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斗面

3 measures of wheat flour
正文

在俄亥俄的时候(3)助人为乐

(2007-10-01 13:57:07) 下一个

希和我的友情就这样渐渐发展起来。我们彼此都可以很随便地走到对方的卧室里去交谈。希卧室的墙上贴着她妈妈的来信。她告诉我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报答她的妈妈。原来希的父母早离了婚,母亲一个人照料孩子。希出国时,是带了母亲多年攒下的积蓄的。所以她很用功,晚上很少出去玩。

但有时我们也会在做完功课以后的深夜里走到离我们房子不远的河堤上散步。俄亥俄河流到这儿就变得窄而浅了,河水十分清澈,一眼就可以看见黄土色的河床。据其他中国学生说,春天时,这河里也曾爬出过许多老鳖,成为大家的下酒菜。但是因为捉鳖的人日众,渐渐地也就不再看见了。

河堤上有一条整洁的小路,供人们散步和骑自行车用。路旁安装了一排齐腰高的路灯,到了晚上就朝着天发出银色的光,连成串地亮着,却不太照见什么人。我很享受这时夜晚的宁静,一边走,一边看着河对面黑乎乎的山丘,和黑暗中时而打着车灯开过的车子,不由开始想南京现在应该是白天了——妈是不是正在人车如织的大街上踩着脚踏车去上班呢?记忆里所有和那一片大陆相连的过去已经变得模糊了,像梦一般的暗淡。那些情绪上曾经有过的起伏,也像是被扔进了储藏室的小说,渐渐蒙上了厚厚的灰尘。虽然思绪有时如八爪鱼的触手般纠结缠绕于过去,不甘于淡忘,时间却不允许自己有片刻的唏嘘,已然拖拽着我的手,飞跑进崭新的现在了。可有时,我又觉得眼前的一切才更像是梦,和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概念那么的不相符,那么的不真实,更象是我在梦里长了翅膀,无意间飞到的一个地方。为什么人要有感触,总是在不经意间跳出来打扰我们呢?

记得和弟弟在虹口机场道别的时候,我已经进了安全区,隔着玻璃和他打着手势说话,那是我生平第一次体会到送行的痛苦。我强忍着鼻子的酸楚,故作轻松的和他挥手道别,没想到那一挥手,竟别了五年。 飞机上,我第一次看见了太平洋。因为它的蔚蓝,我一直误以为它是天空,直到快要抵达终点,看见与之接连的大陆,才明白过来。在旧金山转机时,我懵懵懂懂地发现,必须把自己的行李提出来,重新过安检。

当我红着脸,使劲把沉重的行李箱往传送带下拖时,差点没给传送带给拉跑了。我身边的一位金发碧眼的男士赶紧奔过来帮我把行李提了下来,他脸上的神色,就好像是在谴责我不该不让他这个男士在这样的时刻向女士伸出援手!虽然我连声感激他,却完全听不懂他说的话!

过安检时,我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那个满头扎着辫子的黑人女孩儿不耐烦地跟我解释着什么,可是我完全地不理解,一付白痴样,最后她放弃了,现在想想做白痴其实有时也是很有好处的。

进了机场,不知该去哪儿坐下一班飞机,幸好离下一班机还有 10 个小时(天知道我怎么会买这样的票),就在机场里瞎转。说是机场,它其实大的像个百货商厦,到处都是卖小食和杂货的店面、饭馆、酒吧。经过机场大门口的时候,看见一个穿吊带裙的洋妞,脚上套着凉拖,四仰八叉躺在一个旅客们都必须绕着圈走的平台上,呼呼大睡;周围的行人也好像视她为透明,各自忙忙碌碌地走着——换了在中国,她还不得春光外泄,让色狼们都饱了眼福?我虽然也非常疲惫,却不敢像她那样的睡法,只是漫无目的地找寻着我换班机的地方。

我非常苦恼于自己不能和别人交流。在国内学的那点东西,一下飞机就发现不好用。人们根本不会仅仅用我学的那几个方式来说话。在一个沙发上睡了几个小时之后,我仍然找不到乘班机的地方,只好决定求助于人。我看见路中央有一个柜台,后面坐了两个美国老头,就决定去试试运气:“ Hi”, 我说着中国式的英语,“Do you have information for plane time schedule?” 老头不解的看着我,“ Where are you from?” 他问我。“ Shanghai” 。他看了看我的飞机票,然后摇晃着胖胖的身躯站了起来,非常严肃的对他的老伙伴说:“ I need to leave for a while. We have a girl from Shanghai here, and she needs some help!” 我非常惊讶他决定亲自带我去找我的登机口。他那个柜台其实并不负责提供信息,他却毫不犹豫地帮助我这个远道而来的陌生人,好像这是他份内的事。

他带着我向一个我先前没有深入下去的通道走去,在路上他告诉我,我下飞机的地方是国际航班区域,我必须走到国内航班区域去登机。我发现我能听懂他说的话,但是却无法正确的表达自己——哎,托福啊,托福,光会听又有什么用呢!

这位老先生把我领到了西北航空的柜台,然后笑着对我说,“现在你没事了!”我非常感激地谢了他,毕竟,他是北美大陆上第一个和我说话的人。他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说“Kid, you will be fine。”扭头就离开了。他的背影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这是我的生活中从未有过的经历。从这时起,我开始领会到这里的人们乐于帮助陌生人的无私。而且,这样类似的经历,在我后来的生活中,不断地被重复,以至于像我这样一个典型自私的中国人,也开始学习在别人求助时,尽力地去帮助别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毛毛-妈 回复 悄悄话 帮助别人,自己也快乐。
海棠花飞 回复 悄悄话 Not easy at all. But you made it!!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