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平诗稿

一鹤排云上,诗情到碧霄
个人资料
正文

读9511先生关于新诗的文章有感

(2007-05-16 13:12:36) 下一个

读了九五先生在诗词欣赏栏里的文章,很高兴,因为基本观点我都支持。有些地方也许有点过激,作者愤激之情溢于言表,我猜是想起一点振聋发聩的作用。现在也确实需要有人站出来,作这样的呼喊。

诗,无论新诗和旧诗,都要有真情,题材倒可以是多样的。“大江东去”是美,“小桥流水”也是美。“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美,“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也是美。只要情真,能到人心脾,就是好诗。诗最怕无病呻吟,最怕故弄玄虚,最怕生造一些除了自己谁也不懂的词和句。读这样的诗,真如吃夹生饭,不软和,瞌牙,叫人想吐。但对初学的人,也不妨先无病呻吟一番,是为练习。然后尽快去表达那真正属于你的思想。

先生认为“散步”太平铺,不能为诗,我倒觉得也可以。如“木兰辞”,从“唧唧复唧唧”到“焉能辨我是雄雌”都是慢慢道来。关键还是要有真情,有表达真情的好诗句。怕的倒是躺在那兒嘮叨不休.我是新诗旧诗都爱读,都学着写。郭小川,贺敬之,张志民,李瑛,公刘,沙鸥,等等以前都喜欢过。但对现在不少新诗,真是越来越看不懂。我有一本“舒婷诗集”,是慕“致橡树”而买的。看到后来,感到她也就是“致橡树”那几首80年前写的诗好,后来就越看越不懂,最后只好“罢读”。感到她是因橡树出名,现在在 “卖”名。

关于新诗的分行,本诗坛里几位女性作者,大都在写这类诗。分得好,读起来有一种节奏感,好象还提供一个间歇,让你去品诗味。但有些分得太随意,好象在耍杂技。读起来真如听口吃的人说话,累,又不明白。写到这里,想起前辈作家贺敬之的“断”行诗,那时叫“马雅可夫斯基”体,分阶梯排列。有一首庆祝国庆的诗,记得是这样断的:

东风
红旗
朝霞似锦。
大道
青天
鲜花如云。

马蹄哒哒

车轮滚滚。
这是在哪里啊?
在中国!
这是什么人啊?
是我们。

另外还记得这几句:

四时春风
吹万里山河
雪消冰化。
中秋明月
照进多少
幸福人家。

这诗虽然断得碎,但断得是地方,故读起来仍然铿锵,不拗口。如让现代人来写,恐怕就另有“砍”法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