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雨轩

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新雨初来。
正文

知止、有度---背篓里的养生哲学

(2008-05-09 18:12:17) 下一个

杨伯的家里有一只竹背篓,据说有250余年历史了。天长日久,竹篓变成了黯淡的黄色,左上角有一处破洞,被一根黄麻带子巧妙地补绑好。杨伯说,那根带子是他爷爷的爷爷套上去的,算了一下,大概也有120多年了。为什么杨家的竹背篓寿命如此长?是因为杨伯家有祖传家训:不过度。一般背篓能装70——120斤,杨伯家只装40斤。曾经有一次,杨家一个媳妇为了将地里的红薯藤一次运回家,装了高高满满的一大背篓,被杨家老人痛责:你破了杨家的规矩,从明天开始,这背篓休息三天!

晚上,全家五十多口人被召集到一起,听老人训话:背篓也是一条命,你爱惜它,就活得长;不爱惜它就活得短,用它得有个度。人也是这样,吃,不能过度;做,不能过度;玩,也不能过度。我们杨家虽然没出过什么大人物,但却一直是长寿家族。为啥?就因为讲究度。过去和现在的很多病、亡,跟我们家基本不沾边。我的爷爷告诫我一句话,现在传给你们:人世间,很多人虽然聪明,但掌握不了度就不能算聪明。比如,有吃死的,有闲死的,有累死的,有玩死的,有乐死的,有愁死的,有争死的,有怒死的,有气死的,有喜死的……总之,就像这只背篓,只有掌握好使用的度才能有个好寿命啊。

在杨家那个大家族:有2人分别活到了100岁、103岁,有11人活到了96岁,有14人活到了89岁……

见微知著,无论是使用一只背篓,还是人的身体,都要用之有道,杨家人对不起眼的背篓都如此爱护,何况家中的每一位成员呢?爱物,也就是爱己,祖辈的一番教导,饱含着多少殷殷的爱心。

「知止」、「克己」、「有度」,五千年来祖先一直这样谆谆告诫我们。所以虽是泱泱大国,富有四海,却守之以谦。但凡是汉民族统治的时候,从未扩张领土侵略过任何一个国家。所以,夫子在与鲁国的国君谈话时,深深期望祖国能保持太平,人民能和平安定。鲁国比较弱小,他告诫国君:人少不要去冒犯人多的,弱小不要去欺辱强大;忿怒时克制自己,不要不自量力、不计后果地行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长久和平。

《荀子》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孔子到鲁桓公的庙里参观,看见一只倾斜的器皿,便向守庙的人询问:「这是什么器皿?」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君王放在座位右边警戒自己的器皿。」孔子说:「我听说君王座位右边的器皿,空着便会倾斜,倒入一半水便会端正,而灌满了水就会倾覆。」孔子回头对弟子们说:「向里面倒水吧。」弟子们舀水倒入其中。大家看到,水倒入一半,器皿就端正了;灌满了水,器皿就翻倒了;空着的时候,器皿就倾斜了。孔子感叹说:「唉,哪里有满了不翻倒的呢?」

子路问:「有什么保持满的方法吗?」

孔子回答说:「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过人,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就是说,聪明和高深的智慧,要用愚钝的方法来保持它;功劳遍及天下,要用谦让来保持它;勇力盖世,要用胆怯来保持它。富足而拥有四海,要用节俭来保持它。这就是抑制并贬损自满的方法。

由此可见,无论是身居高位还是平民百姓,知止、有度、谦让的处世态度,近可以明哲保身,远可以兴邦安民,所以《易经》上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之一卦,六爻皆吉。」

肤浅地领悟到夫子所讲的含义,不仅深深感佩夫子循循善诱与诲人不倦。鲁哀公所问的问题,夫子不仅予以解答,而且问一答十,告诉他做人、养生、治国的道理,由此感悟到,真的是「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圣贤教人,都是用纯真纯善的爱人之心,能得到多少,全在于个人好学诚敬的程度啊!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编辑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