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汉语优势及其改革

(2007-08-27 05:45:08) 下一个
100年前,全世界都认为汉语是婴儿语,后来才发现原来汉语是进化过的世界最先进的语言。原来在七千年前,汉语也有罗嗦的后啜和字格,后来我们把那些无用东西都抛弃了。比如用一个“了”字就把已经完成的动作表现出来了。没有复杂的语法。
汉语是可用于计算机时代的语言,最适合语音控制。
汉语的一个明显的优势是,思维面广阔,在数学上由于单音节发音,对数字的反应速度也更快,在逻辑思维方面还是拼音文字较好。但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看,作为表意文字的汉语,由于可以自由组合新名词新概念以至新思想,可以容纳信息和知识爆炸的冲击,无疑将发展为人类的共同语言,用这种语言来交流思想更加方便,更加丰富多彩。当然在论文和计算机语言是汉语和拼音文字并用了,汉语的伟大就在于兼容,你们看看在汉语的学术论文有汉语和阿拉伯数字和西方拼音文字的混用现象。中国的物理学专家可以凭借他在中学时代的化学基础知识通读化学专家的论文,反之依然。而英美的不同行业的专家要交流他们的学术成果,则是非常困难的事。如果不是学化学或医学的人,tetracycline对他们来说会不知所云,但是如果你说“四环素”,你至少能想象它可能是一种环状结构的化学物质;diabetes mellitus中既没有“糖sugar、candy”,也没有“尿urine、emiction、stale”,也看不出“病disease、illnesss、ickness”来,只好死记硬背。
汉语又是一种非常简洁的语言,联合国五种工作语言中汉语文本是最薄的那一本。
汉语的思维速度比英语快。普通话有21个声母、35个韵母和四声,连乘的结果是2940个声音,但是能够被利用的是2500个,而真正被用到普通话中的有1200个,再考虑汉语有四声,总共有4800个。英语与普通话相比则不同,国际音标中,英语有20个元音和20个辅音,所以英语的声音种类不会超过20×20=400个;反过来说,不在这四百个声音之内的任何声音都不被英语所承认,或者被认为是不正确的发音;这里所说的不是‘音节’。比较一下就会看出,汉语的发音种类是英语的12倍。
为什么声音种类越多,思维速度就越快。假设有一个仅会发两种声音的人,根据电脑的理论,我们知道,他用这两个符号依然可以表达整个世界。再假设,世界上仅有400种事物需要表达,那么,一个英国人可以用每一个发音来表达400种事物中的一件,而仅会发两个声音的人,有时就不得不用九个发音来表达400种事物中的一件,因为二的九次方才大于400。又比如,十六进制数字“FF”,十进制则为“255”,二进制为“11111111”。一般人每发一个声音大约需要消耗0.25秒的时间。比较两者就会看出,仅会两个声音的人,不但表达得慢,而且还费力气。在表达‘255’这个数字的时候,如果用单音节的汉语拼音念“FF”,十六进制使用0.50秒的时间,十进制使用0.75秒的时间,而二进制使用了4.00秒。如果两个仅会发两种声音的人以这样语言生活一辈子,他们一生中所享受到的所有信息将比别人少很多倍,除非他们说话的语速比别人快相应的倍数。实际的情况中,最明显的是日语与汉语的对照,我们知道,日语使用了100种不同的声音,而汉语使用了4800种声音,因此很多汉字让日本人一念就必须用两个或者三个声音来表达。思维实际上是一种心里说的过程,如果在说话时表达得快,那么,思维的速度也应该跟着快。具体的例子是有人曾经比较用英语和汉语背诵乘法口诀的速度,汉语使用了30秒,而英语使用了45秒。因此,如果两个人同时用英语和汉语来背诵的话,到了30秒的时候,汉语使用者一定想到了九九八十一,而英语使用者则一定到不了这里,他想到的仅仅是六九五十四。这就证明了使用发音种类多的语言比使用发音种类少的语言思维速度快。这一点曾经被国、内外许多学者所证实。至于思维速度快是否就代表聪明这个问题是被很多学者所承认的。
人类目前面临知识爆炸问题。我们知道,目前的英语单词包括各种生物名称及专利发明的新术语已经超过了数百万,如果考虑到英语中有一些可以推导和联想的成份;比如前、后缀和复合词等,它所需要记忆的基本单词也超过一百万个。而所有这些单词在汉语中都可以用四千个汉字来表达。
比如pork这个词,在英语中代表猪肉,它和猪pig、肉meat没有任何关系而仅仅代表它们的一个联合体而已,如果把猪肉pork、羊肉mutton、牛肉beef、猪油lard、羊油suet和牛油talon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话就发现,英语中很多联体词都是一个与其中任何一个分解词毫无关联的新符号,而它们却构成了英语词汇的主体,英语中几百万的单词就是这样来的。它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如果将pork改成pig和meat连在一起的形式,那么就要发音四次,而pork仅仅发音两次;所以联体的词能够节省发音却要增加记忆,而分体的词,无需记忆可是却增加了发音次数。设想,一位屠夫,每天要用到‘猪肉’这个词上千次,使用两次发音的单词要比使用四次发音的词节省两千次发音,何乐不为?但是遇到不常用的词的时候,英语还是和汉语一样,使用分解的词,比如驴肉就用donkey meat来表达。因为不常用的词,即使设立了符号形式,别人也记不住。汉语能够将英语中联体词汇分解的功能,非常有用,它使所需要记忆的词汇大大地减少;不仅如此,它还能够将词汇在人们头脑中的位置整理得清清楚楚。达尔文主义的诞生就是建立在林奈的双名法的基础之上的,这种方法使得各种印象在脑子中由原来的平面,变成立体的。比如,在林奈以前,人们给所有的生物一个名字,结果,由于种类太多,同一种生物可能有两种名字,而另外的生物,可能没有名字。林奈则将所有的生物先分类,并且给出一个类名,然后在类名的下面放一个词,两者组成双名法的名字。这样不但清晰,而且大大的减少了需要记忆的符号;比如原来有一万个名字,现在分成一百个类,又在每类中分成一百种,我们所需要记忆的仅仅是一百个类名和一百个种名,共二百个,而不是原来的一万个。随着知识爆炸的问题逐渐恶化,人类就有必要将其他的术语也仿照这个方法改造,而目前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按照汉语的结构进行改革。这个现象最先是德国的莱布尼兹体会到的,他认为汉语是自亚里士多得以来,西方世界梦寐以求的组义语言。但是,他没有看到声音的真正特性,却由于汉字的数量上的性能而定义汉字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字。
人的一生中到底能够记住多少单词或符号?中国人所使用的汉字通常在三到四千,而莎士比亚时代的英语仅有三万个单词,他本人能够全部掌握。但是,到了丘吉尔时代,他的单词量依然是三万个,可是,那个时候的英语已经拥有近百万个单词了。所以,我认为,莎士比亚使用英语单词的熟练程度是后人根本无法达到的。语言学家们对于英语单词的要求是:一个受过教育的英语使用者应该掌握五到二十五万单词。
汉语是收敛的,拼音文字则是发散的。
汉字是方块,也就是二维结构,是体现于形,内涵有声的文字,很多汉字,即使不认识,只要了解汉字的构造,就能猜个大概。拼音文字是一维结构,是密码文字,记忆拼音文字词汇,就像背一连串的密码。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记忆的密码越多越觉头疼,用错密码的机会也会增大。
汉语最大的问题在于:所写非所读,学习它既要记住字形,又要记住发音,而字形又很复杂。这是所有诟病汉语的人士都要提出的一个问题。有人提出过拼体字的改革方案:把发音用笔划列出集成在方块字内。在此基础上,本人思考过如下三种改革方案:(一)借鉴朝语和日语假名,将拼音集成为发音偏旁:拼旁,研究从甲骨文开始的汉字演化,规划出表意偏旁:意旁,拼旁+意旁构成汉字体系;(二)借鉴朝语和日语假名,将拼音集成为发音偏旁:拼旁,研究从甲骨文开始的汉字演化,规划出基本表意字,拼旁+基本表意字构成拼意字,基本表意字+拼意字构成汉字体系;(三)研究从甲骨文开始的汉字演化,删除一些不表音和(或)不表意的汉字,用合适的声旁和意旁组成新字替代,不合适的简化字去掉,恢复繁体或新造简体字。方案(一)和(二)结合了形意文字和拼音文字的优点,但是,人们不一定马上就习惯于新的字形,保守势力的反对也会出乎意料的。方案(三)最保守可行。
中国政府能划出上百亿来研究断代史,再拨几百亿来研究汉字改革应该很有意义,集中各方面专家并进行国际合作,再集合民间力量,用50至100年时间,按成型一个汉字推出一个汉字的策略,此举应该是功在千秋的大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