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花飞

读读,写写,聊聊,快快乐乐地变老。
个人资料
正文

昨日黄花

(2009-08-20 11:50:07) 下一个


听新闻上说美国老牌杂志 “ 读者文摘 ” 在美国也加入了申请破产保护的行列,心里是一阵失落。虽然几家著名的报刊已相继倒闭,可是还是很难接受这个事实:曾经最畅销的家庭杂志竟然也难逃被 PK 出局的惨境。想当初在她鼎盛辉煌时,在美拥有五百五十万份的订阅量,三千八百万的读者群。还营销全世界,涵盖至少七十个国家,有五十个版本,二十一种文字,她的译文又让四千万的外国读者感受其无穷的魅力。若是时间回转二十年,自己也该算那外国的四千万分之一吧,如果他们把盗版的读者群也囊括在内的话。

记得读大学时,周末最喜欢做的事之一就是美美的在睡个懒觉起来后,蹬着自行车,穿梭在被两行粗壮的法国梧桐树护佑下的湖滨路,一路直奔紧靠西湖边的外文书店。周末的心情是愉乐的,就像身上点点跳跃着的,透过斑驳的梧桐叶子洒落下来的阳光。

那时的外文书店外表很普通,一幢灰色死板的水泥楼,位于湖滨路 56 号,好像一共有三层。一楼是公开对外的,卖的是各式英文杂志报刊还有许多学英语用的磁带和准备四级六级英语考试的参考书,我一般都不去那儿。最吸引我的是她后面那个不起眼的边门,一出那儿,沿着楼后的水泥台阶往上,直达顶楼。在进门前的入口拐角处,总有块醒目的警世牌矗着,上书:外国人止步!在杭州这个安逸自得的旅游城市里,外国游客不少,照顾和讨好他们之处,大街上是比比皆是。只有在这儿,看到那个牌牌,总能让我偷着乐一小会儿,好像有种国人之间心照不宣的攻守同盟的快意。这个不能挂牌的书局,不知何人还给她起了个雅致的名字,叫 “ 内居书店 ” 。估计我们那个时代,那个城市,想出国的热血愤青们都知道这个去处吧。

内居书店其实就是一个大厅,中间是几个大台子,上面堆满了各式素面朝天,印刷粗陋的盗版英文书。那架势,现在想起来有点 Costco, Sam’s Club 的味道。来这层光顾的人,一眼望去,基本也和书长得差不离,灰灰的,瘦瘦的,大多还是四眼,在书堆里摸索着,镜片后的眼神却难掩内心的饥渴,仿佛想把一桌的廉价书都给生吞活剥了似的。

这儿的书极便宜,是我们这些人穷心不穷书生们的最爱,而我最爱的又是其中的盗版读者文摘。 盗版的读者文摘是合订本, 3-4 期码成一册,厚厚的,好像才要价几元人民币。虽然没有彩页,印刷纸张粗糙,可是文字绝对是原汁原味的。每次见到有新的一期出来,都让我有种淘到宝贝的欣喜。

喜欢在那个慵懒的午后,书包里塞着刚买的读者文摘,新英汉字典,和一袋采芝斋的五香橄榄,在难得空闲的学校阶梯教室里找个窗边的位子,沐在暖暖的阳光里,享受读书的乐趣。喜欢把每个生字都弄懂,自在地品味作者用词的妙处。书页边上的留白里,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典上的各种解释,蓝色的圆珠笔的字迹,尽量谦恭地挤在一起,点点滴滴,纪录了悄然离去的无忧时光。当然,最令我心挂的还是是文摘本身的内容,文章平实而轻灵,笑话短小又精悍,没有好莱坞大片戏剧般的大喜大悲,只是平常人家生活中的真情流露。仿佛不经意地娓娓道来,却在不知不觉中把人的心给牵走了。就似口中的橄榄,舌间的滋味早已印记在脑子里,一生难忘。

于是,床头的盗版读者文摘越积越多,需要查找的生字是越来越少,用了很少的钱,学了最快乐的英语。终于有一天,我不得不告别那些书,飞越太平洋,来到了书中描绘的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打拼的日子是忙碌的,再也没有含着橄榄捧着闲书的闲暇心情了。只是偶尔去看医生,在那漫长的候诊的时间段里,我还是忍不住从那一堆花里胡哨的杂志里,挑那个我的最爱。惊叹她的正版原本也是光滑明艳的,虽然内容还是如以往一样的令人心动,但是不可抑制的,总是钩起我对远在家乡的,那些伴我走过青葱岁月的盗版文摘的思念。

才短短的二十年,回忆中的世界似乎已变得老旧不堪。 E 时代节奏是如此匆匆,印刷再快也赶不上网上的滚动新闻。信息,真真假假;人物,虚虚实实,每分每秒地更新着,让人目不暇接。如同卓别林的第一部默片喜剧 “ 摩登时代 ” 里的那个在流水线上工作的可怜人一样,看着传送带上越来越快出来的东西,我们手忙脚乱,而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记得读者文摘曾有过自己为之骄傲的口号: “ 美国在你口袋中 ” (America in your pocket) 。 估计现在他们不得不无奈的叹一声:原来世界躲进电脑里了。燕来叼走了昨日黄花,只是这只E燕是不曾见过的新品种,它无处不在,让人欢喜让人忧。没有电脑,似乎我们都无法维持正常生活了。电脑上一切都来得那么快,弹指之间,货买了,银行去过了,每天层出不穷的精神快餐或垃圾,让人食到味蕾麻痹。自主的思想越来越少,因为太忙了,又似乎不需要,喜悲忧思,由网络牵着走,如梦似幻,飘忽诱惑,如吸毒后那种让人上瘾的感觉。只是偶尔的夜深人静,似乎还能听得自己内心的渴望,仿佛被遗忘在一个孤岛上,呼唤着它原本的归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7)
评论
Wisewind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上海老头的评论:
上海老头考证出:“古人在重陽節時有賞菊的習俗。「明日」是指重陽節後;「黃花」亦即菊花。明日黃花是說在重陽節後賞菊,比喻有失興味,後人於是把「明日黃花」比喻為過氣事情。蘇軾在〈九日次韻王鞏詩〉中指:「相逢不必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是要比喻年紀老邁,一事無成。郭沫若在〈沸羹集序〉:「這裡有些是應景的文章,不免早已有明日黃花之感。」說的是過氣落伍的事。明日黃花一句中,「明日」是指重陽次日,一些近年文章的作者觀念錯誤,寫成「昨日黃花」,常引起文化界批評。”
我们要问:难道因为“有人”曾经以“明日”指重陽次日,以「明日黃花」比喻過氣事情,蘇軾和郭沫若都曾经将「明日黃花」入诗,那么中国十亿人,上下数千年,就必须以“明日”专指重陽次日?以「明日黃花」而不是「昨日黃花」来比喻過氣事情?
我以为大可不必!
人们通常以昨日,今日,明日来比喻过去已经发生的,现在正在发生的,以及将要发生的事情,而以「明日黃花」比喻過氣事情,这本身就是时空倒置,不符合人们的思维和语言习惯,这样的“成语”是没有生命力的。越来越多的人写成“昨日黃花”,这表明多数人认为“明日”就是泛指将来,而不认为它必须指重陽次日!“昨日”指过去,以「昨日黃花」来比喻過氣事情,更符合人们的思维和语言习惯,因此必定是大势所趋!
如果因为曾经有三,两个诗人以“明日黃花”比喻過氣事情,我们就不能写成“昨日黃花”,这样“做学问”真可称得上是生吞活剥,食古不化了!
若要“引经据典”,那么《诗经》比起上述诗人来,应更有权威吧?《诗经。周南。桃夭》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意思是说鲜艳的桃花,开得非常茂盛。“夭夭”是草木茂盛的样子。后来有人写成“逃之夭夭”,从文理上说,根本就不通!当时肯定象上海老头说的那样,“引起文化界批評”。可是,现在还有人说“逃之夭夭”是错的吗?
海棠花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上海老头的评论:
谢谢你们的讨论。你们这么一辩论,也让我来了兴趣:好像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看着两边都有理有据,让我困惑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遂去网上搜寻,居然发现一文,好像就说我们这个话题,转过来大家来读,看是否能让我们对这个议题更明白些。

菊花爭:到底是“昨日黃花”還是“明日黃花”(ZT)http://www.stnn.cc:82/arts/t20060825_308840.html
上海老头 回复 悄悄话 古人在重陽節時有賞菊的習俗。「明日」是指重陽節後;「黃花」亦即菊花。明日黃花是說在重陽節後賞菊,比喻有失興味,後人於是把「明日黃花」比喻為過氣事情。

蘇軾在〈九日次韻王鞏詩〉中指:「相逢不必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是要比喻年紀老邁,一事無成。郭沫若在〈沸羹集序〉:「這裡有些是應景的文章,不免早已有明日黃花之感。」說的是過氣落伍的事。

明日黃花一句中,「明日」是指重陽次日,一些近年文章的作者觀念錯誤,寫成「昨日黃花」,常引起文化界批評。
海棠花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Wisewind的评论:
你真具有钻研精神:) 谢谢考证。刚写好这个随笔时,一开始想的题目有:“无可奈何花落去”;“梦里花落知多少”。可是看来看去,觉得不妥,因为希望是淡淡的随想过去平实的时光,不想太诗意化了。后来,突然就有了这个“昨日黄花”冒出我脑子里,觉得还能表达那种感觉,也没多想,就用她作题目了。
海棠花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beauty-hua的评论:
你怎知我喜欢饮茶?:) 杭州的白菊花用来就普洱茶,那滋味没得说了,向往呢~~~
Wisewind 回复 悄悄话 还是觉得“昨日黄花”更贴切!
究竟应是“昨日黄花”还是“明日黄花”呢?查《现代汉语词典》:“黄花”指菊花,“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导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那么我们要问:“明日的菊花”为何就一定是过时的?或者,“明日的菊花”为何比“昨日的菊花”过时的可能性更大呢?其实,许多沿用多年的说法若认真考究会发现是明显不合理的,这个“明日黄花”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之一!即使主张“明日黄花”的人,我想也多属人云亦云,说不清“明日黄花”为何就能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导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故本人觉得:还是“昨日黄花”更贴切,因为在字面上就给人“已过时”的感觉!
beauty-hua 回复 悄悄话
明日黄花?

却道天凉好个秋!

海棠喝杯菊花普洱茶吧,越陈越香的。翻阅古董书刊时来一杯挺不错。
海棠花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chit6ko6ko的评论:
杭州上海还算近邻,也去过福州路上你说的那个书店。往事如烟,现在只能在回忆中才能体味那时的淘宝乐了。到缅甸去玩,还真不是那么多,听你描述,似乎还蛮独特的。
chit6ko6ko 回复 悄悄话 读了你的这篇文章, 把我也带回了20年前的上海大学生活, 当时周末无聊我偶尔会去福州路逛书店,特别喜欢去外文书店, 也在书店里"外国人止步"的昏暗房间里讨了许多宝贝,我记得买了一本LIVING IN AMERICA,才花了1块多前,我现在还保留了这本书,通过它我了解了美国的点滴.网络或许让我们失去很多阅读中思考和幻想的快乐,这不禁让我想起几年前在缅甸远足,坐上100年前到现在都没有变的木轮牛车, 仿佛时空回转回到远古的奇妙感觉,很美,灵魂都能与你对话的境界......
海棠花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网恋无罪的评论:
就是,这都啥时辰了,网恋时代,谁还手拿一本RD做约会信物呢:)
网恋无罪 回复 悄悄话 偶倒卖过RD。80中吧,考完脱服,就把几本RD在校园里卖了,还比买价高卖的 :)

RD是给那些老头老太看的,风格太老旧陈腐,故事过时,该关门了,除非改革。
海棠花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6898的评论:
至少还有梦,不是吗?所以也不算太忧吧:)
海棠花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神在阿堵中的评论:
无论昨日或明日,看来黄花是肯定的了:)
海棠花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dajia007的评论:
你这思维不叫:positive thinking, 啥叫?!:)
海棠花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anahiyiyi的评论:
长江后浪推前浪啊,嘿嘿~~
6898 回复 悄悄话 往事如烟,弹指一挥间。。。梧桐树下的湖滨路和内居书店已成梦中一景了,不知道是喜还是忧。。。
神在阿堵中 回复 悄悄话 真是好文!

小提醒:说“明日黄花”要合适一点。过去的东西,这里宜用“明日”。

如果不同意,请别在意啊。
anahiyiy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dajia007的评论:
到那时一定有一个新的名称。
:):)
dajia007 回复 悄悄话 除了说:无可奈何花落去,不也可以说:病树前头万木春吗?
dajia007 回复 悄悄话 回复anahiyiyi的评论:
手机永远代替不了电脑,除非手机的屏幕像电脑那么大。
不过到了那时,叫手机好呢还是叫电脑好?
anahiyiyi 回复 悄悄话 在不远的将来,电脑肯定被手机所淘汰。
海棠花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虎跑梦泉的评论:
青春岁月,真得就这样离我们远去了,叹一声~~~~~~~~~
虎跑梦泉 回复 悄悄话 留不住的无奈啊,顶好文!
海棠花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wushu的评论:
如果没有很好的创意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节奏,读者文摘可能会回天乏术。我担心的是好像整个报刊杂志业都很危险了,时代周刊和其它一些知名刊物要价都像是白给似的,又如何能继续维持生计呢?

你是老乡吗? 湖滨路早已面目全非了,原先到处都是的梧桐树已改成香樟了,一切很洋派,很小资,回去就像去玩一个新城似的,拍了一堆照片都没整呢:)
海棠花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小园子的评论:
谢谢小园子来玩。我和你一样感觉,现在不知怎么的,心就静不下来,认真地读点什么,很浮躁地说:)
wushu 回复 悄悄话 希望reader's digest还能维持一段时间。这次应该只是chapter 11吧?近来reader's digest有时卖到几块钱一年,邮费也不够啊。广告又被网络抢走了。
内居书店倒真是昨日黄花了。后悔当年没像海棠那样加以充分利用,不然现在看英文可能就不用字典了。
现在国内书店外文书多了些,不过英文杂志很少见?
小园子 回复 悄悄话 同喜欢读者文摘!订了很多年了。曾是每天床头读物之一。喜欢里面的故事,笑话。经你提醒,才悚然发现,现在自己也花大量的时间泡论坛,很少读书了。是时代变了,还是我们堕落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