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浴血长平(五)战争不相信眼泪

(2007-07-10 12:02:42) 下一个

浴血长平(五)战争不相信眼泪

看过一个关于 62 年中印之战的 VCD 。印度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和抗争,于 1947年从英国独立出来。悠久文明和辽阔疆土自然让新生的印度国民盟生了大国之梦。在这种思想的刺激下,他们和他们的邻居,同样有悠久文明和辽阔疆土的中国为边界问题在 1962 年打了一战。

估计世界上所有的人民都是爱国的。当时在新德里的中国大使馆人员回忆了那段时光。在战争期间,印度人天天都有人到中国大使馆门前游行抗议呼口号。还有很多人跪倒在庙中神灵面前彻夜祈祷。可以想象,年轻的印度多么想有一场战争的胜利来安慰他们心中几百年饱经屈辱的伤痕。

可是这种活动突然有一天结束了,因为他们得到了前方的消息。他们的军队除少数溃逃成功外,都让中国军队俘虏或歼灭了。更为可怕的是,中国军队已经越过了喜马拉雅山,离印度的首都新德里只有 400 公里,并且这 400 公里没有任何高山大河阻挡。中国坦克几天之内就可抵达新德里。

新德里人哭了,印度人哭了,哭得连到中国大使馆抗议都没力气了。那天,中国大使馆接到中国中央政府的电报,说中国军队准备撤军,并让他转告印度政府,希望他们回到谈判桌上解决领土问题。驻印大使立刻驱车到印度总统府。印度总统以为中国大使是来索要战争投降书,竟然不敢接待。

哭泣的印度人除了考虑逃跑似乎没有人关心战争后事的处理了。当有人丛中国电台中获悉中国撤军的消息时,垂头丧气的国会议员们和印度总统几乎没人相信,都以为是自己人制造的安慰印度人的谎言。直到一位记者,在印度机场看到了英国泰晤士报的报道,并把这份报纸交给印度总统时,他们才急忙召见中国大使,那时他们才知道 3 天前中国大使是来告诉他们撤军消息的。

由此可以想象到公元前 260 年,当被秦国释放的 260 人从长平前线回到邯郸给赵国人描述前方惨败时,赵国人是何等的伤心。 失去了 46 万精锐军队的赵国恐怕不只是哭泣了。从国君到国民,他们都知道,这样的创伤足以让刚进小康还未能崛起的赵国从战国列强中消失。而刚刚屠杀完他们亲人的秦国军队随时都可以驷马邯郸城了。

赵孝成王这次该无比懊悔了。他不能把这事情全推倒赵括身上,因为他知道这是他自己战略决策的错误。这时他想起了那个丢掉将位满脸委屈的廉颇。他想起了抱病上朝劝告他的蔺相如。他也想起了爷爷和父亲。伐齐,攻燕,灭中山,那个让让爷爷和父亲无限风光的战争,现在又过来残忍地蹂躏他了。

他又想起了那个谈吐自如,踌躇满志的赵括。他现在诅咒魔鬼将赵括带到他的视野里。他甚至有点嫉妒赵括,赵括最后还是能像勇士一样战死在战场,不用像自己这样接受战败的屈辱了。

他需要给死去的 46 万人一个交待,他必须让赵括作为替罪羊。可是,这时他想到了一件事。在他任命赵括为将的时候,赵括的母亲给他写了封信,让他不要派赵括担任赵将。

后来,赵孝成王把老太太找来,问她为什么这样做。赵母回答说:“当初我嫁给他父亲时,他父亲正担任赵军的大将,亲身端饭送汤,用师礼相待的有好几十个人,以朋友之礼相待的有几百人,大王和王室亲族赏赐的东西他都送给部下和幕僚,临出征时他对家事一概不管。现在赵括担任大将就傲视部下,接受部下的朝拜,大王赐给的黄金绸缎都藏到家里,怎么能够带兵打胜仗?希望大王不要任用他。”

赵孝成王心里一乐,真是妇人之见。选将也不是选五好模范。赵奢不贪财我知道,但贪财的难道就不能打好战?也许在战争中贪婪一点更能捕捉战机。所以他微笑着对老太太说:“你做母亲的不要再管这件事了,我已经做了决定。” 赵母说:“大王一定要派赵括去带兵,假如他不称职,我和我的家族是否可以不受牵连定罪呢?” 赵孝成王当时没过脑子就很痛快地答应了。

现在当赵孝成王回忆这件事的时候,他不由叹息了。这时候,他开始有点恨赵括了,他甚至怀疑他妈妈写信可能都是赵括的主意。狡猾的赵括在临行之前用诡计保护了他的母亲和家族。

不过即使没有那句诺言,赵孝成王也不忍心对功勋赫赫的马奢的未亡人和家族下手。现在,只好以这件故事来向国民解释不追究赵括一家的责任了。

长平战后,赵国,魏国和韩国基本上已经名存实亡了。白起稍加休整,于公元前 259 年将秦军一分为二,命王龁带一只军攻陷皮牢,命司马梗率一军搞定太原。下面就该是赵国都城邯郸,魏韩的都城大梁和新郑了。

魏韩两国惶恐万分了。尤其是赵孝成王,除了唉声叹气别无他法。正在他痛苦万分一筹莫展的时候,平原君赵胜来了。赵胜说:“现在只能是死马当做活马医了,我想给秦国也来个离间计。如果成功,可让赵国歇口气。不过要损失一点钱财。”

赵孝成王:“这时候还考虑什么钱财,只要秦军不来邯郸,给啥都行。”

平原君赵胜派苏代带着厚礼来到咸阳,拜见了秦国的相国应侯范睢。苏代问:“武安君白起擒杀赵括了吗?”

范睢回答说:“对呀。”

苏代又问:“那下面就要围攻邯郸吗?”

范睢回答说:“那还用说,没错。”

于是苏代说:“如果赵国灭亡,秦王就要君临天下了,武安君白起当封为三公。白起为秦国攻占夺取的城邑有七十多座,南边平定了楚国的鄢、郢及汉中地区,北边歼灭了赵括的四十多万大军,即使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周公、召公和吕望的功劳也超不过这些了。如果赵国灭亡,秦王君临天下,那么武安君位居三公是定而无疑的,而您能屈居他的下位吗?即使不甘心屈居下位,可已成事实也就不得不屈从了。秦军曾进攻韩国,围击刑丘,困死上党,上党的百姓都转而归附赵国,天下百姓不甘作秦国臣民的日子已经很久了。如果把赵国灭掉,它的北边土地将落入燕国,东边土地将并入齐国,南边土地将归入韩国、魏国,那么您所得到的百姓就没有多少了。所以不如趁着韩国、赵国惊恐之机让它们割让土地,不要再让武安君建立功劳了。”

听了苏代这番话,范睢为了自己的利益,便向秦王进言:“秦国士兵太劳累了,请您应允韩国、赵国割地讲和,暂且让士兵们休整一下。”

秦王估计这时候也有点怕白起太厉害以至于不听自己话,就听从了范睢的意见,割取了韩国的垣雍和赵国的六座城邑便讲和了。第二年正月,双方停止交战。武安君白起得知停战消息,就像看着被自己追逐的麋鹿从眼皮底下溜掉了,心里十分惋惜。 当他听说是范睢的主意,就对范睢产生想法了。

后来,赵国还真在这段宝贵的喘息时间内缓过点气来。又一年以后,当秦军再想攻邯郸时,遇到了极大困难。白起后来对当时秦王放弃战机颇有微词,并一度称病决绝担任秦将。最后和秦王两人闹翻了。秦昭王一怒之下免了他的爵位,降为士伍,并把他赶出咸阳城。白起当然不服气,经常对国策指手画脚。后来,秦王起了杀心,让使者赐他一只剑让他自杀。

白起引剑将死之际,仰天长叹:“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 突然,他想起了长平,想到了那些被坑杀的赵国降卒,最后白起流下了眼泪:“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自杀。

另一位长平之战的重要人物廉颇在长平一战后又被任命为赵将。这位职业军人并没有因赵孝成王撤他职而耿耿于怀,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指挥着抵抗秦国后来对邯郸的包围。坚持了一年之久,最后终于等来了楚,魏等国的救军,保住了邯郸。

这位将军有鲜明的人格魅力。当初在他在长平被撤职的时候,跟随他的门客都离他远去。等到后来复职,门客们又回来了。廉颇说:“你们都滚吧。”这些人还恬不知耻地狡辩:“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后来廉颇还带领赵军打了几战,都取得了胜利。等赵孝成王死后,儿子赵悼襄王用乐乘替换了廉颇。廉颇一气之下,离开了赵国。后来他在魏国住了几年,最后到楚国当了主将。不知道是年迈还是水土不服,竟没有立下什么战功。临死之际,他想到了让他辉煌过的赵国士兵,感叹说:“我思用赵人。”我想在他想念的士兵中,肯定有哪些长眠在长平的昔日手下。

很多人对白起坑杀的赵军人数进行了研究。合理的数字大约在 10 万多人。也有人对坑杀的方式进行了研究,认为坑杀和活埋是不同的。实际上,坑杀就是“杀而坑之”。研究人员从长平秦军坑杀赵军的地方找到了大量的尸骨,尸骨上断裂的痕迹证明了这一点。虽然没有什么特别意义,至少让我们为那些可怜的赵国士兵能够像人一样死去有点安慰。

54 年后,强大的秦军败在项羽的军威之下。不知是不是上天的安排,投降的秦军也受到了坑杀的报复。公元前 206 年 10 月,收复了六国旧地的项羽,率领大军开始向秦地进发。在这支进攻秦朝大本营的军队里,收编着刚刚投降的 20 万秦兵。为了防止这些秦军回到亲国会谋反,西楚霸王项羽下令将他们全部坑杀!



  被坑杀的长平赵军事尸骨

当我们为战争的残暴嗟叹的时候,当我们为失去生命的士兵们惋惜的时候,我们应该明白眼泪对于战争来说就如冰山上的薄雾一样平淡而且冰凉。战争会让人的一切情感都趋于麻木。当我们今天心平气和的谈论这几十万数字的时候,我们何能想象到当时的惨烈!

但愿战争远离我们的世界,无论是所谓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

(全文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风中秋叶 回复 悄悄话 读后,深思,还想再读!
sarget 回复 悄悄话 非常好,史实明确,分析细致合理,古今结合的也好,期待下部大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