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雪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正文

湖北

(2007-05-15 16:10:20) 下一个

去湖北是近十年前的事了,那年深秋,和一位朋友一起到武汉办事。坐了一夜的火车,天蒙蒙亮的时候,过武汉长江大桥,这算是我第一次仔细打量长江,透过车窗,烟雨莽苍苍,果见一条巨流铺展在脚下,江面宽阔得几乎望不到边。

望着如此浩荡的江水,脑海中迅即浮现伟人的诗句:“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此大桥也颇长,或许是火车也放慢了速度,伴随着广播员对长江的介绍,感觉在江面之上奔驰了将近十分钟,才越过了长江,停靠在了武汉三镇最大的武昌站。

我与朋友下得车来,信步在武昌街头。已是近冬时节,清晨的空气岑冷而辽阔,硕大的城市刚刚苏醒,赶着上班的人们已陆续走出家门,众多的商铺也相继打开了卷闸门,热闹的一天开始了。

在餐铺喝了一碗热热的豆腐脑,用完早餐,一扫倦意。事务在身,无暇细逛,便坐车由武昌直奔汉口,来到长江最大支流汉水与大江汇合处附近的、闻名遐迩的汉正街。此地商贸鼎盛,为全国著名的小商品集散地之一,商接东西南北,客来四面八方,自古便是商贾云集、货品繁多、银钱流转之地,于斯为盛。两人流连大半日,兴尽而返。

首次独自旅行始于次年金秋十月,当时想走访名山大川的愿望压倒了一切,于是做出了努力,安排了行期,告别了送行的朋友,一个人背起行囊踏上了旅途。

火车再度驶入湖北境内,穿过历史重镇襄樊,于据说是汽车城的十堰市停转,由此向享誉天下的道教名山——武当山进发。

游客,旅者,带着一颗探寻的心,浪迹于融宁静与喧闹为一体的武当镇,犹如缭绕在澄澈湖水边氤氲的紫烟。掠过那出售剑、茶、香、衣、怀揣古老经卷的店铺,穿越沸动的市井烟火,缓步踏入山门。

年代久远,多少的景致仿似忘却,已记不得循哪条路上山,曾在哪些宫阙驻足,歇息,沉思,张望?想象中,元明之际,太极张三丰一蓑烟雨,苦心孤诣,开创武当绝学,与北少林鼎足而立,成就一代宗师,传薪华夏武学,功莫大焉。

武当,道在其中矣。七十二峰,二十四涧,峰峦叠翠,山光相吻;潺潺流水,秋日红叶,动静之间,若隐若现。

旋转的山路,九曲回环,时见青瓦飞檐的道观点缀其间,道士们多在游客鲜有涉足之处练功、习武、修行,参天地之化育。途上、观中所遇的道长持守待客之礼,清奇的面孔多挂着沉静的微笑,遇有客人询问,常是寥寥数语,并不多言。

登临武当山最高峰天柱峰——金顶时,恰是午后斜阳,光芒万丈,辉映在金殿古铜色的琉璃瓦上。伫立在悬于霄壤的绝顶间,飘然空寂,“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正在饱览气象万千的无限峰光时,身边出现了一位穿戴奇特的女子,着一身难以描述的裙装,五彩缤纷,层层叠叠,既非道袍,又非俗装,带一顶遮阳花边软帽,颈项一串珠子闪烁着奇异的光芒。

我好奇的目光转向她,开始了交谈。她说她是来武当山还愿的,家住武汉。言谈之下,颇觉清畅,于是并肩逶迤,一路下山而去。渐渐红日西坠,山色愈益空蒙,至武当镇,两人挥手告别,各奔东西,她回武汉,我由此入川。

日后顺水而下,游大江三峡,至宜昌离船登岸,此乃后话,别处再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