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慕容青草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科学的求证与哲学的前导

(2009-06-16 20:17:00) 下一个

今天看到一篇报导说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人在缺乏睡眠的情况下对于别人的情感的感受就比较麻木且反应也比较迟钝,这使我想起几年前看到的一篇报导说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人生气会导致胃不舒服。这样的报导有时会让人觉得哭笑不得,一些千百年来被当作是常识的结论,科学家们要花上大量的经费和时间来进行研究,然后一本正经地将研究得出的结论写成报告,然后新闻人士更居然是满有惊奇地把这些结论报导 出来。

如果说科学家们为了要得到知识的系统性而通过正规的科学方法把民间的常识转为系统的理论是可以理解的,那么那些新闻人员把这样的结论作为新闻来给大家一个惊奇就有点让人觉得莫名其妙。也许作那些报导的新闻人士自己从来没有缺乏过睡眠因此从来没有体验过缺乏睡眠时在包括情感在内的各方面都比较麻木迟钝的感觉,也许他们从来没有生气过所以从来没有体验过生气时胃会不舒服的感觉。但是,如果他们真的从来没有体验过缺乏睡眠和生气的感觉,那么难道科学家们一说他们就相信了吗?

科学作为一个抽象的整体在今天世人的心目中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和可依赖性,而科学的这种权威性和可依赖性本身所依靠的却是科学的社会性。正是因为科学是由千千万万的人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分工细致团队进行着的社会性活动,科学才能为我们提供看似包罗万象的各方面的知识和便利。而科学的这种社会性要求科学对于各种结论需要有可重复的严格求证。

但是,科学的这种严格求证的特点也构成了科学的一个软肋。很多常识性的知识,科学需要经过繁复的求证才能重复出同样的结论来,上面提到的关于睡眠和生气的研究就是很好的例子。尤其是如果不同的人对那些常识的观察或体验的结果不一样,那么从科学的严格求证的角度来说就会产生一些不易扯清楚的争论来。虽然说科学的系统研究可能会得出比常识所涉及的更多的知识内容来,但是如果非以科学的结论为标准,把科学没有证实了的就认为是不存在的,那么就会出现在科学家宣布生气会导致胃不舒服之前就否认生气会导致胃不舒服的荒唐现象来。遗憾的是,今天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荒唐事确实会经常地发生。

相比之下,哲学与科学的一个不同之处便在于哲学不苛求可重复性的严格求证。哲学所依赖的是形而上学的逻辑上的洞察和前瞻,所追求的是智慧。我们可以这样来感受科学的求证和哲学的求智的区别:两个爱好科学的人甲和乙见面,其中一个人甲向另一个人乙作出某个结论,这时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乙会要求甲来证明他的结论,如果甲的论据不够严格,两个人便会发生争论;另外有两个爱好哲学的人AB见面,其中一个人A向另一个人B说了一个理论,这时B如果从A的话中体验到了一种共鸣,感受到了一种智慧,那么尽管A的话可能只说了一半,B可能也会觉得很舒服。古时东方的禅对就非常带有这种特色。

哲学的智慧不但能为科学的研究提供的指导,而且哲学的形而上学的思辨在很大程度上能弥补科学对细节的求证所具有的短处。以前面提到的睡觉的研究为例,从哲学的形而上学的角度我们可以这样论证:对包括情感在内的一切对象的感受和反应是人体的功能,只有活人才具备,死人不具备。但是活人的机能每天需要通过睡眠来恢复正常,缺乏睡眠的结果是活人的正常机能不能得到正常的恢复,因此,活人的包括对情感的感受及反应在内的一切功能都会因为缺乏睡眠而减弱。

所以现实生活中,我们既需要科学的求证,也需要哲学的领悟。我们既不能一切都等到科学家们给出了严格的论证之后才去面对,也不能只求智慧的火花和高瞻性的哲学分析而忽略知识体系的严格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