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义专栏

放下是洒脱, 提起是勇猛!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切切磋磋 3 】喜剧?悲剧?浅析影弟作品

(2010-10-07 22:37:39) 下一个

喜剧?悲剧?浅析影弟作品——切切磋磋( 3 )

 今天这篇“切切磋磋”原本没想到要立马发表的,不料昨天 movie-review 一个神出鬼没的《海归那些事儿》“大结局”把我砸得人仰马翻,情急之下只能仓促成篇,公布与他一个多月来的跟帖和切磋了——如对被写到的作者造成某种意料不到的冒犯,有请见谅呵。

结识 movie-review ,在他的扯淡系列、《海归那些事儿》后跟帖及评论:

Movie-review ,男,现年 N 岁,原创版网游昵称他为“影帝”。尽管他在自个儿的部落格里装粗俗——“ 啥是自我介绍?没文化,不懂!” 我还是觉得他是原创版一个难得的全能写手,据不完全统计,他的文章涉及影评、悲剧作品(《海归那些事儿》)和喜剧作品(《扯淡》系列)。

(一)有关 movie-review 的影评:我从原初朦胧地结识他,到慢慢明确地认识他,先是一些有一搭没一搭的影评。好像记得我写《 < 盗梦空间 > 的最大缺陷是梦不像梦》的时候,他有跟帖。随后是我在网上挂《无人驾驶》的影评,他说他起这个 ID “ movie-review ”的原意就是因为爱看电影,现在竟没看多少,这让我有一种在原创版遇到电影爱好者和影评人的知音感。再后来就是我写《婚姻保卫战》影评,没想到这老兄一上来就说:“对青春偶像剧一律 pass ,当初看奋斗也是两集就宕了。中国现在年轻人根本不是这样的。” 看法如此不同啊,呛得我“呵呵”地说不出话来,老久老久心里还在打鼓:难道是我掉链子,审美鉴赏力出问题了么?

有一天,我写新《三国》95 集要不要看的影评,这可是看了一个月电视剧,弄了三天才搔首弄姿搞出来的心血之作呵,movie-review 见文就说:“评的这么好,没时间看啊。 陆毅演的孔明?挺烦这孙子那青春像的 …… ”我回帖说:“过奖了影帝!去看看陆毅的真实表演吧,基本看法见俺和 Clearskies 网友以上所言。”我同意 Clearskies 所言,哭周瑜那场戏,陆毅不如老《三国》电视剧的唐国强演得出彩,其余 的 还不错。直到 movie-review 写的影评大作《说说山楂这个事儿 -- 瞎评电影《山楂树》问世,我才知道他作为一个真正影评人的分量,并且知己知彼,自叹弗如地了解到我和他影评间的差距。我的跟帖是:“你可没‘瞎评’ —— 专业、客观、细腻,不赞不行滴!” 说他“专业”,是因为他注意到该片的“色彩淡化”,这也反映了那个年代的意识形态,即单纯和平淡;说他“细腻”,是说他竟能看到影片有六个细节不讲究,“不似老谋子的风格”;说他“客观”,是说他公允地认为此片还是可以“凑合”着看的,不像我的那篇《山楂树》影评,似乎有点偏激了呢。

(二)有关 movie-review 的喜剧小品扯淡系列:movie-review的喜剧小品或杂文、散文《扯淡》系列,曾给原创版网友带来由衷的欢笑,并将一如既往地欢笑下去。我看过该系列的文章有《给你洗洗澡》、《拉过了》、《你有几颗牙》、《倒,倒,,,倒,漏了》等等。我在这些文后的跟帖是:“你写的文总那么油墨!”他的回帖是:“扯淡的东西,难得您抬爱。谢谢”

movie-review是一个尼采说的富有“酒神精神”的人,这种精神是由“麻醉剂或由春天的到来而唤醒的”,它是类似酩酊大醉的精神状态,充分地发泄自己过于旺盛的精力。在movie-review这个“酒神”其人其文的影响下,网友们尽情解放自己的原始本能,纵情欢乐。我看到《倒,倒,,,倒,漏了》这篇杂文下,除作者自己与大家凑热闹的十几条留言外,另有读者多达 38 句跟帖,大家被那个颟顸、牛逼、滑稽的五处长给逗翻了。我将大家当时的一些留言抄录在下面,以期回顾那场狂欢飨宴的胜景:“哈哈哈~~笑~~笑~~笑翻了~~ 5 处太牛了,瞧把电影折腾的~~:))”( 潇洒走红尘 );“顶高人,笑翻! ~ ”(世人);“顶影帝诙谐过人的扯淡!妙趣横生,笑倒 YC 一大片:)乌拉 ~~ 啊哈 ~~ ”( yinandyang );“影帝又说相声了,顶开心一刻”(qianqiuxue )。

而对于五处长这个“活宝”形象和作者的关系,读者是怎样理解的呢?安琦吴说:“你也太逗呢,估计五处长那天真给你把美国警察招回来玩玩。他也太牛了。哎,你更牛啊。” movie-review 则幽默地回答说:“ 5 处长是真牛,属于牛欤?也恍小N揖褪且话闩#?粲谂k睢灸选俊:呛恰本科涫担?宕Τに频呐:搴迦炊宰约旱呐:搴寤烊徊恢?刺???movie-review 对此类人性的独到洞察和发见,他自己也得有这样的喜剧细胞,这种状态是对人生日常界线和规则的破坏,尤其是一个初来咋到的大陆半大不小的官员对美国日常界线和规则的破坏,期间,包含着一种恍惚的成分。五处长这个“牛腱”和 movie-review 这个“牛腩”真是惺惺相惜啊。

由于篇幅的限制,我无法对 movie-review 《扯淡》系列作品中出现的插科打诨、反讽逗趣、诙谐幽默,及其语言解构(与“结构”相反)的 谐音、变形、隐喻、借代、模拟、通假、省略、会意、拆解、重组、网文符号等等手法进行详细分析。

现在只提我注意到的两个问题:其一是, movie-review 在 《倒,倒,,,倒,漏了》一篇的行文和口语中用了多达7 处的“操”字,确实,“操”字在此文中的运用是符合人物个性,也颇显男人味或狂诞气派的,但用多了,就烂了,就像现在国内影片少用抽烟镜头,以免误导青少年一样,我也建议 movie-review 在行文走笔时少用一些“操”,以避免语言的粗俗化倾向,好在他随后的一篇《你有几颗牙》中,“操”字就用得比较节制了,我的跟帖是:“写得真诙谐啊!顶!这会儿只用了必需的两个 “ 操 ” ,比上次少多了,恰当地体现了男人味,个人喜欢着。” 其二是, movie-review 的《扯淡》系列在留给众人诸多 狂欢和嬉笑的感官享受和心理宣泄后,更有分量、更有内涵、厚积薄发、更值得玩味的东西似乎还可多一点——此题有点苛刻,你尽可以忽略不计。

(三)有关 movie-review 的长篇小说《海归那些事》:老实说,movie-review 的长篇小说《海归那些事》我只看过两、三篇,要想多看点眼下还抽不出时间,按理没有资格在这里品头论足。但此作又是 movie-review 的主要作品,我不得不在此先说几句,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原创版笔友参与评论。 我在《海归那些事儿 (下篇)( 27/28 )( 大结局 ) 》后留言说:“故事情节真紧凑:愤怒的吴廉的心脏被两个女人(金海红、卢静欣)击得粉碎;还有甜甜的事,顶且赞!” 他的回帖是:“谢谢义兄这么给面子。实话说得跟你多学习学习。” 依我目前写长篇的稚嫩水准, movie-review 要跟我“学”,那可要吃大亏了呵。
 
我没料到《海归那些事儿》的结局会这么快捷轻便。首先,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尽管作者说到:"这几个人的命运留给大伙去想吧。老丁,林甜甜及孩子,卢静欣。”其次,我觉得这样的结局和真正意义上的悲剧还是有一点差距的,尽管作者说道:“喜欢喜剧的话,就要慎入哈。”还说:“倒不是因为悲剧更动人,而是咱只会悲剧。喜剧都给了扯淡系列了。”我的基本意见是,目前这种结局一方面略缺悲剧震撼人心的力量;另一方面是略缺悲剧净化人心的作用。
 
没错,正如鲁迅所言:“ 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 《海归那些事儿》的结尾,是有几样东西的 毁灭和撕破的。一是上文所言, 愤怒的吴廉的心脏被两个女人金海红和卢静欣击得粉碎;二是吴廉出关时被安检拦下:“吴廉先生,我们是科委专款基金特别审计处的……我们接到举报,说在你负责森川钢厂项目的资金操作时,有虚报购物金额,和购买仿造德国仪器的不法行为,所以,暂时,您不能离境,需要接受进一步的调查。” 吴廉心里说,到底来了:“虚报?仿造?为什么?……是谁?……怎么可能?”

但我以为,《海归那些事儿》的结尾倒有几分喜剧色彩,因为 “ 喜剧是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了给人看( 鲁迅语)” 。不是吗?吴廉的最终被两个女人金海红和卢静欣背叛、抛弃,以及他的虚报和仿造之嫌,不都是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了给人看么?并且最后那个 孩子唱的儿歌也是充满戏谑和反讽意味的:“我有一只小毛驴 / 我从来也不骑 / 有一天我心血来潮 / 骑着去赶集 / 我手里拿着小皮鞭 / 我心里正得意 / 不知怎的,哗啦啦地 / 我甩了一身泥。”

我现在初步感觉,movie-review 对真正意义上的悲剧的理解可能有些偏颇,现在特别提出来和他商榷,请他留意。我在对悲剧 《俄狄浦斯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雷雨》的研习中发现,悲剧的开端是优美欢悦的,结尾的丑恶可怖也不给人以悲观绝望的感觉,实际上,悲剧作家在悲剧中蕴藏了比喜剧更丰富的乐观主义,悲剧的最后效果加强着观众对人类光明美好前途的信念。对悲剧的这种看法,正是现代许多悲剧作家的看法,阿瑟 • 密勒强调:“在悲剧中应该含有胜利的可能性”;奥尼尔则把一般表示悲惨的字眼,象“抑郁的”、“悲观的”和真正意义上的悲剧感区别开来,说:“我认为悲剧的意义就是像希腊人所理解的那样,悲剧使他们变得高尚,使他们生活得愈来愈充满生活。”这就是悲剧震撼人心的净化作用,由于篇幅限制,我将以专文阐述此题。

为何 movie-review 对悲剧的理解可能有偏颇?因为在他身上,悲、喜剧精神本来就是互通的,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且是以喜剧精神为主的,你看他的《扯谈》系列,你看他类似悲剧的喜剧《海归那些事儿》。晚期的尼采曾将酒神及日神精神都视为“醉境”,还说:“甚至对生命最奇怪与最艰难的问题都要表示肯定,甚至在其最高类型时生命意志都会对其自身的不可穷尽性感到喜悦——那就是我所谓的酒神精神,我推测那就是能通达悲剧诗人心理学的桥梁。 ” 你瞧,尼采的“喜悦”(酒神精神)不也成了通达“悲剧诗人心理学”的桥梁了吗?我们也就不要苛求 movie-review 了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