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zt 中国四川5.12地震救灾使用的四种主力直升机(超级组图)

(2008-06-05 09:49:16) 下一个

zt 中国四川地震救灾使用的四种主力直升机(超级组图)

2008年06月01日 15:32:00  来源:中国航空信息网


美国黑鹰 S-70直升机

S-70直升机在映秀镇实施救援 新华社记者查春明 摄

S-70A是美国西科斯基飞机公司为美国陆军研制的双发单旋翼战斗突击运输直升机。美国陆军编号为UH-60A、UH-60C、UH-60L、UH-60Q,绰号为“黑鹰”(Black Hawk),其编号分别为AH-60L、EH-60A、MH-60A、MH-60K和MH-60L;美国空军的编号为UH-60A、HH-60G、MH-60G,绰号为“铺路鹰”(Pave Hawk);美国海军的编号为CH-60;美国海军陆战队编号为VH-60N;以色列空军名称为猫头鹰(Owl);日本空军的编号为UH-60J和UH-60JA。S-70是公司的编号。该机是UH-1的后继机,是美国陆军80年代运输直升机的主力。

1972年初,经美国国防部批准,美国陆军发出“通用战术运输系统”(UTTAS)招标,要求研制一种双发、单旋翼、有良好高温性能和空中机动能力的运输直升机,从70年代后期开始提供使用。该机的主要任务是战斗突击运输,但不需任何改装就可执行伤员疏散、侦察、指挥及兵员补给等任务。

1972年8月底,美国陆军选中西科斯基飞机公司的YUH-60A和波音·伏托耳公司(现波音直升机公司)的YUH-61A两种方案,要求这两家公司各制造3架试飞原型机和一架地面试验机体。西科斯基飞机公司YUH-60A的第一架原型机于1974年10月17日首次试飞。波音·伏托耳公司YUH-61A的第一架直升机于1974年11月29日首次试飞。两种原型机于1976年进行了为期7个月的对比试飞后,西科斯基飞机公司的YUH-60A于1976年12月23日宣布获胜。

1977年8月,S-70开始生产,1978年10月生产型直升机首次试飞。1979年4月交付给美国陆军航空兵中心,用以训练飞行员。1979年6月第一架作战用UH-60A交付部队使用。




世界最重型:俄国 米-26直升机

米-26双发多用途重型运输直升机 [资料图片]

米-26是苏联米里设计局(现改名为米里莫斯科直升机厂股份公司)研制的双发多用途重型运输直升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给的绰号为“光环”(Halo)。这种直升机是继米-6和米-10以后发展的重型运输直升机,也是当今世界上最重的直升机。为开发西伯利亚及北方沼泽和冻土地带,前苏联决定发展一种全天候重型运输直升机。在70年代初开始方案论证,目标是其装载能力要达到以前生产直升机的1.5至2倍以上,正式研制工作大约持续了3年,原型机于1977年12月14日首次试飞。1981年6月,米-26的预生产型在34届法国巴黎航空展览会上首次公开展出,1982年开始研制军用型,1983年米-26交付使用,1986年6月开始出口印度。总计制造了约300架。目前仍在生产。

米-26直升机最大内载和外挂载荷为20吨,相当于美国洛克希德公司C-130“大力士”的载荷能力。

米-26直升机主要用于没有道路和其它地面交通工具不能到达的边远地区,为石油钻井、油田开发和水电站建筑工地运送大型设备和人员。米-26往往需要远离基地到完全没有地勤和导航保障条件的地区独立作业,因此,要求直升机必须具备全天候飞行能力。




俄国 米-17(米-8M)/171/172直升机

参与救灾的米-171中型多用途直升机 新华社记者徐壮志摄

米-17(米-8M)/171/172是苏联米里设计局(现米里莫斯科直升机厂股份公司)研制的双发单旋翼带尾桨中型多用途直升机,北约组织给它取的绰号为“河马”-H(Hip-H)。

该机原型机于1973年制造完毕,当初编号为米-18,采用米-8的机体和米-14的发动机和动部件。1977年以米-8MT编号开始装备部队,1981年在巴黎航空展览会上米-17的民用型和出口型首次展出,1983年开始向古巴出口。在法国布尔歇展出的样机(SSSR-17718)是与米-26一起由莫斯科飞往巴黎的。

该机是在米-8基础上发展的改进型,与米-8几乎相同,但尾桨在垂直安定面的左边,与米-14相同。从外表上看,该机发动机短舱较短,只是座舱前左侧舱门中点的进气口靠前了,重新设计了每侧喷管前的小喷嘴。与米-8相比,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该机的改进型仍在生产。

米-17(“河马”-H)基本型。在俄罗斯军方服役的米-17的所有型别仍保留米-8的编号。

米-8AMT,米-8MTV的最新型别。武器包括8枚Igla-V空空导弹或9M114/9M114M空面导弹,机头装有天线罩,旋翼轴上装有光电设备

米-171,米-8AMT出口型,1989年在巴黎航展上首次展出。




中国 Z-8直升机

Z-8中型多用途直升机 [资料图片]

Z-8是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和中国昌河飞机工业公司研制的中型多用途直升机,1976年开始设计,但1979年至1984年中设计工作中止。然后重新起动研制工作。第1架原型机于1985年12月11日首次试飞,第2架原型机于1987年10月试飞。民用型于1989年4月8日取得型号合格证。1989年8月5日开始交付使用。1994年11月12日通过最终设计评审。Z-8是单旋翼带尾桨式多用途中型直升机,在标准状态下有较大的功率储备,具有飞行性能好、使用寿命长,飞行安全,操纵容易,使用维护方便,应急时可在水面起降等特点。Z-8直升机有广泛的用途。作为民航客机,内部宽敞舒适,是一种理想的机种;加装设备后,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服务,如地质勘探、测绘、建筑施工、森林灭火和架设高压电缆等。在高原地区可执行边防巡逻、运输、通信、联络、指挥等任务,还可作救护机使用。




5月26日,战士们在搬运抵达的物资。新华社记者李刚摄



成都空军某部克服种种气候变化、地行复杂等困难,多次进行三机起降,提高了空运时效,被灾区人民称为“希望的神鹰”。



成都军区救援人员把伤员抬上黑鹰直升机。新华社记者唐师曾摄



陆航直升机运送救灾物资和伤员



5月18日,济南军区某陆航团出动直升机40多架次,不间断飞行,向灾区14点位运送救灾物资。



直升机抢运救灾物资



5月15日,成都军区某陆航团用直升机运送帐篷和救灾物质到汶川灾区。 中新社发 张雷 摄



这是陆军航空兵组建以来出动兵力最多的一次。为了把救灾物资尽早的送到灾区,按照中央军委抗灾指挥部的命令,济南军区某陆航团22架直升机5月14日从河南新乡起飞,飞赴灾区担负机降、运送物资、抢救伤员等任务。这支部队是全军最早组建的直升机部队,具有丰富的救灾经验,面对降雨,能见度底,地形复杂等因素给救援带来的困难,他们凭着过硬的飞行技能和丰富的救援经验,共向北川、高川等灾区投送食品、药品和矿泉水等急需物资数十吨。李刚 周东梅 孙培峰 摄影报道



上午9点,部队官兵往直升机上装运棉被。17日上午,新疆军区某陆航团派往甘肃地震灾区第二梯队4架直升机成功向受灾严重的甘肃舟曲县紧急运送4吨救援物资棉被一万床,解了灾区群众的燃眉之急。这也是兰州军区陆航救援编队第二梯队在灾区首次执行救援任务。樊永强 蔡沛摄影报道



抵达甘肃舟曲灾区后,官兵们正快速卸载棉被。17日上午,新疆军区某陆航团派往甘肃地震灾区第二梯队4架直升机成功向受灾严重的甘肃舟曲县紧急运送4吨救援物资棉被一万床,解了灾区群众的燃眉之急。这也是兰州军区陆航救援编队第二梯队在灾区首次执行救援任务。樊永强 蔡沛摄影报道



军地携手紧急卸载救灾物资。17日上午,新疆军区某陆航团派往甘肃地震灾区第二梯队4架直升机成功向受灾严重的甘肃舟曲县紧急运送4吨救援物资棉被一万床,解了灾区群众的燃眉之急。这也是兰州军区陆航救援编队第二梯队在灾区首次执行救援任务。樊永强 蔡沛摄影报道



直升机降落在救灾现场。17日上午,新疆军区某陆航团派往甘肃地震灾区第二梯队4架直升机成功向受灾严重的甘肃舟曲县紧急运送4吨救援物资棉被一万床,解了灾区群众的燃眉之急。这也是兰州军区陆航救援编队第二梯队在灾区首次执行救援任务。樊永强 蔡沛摄影报道



陆航团魏继红摄影



陆航团魏继红摄影



陆航团魏继红摄影



2008年5月16日,被困汶川县卧龙镇的最后一批外国游客安全抵达成都[新华网记者 李刚摄影]



参加救灾的世界最大直升机—米26
















5月20日,成都军区陆航团姜广伟王牌直升机组上午10时成功以单轮强降北川重灾区“定时炸弹”——堰塞湖无名塌方小土堆上,紧急运送水利地质技术队实地监测水位上涨危情。一座大山的崩塌堵塞河道形成危险的堰塞湖,如果溃堤将危及北川全县和绵阳灾区。中新社发 贾国荣 摄



5月20日上午10时,成都军区陆航团姜广伟王牌直升机组以单轮成功强降北川重灾区“定时炸弹”--堰塞湖无名塌方小土堆上。中新社发 贾国荣 摄



5月20日上午10时,成都军区陆航团姜广伟王牌直升机组成功强降北川重灾区“定时炸弹”--堰塞湖无名塌方小土堆上,水利地质技术人员紧急跳下飞机,投入实地监测水位。 中新社发 贾国荣 摄



某陆航团的“黑鹰”直升机频繁往返抢救伤员[新华网记者 李刚摄影]



首批救援直升机14日上午成功降落此次地震震中汶川县城,新华社记者 徐壮志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