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配乐散文[2]:阳光正艳,柳浪闻莺

(2008-02-03 08:53:59) 下一个
初夏的时节,应是江南最艳丽的日子。江南之美,在于灵秀与妩媚。长江,在越巴蜀,穿山峡,过湘楚之后,好似一英雄豪杰,由豪爽大气而变得平和,温文尔雅了。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说江南好风光,怎能忘西湖绿水渺渺,柳丝长长。自古以来,柳之多情与妩媚,寄托了多少文人骚客的痴情与酸腐。花向今朝粉面匀,柳因何事翠眉颦?东风吹雨细于尘。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怀树更怀人。闲愁闲恨一番新。一生忧国忧民的辛弃疾,在这首浣溪纱中却写得脂粉气十足,儿女情长,真可谓无情未必真豪杰。

象辛弃疾这样的大家,以柳代人入诗,不过偶尔为之。一生中都与柳结缘的诗人,当数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柳如是, 原名杨爱,书画双绝,美艳绝伦且心怀天下,有胆有识。在那灾多难的年代,作为青楼女子,在自身经历坎坷的情况下,却在国难当头时,做出了令众多男儿汗颜的贡献,在诗词和戏曲上的建树,更不愧为一代才女。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正是辛弃疾的这首词,清新,大气又平和的意境,让年轻的柳隐在心灵上升华成了柳如是。

贺新郎(辛弃疾)

甚矣吾衰矣。
恨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
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
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此时的辛弃疾,已经是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大概也无意再问柳因何事翠眉颦了.而当时的柳如是,却是折柳离别情,柳长情更长,只恐那漫天飘扬的柳絮,也难比那剪不断理还乱情思,正所谓"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一代才女,苦柳伴终生.

古人的悲情,就让古人去品位吧.而眼前的美景,却是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这令人心醉的曲调,是否让你回到了那桃花正艳,柳丝正常,莺歌燕舞的时节,那难以割舍的地方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真水无香.. 回复 悄悄话 这篇的音乐听不了,没音乐就大打折扣拉:)))
唯一的永远 回复 悄悄话 牵动我心的配乐, 让人浮想连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