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联手才能持久和平 中国是美国人打不败的对手

(2008-04-27 17:40:22) 下一个
联手才能持久和平 中国是美国人打不败的对手
2008-04-28 07:52:12 作者: 来源:互联网

太平洋战争及冷战时期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太平洋洋面上,只有中美联手,才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从长远的战略层面上说,中美关系是亚太任何国家都难以取代的战略伙伴和朋友的关系。但在美国人的国际政治词典中,朋友的含义,永远只能是打不败的对手。看看目前的七国集团,其中大多数都是打进去的,而不是仅仅凭市场拥有量和平地挤入的。从中国未来大战略考虑,中国永远也不需要彻底打败美国的力量,它只需要在全球范围,至少在其主权范围内拥有有效的自卫的力量。但从美国的角度看,中国只有成为美国人打不败的对手,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朋友。有些人认为顺着美国就是朋友,但美国往往以顺从者比如蒋介石、吴庭艳、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和谢瓦尔德纳泽等为最后的牺牲品,而以真正打不败的对手为朋友。

辩证法是历史逻辑的精髓,而国家利益则是历史逻辑发生的起点。没有实力的朋友最后为有实力的朋友所抛弃,而有实力的对手却成了朋友,这似乎是霸权政治的行为规律。就像尼克松认识毛泽东时期的中国一样,美国在与当代中国的较量中,如果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无法战胜的对手,中美关系反倒会好转。若从中美对抗最坏的结果看,除非中国自废武功或陷入清末式的内乱,根据20世纪初及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及当代美国自身的国家利益分析,彻底和绝对地肢解中国并不是美国的外交目标,因为这意味着日本、俄国和印度将填补这块政治真空。 周边某些国家和中国台湾的某些政客却愿意看到中国彻底分裂,李登辉还提出七块论,认为中国应当被肢解为以台湾为腹地的七个部分,中华民族应当为各地区的新人群所替代。 而美国只是要用有限分裂即促使中国国内某些地区实行高度自治或分而不离的方式瘫痪中国──这是军事瘫痪战的政治运用。美国容纳中国发展的限度是中国绝对不能对它的海上利益形成挑战,同时还要中国有力量帮它牵制住其他亚洲大国的崛起;防止亚洲地区出现一个绝对可以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美国对欧盟并不那么介意,因为欧盟只能在分而不散中融合而不能统一,融合本身就不足以形成挑战美国的力量。所以布热津斯基就认为欧洲不可能强大到挑战美国的地步。如中国被彻底解体,亚洲就可能会出现类似欧洲中世纪曾出现过的大混乱,对世界而言,这将是一场灾难。从地缘力量对比看,美国接受中国崛起的最后底线,是中国更像现代欧洲而不像中世纪和近代欧洲。中世纪的欧洲是混乱和血腥的,近代的欧洲是压迫美国的,现代欧洲那分而不散的国家组织形式使其既不能形成对美国的挑战,又能牵制住俄国再次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但问题是,目前世界的常规资源总量可能不足以在东方再支撑一个新欧洲出现;如中国持续保持快速发展,世界资源不足的矛盾又会加速激化中美或中国内部各类矛盾。对此我们应有一个清醒的估计,在积极参与全球化的同时,我们应当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中美及其他关系.

中国鹰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