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和博

改革宗神学博客。分享神学研究心得,结交志同道合朋友。座右铭:仁教,心学,法治,德政。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四福音书、解释学和互相理解

(2007-12-19 08:09:19) 下一个


          四福音书、解释学与互相理解
         --选自王志勇《基督教圣约世界观神学原理传习录》

         四福音书同时存在于新约正典之中,马太、马可、路加和约翰四个作者各自用不同的语言来描述耶稣基督的生平和教训。这就是说,耶稣基督的生平和教训是一贯的,或者说在有限的时空中,耶稣基督的生平和教训具有历史的确定性,是不可重复的。但是,对于四福音书的作者而言,他们耶稣基督的生平和教训的领受则各有不同,他们对自己的领受的解释也各有不同,使用的语言、语法、修辞也各有不同。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在教会历史上,最起码这四种不同的领受及其相关的解释都具有合法性,也就是说都得到了教会的承认,并且这四个文本以及其中的描述和解释也都丰富了教会本身对基督生平及其教训的认识。这就告诉我们,对于同样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教训,可以同时存在多种合理的解释。多种解释的并存不仅不是我们理解历史的障碍,反倒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历史的真相和含义。
    历史本身虽然有其客观的存在,但对历史的解释却没有唯一的客观的界定。在这旧约圣经中也是如此,摩西五经不仅按照时间顺序,以直线式的记载,描述了从创世以来所发生的各大历史事件,同时也以前瞻和回顾的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对未来做出预测和劝勉,尤其是在《申命记》中,先知摩西对以色列民族的历史进行了全方位的综述和解释,甚至启示、奠定了以色列将来历史进程的基本模式(申
28)。
    实际上,对历史的解释总是和解释者的过去的经历、现在的处境以及由此所积淀的前见融合在一起。这就要求我们对自身的经历、处境、前见有一定的自觉性的认识,这样才能保障我们避免独断论的倾向。当然,如果我们要与别人进行有效的对话和交流,也当在一定程度上争取了解对方的经历、处境和前见。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在不了解对方的经历、处境和前见的情况下,仍然像对方保持善意和尊重,因为我们知道对方现在的行动和见解必然和他的经历、处境及前见有关。这样就会使我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认识上的独断、作风上的专制、言语上的粗暴和行为上的冷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