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涉水-镜里游

玩一玩, 乐一乐, 过逍遥人生.
个人资料
正文

西安事变的那一晚

(2008-12-10 20:33:56) 下一个
七十二年前在西安华清池的那一晚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如果没有那一晚,或许蒋介石进剿共匪的计划就能如愿施展,共产党就不会得以喘息,最终夺取政权;如果没有那一晚,或许半年多后的七七卢沟桥事件就不会发生,日寇就不会心急火燎地把战线迅速推向全中国;如果没有那一晚,或许张学良和杨虎城即便不受蒋委员长的重用,也不至于一个是有家家难回,另一个是报国无门,屈死狱中;如果没有那一晚,或许斯大林就不会轻易地放了蒋经国,而让他在俄国继续接受红色洗礼,了此余生,那么几十年后就不会有台湾的经济腾飞;如果没有那一晚,或许还有太多的或许,但是历史就是历史,没有或许,只有必然,它是不可逆转的,发生了就是事实,其中的因和果不可颠覆却耐人寻味。

1. 蒋介石与张学良(ZT)


2. 张学良与杨虎城(ZT)


3.如今的华清池1


4.如今的华清池2


5.杨贵妃沐浴后梳妆的亭台


6.“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至今华清池的温泉依然吸引了大量游客。在此洗个温泉澡,泡泡脚,非常解乏。1936年10月,12月蒋介石两次入陕,均选择入住华清池,想必也是奔着温泉而来。


七十二年前的那一晚是惊心动魄的。在华清池,我感受不到昔日唐代的歌舞升平,但是七十二年前的那一晚的枪林弹雨却在我耳边呼啸。那应该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夜晚,在与蒋委员长共进晚宴,并得知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坚定决心之后,张学良和杨虎城无可奈何地走向了历史的必然---兵谏,他们兵分两路,杨虎城率队拘押了西安城中蒋介石的高级党政要员,张学良的卫队则直扑临潼华清池,与蒋介石的侍从展开激烈枪战,蒋介石的卫兵伤亡惨重,几乎片甲不留,蒋介石闻枪声越窗而逃,黑灯瞎火,赤着一只脚,一路狂奔。。。

7. 绕过这个池塘拾阶而上就到达五间厅---蒋介石当年的行辕


8.蒋介石的办公室


9.会议室,蒋介石和他的幕僚们在此策划如何剿灭红军。


10.蒋介石的浴缸。相信自那一晚夜奔后,他就再也没有享用过了。


11.蒋介石的卧室,当年他就是从这个后窗仓皇出逃的。


刚刚平息了两广事变正踌躇满志的蒋委员长万万没想到在西安会发生兵变,作为一国之首,那一晚被结拜兄弟狂追猛打,近五十了还不得不在嗖嗖寒风中东倒西歪的逃命,真是悲愤交加。蒋介石受了一夜的屈辱,他岂能善罢甘休,最终他非常决断地毫不留情地让张杨两位将军为此付出了一生的代价,一个失去自由,一个失去性命。如此结果,是悲哀,也是必然。

12. 当年五间厅激战留下的弹痕


13. 击碎的玻璃


14. 蒋介石一路狂奔后,不慎跌入下图右上侧的石缝间,那本是一很好的藏身之处,无奈蒋委员长憋不住弄出了声响,搜山的士兵听见还以为是野兽,一梭子弹扫过去,蒋介石以为被发现,只好认命,喊了一声:别开枪,然后从石缝里走出来。士兵见走出来的是蒋介石,欣喜若狂,但还是非常镇定地规规矩矩地向蒋介石敬了个礼:“蒋委员长,这里不安全,让我背您下山吧。” 真是训练有素啊,要换了我,一定振双臂高呼:我找到他了!什么敬礼不敬礼的,先绑了再说。


15. 兵谏厅。这个石亭建在上面那个石缝附近,是由蒋介石的学生胡宗南发起,黄埔军校七分校全体士官募捐而成,1946年3月建成时,取名“正气厅”,就是为了颂扬蒋委员长当年是如何浩然正气,为了民族,为了国家,面无惧色地从石缝里自己走出来的。解放后,这个名字显然不被共产党认同,遂改名为“捉蒋厅”,颇有点“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意思。1986年12月在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前夕,为了缓和两岸关系,又改为现在的“兵谏亭”。


16. 蒋纬国在兵谏厅附近的题字


17. 从兵谏厅俯瞰华清池


18. 从华清池眺望兵谏厅(白圈内),可见当年蒋委员长是奔了相当长的一段路的。


兵谏厅附近的兵谏园内有一浮雕,详细描述了西安事变的始末。

19.五间厅激战


20.蒋介石光着一只脚从石缝里走出来了。


21.张杨二将军


七十二年前的那一晚是耐人寻味的。在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两广事变等等其它事件发生之后,西安事变是不可不发。事件的起始是必然的,结果也算良好,但张杨二将军的命运却让人唏嘘不已。七十二年过去了,西安事变的主要人物都已先后作古,无论功过是非,他们都书写了一段历史,让他们安息吧。

谢谢浏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