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雪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正文

重庆 1

(2007-05-26 16:07:51) 下一个

下峨嵋,由成渝线穿越崇山峻岭东赴重庆。“望极重楼,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由蜀水到巴山,山重水复,水涌山叠。

入重庆市区,深秋的山城,阴雨霏霏。不久就听导游说起重庆的谚语,诸如:“房如积木顺山盖,坐车没得走路快,三伏火锅逗人爱……” 等等。感受体验了之后,便觉颇有道理。

坐车穿梭在马路街道中,犹如一条鱼跃动在起伏的波浪间,用“地无三尺平”形容也并不觉得过分。在喧闹的路面街市中,和其他城市大为不同,这里很难看到自行车的踪影,因为上坡下坡实在太多,卖自行车在这里几乎注定蚀本。而嘉陵摩托、重庆摩托却在这里大行其道,在等红灯的时候,满眼都是摩托车,到处都是“嘟嘟”的声音。

在某些街道的两旁,可以看到许多废弃不用的防空洞,紧闭的大门,斑驳的锈锁,陈年累月地见证着那段历史。当年的陪都,飞机日夜不停地在上空盘旋、轰炸,试图摧毁人们的抵抗意志,可以想象当年市民惊恐不安地躲在防空洞中瑟缩发抖的样子。中国的十万远征军也由此出发,入缅作战,此乃题外话,就此打住。

西北郊歌乐山下,风景秀丽,“渣滓洞”和“白公馆”是另一种历史遗存,是内战的特殊产物,不叙也罢。返程,为松弛我们的情绪,导游讲起了笑话,是附近大学区的故事:西南政法学院,男生为主;重庆外语学院,女生为主。两院相邻,政法生常做一些不法之事,多在月黑风高之时,翻墙而过,骚扰邻院,搞得女生们在外语课上常常打盹。最后校方不得不增高围墙,多设保安勉强应对之。

回市区,直奔重庆火锅店。诺大的店面,几十面大锅张着血盆大口,升腾着滚沸的热气,上面布满了一层红枣般大的辣椒,食客们热情洋溢,海阔天空,满脸通红。一行七八个人,虽来自五湖四海,去有缘坐在一起共享重庆火锅之麻辣香郁,山城啤酒一瓶瓶地进去,渐渐地便与这山城的热烈融为一体了。

闲暇漫步在一些山脚下的古旧街巷,依然有人家世代居住,环境颇为清幽。石头巷子两侧长满青苔,中间已被踩得滑亮的石阶由低处向高处延伸,一直通向半山腰。地上的大楼还摸不到山间屋舍的地板,山上一层层的全是各式各样的房子,错落有致。晚间,华灯初上,山城的夜景令人心醉,仿佛是谁顺手在山顶洒下的五彩的贝壳。

朝天门,则是另一幅热闹的场景,多少游客伫立于此,观赏嘉陵江由此注入浩荡长江的雄浑气象。“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码头上,停泊着无数的大小船只,“重庆号”巨轮已经发动引擎,稍后就要起程,若想饱览三峡风光,便可由此登船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