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抛出"以海制陆"新战略 多样手段维持霸主地位 zt

(2007-12-07 19:44:28) 下一个
美抛出以海制陆新战略 多样手段维持霸主地位
2007年12月08日 06:44:13  来源:半月谈


这是2004年6月14日拍摄的美军“企业”号核动力航空母舰在大西洋航行时的资料照片。

美国国防军事力量全面解析 美国的“软实力”

今年10月,美国公布了酝酿已久的《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这是美国海上力量三大组成部分──海军、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卫队首次联合推出的关于保卫美国本土及海外利益的共同战略。这一新战略宣称,“制止战争与赢得战争一样重要”,美国将在确保海上力量继续维持绝对海洋优势的基础上,把主要作
战力量用于执行“对陆突击”之任务,以适应美国海上力量由“远洋进攻”向“以海制陆”的战略转变。

这一新战略是美国20多年来对其海上力量战略进行的最重大修改,被视为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提出的相对完整的海上力量发展战略。该战略着重强调了海上力量应如何赢得未来战争以及如何阻止全球范围内的冲突。

所谓“以海制陆”,就是利用拥有绝对优势的海上军事力量和全球性军事存在,从海上干预陆地事务,主导全球战略形势和地区战略形势的发展。这一战略思想实际上是美国海军根据冷战后形势的发展,对马汉“制海权”理论和冷战时期“美国海上战略”所进行的创新和发展。

“以海制陆”思想作为一种相对完整的战略,突出强调了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保持“前沿存在”是“以海制陆”的必要前提;二是进行“力量投送”是“以海制陆”的重要措施;三是维持实力优势是“以海制陆”的根本保障;四是从海上干涉和控制陆上事务是“以海制陆”的最终目标。这四个要求在《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冷战时期,美国海外兵力部署的主要地区是欧洲,主要兵力是陆军和空军,主要目的是与苏联争夺欧洲大陆的控制权。因此,这一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点是放在陆地事务上,海军的主要任务是为了夺取制海权。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提出应当采取“海洋型大战略”,把国家安全战略的重点转移到海洋,通过控制海洋来控制整个世界。这种战略强调利用四通八达的海洋,根据自身的意愿,在世界范围内灵活对付各种不确定的威胁,利用海洋这个国际性大通道在各种复杂的战略环境中保持前沿存在,以最大限度地维护美国的海外利益和本土利益。此时,美国海军提出把“前沿存在”作为实施海军战略的基础和前提,把远征部队作为实施该战略的后盾和依托,把优势的作战能力作为实施该战略的最根本保障。

美国海军提出这一主张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在和平时期通过“前沿存在”行动“塑造”有利的环境;二是在危机时期将“前沿存在”的力量作为实施危机反应、制止冲突的基本力量;三是在战争时期将“前沿存在”的力量作为其实施地区战争的先头部队。由此可见,“前沿存在”是实施“由海向陆”、“以海制陆”战略的重要支柱之一。如果没有“前沿存在”,海军就无法有效实施“由海向陆”的对陆干预,也就无法实现“以海制陆”的战略目标。然而,尽管“前沿存在”是“由海向陆”的重要支柱和“以海制陆”的基础与前提,但美国海军不可能将绝大多数兵力保持在前沿,因此美国海军提出了建立海军远征部队、实施“力量投送”的主张。因为,在和平时期“来之能战”的远征部队是“前沿存在”兵力的坚强后盾,在危机时期远征部队可以对“前沿存在”兵力进行必要的补充,在战争时期远征部队可独立地或作为海上联合部队的基本组成部分遂行作战任务。因此,美国海军的“前沿存在”及远征部队的“力量投送”,就是“由海向陆”、“以海制陆”战略思想的行动体现。同时,美国海军还历来把优势的作战力量和强大的舰队实力作为实施海军战略的根本保障。冷战后美国海军战略的几次修订,都是依据“实力至上”的传统和原则,追求包括数量、质量和作战能力等方面的优势。

与以往相比,这一新战略最大的不同在于放弃了以海上作战为中心的战略,而是强调美国海上力量的终极目标仍是在保卫本土和打败对手的同时,注重运用“软实力”,即通过采取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和加强国际合作的方式来预防冲突,以更好地为美国的国家利益服务。这一战略是在“9·11”事件和阿富汗战争及伊拉克战争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新的海上力量战略之所以突出强调要运用“软实力”,就是为了避免过去血的教训再次发生。

美国舆论认为,这一新战略的推出,反映了美国军方近来提出的通过加强对外援助、培训和合作预防冲突的军事变革思路。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一战略的根本目的仍在于维持美国海上霸主地位,只不过在手段上更加多样化,美国所强调的所谓“国际合作”还是为美国海上力量在全球部署服务的。(封长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