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军历史上的败类:叛变投敌的高级指挥员zt

(2008-04-24 08:17:19) 下一个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仁人志士投身革命、投身人民军队,怀着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使我们的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过几十年的艰苦斗争,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也有极少数理想信仰淡薄、革命意志不坚定者,对革命前途产生悲观失望情绪,贪生怕死、贪图享受,从而半途而废当了逃兵,甚至走上了叛变投敌的道路,这其中有些人已担任我军的高级领导职务。他们没有在八一军旗的指引下走向辉煌,而只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灰暗的背影、成为历史的垃圾,从另一个侧面映衬着我党我军的伟大和光荣。 
    
    本帖试图将我军历史上叛逃和投敌的高级指挥员(担任师级以上职务)的情况做一个集中展示。考虑到张国焘和林彪的最终投敌叛逃与其他人有所不同,没有将这二人列举在内。本帖中内容经多方搜集整理材料而成,难免有错误和不当之处,敬请坛中朋友们指正。 
    
    ——龚楚: 

广东乐昌人,1901年11月生。曾在粤军中担任班长、排长、连长、少校参谋等职务,1924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先后任贺龙部第二十军营指导员,工农革命军第3师党代表,红四军10师29团党代表。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任红七军参谋长,后兼任19师师长。进入中央苏区后曾任红十二军34师师长、军参谋长,红七军军长,中革军委直属红军模范团团长,独立第22师师长兼政委,粤赣军区司令员,红军总司令部代理总参谋长,中央军区参谋长等职。由于对苏区肃反滥杀政策不满而革命信念有所动摇,后闻中央红军湘江之败、更感前途渺茫,遂于1935年5月变节投敌,在国民党粤军第一军中担任剿共游击司令、粤湘边区剿匪指挥官,率部追杀陈毅、项英。抗战时期曾担任国民党第五战区上校参谋处长,第七战区少将参谋、第1纵队抗日游击司令,46军少将参谋长,军委会少将参议等职,其间率部与日军几经激战,颇有战果。1946年后曾任国民党广州行辕少将高参、广东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等职,1949年11月在家乡乐昌率一个保安团向解放军投诚,后到香港定居。改革开放后,龚楚于1990年9月回到乐昌,1995年7月病逝。 
    
    ——杨岳彬: 

湖南华容人,生年不详。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曾任红四军31团三营党代表、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宣传科科长,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动员科科长、军委总动员武装部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邮电总局局长,粤赣军区司令员(龚楚之后),红军总司令部第四局局长,扩红突击队队长等职。1934年叛变投敌后担任过国民党《闽西日报》社社长,卖力地进行反共宣传。解放后于1950年被人民政府处决。 
    
    ——何畏: 

广东乐会人,1900年生。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广州起义,担任过红七军连长,红军赣南西河独立营营长,红四方面军12师师长、第九军军长,红军大学政委,懋功支队司令员,抗日军政大学副校长等职。他作战勇猛、智谋多端,曾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革军委授予一等红星奖章,被称为四方面军的“小诸葛”。到陕北后因在四方面军中的错误遭批判,自感前景黯淡无望,于1938年初借到西安治病之机叛逃投向国民党,但未被蒋介石重视。关于何畏的结局有几种说法,一说为其投敌后加入了中统,1949年解放前夕投江自尽;一说称其1949年秋在广东被解放军抓获后就地枪决。还有一种说法是他后来回到广东老家种地生活、不问政治,还义务担任乡村夜校扫盲教师,在1960年大饥荒中饿死。 
    
    ——孔荷宠: 

湖南平江人,1897年10月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平江起义。曾任红军鄂赣独立团团长,红五军第1纵队纵队长,红十六军副军长、军长,湘鄂赣军区总指挥等职,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因领导红军长期斗争功勋卓著,1933年8月孔荷宠与陈毅等33名红军将领一起被中革军委授予二等红星奖章。由于屡受批评和对“左”倾领导者不满,他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于1934年7月叛变投敌,担任任国民党南昌行营参谋、湘鄂赣边区特别招抚专员,组织便衣别动队专门袭击红军游击队。1935年在汉口开设双十织布厂。抗战时期曾担任国民党豫鄂湘赣游击总指挥部总指挥官(湘鄂赣游击指挥部指挥官)、湘鄂赣第1游击挺进纵队司令官、陆军五十八军暂编第54师中将师长等职。1943年因贪污军饷被长沙第九战区军法执行处判刑,1945年被释放后在汉口、南京等地经商。建国后化名曾庆福在云南开设产科诊所。1955年被公安机关逮捕归案。1958年8月13日病死于北京公安医院。 

    ——余洒度: 

湖南平江人,生年不详。1924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 年9 月黄埔军校毕业后,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中校团副兼第1 营营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 年“七一五”事变后,同卢德铭一起率部转移到赣西北,后任警卫团代理团长,江西省防军暂编第1 师师长。同年9 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委员,工农革命军第一军1 师师长。起义部队受挫后,仍坚持向长沙进军。意见被否决后,跟随毛泽东到达井冈山。10 月中旬在酃县水口离开部队,向湖南省委报告工作,任湖南省委军委书记。后对革命悲观失望,脱离组织,参加中华革命党(农工民主党前身)。1931 年11 月在上海被捕,后投靠蒋介石,被委以少将空衔。1934 年被蒋介石以“走私、贩毒”的罪名下令枪决。 
    
    ——郭炳生: 

湖南湘潭人,生年不详。1928年在湘军彭德怀部任连长,参加了平江起义。曾任红五军第八大队大队长,第4纵队、第3纵队司令,红八军6师师长,红五军2师师长等职。作战勇敢,指挥机智果断,但性格简单粗暴、旧军队军阀习气严重。因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于1932年9月叛变投敌,被蒋介师委以国民党军新编第37师师长之职,掉头参加围剿红军,于1933年3月在第四次反“围剿”时被红军击毙。 
    
    ——杨遇春: 

江西瑞金人,生卒年月不详。黄埔军校三期毕业,参加了南昌起义。他很能打仗,擅长游击战术,曾任红十二军101团团长、江西独立师师长、红十二军35师师长等职。由于中央苏区“消灭地主”运动中其父母叔伯均被逮捕清算、家产全被没收,杨遇春因感自身难保而投靠国民党,担任国军江西抗日游击总部副总指挥、第一集团军直辖第2挺进纵队司令等职,1938-1939年间率部在庐山英勇抗击日军,坚守庐山半年多,给侵略军以大量杀伤。据说他后来加入了国民党军统系统,终生与共产党为敌。 
    
    ——方步舟: 

湖北大冶人,生卒年月不详。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大冶兵暴,具有较强的战略战术和军事指挥能力,曾任中共鄂东南特委书记、红军鄂东南独立师师长,红16师政委、师长,红十七军政委等职。1937年2月因被撤职和对革命前途失去信心而叛逃投敌,担任过国民党挺进军第8游击纵队司令、绥靖总队司令等职,从事过抗日斗争,也曾围剿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1939年曾与我党谈判将其所部改编为八路军或新四军,未果。解放战争中在浙东四明山率人枪千余举行起义,归顺解放军。经陈毅亲自主持讨论研究,对方步舟作出“将功折罪,既往不咎”的决定。解放后南京市委分配他在安徽宣城一个劳改农场当副场长,后来到南京市青龙山林场任副科长。 
    
    ——旷朱权: 

湖南郴县人,生卒年月不详。北伐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曾任工农革命军第7 师党代表,红四军第33、第28、第31 团党代表,红一军团第3纵队党代表,参加了井冈山和赣南、闽西地区的游击战争。1930 年后,任红十二军34 师政委,红五军团第十三军37 师政委、军政治部副主任,红二十二军政委,红五军团政治部副主任,江西军区独立第3 师政委,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1933年8月被中革军委授予二等红星奖章。1935 年春投敌叛变。据说此人抗战时期曾在苏北与新四军交过几次手,后不知所踪。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