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俄专家:现代军事欺骗战术---战术上的隐瞒是欺骗的重要部分

(2009-02-09 14:41:57) 下一个

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成功的获得往往是从战术层面上获得的,在夜深人静时,或者在敌军缺乏火力准备和武装支持时,或者在有限的能见度条件下等,通过使用此类欺骗方法和技巧来攻击敌军前线。

  通过上述所引用的例子可以证明任何非典型(并非毫无意义的,而是有成功倾向的)的决策和行动,其往往不是老调俗套的和经过系统设计过的,正因如此,才很难被敌人所预料到,而成为欺骗成功的基础。当然,所有类似对敌欺骗的方法都是注定失败的,除非这些方法是伴随着战役(战术)伪装措施进行的,意图掩饰在为战役行动(战斗行动)和时间的实现做准备,以达到误导敌人误认为这就是自己真正的计划。比如,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他伪装了自己已认识到己方部队中部相对于利沃尼亚骑士团的弱势,而将自己大部分的兵力布置在楚德湖陡峭的东岸附近,由此使已经移动到开阔冰面上的敌人误以为已经弄清俄军的位置、力量以及部队组成。A.V.苏沃洛夫元帅军队的所有突然移动和大胆机动都是秘密完成的,通常都是在夜间,而在次要方位和方向上则是表现的高度活跃。为了使Tarutinski机动不被敌人发现,隐瞒敌人,M.I.库图佐夫命令负责后卫的Miloradovich将军,带领哥萨克骑兵朝着梁赞(俄罗斯西部城市)(在莫斯科东南)进发,牵制敌军。也就是,为了间接行动任务的完成。

  但是,应该认识到在所有的类似战例中,隐瞒只是起支援和辅助作用的,也就是,它为隐瞒敌人弄清欺骗的真正用意提供了帮助。这不是偶然,隐瞒是为提供战役(战斗)支持的一种方法。同时,在许多情况下,欺骗敌人的目的也可以单凭执行隐瞒手段来达到,但不一定总是这样。比如,如果做出的决策是沿着唯一合适的路线穿过前方某要地(山口、中间有水的峡口、穿越沼泽的公路或茂盛树林的村庄)而发起总攻,那么不管你用什么手段即使是最先进的手段,你都将很难成功的将敌军主力引诱离开此地来截击我军。敌军不会轻易的相信。相反,如果假装计划是沿着一条敌人认为很难前进的路线开进来发起总攻,那么很可能就通过这样一个基本的隐瞒手段会使敌人轻易相信是真的沿着这条难以前进的路线开进。因此,我们认为,战役(战术)隐瞒看起来就等同于对敌欺骗,实际上战役(战术)隐瞒仅仅是对敌欺骗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尽管他们之间不可分割。但把这两个概念相混淆是不合理的。

  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获得了相当丰富的欺骗敌人经验,尤其是在战争的后半期,当时红军开始从战略防御向战略进攻转移。比如,当时著名的非传统决策,是由白俄罗斯第一战线指挥官五星上将K.K.罗科索夫斯基(K.K. Rokossovski)(后来成为苏联的马歇尔)在巴格拉基昂作战行动(Operation Bagration)中制定的,他把部队分为两个主力攻击部队,而不是原先计划好的一个主力攻击部队,这根本不符合当时被普遍认可的进攻性军事行动的做法。为了向陆军总部尤其是最高统帅澄清和证明自己决策的合理性,这位杰出的军事领导人不得不用自己所有的胆量和自信做担保。而且,其中一个攻击部队已经制定好计划准备绕过博布鲁伊斯克(Bobruisk)从南部和东南部穿越沼泽地和树林。鉴于那里的崎岖地形条件,敌人不会预料到罗科索夫斯基会冒着危险沿着这条路线发动决定性反击,出于这个理由,敌人就没有考虑在这个地方部署牢固的防御工事,甚至是只安排了相当松散迟钝的巡逻队。德国的军事领导人为自己的自信和漠不在意付出了昂贵的代价。所以,结果出乎所有敌军意料:当敌人还在试图摸清白俄罗斯前线部队要在什么路线上发动总攻以及应该在哪个防御地区展开部署时,敌人的战术防御区在第一天就被攻克,接着罗科索夫斯基的部队就获得了战役上的绝对优势。

  通常在战役开始之前,模仿部队在集结是为了向敌人展示假的主攻方位信息。但是,与这种老套路相反,上将I.D. Chemyakhovski,白俄罗斯第三战线陆军指挥官,在准备巴格拉基昂作战行动(Operation Bagration)期间,他就开始利用木材制成的假的军事装备做诱饵和假目标假装部队在集结,而正好就在这一地区,真正的精锐打击部队也已经准备好,随时可以集结。随后敌人在弄明白我军的“动机”之后,就开始用完全充足超可靠的炸弹轮番反复的轰炸我军假的装备集结地,紧随其后,我陆军前线指挥官开始集结调动部队向被轰炸的假装备集结地开进发起进攻。结果,白俄罗斯第三战线的进攻被证明确实震惊了敌军。

  巴格拉基昂作战行动的成功也在很大程度上随着西南战线上最高统帅的坦克预备部队的撤离而得到了推动。原因是敌军一直在侦察我军坦克预备队的撤离,只要我军的坦克预备队不插手,德军指挥官就错误的推断认为:我军部队最有可能发起进攻之地就在此地。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知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