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如何转病苦为道用

(2009-12-29 08:08:21) 下一个
如何转病苦为道用
如何转病苦为道用

堪布慈诚罗珠仁波切
一、转病苦为道用的重要性

如何将病苦转为道用,是一个重要的修法。遇到生病或其他痛苦时,佛教徒若有较高的证悟,就能妥善对待疾病和痛苦;若修行层次不高,则大多数的人遇到生病就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一般说来,没学佛或没修行的人,生病时哪怕肉体还没出现太大的问题,精神就已经先崩溃了;由于精神崩溃,才导致种种的身体疾病。此外,没学佛的人生病时,一心盼望早日康复,要知道,就算能治愈,也只是解决了一次的病痛,却无法彻底解决病痛之苦。他们从没想过,可以把病苦当成一种修行,不知道可以利用病来积累资粮、清净罪业;同样是生病,佛教徒在接受医学治疗的同时,会把疾病当成是一种修行。通过病,让自己产生新的认识和感受;通过认识与感受,积累资粮、清净罪业。也就是说,通过这种修法,不仅解决当前的病痛,同时还能把疾病转为积累资粮、清净罪业,进一步,彻底解决病痛之苦,所以,这个修法非常实用。

二、具体修法

具体修法包括三部分:(一)视病痛为功德,从而清净罪业;(二)视病痛为善知识,认真取舍因果;(三)视病痛为修行顺缘,促进六波罗蜜多的修习。

(一)视病痛为功德,从而清净罪业的方法包括三种思惟方式:

1.生病的时候,可以这样思维:从无始以来,每个众生都在痛苦中轮回中,不由自主地流转。

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虽没彻底解脱,但已经开始思惟轮回之苦,并为摆脱痛苦而努力了。对不学佛的众生来说,虽不情愿轮回,在轮回当下又不会思惟轮回之苦,错认轮回当中有幸福和快乐可求。事实上,轮回本身并不存在着什么幸福和快乐,所以,想从中获得幸福和快乐,真的是缘木求鱼!

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病时怎么修行呢?首先要知道病痛的功德。病痛是大家都不愿意接受的,它还有什么功德可言?对一个希求解脱的修行人来说,病痛也有很大的功德,而且是世间所谓的幸福和快乐所无法取代的。
这个功德是:

第一:虽然生病在肉体上感受到一定的痛苦,但是,如果不是这场病来警告,也许我们永远没机会去思惟人生的痛苦。以前虽知生老病死,却没深刻的印象和体会,以致忘了病痛和轮回之苦,一直不断地往外追求,从未为了解决自己的生老病死而修行。

第二:如果我们一生都很健康都没病痛,这样我们就不会认识到轮回之苦;不认为轮回是苦,就没办法培养修行最根本、最基础的出离心。

通过生病,让我们亲身经历并深刻体会到,人生是痛苦的!若不能彻底获得解脱,以后漫长的轮回过程中,这种痛苦还会经历无数次!

即使这次的病能够痊愈,也不代表以后就不会再生病,就永远解脱了,未来的生生世世中,我们还会再生病(可能会生更严重的病)。此时,我们开始感觉到,轮回和人生并不是这么完美的!于是,我们会寻求解决生老病死的方法。

通过这种思维,眼光自然就转到寻求解脱、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上面,因此,生病正是培养出离心的一个大好机会。这就是病痛的功德。

例如密勒日巴尊者,如果他的叔叔没欺负他,尊者的母亲就不会怂恿尊者去学咒术;尊者如果不去学咒术,也不至于杀害那么多人!如果他没杀害那么多人,尊者也不会有这么强烈的修行动力。所以,懂得利用疾病及痛苦,是有很大的功德。

2.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维:一个人如果一生中都不生病,自然就会生起傲慢心。

身体健康的人,便会轻视有病痛的人,以致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包括修行,解决生老病死,从轮回的痛苦当中获得解脱等的事情。生病了,才深深体会到人生的痛苦,故而改变态度,开始去注意去在乎这些,所以病痛具有这样的功德。

3.第三:佛经有云:释迦牟尼佛所度化的娑婆世界具有五浊,众生的烦恼粗大,各方面环境相对来说都非常恶劣,是一个充满痛苦的世界,不像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那么幸福。
正因为如此,释迦牟尼佛发心到这个世界度化众生时说:他所调化的世界中的众生,不论是精神或肉体受到任何痛苦,也比在其他清净佛剎中修持很长时间的功德大。
头痛会有什么功德呢?

虽然头痛本身没什么功德,但仰仗佛陀的这种发心,而使娑婆世界的任何一个人生病,都能依靠病痛清净很多的罪业,不仅如此,所清净罪业的程度,也比其他清净剎土中修行的程度高。
譬如,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因为它本身就没有痛苦,所以在清净罪业方面的效果,自然没那么好)。
正因为娑婆世界有这些优越性,所以,一些勇敢的菩萨会发心到娑婆世界来承受痛苦。通过这些痛苦,就可以积累资粮,使他们尚未清净的罪业很快就清净了,如此一来,他们成佛的时间也就指日可待了。

经常有很多不明就里的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高僧大德还会生病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三种可能:

其一、这是一种示现。往昔释迦牟尼佛生病的时候也看病、吃药,也让弟子们为其念经,这些在佛经中都有记载。这都是度化众生的方便,是示现给别人看的;

其二、还有一种可能是,虽然这些高僧大德是成就者,但他们的成就还没达到佛的境界。虽然一地以上的菩萨在肉体上不会有痛苦,然而,停留在一地以下的资粮道、加行道两个阶段的菩萨和高僧大德们,则需要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清净业障。关于这点,佛经里也提到,很多阿罗汉死的时候,有的是饿死,有些是被别人杀死……,但他们这次所受的果报是最后一次。这个果报受完后,他们就彻底清净了业障,再也不会受任何果报,因为他们已经成就了;

第三个答案是密宗特有的。在密宗的历史上,有些高僧大德的生病方式很恐怖,圆寂的方式也很残忍,他们的表现,甚至比普通人的表现还差。这是为什么呢?在这些现象中有些特别的意义,这些伏藏大师或真正的密宗成就者,选择这种残忍的形式来生病或圆寂,是因为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就可遣除一些佛法的违缘及众生的灾难。

至于高僧大德生病的原因到底是其中的哪一个,我们无法猜度,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提这段是要大家在生病的时候清醒知道:虽然我们不是故意到娑婆世界来生病的,但是,通过生病,可以清净很多业障,所以我们应该高兴、欢喜、如实的接受这个病。

这是生病的第一个修法-视病痛为功德,从而清净罪业。

(二)视病痛为善知识,认真取舍因果。
生病的时候还要思维:如果我们不希求解脱,则在未来的生生世世中,还会出现很多这种的痛苦。以前我没想过,也不知道这些道理,现在通过佛的教诲,知道了这些道理以后,就要珍惜每一次机会,把常人畏惧、回避、讨厌的病痛转为道用。
虽然生病很痛苦,但观待地狱众生及畜生道所受的痛苦,和他们相较,眼前的苦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我不修行,以后肯定还要面对这些苦。假如今天我连这点小病的痛苦都不能接受,一旦堕入地狱、旁生或饿鬼道时,我又将如何去面对这些痛苦?所以,这次我一定要为彻底脱离病痛而努力。
对我而言,生病是个很好的机会,因为我幸运地遇到了佛法。如果这次我能恢复健康,我一定要将余生完全投入到彻底解决痛苦的事业中,我一定要渡过轮回苦海;如果我因为这次生病而死,我也要有心理做准备。
什么准备呢?首先,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所有的身体、财产、善根全部供养诸佛菩萨,然后发愿:即使这次病无法治愈,希望以此善根,使我下一世能再遇到这种机会;我一定牢牢抓住机会,精进修习菩提道。
在发愿时还要坚定不移地深信:这个愿永远不会空耗。然后再思维:虽然这次的病无法好转,但在生病过程中,我懂得这些道理,依靠发愿,我将来还有机会,然而,还有很多众生因没接受过佛的教导,不知道这个道理,致他们还要轮回,还要承受无数的病苦。在此我发愿:等我愿力实现后,我一定让每一个众生都明白这个道理,并帮助他们脱离轮回之苦。
身体受到越强烈的痛苦,度化众生、遣除众生痛苦的决心和愿望就越强大、越稳固。
之后继续发愿:如果这次的病能痊愈,今后我在因果取舍上一定会认真对待。我不能再继续造业,我一定要依靠这个身体去修行。
由上可知,这个修法包含了两部分:首先是发愿,其次是祈祷,祈祷诸佛菩萨能够帮助自己实现愿望。
平时不生病的时候,多数人什么也不想,不想轮回的痛苦,也不做因果的取舍。一旦有了病痛,才开始认真对待因果,对这些人来说,病痛就成为了他们的善知识。对讲经说法的法师,或修断法的行者,或其他的修行人来讲,生病也是检验修行功力的最佳时机。
平时没遇到痛苦,一切都很好的时候,我们总是劝别人要修行、要如何如何,并自认自己是个修行人,有时还觉得自己很不错,但自己是不是个真正的修行人呢?生病的时候就可见分晓了。
在病痛折磨下,遇能真正用上述修法,那就可以自称为修行人了;否则,若发现自己并没承受病痛的能力,则病痛就成了一种警告,它告诉我们:现在都没办法面对这小小的痛苦,可见自己的修行还不够深,以后不能原地踏步,一定要继续往前努力,要修行!要进步!
以上所述,即是具体的修法。

病痛转为道用可分为上、中、下三种不同的层次:

1.上等的修法,是通过证悟空性和禅定的能力来转为道用。例如,生病,对一个真正证悟大圆满境界的人,根本感觉不到任何病痛。对有些大圆满的修行人而言,死的时候,病痛越强烈、越厉害,就越殊胜。因为,他身体的病痛越剧烈,头脑就越清醒,所以很容易进入大圆满的境界;反之,有些人在死的时候没什么病痛,像是睡着了一样,其实这并不是件好事。因为没有明显的痛苦,所以这些人在死亡之际,头脑就不是很清醒,如果修行不到位,则很多修行的境界都忘了,如果这样,他们就无法修中阴修法了。所以,在死亡的时候,肉体上的痛苦越大越好。另外,如果禅定修得非常好的人,也不会有这种问题。

总而言之,具有禅定和证悟的人,就可以转病苦为道用,对他们来说,生病根本不是什么痛苦,但是,这个层次离我们还有很远的距离,对我们而言,难度也有点大。
2.中等的修法,是通过修持自他相换等菩提心,或如幻如梦的修法来转为道用。

如果证悟空性修得好的话,在生病的时候,也可以把病痛看作是如幻如梦的。虽然这种人的证悟,和禅定境界没有上等修法的修行人那么高,但是他们还是可以把病痛转为道用。

3.下等的修法,就是前面所讲的两种修法。为什么是最下等的呢?因为,这是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做得到的,即使是我们这些没有证悟空性、没有稳定的禅定功夫的人,也可以做得到的,所以是很基础的病痛转为道用的方法。

以上是第二个修法。

(三)视病痛为修行顺缘,促进六种波罗蜜多的修习。

该修法可分成六个阶段:

1、布施波罗蜜多

修法和前面的差不多。生病时首先思维:我们的身体都是有漏法,从无始以来到现在,已经经历了无数的痛苦,但我们却不知道,仍执着这个身体。实际上,这个身体是无常的,它是很多东西的组合体,并不是一体的。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了知,我们的身体,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我」,因为无明,于是我们就执着这个身体;由于贪执这个身体,故而产生很多烦恼;由这些烦恼,又引起很多的病痛…,从现在起,我再也不执着这个身体了!我要把这个身体布施给魔鬼、非人等等的众生。通过这个修法,就可以遣除他的寿障。

2.持戒波罗蜜多

若没病痛,我们就会生产很多的欲望;为了满足这些欲望,就会造杀盗淫妄等的恶业,现在因为这些病痛,我们没能力去造恶,所以,依靠疾病还可以护持自己的戒律。同时思维:这次我不去做杀盗淫妄等恶业,是因为在生病过程中没能力去做,但我不能满足于此,将来康复,我一定要严格护持戒律。

3.忍辱波罗蜜多

这个病痛不会无因无缘地产生,这是我以往造业的果报,所以我只能忍受这个果报。在忍受病痛的同时还要发愿,愿我的病痛能减轻或消除一切众生的痛苦。

4.精进波罗蜜多

在生病的过程当中,很精进、很用功地修这些法,并发心自己一定要用功地修!这就是精进的修法。

5.禅定波罗蜜多

禅定波罗蜜多可分有缘与无缘的两种修法:
所谓无缘的修法,就是以病为所缘境,然后去看它的本性,亦即通过观察色蕴、受蕴、想蕴等五蕴的每一个蕴,从而抉择出这一切都是空性。这不是书上的理论,而是身体真正感受到病痛的同时,把这个病观为空性,所以,对没证悟空性的人来说,就比较困难了。没证悟空性的人该怎么办呢?用推理法逐步把它抉择为空性。
对证悟空性的人来说就比较简单,当病痛的感受一出来,立即进入空性的境界中,虽然这时病痛的现象还未间断,还会有一点痛的感受,但是意识已经进入到空性的境界当中,这就是“空性和病痛的双运”,因为病痛的现象还没间断,但修行者对病痛已没有执着了,所以,此时病痛对身体就没那么大的伤害了。

对某些修行人来说,死的时候,病痛愈大愈好,因为病痛的感受愈强,修行人证悟空性的力度也愈大。当然,现在我们还达不到这个层次,不过,通过持之以恒的修持,慢慢就越来越接近这种境界了。

若不能修无缘的修法,那么,修有缘的修法肯定是没问题的。当身体出现比较强烈的病痛感受时,立即对众生发慈悲心,这就是有缘的修法。具体修法如下:

首先思维: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众生,都在承受我现在所感受到的这种痛苦,甚至有的比我所承受的痛苦还要强烈千万倍。我现在遭受这个小小的痛苦,都感到如此苦地不堪言,那么,其他众生就一定更痛苦和悲惨了。

然后真心诚意地发愿:愿这些众生能早日脱离这些痛苦,这就是悲心;愿这些众生能早日重获健康、幸福,这就是慈心。

6.智慧波罗蜜多

所谓的智慧,简单地说,就是生病的时候,能立即意识到要修转病痛为道用的修法。这也算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智慧。作为佛教徒,我们应当证悟三轮的本体空性。三轮这里就以:生病的人、所生的病,及生病这件事为谕。

在没证悟的时候,我们还不能直接感受到三轮体空,但通过推理,把病人、所生之病及生病三者抉择为空性,然后把它们看成如幻如梦之法,就这样去体会。

作为真正的修行人,即使其他方面修得差些,譬如,在证悟空性方面修得比较差,但是,若能在生病的时候,认真修持六种波罗蜜多,则能将病痛转为修行的善(顺)缘。这样一来,病痛就不再是病痛,而转成菩提和法身之因了。

对证悟的成就者来说,生病和不生病根本没什么差别。当然,这是最终的境界,我们现在还无法达到这样的境界。

生病时这些修法,让我们的精神不会受到太大的打击与伤害,但我们不能把这种修法当作一种精神上的安慰与寄托。实际上,这种修法既可积累资粮、清净罪业,在恢复健康方面也有一定的帮助,所以,我们要提前有所准备,如果生病,一定要修这个法。千万不能忘记!

我在修行上虽然差,但我知道抓紧机会修行。哪怕是打针,我都会修这种法。也许打针算不上什么病,但当针刺进去皮肤的时候,还是有点痛的感受,我就利用这个感受来修行。当然,这离证悟空性的境界还差很远,但没关系,先做自己能够做到的部分。

如果,能够做到的不做,而做不到的却要做到,那就非常遗憾了。这样下去,结果就是一事无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