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雨春秋

Just a place to 痴语梦呓...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无聊志异 :殷汝耕 列传 (上)

(2010-05-02 13:48:28) 下一个

殷汝耕,伪“华北自治政府政务长;” 我的《浑沌开窍 列传》所引起有关三枪二枪拍案惊奇中的最后一位。之所以把他放在“列传”最后,是因为前俩人均为乡间泼皮外功精湛,比如都使得一手好枪,玩命;但殷,此人内敛、会阴功,又是同盟会老革命党人。所以把他放在最后,压轴。

要说殷如何与刘魁胜及高铁杆儿搭伙,三人又一起成了党国三大杰出青年,还是因了痞子章牵线搭桥。另外,也是最主要的,就是他们都自认为是同一“圈子”里被豢养的,都演过电影,是艺人。

殷等一类“圈子”里的艺人,在毛先帝夺取政权之前都是受苦人。除了给地主老财唱堂会,还要没日没夜地陪喝陪吃陪睡,开展“三陪”活动。先帝建元三年镇压反革命,查获地主老财变天帐上记载的“三陪堂会,”指的就是支付艺人们大搞“三陪”活动的开销。其中花销最大的是“包养”费。包养,是地主老财最拿手的一招。就是出钱把艺人们包养起来,然后像体育场竞赛一样,拼命撒钱竞相攀比看谁包养的艺人最“红。”红,在这里的意思就是出名了,不是说唱堂会的被有钱人都包养成了共党或红军。如果哪个老财在城里有势力,就会在报上或请作家替艺人们扬名。成功了,老财就会说某某或某某某是被自己“捧红的。”其实,最精道的老财是鼓动其它中财和小财们相互竞争花钱去“捧。”等艺人被“捧红”了,老财出手,从中财和小财们手中“横刀夺爱。”比如天津卫的公俐,“红”了半遍天之后就被南霸天在南洋的侄孙、一个“巨商”后代以“歪爱富”的名义包养,就是个典型。因为那些地主老财都是胸无斤俩吃喝玩乐的,所以“红”或“艺人”这些个用词,就代表了那个时代老财们的封建意识和低级的人生观。

地主老财有钱人尽管在人前,都称唱堂会的为艺人,背地里却贬之为下九流的江湖艺人或戏子。由于时代局限,艺人们唱堂会都是为老财们服务。没有地主老财的资助堂会是唱不下去的,生活也会没着落。所以艺人靠着地主老财们大多会沦落。有时候艺人们为了巴结更有钱势的,往往会出卖豢养他(她)们的老财。艺人们这种贪图钱财和享乐的特点,就是我上面讲的精道老财“横刀夺爱”的用武之处,大家相得益彰。尽管自古无商不奸或无奸不商,经商有钱的人还是自高自大地将自己认作“上流”或“上层”社会的贵族,将艺人们看作“底层”社会一群无情无义的戏子(明初看,一个是半斤另一个是八俩)。艺人们如能洁身自好,可真是出污泥而不染。当然,所谓“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则都是那个时代有钱人对艺人们的说法。总之,戏子艺人这些个称呼,就和无情无义连在一起了。

后来毛先帝夺得政权,搞人人平等。但人们头脑中对艺人的看法一时还难以清除,毛先帝就想方结合艺人的职业特点,把艺人这个称呼改为演员或表演艺术家。为人民服务有成就享有盛誉的,也就是封建时代谓之“红”了的,就叫人民艺术家。进而又把这个表演艺术领域称之为“艺术界”或“文艺界。”这样,才逐渐提高了“艺人”的社会地位。总之,毛先帝想尽一切办法使人们不再把演员们和“婊子无情戏子无义”连在一起。

但不知咋的,自毛先帝驾崩,一切又倒过来了。很多中青年演员们争先恐后地把自己又称之为“艺人,”把文艺界或艺术界叫做“演艺圈,”简称“圈子。”然后再相互将对方和自己呼作“圈内的”或“圈子里的。”这样一来,想让人不把这些“圈子里的”和过去时代的戏子或艺人连在一起也难呢。但也有人把“圈子里的”和牧民的畜牧业联想在一起。他们认为只有草原上被圈在圈子里面一起吃草的动物们,才会相互将对方认作是圈子里的。这就使我分外觉得毛先帝眼光长,四十多年前就预见他们今后不注意思想改造,会把他们自己比作“圈子里的。”所以他老人家当时就号召“艺人”们,当时叫艺术家,到广阔的牧场草原去接受贫下中牧的再教育。如果这些“艺人”们能听先帝的话,那他们一定会珍惜那来自不易的文艺界和表演艺术家的称号,而不是将自己呼之为“艺人”即潜在的戏子或“圈子里”的牛羊猪狗。

好,言归正传。为什么殷汝耕中了两枪才登门阎罗殿?

殷汝耕 列传 (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