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书斋

成功之门原来虚掩着
个人资料
正文

聊斋译话(4):古诗英译初探

(2008-01-15 21:51:03) 下一个



聊斋译话(4):古诗英译初探


古诗词在文言文中很常见。相比之下,翻译诗词要比翻译一般的文言句难度要大,这是不言而喻的。即便是名家翻译的古诗词,包括我自己在内的许多人,也常说那根本就没有中国古诗词的味道了。这样说似乎也有道理,但仔细想起来,也未免过于偏颇,因为用两种语言的诗歌标准相比,不能只以某一种语言诗歌的优势去比较另一种语言诗歌的劣势。持有上述偏颇观念说明对另一种语言诗歌的特点缺乏认识,其实就英文诗歌来说,那也是非常讲究的,起码在韵脚方面不亚于中文诗词。我不是专门翻译古诗词的,也只是在翻译《聊斋志异》时偶或为之。虽然没有经验,但也回避不了。那么该如何翻译呢?在翻译界至今也没见到这方面成文的经验之谈,最多也只是有现成的译作可供参考。既然如此,就不得不摸索自己的方法。

规定标准是第一步,具体翻译是第二步。
我的标准定位大致是:一,每句诗的音节一般固定为十个,因此我给自己的译诗取名为“十节诗”。二,韵脚基本遵循隔行押韵,因此我给自己的译诗取名为“隔韵诗”。综合这两点,我为自己译诗取的全称就是“十节隔韵诗”。
有了可遵循的标准,才能有具体的做法,这是办事的程序,译诗也不例外。我译诗的具体做法按照先后顺序可分为几个步骤:一:粗译成句;二:确定韵脚;三:调整音节;四:朗读验证。
现在以《连琐》中一首七言绝句为例,说一说自己的译法。
原诗是分两次出现的。开始两句是女鬼连琐反复吟诵的,后两句是在连琐吟不出下两句的情况下,由杨于畏替她接续而成的。两人合作的这首七绝就是:

玄夜凄风却倒吹,流萤惹草复沾帏;幽情苦绪何人见?翠袖单寒月上时。

译成白话就是:

黑漆漆的夜,冷飕飕的风,迎面吹来,寒气顿生;流萤飞动,掠过草间,反反复复,落在裙衫。凄楚连连,深埋心间,有谁能见?身瘦衣单,清月如盘,意冷心寒。

第一步,粗译成句

A wailing head-wind is blowing in the pitch-dark night,
The flying fireflies skimmed over the grass and rested on my dress.
Who knows my secret sorrow and great pain?
I’m standing under the rising moon. I’m thin-clad.

调整后成为:

In pitch-dark night the wailing head-wind blows,
Fireflies skimmed on grass, rested on my dress.
Who knows my secret sorrow and pain?
Thin-clad, I’m standing under the rising moon.

粗略翻译成句之后,下一步就是确定韵脚。我的做法是先找后造。先找,就是先从现有句子里找,这样简单,一目了然。如果没有再造。这首诗经调整后的四句里,粗略一看就有现成的两个词:第一句里的blows,第二句的knows,这是一三隔行押的韵,随即就可以确定。.那么二四隔行应该押什么韵呢?没有现成的那就要造。造,可以从现有词中看出潜在的韵脚。比如,第四句有两个现在分词形式standing,rising,而前者可以放在句末,正好可以采用;后者无需考虑,因为它是当作形容词放在名词前面,不好用。不过无论如何,有了standing一词就好办了,因为它是从动词变化而来的。这第四行的韵确定之后,再回头看第二行。其实不用看,那里肯定有动词,只要有动词就好办,因为可以变成现在分词形式,这样就可以迎刃而解。第二行的动词有两个:skimmed 和rested,权衡一下,将其中一个变成现在分词形式置于句末,即可大功告成。最后我根据调整单词位置的难易程度,确定根据流萤动作的先后顺序,把后续动作rested变成现在分词形式置于句末,于是就成了Fireflies skimmed on grass, and on my dress resting. 经过这一番调整,再将确定好的韵脚分别置于句末,四行诗的粗略形式就是:

In pitch-dark night the wailing head-wind blows,
Fireflies skimmed on grass, and on my dress resting;
My secret sorrow and pain who knows?
Under the rising moon, thin-clad, I’m standing.

韵脚确定之后,下一步就是将音节调整为十个。此外,虽然经过反复调整变动,但是变动后的第二行前半截还可以,但后半截and on my dress resting语法不通,无人能懂,因此不能将其作为最终的定型,因此就必须在调整音节的同时,还要把它修改成正确无误,通顺易懂的句子。几经修改调整,就成了下面的样子:

In pitch-dark night the wailing head-wind blows,
Fireflies skim on grass and rest on clothing;
My secret sorrow and great pain who knows?
When the moon rises, thin-clad, I’m standing.



《香玉》中的几首五绝如法炮制,请看:

无限相思苦,含情对短缸。恐归沙吒利,何处觅无双?

Suffer serious lovesickness bitterly,
Stare the short lamp with a deep affection;
Fear lover will be kidnapped suddenly,
She maybe nowhere to be found again.


良夜更易尽,朝暾已上窗。愿如梁上燕,栖处自成双。

On a nice night time flies like an arrow,
Morning sun shines window with golden light;
Hope we’re like swallows on the house beam,
Who live in pairs for ever with delight.


山院黄昏雨,垂帘坐小窗。相思人不见,中夜泪双双。

T’s raining at dusk in the mountain compound;
Sitting at the window with curtain down,
Suffering from lovesickness, no one in sight,
He’s in a flood of tears throughout the night.


联袂人何处?孤灯照晚窗。空山人一个,对影自成双。

Where ’s my beloved sweetheart for the time being?
A lone night lamp shines over window.
On empty mount’n only one man sighing,
In pair I’m sitting with my own shadow.


佳人已属沙吒利,义士今无古押衙。

The nice sweetheart has belonged to others,
No hero can save her from disasters.


最后有两点补充说明:

第一,音节确定为十个的原因。
汉语诗的句子是以字数计算,而英语诗的句子是以音节数计算。英语的音节没有意义,汉语的字则有意义。如果以英诗的一个音节相当于汉诗的一个字,那末相同数量的英语音节组成的词句所含有的意义,就会少于相同数量汉字所含的意思。二者相比,英语意义的含量小于汉语意义的含量。

在英诗汉译时,有人主张以一个音节相当于一个汉字来翻译。这样做还可以,因为这就相当于把5公斤的水放进10公斤容量的水桶。但是反过来,在汉诗英译时也以一个汉字相当于一个音节来译就很困难,因为这等于把10公斤的水,放入只有5公斤容量的水桶,因此无论如何是不行的。

有鉴于此,在汉诗英译时,英译的每句所含音节数量就要多于汉诗每句的字数。具体说,就是五言也好,七言也罢,译成英文诗的音节都要多于五个或七个。至于多出多少,迄今没见有人规定。而我的做法就是每句十个音节。不论五言七言,都按十个音节去译。

我这样做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只是参考某些英语诗以及某些汉诗英译的范例。比如著名英国诗人济慈的许多诗都是十音节诗。有一些汉诗英译也都采用十音节。不过我发现有些汉诗英译在音节方面没有力求整齐划一,在同一首诗里每行的音节不相同。这也许算是灵活性,不过我不采用这种灵活性,因为翻译格律极严的古诗词本来难度很大,比较好做的事情也就只有末尾押韵和固定音节数量这两点,如果连这两点都做不到,那也太说不过去了。

第二,翻译的不可译性。
这在翻译界早有公论。这种不可译性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典故不可译。如果遇到典故,译者则可被网开一面,只需意译,如有必要或可能,则可在适当的地方加注释。比如《香玉》中“佳人已属沙吒利,义士今无古押衙。”两行诗中提及的古代人物沙吒利、无双和古押衙,即为此例。诗的意思就是说心上人已经另有所属,现在没有什么英雄义士可以营救她。翻译时只需根据这层意思即可。

佳人已属沙吒利,义士今无古押衙。

The nice sweetheart has belonged to others,
No hero can save her from disasters.

注释:

沙吒利:唐代番将,即外族将领的名字。据唐人《柳氏传》记载,韩翊(读“义”)与柳氏相恋。安史之乱时,柳氏被番将沙吒利掠走,后在虞侯许俊的帮助之下,二人终得团圆。

古押衙:古,姓;押衙,官名,掌管皇帝仪仗并担任侍卫。据唐人薛调《无双传》记载,刘无双与王仙客早有婚约,但因政治动乱,被收入宫中。王仙客在侠客古押衙的帮助之下,设计从宫中救出无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