生呢?
吃肉的羊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温云松的评论:

哈哈哈,真是开了眼界。老同志,你是嫉妒北奥大哥吧,如果是因为这个,我能理解你。嫉妒是由于同龄人胜过自己而引起的情绪上的负面的、极端的反应;嫉妒像是一团熊熊烈火,烧毁自己的同时也伤害别人;嫉妒也是魔鬼,它会让人失去理智,用最恶毒的语言、最暴力的倾向攻击他人。

来这里的人都是有文化的,众目之下做人身攻击只能证明自己涵养不够。老同志,心胸放宽一点,看你这么大岁数了,还动不动发怒,伤身啊。

北奥大哥的影像good!看上去就是一个干练、成熟稳重的中年人,一个有包容心、豁达大度的人值得尊重。
林韵 回复 悄悄话 一直跟读北奥先生的文章,今天看到北奥先生的电视采访真人秀,非常亲切。

楼下的温先生,既然凤凰电视台都采访上电视了,在文学城上新闻直通车也算是很正常的吧。。。

对人对己都客气点吧
林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温云松的评论:

如此讲话太过分了,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啊

这种近乎人生攻击的话怎么可以说得出来,北奥先生没有删除你的留言足见北奥先生的为人素质


北奥 回复 悄悄话 老温同志, 我没招你吧? 干吗这么与我过不去?
真不该让你姓"温",倒不如让你姓"葛", 葛了巴鸡的葛.

既然叫"云松", 咱们就站得高一点, 大度一点, 不要把自己隐藏得这么深, 多难受啊.
就算我长得老一点, 难看一点, 生活过的差一点, 难道就不能写东西了? 谁说的看上去"老"一点的人就不会写出好文章?
你说"小瑛子的故事"是一篇可笑的博文, 可仍然坚持"每天到文学城去浏览", 这有点口是心非吧? 是什么对你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中国人是很多, 那也不应该出现你这样的呀!!难怪温总理这么快就给累成这样.
有人说:"老温在家受气了, 所以..." 我说: "别瞎说,他上班更受气."

感谢罢了兄和铜豌豆的仗义执言,
我的原则是: 不与没有博客的人争辩, 因为他首先自己选择了弃权.
北奥 回复 悄悄话 农村的知青也是知青,
农村人的后代受的苦也是受苦, 而且更苦.

我写知青的遭遇, 并不是意味着农村青年没有遭遇,
就象你说你喜欢红颜色, 但决不是说不喜欢绿颜色一样.

期待着那两位仁兄创作出反映农村青年前途命运的好作品.
北奥 回复 悄悄话 我真的想谢谢明月44,
她还年轻, 应该不是知青.
可是她的思想和行动,却胜似知青.

没赶上那个年代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觉得永远不会赶上"灾难".
跟贴也是一个试金石, 这好人和坏人让你一眼就能看出来.
北奥 回复 悄悄话 好家伙, 家里好热闹!
感谢我的老朋友们, 你们用最真挚的情感, 朴素的话语, 展示了真善美, 分辨了怪丑恶.
社会向前发展就是需要我们的付出, 和正义的呼声!

我从心里谢谢大家
byjfan 回复 悄悄话 楼下这位姓温的,是不是在哪儿受了窝囊气没处发泄? 别这样嘛,看着挺小家子气的,咱给提个建议,您自个儿关起门来头撞墙,包您痛快.
温云松 回复 悄悄话 呵呵,就怕贴出来,你也不一定会相信的,这不有点徒劳吗?我觉得他比74届的看老,是我的直觉第一印象,而你却认为我是损他,那是你的意见。我觉得,大家把意见摆出来就够了,其余由读者观众自己看着判断不就结了吗?如果观众一看,觉得他不像50出头,那自然就不听我的,会把我在此所有言论全部当做故意损人了,根本犯不着您老担心啦!当然,如果您很在乎我的话,还想继续探讨这个话题的话,我也愿意奉陪。
铜豌豆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温云松的评论:
这位朋友,原来你也是74届的高中生,我对你长相很好奇,能否像北奥这么大方,把你的真人照片贴出来,我给做个裁判,看看你是否比小英子和北奥年轻?北奥在明处,你在暗处这么损人好像不怎么厚道吧?都亮亮像才公平。
温云松 回复 悄悄话 哈哈哈,铜豌豆,“笑里藏刀”的成语用得贴切,夸你一句!比“私人恩怨,网下去练”高明多了。对嘛,发现问题指出来不就结了?“暴跳如雷”倒未必,有点蔑视这篇东西倒是真的,看了录像有点恶心也是实话。国内没上大学的同届同学多得去了,77年高考,那年74届高中生的表现算好的,好于其它各届,全拜小平短暂出山有了一年半的“回潮”,而沾光最多的就是74届,所以他们77年高考好于其他各届也就不奇怪了。但既便如此,也只有不到5%的同届同学得以考上。其余未上大学的,其当前境况也不一定不如考上大学的,甚至好多下岗后另谋职业的,其家境不输出国留洋的也大有人在。就算你在加州的侨报有份编辑工作,月薪也就2000至3000美金吧,你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未必比得上国内卖麻花的。瞧作者那张脸,比卖麻花的小瑛子还苍老!我没说他难看,是说他看老,希望他注意休息,别太幸苦了!
铜豌豆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温云松的评论:
这位朋友,你应该懂得“笑里藏刀”的含有吧。你哈哈两声就代表你轻松平和?
这里谁都不会阻止你发表异见,相信北奥也是有海量的人。请你把你几个评论再读一读,何止是不同意见?讽刺、挖苦、嘲笑别人长相、做人身攻击也叫提意见么?高明的咒骂是不用一个脏字,但句句似刀。我不知道你长什么样,相信你也不会比北奥好看,因为一个人暴跳如雷时的样子是很难看的。
温云松 回复 悄悄话 哈哈哈,铜豌豆,你能像我一样轻松一笑吗?干嘛倒吸一口冷气?都在自由世界,怕什么?是我“充满嫉恨”,还是你对我“充满嫉恨”?你若也能轻松一笑,不也就不必那么充满暴力了么?“私人恩怨,网下练去”什么意思?还说我的语言充满暴力,真是仁者见仁,暴者见暴了。 除了网上能直接让作者读到我的不同意见外,网下怎么个练啊?真不明白。幸好这是文学城,不是人民网,要不然,不仅异见回帖会失踪,恐怕持异见者“网下”还会遭到暴力“群练”吧?是不是这个意思?谁的语言充满暴力,还不是一目了然了吗?真令人深思啊:这中国人与美国人咋滴就不一样,听到刺耳一点的意见就会想到“网下去练”,不是消灭异见就是暴力相向。什么时候能有长进啊?瞧那美国大选,什么人都可以骂候选人,什么难听的都骂了,也没见文革的刀光剑影啊?嗨,中国人哪,你骂俺啥子,俺绝不还口,瞧俺用过一个脏字吗?但千万不要动辄逐客,更不要动辄以暴力相威胁,那样丢中国人的脸哪,朋友!
铜豌豆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温云松的评论:
你的评论充满嫉恨,不由得让人倒吸了一口凉气。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言论,但你的语言充满暴力,让人联想到文革“文字狱”,实在让人看不下去。罢了说的对,“私人恩怨,网下练去”
好了,不多说了,要不然我的遭遇要跟罢了一样了。朋友,喝口水,熄怒,做大事业的人心态都很平和,这么暴跳如雷会引起高血压的。
温云松 回复 悄悄话 哈哈,罢了,文学城新闻直通车俺每天有空浏览一下,没想到一篇如此可笑的博文居然也能挂上新闻直通车,忍不住讲了点真话。难道戳穿皇帝新衣还非得与制作新衣的裁缝有“私人恩怨”才有资格吗?你也太霸道了吧?不如把笔名换成“霸了”得了。君不见,前来捧场的跟帖里,有小瑛子一类的网友吗?没有,最多是一些境遇跟作者差不多,虽混得不咋滴,但比起小瑛子来自己感觉还有结余的明月一类啦:想想还有小瑛子那么惨的同龄人,大家都来与北奥抱头痛哭,“比下有余”地互慰一番吧。能碰上俺这样的同届高中毕业生,回复一下,告诫一番,谈点不同看法,算是他的福分!
居然敢发逐客令,真可怜哪!74、75知青下乡已近尾声,是在毛泽东回信李庆霖之后的事,上面已经意识到上山下乡的好多弊端,从而加强了对知青的管理。之所以不再有北大荒、内蒙古的插队任务,而是知青就近落户,也是为了改善管理的需要。那时候的上山下乡,当然不及北大荒知青那么苦了。可是这作者还煞有介事,用管理者的素质来混淆视听,企图渲染他们在北京郊县插队多么不堪忍受,似乎比北大荒还不如似的。太不足取信!作者无非是想以虚伪的“同情”,渲染比他自己还不如的同龄人,慰藉凄凉的自我及其同病相怜者,同时糊弄不太知情的读者,赚取一点廉价眼泪而已!
罢了 回复 悄悄话 温云松,你这家伙太过分了吧? 你若和北奥有私人恩怨,网下练去,别到这儿来搅局,别在这儿丢人现眼令大家讨厌!
温云松 回复 悄悄话 闲着没事儿,拿比自己更惨的同学开涮哪?只不过以同情的口吻而已啦!即便是所谓的“同情”,也只不过是一种自怜!真正身处小瑛子境况的、有点自尊的同学不会感激你的,只会笑你虚伪!看来你在北美混得也不咋滴,脸上的麻花也很粗啊,像个呆板老头,我身边74届高中毕业生可没一个像你那么老的!也许你也就比卖麻花的小瑛子拿的货币有点汇率优势吧,回国还能充个胖子。如果不经常比比小瑛子,恐怕你就该自杀啰!所以啊,拿小瑛子说事儿,与其说同情她,可怜她,还不说是出于自怜,平衡一下自己在美国凄惨的遭遇。真正在美国获得成功的年过半百的成功男人,谁还有时间在这儿嚼舌头,自怜涮人啊?头上长点脑子的,这点都想不到吗?
明月44 回复 悄悄话 “你有什么话要我带给大家吗?”隔着电话,我突然激动地大声喊道。小瑛子的话音突然没有了,停了一会儿,只听见她大声而又坚定地说道:“告诉那些正在读书的后生和姑娘们,要好好地读书!你们都是些有能力,有前途的人,我祝福你们!” 我的眼眶子又一次湿润了,眼泪在打转。小瑛子的生活那么艰难, 可她还在关心着年青的一代,关注着众多的朋友,这世界怎么这么不公平啊? !

真正值得敬佩的人,大多数都在社会底层!是众多的这些硬骨头支撑着我们希望的世界和世界的希望!!!

阿茫兄的读后感
“对了,奥哥,我忘记告诉你了,我的女儿今年刚刚考上了大学, 这丫头挺争气,就在我们那间夏天漏雨,冬不挡风的小屋里高分考上了大学,真是圆了我的梦啊!她可是我们家祖祖辈辈的第一个大学生呀!”


看到这里,我也忍不住了,泪水夺眶而出,为小瑛子的女儿高兴,更为小瑛子高兴!
缘的读后感
读完了全部的文章和有关的报导,我此时此刻最想说的就是:谢谢明月小妹转载!作者用蕴藏了三十年的情感写出了一篇真实感人的文章,而又是这篇文章带给了一生坎坷的小瑛子新的生活!真为小瑛子感到欣慰!

说心里话,在当年的知青中类似小瑛子遭遇的知青真的有很多、很多,可是能够象今天的小瑛子这么幸运的却并不多呀!
沉月姐姐读后感
以下是引用沉月无痕在2008-11-9 9:31:01的发言:
说心里话,在当年的知青中类似小瑛子遭遇的知青真的有很多、很多,可是能够象今天的小瑛子这么幸运的却并不多呀!

特别同意这两句话,又有谁关注过她们呢?命运和幸运都是这样无情。
玉姐读后感
令人感动的小瑛子,看了她的故事,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受,唉!苦难的知青\奋斗的知青\可怜的知青.
淡思妹妹读后感
c007 回复 悄悄话 回复karenkn的评论:
跟其他几位网友一样,没法同意你的看法。 生活在西方的人都享受着一个Equal Opportunity 的基本人权。(正因如此奥巴马才能当上总统)。可在中国呐? 政府强行把百姓分成几等,这与共产党的基本原则是背道而驰的!另外:什么是Kunia? 您是不是说Kenya? (我在西欧,对美国大选了解不多)。
Amy热爱生活 回复 悄悄话 回复karenkn的评论:
我也不同意你的看法。不认为只要是存在的就要去accept.从一个人来讲,accept or adapt也许是一种生存的态度和方式。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做为一代人,不能这样诺弱。我想奥巴马虽然不生活在Kunia,但生活在美国的人又有多少人能想奥巴马那样充满对未来的理想,敢于想像去当美国总统?今年美国大选,大部分选民不接受(accept)所谓的现实。要求change.甘于accept的态度,有时是很危险的,尤其是当社会的领导集团或社会大方向在不正确的方向时。
remi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karenkn的评论:
照你这样说,“共产党”就不应该夺天下!下乡知青就不应该抱怨,小瑛子的故事就不应该这样引起关注。因为
“it is the way it suppose to be”
“This is not "unfair", this is just the fact it is, which we all have to accept and live with it. ”
remi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karenkn的评论:
你的例子完全说明不了问题,可以说是牵强附会。
在中国北京人以及城里人受到的优惠是人为制定的。而你出生在那个国家却是任何人都决定不了的!
丽安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还想知道北奥兄,您被保送出国,完成学业后,是回国工作再出来的?还是就留在美国没回去了呢?
akiller 回复 悄悄话 流了很多泪,很感人,一直想体验一下知青的生活.不仅是因为家里的老大可以享受留城政策,而是在我高中毕业后,全国知青都已开始返城了. 很喜欢看知青的故事.
苹果和梨 回复 悄悄话 这是国内的一个知青论坛"老知青之家" http://www.lzqzj.com/forum.asp
明月44 回复 悄悄话 从看到大哥小英子的故事至今,到今天看到大哥发布的这个采访纪实,每次看都无法控制泪水。请求大哥能够给予帮助我转播这段录像到这里----海纳百川投稿信箱xba119@163.com---我希望发到我的笔友们一个老三届人的网页上面,能够让他和她们共同分享这段令人心碎的故事,然后署名作者是您,明月44请求转发,明月44是我的笔名,文学城国内是禁止的网页,在美国的我们打开没有问题,在国内的朋友们就看不到,很沮丧。谢谢大哥,您为我们这一代人作出了太多太多我们做不到的.....再一次谢谢您!
karenkn 回复 悄悄话 there's no exactly fair anywhere, never, ever have in this world. Therefore it is the way it suppose to be.
When we came to US, we have to try super hard to obtain a legal status which the ones who were born in US already have. But this is not "unfair".
The ones grow up in Beijing, or from the cities, certainly obtain the better opportunity on getting better jobs, better educations and maybe better living. But this is not " unfair"
If Obama grows up in Kunia, he would never become " president Obama".
This is not "unfair", this is just the fact it is, which we all have to accept and live with it.

c007 回复 悄悄话 30年前,京城到顺义就是反差很大,30年后北京市跟周边地区的贫富差距又拉大了更多! 靠农民打下天下的共产党- 你怎么啦?
c007 回复 悄悄话 回复reming的评论:
北京如今的生活水准是全国平均的很多倍,很重要的原因是北京市花的是全国13亿人民的钱。另一方面:那些共产党官老爷制定政策还拼命向北京这样的地方倾斜,一个例子就是北京的高考分数线远低于全国其他多数省市- 真是天理难容! 77年高考没有全国统考,那一年全国录取率约是25分之一,我来自江苏,考生太多,2轮预考和统考,总录取率约为250分之一! 更邪乎的是如今我们很多大学同学是老三届的同学都60出头退休了,而我们都不知道我们的高考成绩! 农村孩子比城里孩子要处在低得多的起跑线上,我参加高考时只有15岁,尽管只有短短几天的复习时间也还是没有书可念,就天天打牌。只有那几本薄薄的文革课本,那时记性好,我所有课本连数理化的页码都背得掉!我填报志愿时就只知道全国3所大学:清华,北大,南大! 不要指望今天的媒体能从全国70%人口的“乡下人”的角度来反思,因为控制媒体的人十有八九根本不知道农村怎么回事,剩下的一二就算知道也早已异化了- 乡下人就该是二等公民!
remi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reming的评论:
只关注30%,而不谈论70%,是不是一种“悲哀”的延续?!
remi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伯尼的评论:
如此,农民都是被判了"无期的劳改犯"了!
reming 回复 悄悄话 我想问一下,在当年北奥兄呆的地方有没有来自农村的青年,他们现在的命运如何?我敢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现在的生存状况同小瑛子一样甚至不如她。但如果你把他(她)们的故事写出来,决不会有同样的反响,因为人们会说“他们本来就(应该)是这样”。
去问问那些现在在城市靠捡垃圾谋生的人,有多少是与小瑛子同龄的?

如00c7兄言:“乡下人”至今都是二等公民,但他们是人口的70%。如此乡下青年(非下乡青年)应该是青年人口的70%。对这70%青年的命运,谁去反思过?关注过?同情过?我不知道,凤凰台有没有做一期节目谈谈占青年70%的乡下青年的命运。但极有可能没有,为什么?因为不吸引眼球!因为在人们的心目中,乡下青年就应该呆在农村,那“本来”就是他们的生活!

remi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c007的评论:深有同感。听听当年农村人(乡下人)如何对待城里的知青,(当年在我的家乡,公社及大队专门给建造了知青大院、厨房、专用菜园子),再看看现在的城市如何对待进城谋生的“乡下人”的,一句话,悲哀!
c007 回复 悄悄话 谢谢赵大哥文章。大哥的反思和凤凰卫视的采访等等全部是从“城里人”的角度,这无可厚非。但媒体上很少看到从“乡下人”的角度的呐喊。中国的“乡下人”至今都是二等公民,但他们是人口的70%。 这是我们国家的一个耻辱。我是77年高中毕业几个月后赶上高考的, 跟您一样我也是幸运的,考上了,后来也到了国外。 但我是农村长大的(我从11岁开始就放学回家到生产队干活,农村所有的活我都干过。 因为从小吃苦,我们比知青更能吃苦。但生活的反差没他们大), 妈妈文盲,爸爸小学毕业(他从小长到12岁才第一次穿上一双鞋,其他时候都是光脚和草鞋),我是长子,读到哪一级都是家里最高学历(感谢70年代我们那里农村普及高中教育,我的小时候伙伴人人都读到高中毕业)。 共产党要好好反省为何把自己70%的人口搞成二等公民!
京城的燕子 回复 悄悄话 尊敬的北奥(赵杰)先生:
我是流着泪看完您这个视频的。
我的父母是当年第一、二批支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那片黑土地,记录了他们8年的青春。
由于他们是老高三,在老三届中学历最高,所以74、75年北京市急需师资的时候,他们返城了。
77年恢复高考,对于我父母那一代人来说,是个相当振奋人心的消息。很多人都憋足了劲儿,要拼一把。可惜我就是在高考的前几天降生了。所以他们没有去参加考试。
大概我三、四岁大时,我的父母开始相继地读夜大。之后的几年中,他们一直是白天工作、晚上上学,放学回家后还要做作业。同一个班里的同学,年龄跨度相当大。但是他们对知识都抱有一颗饥渴的心。
我父母做事一向低调,这点对我的影响比较大。但是当我考上大学时,我父母逢人便讲的喜悦,在当时的我看来是特不适应的,也不很理解。
现在,我懂了。
谢谢北奥先生的好帖子,您让我再一次对我的父辈们有了深刻的认识。谢谢!
fangbinji 回复 悄悄话 因为一个人,而葬送了一代人。那个悲怆的时代,中华民族的痛楚!多少天才被扼杀,多少青春被送上祭坛。宿命!老三届!
372I 回复 悄悄话 北奥的歌词原来(也许)是这样的:不忘那一年,爹爹病在床,地主闯进我的家,狗腿子一大帮,又说我欠他的钱,又说我欠他的粮,千仇万恨,千仇万恨涌上我心头,可恨的旧社会(小时候听大人唱的,小英或者北奥改词了)
伯尼 回复 悄悄话 我坚决不同意那个时代是什么“激情燃烧的岁月”。我是1975年下乡的,插队。那时,谁都知道“农村不是广阔的天地”,是变相劳改的地方。但政府实行的是和秦始皇抓劳役一样的“两丁抽一”政策。你家有两个人,一个留城,另外一个必须下乡。你家有3个孩子,可能留两个,走一个;也可能走2个。下乡也不象当初那样戴红花,而是灰溜溜的自己走的。留城里的同学看见我们如视无物。那个时代,真是“死灰笼罩的岁月”,绝望的年代。
平地一声惊雷,毛泽东死了。1977年邓大人提出恢复高考;1978年邓大人提出停止上山下乡。知情们才有了希望。
mnlk 回复 悄悄话 我曾是个知青.你的文章将我带回那个岁月.让我重新思考那段生活的对我们这一代的影响.
wanglaoji 回复 悄悄话 我还以为说的是暴力小英以及台湾的激情燃烧呢,走错门了
祥雨飘飘 回复 悄悄话 感同身受!
解放大军 回复 悄悄话 我们已经把青春和健康都留给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那片黄土地。至今,我无怨无悔。
菜园子 回复 悄悄话 北兄, 感人的故事啊.
qin_ye 回复 悄悄话 知青时代常唱的歌曲真是难忘。其实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老歌,不是因为其旋律或者歌词,而是因为那令人想起自己的青春。
albert88 回复 悄悄话 北奥兄:再次感动。流泪了。
说的好,人生就是攀山,过了一山,还有一山。但想想这种苦难,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山?

我们习惯了往上看,所以很不知足。看来,有时还是应该回头想想,应该知足,感恩,珍惜人生!
快克沙 回复 悄悄话 虽然我早就读了北奥兄(赵杰)小瑛子的故事,但还是又看完了全部的采访。还是感动,更感到要珍惜自己的辛福。
谢谢北奥,再次把自己的回忆又带到了那个灰色的年代。
Deana 回复 悄悄话 非常感动!小英子的故事我是流着泪看完的,同时也很敬佩北奥的人品。一个真正有知识的人,一定是悲天悯人的,北奥就是这样的人。采访的标题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我总觉得对我们知青而言,那不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一段及其艰苦的,灰暗的,有时是绝望的蹉跎岁月!!事隔那么多年,往事仍然不堪回首,仍然会被噩梦惊醒!可见这段岁月对人的伤害有多深!!
womaninhome 回复 悄悄话 同情知青的命运,为你们能离开苦日子高兴,喜欢采访新闻,好生动,老队长和车把式的故事很感人,北奥大哥一肚子故事啊,口才很好。
米兰 回复 悄悄话 虽然俺没赶上知青岁月,但家里叔叔就是当年知青,一直到恢复高考才回来的,也听了些有关知青的故事,小英子是千万个知青的缩影,小英子的故事很感人...
北哥好会写煽情文章噢
谢盛友 回复 悄悄话 是整个民族的不幸.
高英姬 回复 悄悄话

小时很羡慕仰慕那些城里来的知青,一直盼着自己快快长大,高中毕业后也能当知青,和他们一起,在广阔的天地里锻炼成长。因没赶上还遗憾很久。
后来读过一连载,讲述的是在云南边陲热带丛林插队落户的知青们的悲惨经历,恐怖,让人作噩梦。那刀耕火种肩挑手扛的原始艰苦劳动,恶劣的生活条件和地理环境,还得忍受任人摆布宰割的煎熬,丧失人格尊严的凌辱,不就是变相的流放和劳改吗?

里面一段描述让我不由得想到《山海经》: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知青吃知青。

北奥兄那歌声悲怆苍凉,听得唏嘘不已。

赵杰在镜头前的讲述比北奥笔下的文更生动感人。
苹果和梨 回复 悄悄话 以下是我曾经在网上发的一段感慨,文学城把文中带有书名号的一些内容吃掉了:'跳起'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我想去吉林;唱起'阿佤人民唱新歌',我想去广西'.
苹果和梨 回复 悄悄话 那火热的上山下乡运动仿佛就在昨天.锣鼓,红花,高音喇叭,军用卡车,送行的人群...

知青,那是我邻家的哥哥,邻家的姐姐...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怀着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他们奔赴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 金训华,张勇...为了几根木头,为了一只小羊,甚至可以交换自己的性命.那是他们激情燃烧的岁月.

那也是我激情燃烧的岁月.等我长大了,我也要象他们一样,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将来我到底要去哪里呢?让我想想...实在有太多太多地方可以去:黑龙江?云南?内蒙?贵州?...我都想去!我都要去!

跳起,我想去吉林;唱起,我要去广西.对了,还有小人书上那四分钱就可以买一背篓香瓜的布衣区,我更想去那里!

我要去,我一定要去! 到了那里,我就是邢燕子,我就是朱克家.我恨不得一夜间就长大,我恨不的立刻就跳上火车.模糊中我看到了爸爸妈妈正自豪的站在送行人群里,向我挥挥手...然而,那一年我才只有6岁.连欢送上山下乡的资格都没有.

6岁的我,对广阔天地大有做为这八个字深信不疑,认为知青们就象歌里唱的,象电影里放的那样:立志扎根祖国边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报纸上登的,电影里放的,收音机里播的,老师说的,并不全是真话.

那天我作为学校腰鼓队成员,按居委会指示,去火车站欢送回沪探亲的知青重返边疆.我们按照要求穿了白衣蓝裤白球鞋,系上红领巾...啊!我终于可以走进欢送队伍了!

站台上的人们依依话别,娓娓叮咛,有的还在抹泪...我们拼命的敲着腰鼓,却没有人看一眼.当发车铃响起的那一刻,突然间爆发的撕心裂肺的痛哭竟把鼓声淹没了.我这才发现自己的一腔热情和眼前悲伤的送别场面是多么的不协调!

后来,我目睹邻家哥哥被推荐上大学时欢天喜地的样子;再后来,我目睹邻家姐姐病退回城兴高采烈的神情....

尽管如此,我依然不会想到,知青们打起背包高举红旗,怀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腔热情到边疆插队落户,他们曾以为自己能改造农村的山山水水,他们曾以为自己是社会的骄子,时代的精英.却原来他们是遭流放的一族,是被抛弃的一族,是蹉跎岁月的一族.

他们被流放到了农村,被扔给了贫下中农.知识成了一无所用的东西,头脑中的学问化作汗水流进田里.所谓的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其实不过是从农民手里争一份口粮而已.再没有人真正关心他们,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今后的路在哪里,没有任何希望,更别谈有所作为了.所以,直到文革结束知青返城,直到他们的青春耗尽, 农村依然是这么落后.

后来我也长大了,读书,工作,恋爱,结婚,出国...再没有时间去回忆过去的激情.我忘了那些知青,也忘了自己当年那个宏伟的志愿,也没有想过我自己是多么的幸运.

去年回国,某天在四川北路上闲逛,逛累了随手招一辆TAXI,开车的是个年青小伙,才20多岁,外地口音.我问他是哪里人,他说来自四川,爸爸是知青,退休后又回到了上海,所以他就跟来了...

啊...知青的子女!!当年那些胸佩红花的哥哥姐姐,他们已经老了,他们的孩子已长这么大了...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Amy热爱生活 回复 悄悄话 我不是知青,但是我听了很多的知青的故事。小英子的故事我是流着泪看完的。谢谢你转放这个采访。你讲得很真!
[1]
[2]
[3]
[4]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