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老地方

有感而发,伤痛用来忘记,银子用来花费,生命用来享受,快乐用来酿成幸福,女人永远美丽。
正文

北京的大院

(2008-08-27 14:18:02) 下一个

北京有很多大院,军队大院,国家机关大院,科研大院科学院,大学的院。。。,每个大院都有围墙,门口有军人站岗, 后是看门老头,现在是保安;这里的居民大多属于外来人口,来自五湖四海,说着操有家乡味的普通话,他们是第一代北京移民。大院的里设备齐全,副食店,粮店,食堂,饭店,理发店,澡堂应有则有,不出院门就解决了。
在我住的院里,居民有五万多少人,南方人居多
, 孩子们都在一个学校读书,年长的都是父母的同事,所以从小就满大街的叫叔叔阿姨,要不就属于没有礼貌的孩子,家长也要受“牵连”。夏天的傍晚晚饭后,人们都出来遛遛弯,互相打着招呼;孩子在一起玩耍,年轻的妈妈们在交流着育儿的经验。过年过节单位里都发的食物几乎相同,家家飘出的香味却不同,那年头带鱼是必发的,可我就是受不了那腥味。

 

这个大院可是块风水宝地,每天早晨四周歌声缭绕,周围美女如云,让你应接不暇;大约400多钟 就能听见, 中国京剧院的国宝们的喊嗓,他们的练声方法,一般在清晨,空旷地区,大声喊出“唔”, “啊” 等单元音,由低而高,反复进行,待声音舒放后,再以唱段进行练习。中间还夹杂着, 东方歌舞团的花腔女高音的练声,胸腔共鸣声,先从米~妈的练习开始,逐步升高;再从高往低练习,这样反复不断。更有意思的是还有军队的起床号声,出自解放军艺术学院(以前叫学校)。院里的年轻都愿意到他们的操场去运动或踢球,最翁之意不在酒,那里很多漂亮的舞蹈演员或学员在晨练。

这个区有个购物商场,有百货商店,新华书店,饭馆,和自由市场,烤羊串的还真的是地道的维族兄弟,他们大多是民族学院的里面人的亲戚,味道的确不错,我和朋友每次路过都要来几串;到下午4-5点后大量的美女们就会出现在这里,北京舞蹈学院的学生,中央民族歌舞团的演员等等。。。上身穿着T-shirt,下身穿着练功裤纷纷来逛逛,那年头她们也没有多少钱,这身打扮对她们来说既随便又特殊,我想连她们都没有想到,这练功裤居然成了流行装,北京街头巷尾到处都是穿着紧身裤的年轻女士们,也不管自己是竹节腿,莲藕腿还是大象腿,反正铺天盖地都穿着一样的裤。

现在那里变的我都不认识了,到处都是水泥方盒子,非常想念那里曾经有过的浓厚生活气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二间工房 回复 悄悄话 北京好,风景旧曾谙?
依然面目全非也!!!
77 回复 悄悄话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你真幸福。我们那个大院的人说话也是南腔北调,但是没有美女,人人都戴眼镜,没劲透了。
绿丝绦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喝白开水健康的评论:
谢谢开水姐,太喜欢你的牡丹花了。
喝白开水健康 回复 悄悄话 简简单单就写出了很浓厚的生活气息。很喜欢读。
绿丝绦 回复 悄悄话 回复steveshaw63的评论:
想念北京!
绿丝绦 回复 悄悄话 回复albert88的评论:
嚴重同意。那一帶是美女成“山”的地方,看來你的“艷”(眼)福不淺啊。
steveshaw63 回复 悄悄话 I miss Beijing...a lot...but I dont know it any more
albert88 回复 悄悄话 大學時代,我是這種大院的常客,因為周末要到姨媽家去混飯吃。她是文藝團體的頭,有許多學生。這一輩子所見過的最漂亮的女孩子就是在那兒碰見的,感覺就是疑為天人。
绿丝绦寫的北京回憶簡簡單單,卻很傳神。謝謝你讓我想起了一些心靈深處的美好東西。。。
绿丝绦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绿一的评论:
绿妹啊,艺术细胞到没有被熏到,还落下一个毛病,听不得尖叫声,一听就开始偏头痛。
谢谢,可我从来不吃带鱼。
绿一 回复 悄悄话 哎哟,实在没想到,MM在艺术家周围长大的。。。难怪不会种菜。
告诉你个小秘密:带鱼身上的白色,把它除掉就没腥味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