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山红月

夕阳下山变蓝了月染红了
个人资料
正文

中国制造的风波

(2007-07-25 05:30:32) 下一个

最近中国食品质量问题在西方国家闹得纷纷扬扬。 各国大小新闻媒体相继报道说:中国生产的食品中一些化学充填物质和细菌含量严重超标,对人的健康造成威胁,如果食用过多还可以导致死亡。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纷纷表示要开始对中国进口食品实施严格控制和检查措施。

这些新闻报道,自然给人们生活造成某种混乱。这不,今天上班就听几个同事在议论,以后要尽量少买中国食品,另一位同事更加极端的表示,今后要抵制中国食品,要用日本或者韩国货取而代之。作为一个中国人(虽然护照已由红变绿,可从来都以中国人自居),面对这种话题,觉得有些尴尬,也有点心虚,不知如何应对为好,赶忙借机溜走。

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心里不免也有些困惑。是啊,吃中国食品让人有点不放心,每次看中国国内新闻,食品质量问题的报道不绝于耳,什么假酒、假药、假糖、假奶粉、假面粉等等;可如果不吃中国食品了,那人生的一大半乐趣不就没了。

中国现在可是个出口大国,由于它的价格便宜,中国制造已是遍及全球,占领了大部市场。就拿澳洲为例,据澳对外贸易部的统计,中国是澳洲五大食品进口国之一,从2000年始到2006年底六年间,澳洲进口中国食品的金额从133 Million增加到450 Million,增加了263%。许多大supermarkets,例如:Coles、Woolworths都成为主要中国食品进口商,虽然它们的成品都标识Made in Australia, 但是许多产品的成分和加工都是来自中国,像Kellogg‘s Cereal等,因为中国的价钱便宜,能让他们的商品在价格上更有竞争力,能赚到更多的钱。哪个商人愿意断自己的财路呢。可是中国的食品质量确实令人担忧。

写这篇小文时,正好看到一篇报道,是关于一个美国女作家邦吉奥尼近日推出名为《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的新书,书中讲述了她和家人在美国整整一年没有中国商品的生活。全家人从2005年1月1日开始了“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她承认这种生活非常艰难,而且自己以后绝不会再这样做了。

书中说,由于不能购买中国货,家里的咖啡壶坏了后,全家人一年不得不烧开水冲泡咖啡,感觉就像是在野外宿营。食物搅拌机坏了却不能修理,因为刀片是中国制造。邦吉奥尼的丈夫工作也受到影响,因为他使用的工具大多也来自中国。

另外,让邦吉奥尼感到头疼的事是为孩子购买衣物和玩具。为了寻找非中国制造的商品,她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要付出高的多的价格。到最后,连儿子也开始抱怨自己的玩具太少。为了给儿子买一双非中国制造的鞋子,她伤透了脑筋,花了数周时件间才买到一双意大利生产的网球鞋,价格是68美元,而街上的商店里,15美元的中国货随处可见。她还指出,美国无法拒绝中国商品。没有中国货的生活也许可以维持,但不仅非常麻烦,而且代价也会越来越高。

从澳洲到美国,看来中国制造已经无处不在,无处不有,遍及世界各地,渗透于人们生活各个环节,想抵制可没那么容易了。就拿我们回国探亲来说,临行前总想买些国外的东西回去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结果跑断了腿,一个不小心又买了个中国制造回去。

中国制品有时令人兴奋,有时让人尴尬,有时令人骄傲,有时让人汗颜;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被称为发展中国家的另一个原因吧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