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嘴猫的快乐生活空间

快乐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因为爱满人间。
个人资料
正文

信用的缺乏----从爱心助学计划事件讲起

(2006-11-30 03:48:40) 下一个
看过《黄浦江边喝鸡汤》系列的朋友一定还记得,我说过文革中批斗我奶奶的当中就有当年接受过她资助的上大学的人。这几天一位邱姓记者写的《为什么善心的种子结下的都是变异的果实》一文引起不少人的对于爱心助学的重新关注, 不少人认为这是新时期的新现象, 而我却要指出,这个不是新现象。从古至今就有。人是很可悲的,因为往往我们在面对错误和问题的时候,无论对方为自己做过多少付出多少, 我们都会忘记,会一味的指责对方对自己的不好。

有一本弹词叫做《珍珠塔》,明代御史陈王道家史。陈王道,字孟甫,明嘉靖五年(1526年)出生在同里镇,当过浙江鄞县·山东信阳县知县,后升任南京道监御史。续弦方氏,同里九里湖 南侧小厢村(今属屯村)人。生一女取名翠娥,自幼与方家联姻,并以珍珠塔作陪嫁。陈御史五十寿辰,大摆寿宴。方家姑爷前往庆贺,见正门外人来车往,寿礼接踵,道路壅塞,即令随从挑礼担由边门备弄进府。方家姑爷常到陈府请安,平日正门紧闭,边门备弄出入习以为常,本无可非议。谁料人多嘴杂,看见的误认为方氏轻视乡间至亲,拒由正门迎进。丑话传千里,愈传愈烈。 经过改编就成为了官宦之子方卿因家道中落,到襄阳向姑母借,受到奚落,表姐翠娥得讯赠以珍珠塔,姑丈廉又以翠娥配,后来方卿得中状元,装道士,再至府,唱道情以姑母,并奉旨完婚。其实所说的奚落根本就是方卿的姑母见他穿得不整洁,于是让他从后到里屋换了衣服再从正门进来。这里面的方卿在我看来根本就是心理自卑, 表现为所谓的自尊。就跟邱记者报道中的那位受助学生一样。 把别人的帮助看成了理所当然,是社会和别人欠他的。

 
这里折射出一个体制的问题, 我记得当初学校为了保证助学金的返还(就是受助者工作后每个月返还一定资金,来保证后面这个基金的正常运转), 被迫采用了扣押毕业证的方式,因为不少的受助者工作后不返还这笔理应返还的资金。 结果后面的受助学生就业的时候就很麻烦。这里我们欠缺的是什么?是一个信用体制的建立。 在那些不返恩的学生眼里,这些都是社会欠他们, 他们拿的理所当然不说, 他们理解的感恩说不定就是等某天自己功成名就的时候提到一句感谢就完了,剩下的大部分时候就是感叹自己的不容易。不止他们, 我们看那些拿了政府奖学金和诸如个人奖学金出国的留学生们,无论回来的,不回来的,成功创立企业的, 又有几个建立私人奖学金呢?

所以, 既然一味的善心造成的是资源的枯竭。 我们为什么不能采取合同的方式建立资源反馈的循环仓库呢?当受助者在接受资助的时候, 他就有一张类似医保卡一样的信用卡,返还的方式可以是资金,可以是自己每年寒暑假到贫困地区义务支教,这些记录在他的信用卡上,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他证明自己有受资助的资格除了学习成绩以外还有这种信用, 而赞助人则从这上面能够看到自己的爱心和资源没有被浪费。 这个过程, 也同时能够完善受助者人格, 他是个富足的人,这个富足不仅仅是金钱意义上的富足, 感受到被需要是人自尊的支柱之一。不能反馈社会一位索取的人在这个社会前进中是没有生存空间的, 是真正意义上的穷人。

自尊,自爱,尊重别人,才能被别人尊重。 那么就从尊重这个世界缺乏的资源开始做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