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骨柔情

浪迹天涯,追月寻梦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假如一颗行星撞击地球,人类会遭受什么样的灾难?!

(2009-10-07 01:21:49) 下一个
根据美国NASA实验室的科学家进行轨道验算后测定,一颗名为99942,临时编号:2004MN4,又称“阿波菲斯”的小行星,将于2029年4月13日星期五与地球相撞;这颗直径390米小行星,在太阳周围的运动周期为323天,质量4200万吨,运行轨道速度58226;9km/s,届时,撞击产生的总能量为广岛原子弹爆炸所产生能量的11万倍。撞击概率设定为“托里诺等级4级”。即撞击概率为300分之一。

而据英国开放大学陨星专家莫妮卡;格拉迪与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天文学家艾伦8226;菲茨西蒙分别测定,该行星2029年4月从地球近地轨道18640英里(约3万千米)的太空,与地球擦肩而过,(这比地球同步轨道卫星3.6万千米的高度还要低),在撞毁多颗地球卫星之后,受到地球引力的吸引,会象1994年7月16日至22日,临近木星的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核一样,在地球轨道的运行中,会被突然拉回来,或改变原来的轨道,并于2036年4月13日撞击地球。其撞击概率为三十七分之一,撞击“托里诺等级”8级,最高撞击概率为托里诺等级10级。这一结果同样被俄罗斯天文学台肖尔等天文学家认可。如果撞击点在欧洲会有两个西欧国家消失;如果撞在美国德州或纽约州同样会使这两个地方荡然无存。该行星于2004年6月19日被发现,之后突然消失,6个月后再次被发现,2029年1月在欧洲、南美洲、非洲、亚洲地区的人们会在每天都可以看到它象金星一样闪耀在夜空。

阿波菲斯,现在的总质量为4200万吨;轨道速度为5#8226;9km/s;随着与地球的接近,其轨道速度还在不断增大。按1千克陨石冲击当量值相当于175千克TNT炸药的热量比值测算出,它以现在的轨道速度与地球迎面相撞,产生的撞击能量是广岛原子弹的11万倍;能量冲击所产生的突变效应当然也是巨大的。

具体表现为:中心冲击区为,如果撞击发生在北纬40度左右,那么,欧洲挪威海或地中海、黑海、北海附近、或美洲墨西哥湾一带,将会造成数亿人无家可归和数千万人的死亡。如果撞在中国西部阿尔泰山与吉尔吉斯坦等国的交界地带,虽然,那里现在人烟稀少,但在2500km2的范围内,地表大于10厘米的生物将会荡然无存(这一数据按美国亚利桑那陨石坑,直径50米的陨石,冲击区内的230-250平方英里的地区所有生物均被高热的冲击波所荡尽测定);冲击地震波:3000km2以内的震波将大于里氏14级;4000km2大于9级;4500 km2大于7级;6000km2的范围大于5.5-6.8级。

冲击尘:据俄罗斯天文学家肖尔制作的模型显示,该行星撞击所产生的烟尘将笼罩地球1/4的地区。地表小于2x4cm2的石沙,将会有数千万吨被抛入1万米以上的高空;在7000km2的地区内,其尘烟雾霾将使能见度小于50米;数万平方千米的烟尘将掩埋上亿公顷的植被,这个占地球表面1/4的尘团将随着西风带或马纬风带在地球自轨的拖曳效应下,向东西方扩散,将会使这两个风带地区的阳光受阻挡,光照减少23-33%左右;同时,挡光区气温每天会下降6-8度;个别中心区域将会受到7个昼夜的无光照影响;尘烟带带来的降温会造成霜冻,甚至夏季飞雪的气候异常;在这一烟尘区的农作物受粉率将降低15-20%;粮食产量降低18-25%;各种呼吸道传染病人会成倍增加;影响时间达3-4个月。形成持续两年的撞击之冬(撞击产生的冬季效应与正常冬季结合形成长达两年的无法耕种时间)。这个后果将直接影响人口达到8-10亿;按现在全世界67亿人口的存粮储备;将影响粮食储备1/3以上。会使许多欠发达地区和国家生活的人们雪上加霜。

如果阿波菲斯在2029年4月或2036年4月落入日本千岛群岛海域的内海。首先,在海洋中溅起的海浪达到1200米~800米,高达200米的涌,会像一道道水墙,波及到3500km以外的海洋沿岸后,仍高达40米以上;(注:北京时间2007年1月13日12时23分26.5秒在千岛群岛,北纬46.4、东经154.3,发生8.3级地震时,日本千岛地区的地震海啸涌为2米;冲击到3400km以远的中国华东沿海的海啸浪涌仅为10厘米;若按200米海浪测算到达中国东部沿海的浪涌高度应为10米左右)。应该注意的是:阿波菲斯撞击海洋的浪涌高度。因为该行星直径390米;按溅落物与水波的动量转化,应为正常重力加速度下的3-5倍,即:390x3=1127米,海啸的推进速度为:6000米以上的深海为800km/h;3000米以下为240-480km/h;从日本千岛海域到中国华东地区或太平洋海域同区域的时间为7-9小时;冲击区内1000千米内的飞溅海啸以3-4倍音速的速度580~660米/秒的速度,形成1500-1700km2的大范围直接降水;形成的水汽和高压水汽会将水汽漩涡带入到1.5-1.8万米的高空,形成大范围、持续1周以上的特大暴雨;在1800-1900km2冲击海域内降水4-6米/小时;最大8米-15米/小时;1900-2500km2,0.5-1.3米/小时;2500-3500

降温:大的云水层遮挡阳光,在万米以上的高空,形成的水汽云层厚度达500-1000米;使中心地区1500-1700km2以内的地区气温降低15-25度;同时,强烈的对流天气的形成,使这一地区的人口在洪水、剧震、持续降雨的危害下,遭受夏季突来的持续降温,在撞击发生7天以后的低温将会达-25度以上。同时,在海啸中幸存的大量渔船因为柴油供油管道不畅,人员在没有防寒设备的前提下,遭受难以想象的冻雨、冻雪和巨大的冰雹(从万米高空聚集的水汽形成的单体冰雹直径会达20厘米以上)的袭击。在中心海域1500km-3000km以外地区降温也将达到12-14度,甚至在三天以后的无光照热能的影响下,夏季积雪厚度会达20厘米至1.5米左右。

飓风:冲击中心区的飓风将达140米/秒的风速(约38-40级飓风);冲击范围达2000km2-4000 km2;20-18级的飓风冲击区为7000-10000km2,2000km以外至3500km以外的地区飓风冲击为9-12级以上。

电磁效应:由于陨石冲击波和地震波及地轴剧烈晃动,直径390米的小行星以58226;9km/s的轨道速度,与直径12756.28km,轨道速度29.78km/s的地球相撞击,地轴抖晃率将大于0.05-0.8度。从而使海流、气象、磁力线结构及分布发生突变。将会直接造成电磁波紊乱,使飞机和电子仪器在几天内无法正常工作,空难、铁路、通讯事故频发,交通秩序无法维持。

生态环境:由于撞击发生的突然性,地震、洪水、飓风、陨石冲击等综合影响,核电站、大小化工厂、及城市功能的丧失造成的生活污水会直接对江河、湖泊、海洋造成无法估量的污染,从而使生活和生产用水无法保障,由于供水供电采暖系统的巨大破坏,使撞击区周围3000平方千米以内的地区人居生活基础环境基本丧失,全球1/4的地区人类生存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海啸、降水、降温、雪灾、雹灾、飓风和电磁波紊乱、环境污染的多重灾害的危害下,在撞击点270km以内海域、陆域中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系统将无一幸存;1800-2500km地区地表生存文明体系损坏率将在60%以上。全球的通讯和气象卫星将无法正常工作。同时,通讯、医疗、物资供应、治安、运输等系统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水波蓝影 回复 悄悄话 飘侠真有忧世界忧人类之心啊,敬仰脖90度。问好并谢谢来访。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